曹操为何主动放弃汉中?原因是什么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在汉中之战中,曹操和刘备两方都是名将云集。就刘备来说,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就曹操来说,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对于汉中之战来说,是以曹操放弃汉中,也即刘备占领汉中之地为终结。值得注意的是,曹操虽然在汉中之战吃到败仗,不过整体兵力上依然远超刘备,所以其为什么要主动放弃汉中呢?
一
首先,在汉中之战中,刘备和曹操双方的兵力差距十分明显。就刘备来说,因为刚刚夺取了益州之地,还没有完全消化和整合,至于荆州的关羽,因为东吴和孙权的压力,也无法过多支援益州。由此,在汉中之战中,刘备的兵力不过数万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占据北方中原地区的曹操,则在汉中之战中总共投入了10多万的兵马。由此,在兵力上,曹操是占据非常明显的优势。不过,公元219年,曹操却选择主动从汉中之地撤退,而且将该地区的百姓迁走,也即曹操主动放弃了汉中的争夺。
二
众所周知,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就蜀汉来说,一旦失去了汉中这一屏障,无疑是将自己的腹地暴露在敌人的打击之下了。所以,就曹操来说,只要能长期控制住汉中之地,无疑会给刘备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也即拥有了彻底消灭刘备势力的重要基础。对此,在很多人看来,曹操之所以主动放弃汉中,是因为在和刘备的较量中吃了败仗。诚然,在这场影响三国历史进程的大战中,曹操方阵亡夏侯渊、赵颙等,所以从阵亡将领来看,曹操的损失确实比较大。不过,这并不是曹操撤退的主要原因。
三
在汉中之战中,刘备一方的损失也比较大。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刘备一方也阵亡了吴兰、雷铜、任夔等将领。更为关键的是,刘备一方的前线兵力不足,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来运送粮草的地步了,可见战争过程中,刘备一方的局势也不是很乐观。由此,如果曹操继续和刘备对峙下去的话,后者也可能突然崩溃的。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兵力占据优势,而且刘备也是强弩之末了,不过,曹操因为以下两个原因,所以选择了撤军。一方面,荆州关羽和东吴孙权的虎视眈眈,让曹操无法和刘备长期对峙。
四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9年,荆州关羽发动了针对曹操的襄樊之战。至于东吴孙权,同样对曹操的疆域虎视眈眈,如果曹操将主力长期放在汉中之地的话,很可能会遭到关羽和孙权的同时进攻。另一方面,在汉中和刘备交战的时候,曹军的粮草主要是从关中地区运送过来的。虽然关中和汉中之间的距离不是太远,但是,因为中间隔着秦岭等山地,促使曹操大军在粮草运送上同样比较困难。由此,秦岭等山地的阻隔,让曹操坚持下去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大。为此,对于果断的曹操,选择在公元219年主动放弃汉中之地,而刘备因此夺得汉中,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