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水浒之一个登场的好汉王进,勇冠三军武艺盖世,为何会弃家逃亡?

诗词文献8年前 (2016-12-19)920

高俅在《水浒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清朝著名评论家金圣叹提出,高俅的发际,那就是宋朝高层堕落的象征,是“乱自上起”的铁证。

高俅在崛起之后,做的之一件事情——逼走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王进,犹如推动了之一块多米诺骨牌,从而引发水浒世界一系列的变化。

水浒第一个登场的好汉王进,勇冠三军武艺盖世,为何会弃家逃亡?

可以说,若没有高俅逼走王进,就不会有王进外逃,途中收史进为徒。史进若非武艺高强,也就不会引得少华山强盗头子嫉恨,闯出大祸,不会背井离乡,前往渭州。史进不到渭州,就不会遇见鲁达,二人就不会上酒楼喝酒。鲁达也不会为金翠莲出面,打死镇关西郑屠夫……

不过,让人诧异的是,作为水浒世界中之一位登场的好汉,王进在高俅的苦苦相逼下,并没有选择落草,更没有上梁山,而是前往延安府投军。

王进为何不落草,而是选择投军?

王进的徒弟史进曾经去延安府找寻王进却遍寻无着。王进母子为何会神秘消失?

事情还要从高俅和王进的仇怨说起。

高俅担任的官职叫做东京殿帅府太尉。这个官职是《水浒》自创,不过还是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痕迹。。

历史上宋朝正规军叫做禁军,在宋初分为殿前司和侍卫司两大系统。殿前司的更高长官叫做殿前都点检,下有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赵匡胤称帝后,将殿前都点检废除,由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共同担任更高长官。于是,宋朝军界形成马军司、步军司和侍卫司三司并立的局面。

高俅担任的殿前司太尉,类似于殿前司都点检,是禁军更高长官,权力极大。《水浒》中好几位高官都被称为太尉,他们多是虚衔,唯独高俅这个太尉,最有实权。

王进当时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这个官职看似威风,其实只是一个末流小官。如果说高俅是上将级别的三军总司令,那王进不过是少校级别的参谋。

水浒第一个登场的好汉王进,勇冠三军武艺盖世,为何会弃家逃亡?

直接原因是高俅上任之一天,王进没有来参见。

听闻新太尉要到任,殿前司大大小小的官员无不抖擞精神。一应公吏、衙将、都军、监军、马步将校早就按班列站好。高俅点名,大家都响亮应诺。当点到王进的名字时,竟无人应答。

高俅的脸立刻就黑了。他之一天到任,王进就不来参拜,明显是不把他这个领导放在眼中!

一旁有位将领是王进的好友,忙解释说:半月之前,王进就因为染病请假在家,如今病情未愈,所以没有前来参拜。

这个理由还算充分,毕竟人家王进染病在先。

若是旁人,高俅也就罢了。但听闻是王进没有来参拜,任旁人怎么解释,高俅也是不信。

原来,高俅和王进本有宿怨。他就是要借眼前之事来整整王进!

高俅和王进此前并无交集,为何会那么恨王进?

只因王进的爸爸王升在许多年前,曾经当众羞辱过高俅。

水浒第一个登场的好汉王进,勇冠三军武艺盖世,为何会弃家逃亡?

话说当年高俅还是混东京街头的时候,因为他手底下颇有几分真功夫,在街头闯出了极大名头。随着名气变大,高俅也越发狂妄。有人就告诉他,在东京地面上,有一位叫做王升的高人才是真正的枪棒之一。若是高俅能打败王升,大家才佩服高俅是有真本事。

于是,高俅兴冲冲去找王升单挑。

王升当时担任东京八十万禁军都教头(总教头),他自恃身份,不屑于和高俅动手。换成他人,别人不应战也就作罢。偏偏高俅是个泼皮无赖性子,管他王升应不应战,他先一棒打去。

王升见高俅不讲规矩,心中也是恼怒。于是他抄起棍子,一闪身避过高俅,反手用力一棒打去。王升心中有气,下手重了一些,高俅被当场打翻在地。在众人的嘲笑中,高俅被人抬着灰溜溜离开,之后三四个月都卧床不起。

高俅从此恨上了王升。

只是,那时的高俅,无论是来明的还是耍阴招,都斗不过王升。高俅只好把这仇恨深深掩藏。

一晃多年过去,高俅已经成了东京殿帅府太尉,大宋军界之一人,而王升也年老病逝,不过,王升的儿子王进还在殿帅府任职。

俗话说:“父债子偿。”当年王升得罪了高俅,今日高俅报复在王进头上,也算因果循环。

听闻太尉召唤,王进强打精神前去拜见。等见到所谓太尉,竟然是昔日的街头泼皮高二,王进登时心灰意冷,知道再呆在京城,必定会被高俅玩死。

王进把前因后果和母亲说了,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只是,哭不能解决问题,如何才能避过眼前的灾祸呢?

王母提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只是,要往哪里逃呢?

王进思前想后,告诉母亲,天下之大,或许只有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那里可以安身立命。

所谓老种经略相公,乃是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将种师道。此人在西北边境抵御西夏侵扰多年,在军中、朝中拥有极高威望。就算是高俅,也不敢轻易招惹种师道。

王进还提出,当初父亲王升在世的时候,许多老种经略相公门下的军官来到京城,都会来拜访父亲,见到他王升枪棒不错,也多有指点。

况且,敌国西夏屡屡侵犯西北,边境正在用人之际,以王进的本领,若是前去,必然能得到任用。

只要种师道愿意庇护王进,王进就可以不死。

听了儿子一番话,王母心中宽慰许多。

高俅特意派了两个牌军来王进家。名义上是帮忙照顾王进,实际上是监视王进,别让王进跑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12/100597.html

“水浒之一个登场的好汉王进,勇冠三军武艺盖世,为何会弃家逃亡?” 的相关文章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北宋史学家范镇简介: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

北宋史学家范镇简介: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范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简介:致力于完成《通鉴》的勘校工作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简介:致力于完成《通鉴》的勘校工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政治家乐雷发简介: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南宋政治家乐雷发简介: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任伯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任伯雨(约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

《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及注释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床:今...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

《夏日山中》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夏日山中》译文及注释译文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注释裸袒(tǎn):指诗人在青林里脱去头巾,不拘礼法的形态。青林:指山中树木苍翠、遮天蔽日。脱巾:摘下帽子。露顶:露出头顶。松风:松...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