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闽学兴起的际会:宋朝大儒朱熹和庆元党禁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23)250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他的父亲朱松时任尤溪县尉,写信给岳父祝公报喜时,只有简单几句:“松奉娘子幸安。小五娘九月十五日午时免娠,生男子,幸皆安乐……”生逢乱世,朱松没想过儿子日后会成为文公,三天后的洗儿礼上,他倒指望这孩子长大后当兵打仗,其《南溪洗儿二首》云:“有子添丁助征戎,肯令辛苦更儒冠?”

一个伟大历史人物的出现,风云际会,需要许多物质和文化条件。我们只能说,朱熹生逢其时。

闽学兴起的际会:宋朝大儒朱熹和庆元党禁

闽学兴起的际会

唐以前,福建在全国毫无地位,是遥远的化外之境。唐代50多位闽籍进士,除了欧阳詹,绝大多数表现平平,没有一流的人物。进入宋代,福建默默积蓄了1000多年的惊人能量,突然爆发。一向受中原地区忽视的蛮荒之地,转瞬间成为文化高度繁荣的地区。在科举考试中,福建士子的出众表现,让人惊叹。美国学者贾志扬依据全国地方志统计,两宋合计28933名进士,福建占7144名,排名全国之一,其进士数竟占全国进士总数的24%,接近四分之一。宋代的闽北文化极其发达,台湾学者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统计,仅浦城一县就出了122位进士,4位状元,8位宰相。

最重要的,不是科举,不是官僚,而是创造性的文化。在这一时期,福建诞生了自己的思想大师,形成了自己的学派。这是一个由个人的天才和人格魅力凝聚起来的学派,称朱子学派。这也是一个具有强烈地域性的学派,人们又称其为闽学。然而,这个学派的学说超越了地域限制,成为元明清三代官方意识形态,支配中国社会六七个世纪之久。

朱熹不是横空出世,在他之前,福建的其他学者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最重要的三位先驱人物是将乐人杨时、沙县人罗从彦和延平人李侗,他们都属于当时的南剑州,故称“南剑三先生”。福建本土的学术资源比较简陋,南剑三先生的贡献是从中原地区引进了二程的洛学,并初步本土化,搭起了闽学的框架。

杨时向北宋道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兄弟问学,学成辞归,程颢送之出门,对坐客说:“吾道南矣!”杨时携洛学入闽,授徒讲学,创立了闽学的基础,被誉为闽学鼻祖。他身为朝廷高官,年寿又高,活了83岁,所以门生众多,达千余人,沙县人罗从彦和崇安人刘勉之都厕身其中。罗从彦是最能光大师门学说的弟子,但他只做过博罗县主簿,官职低微,弟子寥落无几,其中就有朱熹之父朱松和延平人李侗。幸好有了李侗,能传其衣钵。然而李侗更落魄,什么官也没做,隐士般修身养性,身居草野,怡然自乐,一生不著书,不作文,门下无人。杨时从中原千辛万苦继承来的道统日渐衰微,仅存一息,眼看就要中断。这时出现了朱熹。

朱熹24岁时,首次拜访李侗;33岁时,正式拜李侗为师,成为杨时的三传弟子。道统入闽,闽学理所当然变成学术正宗。然后,朱熹以他的旷世天才,大力著述、讲学、论辩,构筑起一个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中古新儒学——理学的集大成者。

闽学兴起的际会:宋朝大儒朱熹和庆元党禁

被误读的思想家

朱熹奉母来到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的时候,只有15岁,刘子羽为他们孤儿寡母筑室于此。为了表示不忘本,朱熹将祖籍徽州 *** 山的名字借来,命名 *** 楼。他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时光,求学、思考和创造。他在五夫里待的时间,前后跨度40年,是最长久的一次定居。

五夫里可不是寻常的村落,它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故乡。我们不能不佩服朱松的远见卓识,临死之前,他交代妻儿投奔崇安五夫里。他和五夫里的学者 *** 谊深厚,已经在这里为朱熹日后的成长准备了一切:托孤于刘子羽,学业则托付于胡宪、刘勉之和刘子翬三位老师。五夫里的学者们齐心协力,竭其所能,塑造了朱熹最初的精神世界。后来,刘勉之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朱熹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福建。他从政的时间只有7年,从这个记录看,朱熹的确不是爱做官的人。宋代有一种特殊的名义官职,叫奉祠,意为管庙,给薪水而不必干活,住地听便,原来用于安顿年老力衰或与朝廷意见不合的官僚。朱熹一生奉祠12次,共21年10个月。祠官收入低,然而有足够的活动自由。朱熹在福建各地建了许多书院,研究和讲学。

朱熹是宋 *** 学家中学问最渊博的一人,著述十分宏富,经史子集,四部齐备,据周予同考辨,共126种。影响更大的当为《四书章句集注》,以及后人编辑的《朱文公集》《朱子语类》等。今人一般认为,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一个完整严谨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的思想的核心就是理,主张理一分殊,如月印万川,他说:“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他的意思是,总合天地万物,只是一个理,分开来,每个事物都各自有一个理,但这些具体事物的理不过是那个统一的理的体现。正如释家所说的,万川明月,其实只是天上那轮明月的不同表现而已。因此,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就是穷究天理和物理。

在伦理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许多人把“灭人欲”当成朱熹主张禁欲的证据,这实在是对他学说的误解。朱熹说:“人欲中自有天理。”又举例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事实上,朱熹认为人的正常生理需求就是天理,他反对的是纵欲。

闽学兴起的际会:宋朝大儒朱熹和庆元党禁

为自己的思想受难

今人偶有对于朱熹学说的反感,大半由于它是一种官方哲学,被利用和庸俗化。这不能由朱熹负责。作为一个思想家,他从不刻意迎合统治者的爱好。他上朝奏事,有人劝道:“正心诚意之论,上所厌闻,慎勿复言。”朱熹道:“吾平生所学,唯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他果然这样说。帝王不喜欢他的理论,他就离开庙堂,在民间讲学传播。朱熹生前,他的学说不但不受统治者欢迎,甚至受到迫害。他曾经勇敢地为自己的思想受难。

宋宁宗即位后,先是右丞相赵汝愚和权臣韩侂胄政治斗争失败,罢相出朝,不久贬死衡阳。朱熹等道学家因为常赞许赵汝愚,成为下一个攻击目标。当道炮制出一份包括赵汝愚、朱熹、彭龟年、吕祖谦等59人的黑名单,名为“伪学逆党籍”。这个事件,史称庆元党禁。

庆元党禁是政治对学术的无端迫害。被列入黑名单,其家属子女被剥夺了仕进的机会,还要忍受种种社会歧视。政治高压下,朱熹学派受到沉重打击,首徒蔡元定被遣送道州(今湖南道县)编管,步行3000里到达贬所,双脚流血,一年后病逝;弟子有的托辞去归,有的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然而,学派并没有垮掉,其核心成员继续追随他们的导师,甚至还有个别学者不顾危险前来问学。例如黄士毅,就在这时候从江苏徒步入闽,师事朱熹。

作为“伪学逆党”的领袖,朱熹此时已是68岁高龄,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也曾数次离开建阳考亭,四处避难。《古田县志·流寓》:“宋庆元间, *** 朱子避伪学禁,逆寓而讲学之区。”《霞浦县志·流寓》:“ *** 朱子,庆元间以伪学禁避地于闽,至长溪,住黄干、杨楫家。”清道光《重纂福建通志》说长乐龙峰书院:“朱子避伪学寓此。”又说朱熹到闽清:“朱文公于伪学之禁,避迹无定所,其于闽清凡数至,所历名胜题识殆遍。”……

在最危难的时刻,福建各地不理会朝廷的旨意,这块土地张开臂膀,欢迎自己的思想家。日后,许多偏僻小县的书院都骄傲地声称,这位大贤曾经是他们的老师,纷纷立祠纪念。

闽学兴起的际会:宋朝大儒朱熹和庆元党禁

公死,凛凛犹生

“熹今岁益衰,足弱不能自随,两胁气痛,攻注 *** ,结聚成块,皆前所未有。精神筋力,大非前日之比。加以亲旧凋零,如蔡季通(元定)、吕子约(祖俭)死于贬所,令人痛心,益无生意,决不能复支久矣。”朱熹的自述,让我们感到了一个心力交瘁的老人的绝望。垂暮之年,苦病之身,还被逼得东逃西窜,背井离乡,实在令人心酸。

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死的时候,他的学说仍然被禁。按《宋史》本传,当局已经命令地方长官布控,严密监视“伪学”党徒聚会。然而,他的不少门徒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不避危险,从四方赶来为老师送殡。《宋元学案补遗》说:“时伪学禁,会葬者六千人。”考虑到建阳这个山区小县,交通不便,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亲往吊唁,祭文云:“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朱熹死后,韩侂胄意识到对道学的打击不得人心,悄悄弛禁。一些被革职的朱熹门人也逐渐复官。在朱熹之一代门人的不懈努力下,宋朝廷开始缓慢地为朱熹学派恢复名誉。最重大的转折发生于元代。1313年,元仁宗宣布科举取士,规定之一二场考试限从朱熹《四书集注》中出,诠释以《四书集注》为主。这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元明清三代,朱熹对儒家经典章句的注释一直成为科场试士的科目。朱熹的学说被尊崇为官方意识形态。闽学挟朝廷之力风靡天下,以至人们说:“天下之学皆朱子之书。”朱熹的地位直线上升,直逼孔老夫子。

朱熹将福建文化推向顶峰,深刻影响了中国文明的走向,这是一个学者所能做到的更大事功。至于朱熹对于福建史的深刻影响,要而言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大增进了福建文化的思考深度和理论兴趣;其次是开创了福建高度重视书院讲学和讨论的教育传统。朱熹之后,没人敢说福建是蛮荒之地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2/101171.html

“闽学兴起的际会:宋朝大儒朱熹和庆元党禁 ” 的相关文章

孙尚香和刘备成亲之后 孙尚香为何没有孩子

孙尚香和刘备成亲之后 孙尚香为何没有孩子

还不知道:孙尚香婚后为何没生孩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有过四个夫人,最著名的就是孙尚香!当然,更准确的叫法是孙夫人,因为孙尚香这个名字是民间称谓。她是孙坚的女儿,孙权的妹妹。在刘备和孙权联手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后,刘备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孙权为了巩固孙刘联盟,便...

孙权当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后为什么没有效果存在

孙权当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后为什么没有效果存在

三国时期,孙权同样多次北伐中原,为何没有效果?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自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其中,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时斩杀了曹魏将领王双,第三次北伐时夺取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至于第四次和第五次,则是迫使司马懿只能坚守不出。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吴的孙权也曾多次进...

侯景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侯景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侯景,南北朝时期南朝汉政权的皇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侯景是北魏朔州怀朔镇鲜卑人,少年时便是一条骁勇好斗、横行乡里的地头蛇。“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由此被“选为北镇戍卫,稍立功效。”这条地头蛇在军营混得风生水起,很快拉起一支私人武装。他趁“魏末北方大乱”之际,率部投奔权臣尔朱荣...

魏忠贤不死明朝名将就不死吗 明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魏忠贤不死明朝名将就不死吗 明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末名将就不会死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别太想当然了魏忠贤不死明朝依旧要亡。魏忠贤是明朝末年阉党的风云人物,但是魏忠贤自上位后就没有干过有利于明朝的好事,魏忠贤此人是南直隶河北沧州人,他早年并不叫魏忠贤,魏忠贤这个名字是后...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210年或219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贲父母早死,弟弟孙辅还是婴孩,孙贲独力养育孙辅。孙贲初时为郡督邮守长,孙坚于长沙起兵,孙贲弃官跟随孙坚。孙坚后战死,孙贲统领孙坚部众...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

谢鲲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谢鲲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谢鲲(281年~324年),字幼舆,陈郡阳夏县人。晋朝时期名士、官员,“江左八达”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是国子祭酒谢衡的长子,太常卿谢裒的兄长,太保谢安的伯父。年少知名,生性豁达,喜读《老子》《易经》,成为名士王衍所亲善的“四友”之一。西晋末年,授太傅(司马越)参...

王莽上位后为何将何武处死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莽上位后为何将何武处死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不知道:西汉末年,王莽上位之后,为何要马上逼迫名臣何武自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3年,王莽上位之后,把何武给处死了。王莽为什么要杀掉何武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竟然是因为之前何武没有答应举荐王莽。汉哀帝时期,傅太后把持朝政,外戚傅氏和丁氏在朝廷势大,而太皇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