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他才是三国中最虚伪的人,曹操才是真英雄!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内容上倾向于“拥刘反曹”,将曹操塑造成狼子野心的奸雄,企图篡夺汉朝的江山,这时候道德信义化身的刘皇叔登场,他不仅仁厚爱民,而且敢于对抗“曹贼”,不知不觉在我们心中就成了一位理想的明君典范。所以如果通过《三国演义》来看,我们就会觉得曹操是一个有极强政治野心的人,从他不断不满于自己地位便可见一斑:丞相—魏公—魏王,而且极其虚伪——想刺杀董卓最后却变成了献宝刀。但是曹操哪怕虚伪也是明面上的,换句话说就是曹操坦荡荡,自己敢做敢认,所以称他为一世枭雄可以说实至名归。然而我们如果要称刘备为英雄,那么我觉得实在是有辱于这个名词,因为刘备可以说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虚有其表,说他伪君子、三国中最虚伪的人都不为过。
最直接的虚伪在于刘备有欺世盗名、装腔作势之嫌。他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三国演义》中汉献帝也为他确定了族谱,但是我们就一定能够确定他就是中山靖王之后吗?南朝人裴松之和元人胡三省在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时均已明确指出:刘备“虽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昭穆难明”和“不可考”很直接就可以说明问题所在——刘备到底是哪根葱我们不知道。
而他正是利用我们不知道他的实际情况来作文章,中山靖王是汉初的一位王爷,刘备所处时间为东汉末年,这中间还有王莽乱政等事件,一共横跨三百多年。这位西汉的皇室贵族,有着强大的生殖能力,繁衍了上百子孙,在扩大家族空间的同时,也给后世的依草附木者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假冒空间,刘备就是在这个模糊的空间里,给自己找到一个定位,而这个定位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至于汉献帝为他确定族谱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要知道当时汉献帝受制于曹操,急需一些人帮他制衡曹操,不然也不会有衣带诏事件,所以我们可以怀疑汉献帝此举亦是为了拉拢刘备对抗曹操。
还有便是之后的伐吴之战,名义上是为了关、张复仇,好像极为义气。但是一个说出“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可续?”的人真的会为了义气倾全国之力伐吴?而且哪怕东吴把所有的仇人都送来,并再次表明要送还夫人,返还荆州,以求和好时,仍旧一意孤行!身边至亲之 *** 子儿女都不懂得珍惜如何真正懂得兄弟义气?不过是以“义”为名妄想消灭东吴罢了,活脱脱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最可怕的是他常为了自己的霸业抛妻弃子——为了拉拢赵云而怒摔阿斗;为了继续伐吴,拒绝东吴送回孙尚香。如此之人谈何人性?
再说他的仁义,这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谁杀他就是不义。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长坂坡之时硬是要带上百姓,说好听点就是哪怕自己逃得再慢也不能放弃他们,真是好一副仁君之姿。然而之前跟过曹操一段时间的刘备难道不知道曹操虎豹骑的机动性和杀伤力吗?虎豹骑分分钟可以追上刘备,而且战斗力惊人,令北方的胡人闻风丧胆。既然刘备想在曹操手下活命,那么他没有理由不了解这支部队。但是刘备依旧“仁义”地带着百姓逃跑,实在假仁假义——无非是知道跑不过曹操,便想以百姓为肉盾,制造混乱,方便自己逃跑或者给自己拖延时间等待孔明援军。
而他的假仁假义除了摔阿斗而拉拢赵云外,最让人不齿的就是白帝托孤。“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无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愣是把诸葛亮感动得终身为其江山操劳而卒。明是支持诸葛亮自己来主政,实际上是想让诸葛亮辅佐刘禅,而让其开口不得也只好甘心辅政了,单看刘备这个临终遗言的意蕴,李贽就一针见血地评道:“只此一语,便得孔明之魄,玄德真奸雄哉!”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里的“似伪”说的就是刘备的虚伪,可见早有人对他看得透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