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八大总督当中,为什么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地位更高呢?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30)160

在《你知道清朝“八大总督”是哪8个吗?谁的地位更高?》一文中,我们提到了清朝八大总督,他们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两湖/湖广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

和排名最末的云贵总督一样,排名倒数第二的陕甘总督在清朝的八大总督当中也没有什么存在感。

需要声明一点儿,我说的是从乾隆以后、成为定制的清朝八大总督当中,陕甘总督没有存在感。

在清朝初期,陕甘总督的存在感还是比较强的,但是那时候清朝的总督数和管辖范围还不固定。因此,在清朝前期,管辖陕西的总督设置变化极为频繁,比如战功赫赫的清朝名将年羹尧的称谓就是川陕总督而不是陕甘总督。

如果把年羹尧算上,那名气更大、地位更高的“陕甘总督”(当然这个陕甘总督得加引号)应该就是年羹尧了。但是,咱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在清朝总督数和管辖范围固定以后、也就是形成常制的“八大总督”当中历任陕甘总督谁的名气更大、地位更高。

清朝八大总督成为常制后,陕甘总督的正式官衔是“总督陕甘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茶马兼巡抚事”,驻地在西安、兰州府,总管陕西、甘肃和伊犁三省的军民政务。

虽然同属封疆大吏,但是由于地处偏远,陕甘总督的地位一直很低,只比排名最末的云贵总督稍强。因此,陕甘总督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

清朝八大总督当中,为什么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地位最高呢?

但是,有一个人的出现,却将陕甘总督的地位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左宗棠!

事实上,乾隆以后,担任过陕甘总督的名人也有不少(比如刘统勋、林则徐),但是这些人担任陕甘总督时,陕甘总督的地位并没有提高,依然一直保持倒数。不过,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后,陕甘总督地位就一下子跃升到了第三位,仅次于权力更高的直隶总督和财大气粗的两江总督。

那么,为什么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时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呢?这主要源于清朝当时的政治、军事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讲一讲事情的原委。

左宗棠善于用兵,是晚清时期不可多得的一位军事人才,有“今亮”之称。

1850年,著名禁烟大臣、民族英雄、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借返乡之机在长沙舟中与左宗棠彻夜畅谈,史称“湘江夜话”。当时,屡次科场失意的左宗棠还是一位教书先生、尚未踏入仕途,但是他却得到了贺长龄、贺熙龄兄弟二人,两江总督陶澍以及湘军重要首领、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等人的赏识和推荐。

经过这次长谈,林则徐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位叫左宗棠的后生关于西北军政的见解与他不谋而合。林则徐认定将来“西定新疆”的重任一定非左宗棠莫属,于是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全部交给左宗棠。

林则徐非常爱惜人才,一心想把左宗棠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为了早日帮助左宗棠踏入仕途、建功立业,林则徐后来多次与人谈起这次会见,极力称赞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绝世奇才”。1850年11月,林则徐临终前仍不忘命次子林聪彝代写遗疏,推荐左宗棠人才难得。

清朝八大总督当中,为什么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地位最高呢?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广东逝世。闻此噩耗的左宗棠失声痛哭、流泪撰写了一副挽联:“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泽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1852年,太平军围攻长沙,省城告急,左宗棠的机会终于来了。

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正式投入到了保卫清朝江山的阵营。此后,左宗棠焦思竭虑、日夜策划,使湖南的军政形势转危为安。

后来,左宗棠出佐湘幕展露峥嵘,引起了朝野关注,以致于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样高的评价。如此一来,一些高官显贵纷纷在道光皇帝面前竞相举荐左宗棠,为左宗棠日后升迁奠定了基础。

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左宗棠奉命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并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一年后,曾国藩正式向朝廷举荐左宗棠,建议让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抚。

清朝八大总督当中,为什么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地位最高呢?

1862年1月,太平军攻克杭州。清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命其督办浙江军务。这之后,左宗棠从浙东杀入,在“常捷军”、“常安军”、“定胜军”的配合下,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并因功荣升闽浙总督。

1864年3月,左宗棠一举收复杭州、克定湖州,顺利控制了浙江全境。之后,左宗棠奉命南下,入江西、福建等地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最终于1866年2月在闽南彻底剿清了洪杨之乱。

后来,左宗棠就是在平定洪杨之乱后,从闽浙总督任上调任陕甘总督的。相较其他总督职务调动而言,左宗棠此次调任既不属于升职、也不是降职。清廷这次调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是因为陕甘地区的 *** 趁太平天国和捻军进入陕西的机会发动了叛乱,但是时任陕甘总督杨岳斌无法控制住局势;而左宗棠此前在平定洪杨之乱的过程中展示了自己的出众能力,于是清廷决定让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负责剿捻匪、平回乱。

最终,左宗棠用了7年时间,彻底平定了陕甘回乱。正是因为左宗棠功勋卓著,所以陕甘总督在清朝八大总督中的地位才一下子跃居到第3位,仅次于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

顺便补充一下,左宗棠后来还继承林则徐遗愿,抬棺出征,仅用1年半时间就从沙俄手里收复了新疆,真正成为了林则徐的接班人,成为了真正的民族英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2/102513.html

“清朝八大总督当中,为什么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地位更高呢?” 的相关文章

贾诩如果和司马懿斗智 谁才是更胜一筹的人

贾诩如果和司马懿斗智 谁才是更胜一筹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贾诩与司马懿斗智,谁更胜一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三国时代的两个大阴谋家――贾诩和司马懿,他们都诡谲阴狡,智略深长,那么如果两人斗智,谁又能更胜一筹呢?关于司马懿,大家都清楚,他有着超乎于常人的强大毅力,屡挫屡战,坚执不屈。如同伏在草丛中屏...

苏泰是什么人?历史上她与皇太极之间是何关系?

苏泰是什么人?历史上她与皇太极之间是何关系?

皇太极,,爱新觉罗氏,清朝开国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翻看大清历史,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叶赫部第二大美女苏泰太后为何甘心做皇太极的一颗棋子,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古老的叶赫河浪花翻卷着故事,映出叶赫家族女性的风采,可以说,在女真人中,叶赫部世出美女且闻名...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对为何雍正非要和年妃合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皇帝去世后非要和年妃葬在一块,就连她诞下的皇子也享受特殊待遇,取名都不按弘字辈,其中究竟有何隐情?两人因一场政治婚姻相遇,却不料得到一生最爱,年妃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可惜都早夭了,雍正破例为年妃做了哪些事呢?死后如...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还不知道:都知道魏忠贤权倾朝野,为何17岁崇祯轻易地就除掉了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梁启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有言:“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

麋芳和傅士仁跟随刘备几十年 最后为何在刘备巅峰时叛逃

麋芳和傅士仁跟随刘备几十年 最后为何在刘备巅峰时叛逃

还不知道:麋芳、傅士仁跟随刘备25年,为何在刘备势力最鼎盛时期叛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糜芳最终选择背叛刘备,投降东吴,其中的罪魁祸首正是刘备的义弟、义薄云天的“武圣”关羽!需知道,糜芳与刘备的关系可是相当的铁,按理说是不应叛蜀投吴的。了解三国历史的网友应该都知...

卫子夫自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卫子夫自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卫子夫,出身微贱,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卫子夫最终死于巫蛊事件。精明一世、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笔墨。在不同学者的心目中,对刘彻的评价褒贬不一。刘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历史功绩可圈可点,但对他的非议,也...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经会试考核,以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的考官们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北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科场舞弊”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后世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后世评价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是三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诸葛亮五次北伐,全部失败,最后一次北伐,和司马懿在渭水相持,相持了一百多天之后,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军中,一代名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与世长辞。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北伐没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