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顾日本的政治压力,说出了怎样一句话,让日本人知难而退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学良经化装秘密回到沈阳,在奉系元老张作相等人的辅佐下,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稳定了东北局势,挫败了日本关东军的阴谋。通过河本大作雇用的中国人和其他一些情报渠道,张学良已完全清楚了皇姑屯事件的真相。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下,张学良集国耻家仇于一身,决心恢复东北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取消其特殊性,承认中央 *** 对东北的 *** ,实现国家 *** 的完整统一,也借此保持自己在东北的地位。1928年6月20日,张学良不顾日本的军事、经济、政治压力,通电宣布与南京方面“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中国 *** 中央党史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21辑,第1644页。)
7月1日又致电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等,宣称:“决无妨害统一之意”,(中国 *** 中央党史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21辑,第1646页。)并派出王树翰等四人为代表与南京 *** 联络。此后,南京与沈阳之间的信使络绎不绝,将东北易帜之事提上了议事日程。日本 *** 对东北易帜十分敏感,深恐东北的特殊性被取消,影响其在东北攫取的特殊地位与既得利益。1927年11月23日,南京方面曾宣布:“凡国民 *** 未参与之中外条约或协定,均不能认为对中国有约束力。”(《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第13辑,第253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日本据此认为东北易帜即意味着日本与北洋 *** 以及奉系军阀所达成的协议和所签订的条约将失去法律地位而无效。加之日本与张作霖之间的“密约”尚未最后换文签订,成了所谓“悬案”,日本 *** 极力想使这个“悬案”最后签订落实。东北易帜,则取消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对日本既定的分裂“满蒙”、吞并中国的大陆政策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由此,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力图阻止张学良易帜。
在皇姑屯事件之后,田中内阁所确定的“对华方策”和“一般方针”中,特别提到:“要促进满洲执政者脱离中国内地的倾向,并划分、确立华人与外侨(在东北)的居住、营业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以便解决朝鲜人问题(即从朝鲜移民中国东北,强占中国土地)。”([日]关宽治等著:《满洲事变》,第39~40页。)张学良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7月17日会见日本驻东北总领事林久治郎时表示,难以实现与日本有关的张作霖私人签署的铁路借款,明确显露了其易帜的决心。田中义一于7月18日对林久治郎总领事发出训令,命令其对张学良就东北易帜、南北统一问题发出警告。19日,林久治郎向张学良指出“(一)日本利害关系上,不愿见东北三省政治有急剧变化,致影响及于安宁秩序。(二)依日本观察,国民 *** 基础尚未底于确定,此时与之合为一体,似有考量余地”,劝其勿改制易帜。(中国 *** 中央党史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21辑,第1684~1685页。)
田中义一将劝阻张学良易帜和在东北排除所谓“南方势力”当作其外交上的最紧要问题。7月28日,派原驻华公使林权助赴沈阳面晤张学良。行前,田中要其向张学良说明:“满洲是日本的外围,是对日本和朝鲜影响甚大的地方,决不能因促进中国统一而牺牲日本在满蒙的权益。”([日]关宽治等著:《满洲事变》,第42页。)林权助会见张学良后,向张学良表示:“东三省若与国民 *** 妥协,势必侵害日本之既得权利之利益与特殊地位,所以日本 *** 此刻劝贵总司令暂时观坐形势,较为妥当。不幸倘若东三省蔑视日本之警告,擅挂 *** 旗,日本必具强固决心,而取自由行动。”并声称:“日本 *** 具有决心反对东三省对南方妥协,即谓干涉内政亦所不辞。”(中国 *** 中央党史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21辑,第1700~1701页。)张学良仍不顾其威胁,当场表示“决心以东三省人民为转移”。
此后,张为实行南北统一继续派代表与南京商谈,最后达成易帜、分治、合作之默契。10月8日, *** 中央常委会议决任命张学良为国民 *** 委员。接着,张学良又派邢士廉赴宁,与南京方面达成四点协议:(1)东北设边防司令长官公署,以张学良为司令长官,张作相、万福麟为副司令长官。(2)设置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人选须经中央同意。(3)东三省及热河省委员人选,由张学良推荐,中央明令任命。(4)易帜不能待至民国十八年元旦,应提前数日办理。(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第34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
经过半年的曲折斗争,1928年12月29日晨7时,张学良与张作相、万福麟等联名通电全国:“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 *** ,改易旗帜。”(中国 *** 中央党史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21辑,第1735页。)同时,东三省及热河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和居民一律改悬国民 *** 的 *** 旗。30日,南京 *** 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总司令长官,张学良接受了委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