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太过刚直被朱棣活埋了七天,被救出来之后还敢弹劾王爷
在封建社会中,有很多在官场混得如鱼得水的老官僚,同样也有很多士子,从小受到四书五经的教诲,始终刚正不阿。他们都有一股拗脾气,不管是谁,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总是以正直的本性来对待,不改初衷。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就是如此。
他叫做陈谔,是广东番禺人。番禺在当时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民风彪悍,然而陈谔仅仅是形成了刚直的性格,却非常讲道理。他饱读诗书,但始终没有考上进士,而一直是举人的身份。不过,在明朝初年,因为百废俱兴,朝廷允许一部分举人进入太学院学习,毕业后直接授予官职。
陈谔便是走了这条道路,他太学毕业之后,被任命为刑科给事中。这是个正五品的官职,主要职能是对刑部进行监察、弹劾,与御史互为补充。事实证明,陈谔非常适合当这个官职,他直言敢谏,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朝中大臣,只要犯事,他都毫不犹豫的参劾。
他任职之时,正是永乐帝朱棣在位。朱棣为人性格暴躁,动不动就杀人,和他的父亲朱元璋有一拼。偏偏陈谔在一次上奏时,得罪了明成祖。本来,他也不是为自己谋私,只是顶撞了朱棣,让朱棣下不了台,道个谦也就过去了。然而这头犟驴却不服软,偏偏要和朱棣刚正面。
这样,为人粗鲁的朱棣大怒,让人将他埋在奉天门外,只露出个头,而且不准送东西给他吃。(曾经因言事忤旨,命坎瘗奉天门,露其首。)
就这样过了七天之后,奄奄一息的陈谔被挖出来,带到朱棣的面前。朱棣问他服不服,他说只服天子之威,却依然遵循自己的良心。陈谔回答朱棣时,虽然饿得站都站不起来了,但却声如洪钟,和往日一样。
朱棣为这个人的倔强而吃惊,还问他为何他的声音如此洪亮?陈谔答道:这都是天性使然罢了。
当时,朱棣十分感动,让他官复原职,以后见面还口口声声称呼他为“大声秀才”。不过,后来他再次违逆皇帝的意思,朱棣知道这人是硬骨头,都不愿意理会他,而是罚他去修补象房。
象房是元朝就存在的,位于现在北京昌平附近,曾经还出土过象牙。这是一个苦役,当时的法律规定,允许雇佣他人代为服役。但是陈谔一生清廉,明朝官员俸禄极低,他没有多余的钱财来请人,只能自己亲历亲为。
毕竟不是年轻人了,陈谔在象房工作灰头土脸,狼狈不堪。明成祖故意去象房看他,还问这是何人?陈谔已经劳作一天,累得站都站不起来了,匍匐着前去回答朱棣的话。朱棣这才有了一些怜悯之心,赦免了他,让他官复原职。
后来,陈谔当上了顺天府尹,执法非常严格。顺天府就设立在京师,达官显贵的子弟很多,当时的朝中大臣生怕自己的家人惹上了这位不讲情面的活阎王,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外放为官。因此,他先后担任过湖广、山西等地的按察使。
在湖广担任按察使的时候,陈谔继续发扬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这次他选择的对手是楚昭王朱桢。朱桢是朱元璋的第六子,也是朱棣的弟弟,在楚地的时候还算尽心尽力,也没有什么反心。不过作为藩王,权势熏天,家仆奴才众多,总有一些为祸乡里的地方。因此,陈谔将他和王府的恶事都上奏朝廷,希望予以惩治。
但是,朱棣发动过靖难之役,已经闹得明朝元气大伤,实在不愿意为一些小事和诸王翻脸。于是,楚昭王非但没有被治罪,反而让陈谔白白多了一个敌人。后来,在楚昭王的上下活动中,陈谔终于再次被免职。(坐事落职)
待到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大赦天下,按理来说陈谔也在赦免名单之内,可以官复原职。可是,还是因为楚王这件事,让明仁宗有所忌惮,不愿意得罪自己的伯父。最后,明仁宗应付式般给了陈谔一个七品县令的小官。
后来他又道明仁宗的儿子荆王朱瞻堈那里担任长史,荆王府和楚王府离得很近,关系自然也不错。楚昭王虽然已经去世,而且一连死了几个楚王,当时已经是第四任楚王。但楚康王仍然对其耿耿于怀,荆王府上上下下都排挤陈谔,打发他去镇江担任同知,也在当地致仕。
这样有气节的大臣,却一直不为帝王所喜,只能担任一些小官,实在是令后人叹息。不过,在封建官场那种尔虞我诈的环境中,刚直的陈谔能得到善终,也算一个不错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