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关于朱元璋的历史形象,为何正史往往将他塑造成仁义的明君?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1-04)260

关于朱元璋的历史形象

正史往往将他塑造成仁义的明君

野史则把他描述成残忍的暴君

关于朱元璋的历史形象,一直以来都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正史往往将他塑造成仁义的明君,野史则把他描述成残忍的暴君。清人赵翼就曾困惑地评价道:“盖(大概)明祖(朱元璋)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不少现代人也因为这种矛盾而产生了误解,认为有关朱元璋的“黑材料”都是清代官方的刻意“抹黑”。

关于朱元璋的历史形象,为何正史往往将他塑造成仁义的明君?

不少现代人把朱元璋形象的“丑化”归结为清朝官方所为,尤其将矛头对准了“禁书修书”的乾隆帝

但事实上,从明仁宗洪熙朝开始,朱元璋的历史形象就已经出现了每况愈下的趋势。

在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的形象无疑是俊伟光鲜的。明朝的官修史书《明太祖实录》就称赞他是五帝之后,带有圣人基因。明初的文人士大夫更是在《洪武圣政记》等私人著述中吹嘘他德行高尚,功绩震古绝今。

而到了明成祖永乐年间,朱棣又进一步将这种个人崇拜推向了 *** 。在永乐朝成书的《天潢玉牒》中,不但罗列了朱元璋礼贤下士、勤奋好学、徐怀纳言等优秀品质。还记录了大量有关朱元璋的神异事件,试图利用“天命所归”的暗示,把朱元璋的个人形象“神格化”。

除了极力美化朱元璋外,《天潢玉牒》还特地把朱棣的生母说成了马皇后。这种与史实不符的记载,反映出该书浓烈的政治倾向。

洪武朝对朱元璋的各类溢美之词尚可理解,毕竟他终结了元末乱世,创造了和平的局面,国计民生都因此得以复苏。再加上朱元璋喜好严刑峻法,大搞政治迫害,文人出于避祸的心理,也不敢妄谈国事。

但永乐朝对朱元璋的夸大吹捧就颇值得玩味了。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朱棣起兵时打出的口号就是恢复洪武旧制,另一方面则源于朱元璋和朱棣在作为上的相似性。

朱棣很清楚,褒扬太祖就相当于褒扬自己,抨击太祖就相当于抨击自己。所以,永乐朝吹捧朱元璋的风气超过了他在世的洪武朝,达到了历史顶点。

和朱元璋一样,朱棣在位期间不仅事业有成,同时也杀戮了大量政治异见者。

不过,明朝对朱元璋的这般吹捧也就只维持了约半个世纪。自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开始,情况就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在洪熙朝到成化朝的六十多年间,虽然文人士大夫仍然对朱元璋褒扬有加,但批评的声音也逐渐流传开来。

永乐朝以后,明仁宗和明宣宗为了重建士大夫阶级的道德标杆, *** 了深受朱棣迫害的建文朝大臣。原本被封禁的建文朝著作,也随之得到了解禁。这些著作揭露了朱元璋在位时期的不少冤案,对后世评价洪武朝的政治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例如,方孝孺的《逊志斋集》,就涉及了大量洪武朝的“黑材料”。它披露了洪武十五年发生的“空印案”,提及了许多朱元璋不纳忠言、乱杀谏臣的史实。这些事件株连甚广,被杀和被流放的官员达数千人,但洪武、永乐朝的其他史料(如官修《明实录》)却视若无睹,没有加以记载。

方孝孺的著作揭露了洪武朝的很多未载于正史的“黑幕”。

伴随着对建文朝臣子的 *** ,尤其是明代初叶那种紧张的政治风气逐渐松弛,文人士大夫不但有了阅读《逊志斋集》一类黑材料的机会,还大量以之为依据,用来批评朱元璋时期专断暴戾的执政风格。

特别是正统朝发生“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政治日趋腐朽,国家实力逐渐衰微。文人士大夫阶层受此影响,不再沉溺于对皇帝的个人崇拜,反而试图从前朝事例中寻找经验教训。从很多当时留下的论述里可以看出,中明的文人士大夫表面上批判的是朱元璋,实际上是想用朱元璋的例子警示本朝皇帝。

关于朱元璋的历史形象,为何正史往往将他塑造成仁义的明君?

自明英宗以来,明朝皇帝昏招迭出,致使文人士大夫不得不反思过去一味给皇帝“捧臭脚”的政治风气。

当然,这些关于朱元璋的“黑材料”也并非全无问题。特别是有关洪武文字狱的记载,存在明显的夸大,甚至互相矛盾。后世有关洪武文字狱的大部分故事来自于《朝野异闻录》和《闲中今古录》一类的野史。现代明史专家经过对大量不同史料的分析,除了发现洪武文字狱确有其事外,也从这类野史中发现了不少杜撰的故事。

而且越到这段“ *** 浪潮”的后期,对朱元璋的杜撰式“抹黑”越严重。尤其是在中晚明,出现了肆意篡改书籍的风气,导致文人有意在原有史料的基础上添油加醋,把朱元璋丑化为一个粗俗的流氓。相比前期的客观还原真相,后期的朱元璋形象已经变得惨不忍睹。以至于著名明史专家陈学霖认为:“现存有关明初文字狱史料不宜轻信。”

讽刺的是,到了十六、十七世纪,随着明朝北部边疆的战局日益吃紧,特别是明亡以后抗清形势的需要,文人士大夫对朱元璋的评价再次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成了一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英明形象。这也使得明代朱元璋的形象,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历史循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1/103259.html

“关于朱元璋的历史形象,为何正史往往将他塑造成仁义的明君?” 的相关文章

刘胤:东晋官员、将领,官位提高后日益骄横、不问政事

刘胤:东晋官员、将领,官位提高后日益骄横、不问政事

刘胤(281年-330年1月29日),字承胤,东莱掖县人,汉高祖刘邦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之 ,晋朝官员、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胤容貌俊美,性格豁达,善交豪杰,深得士人仰慕。八王之乱时,刘胤欲到辽东避乱,途经幽州时,幽州刺史王浚挽留并表任他为渤海太守。刘胤后...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原本联手起兵 李隆基后面为何将太平公主处死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原本联手起兵 李隆基后面为何将太平公主处死

对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当上皇帝后,为何马上就处死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封建制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权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为了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或者说能够掌控住皇帝,宫廷之中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唐朝,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在武则天的影响之下,...

康熙的儿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是雍正上位

康熙的儿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是雍正上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那么多儿子,为何老四胤禛能够顺利继承皇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后人在讨论古代皇帝传位的继承人问题时,常常喜欢琢磨其合不合法度、合不合规矩,其实,作为当事人的传位者,才不管什么合不合法、合不合规,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自己就是法,自己就是规。...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历史记载,朱棣是一度想传位给次子朱高煦的。说他想传位给朱高煦,是有根据的。在“靖难之役”中,他亲口给朱高煦这样说过。而且为了让朱高煦相信,朱棣还说,当时作为“世子”的朱高炽常常生病,活不了...

汉明帝刘庄是什么出身?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继位的?

汉明帝刘庄是什么出身?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继位的?

汉明帝本名刘阳,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 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刘庄是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之子,自幼聪颖伶俐,“十岁能通《春秋》”,十五岁时被立为皇太子 。光武帝驾崩后,刘庄“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阴丽华)曰皇太后。”汉明帝曹随萧规,“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看过清廷剧《康熙王朝》的都知道,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康熙向朱元璋行三叩九拜之礼。可能你会觉得这是狗血剧情,是编剧老师随意杜撰的。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的确...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宠爱的四妃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清朝,先帝去世后,新继位的皇帝往往会尊封先帝的妃子们为太妃,并把她们的养老工作安排妥当。可是康熙才去世15日,雍正却发上谕,狠狠训斥了康熙的妃子,58岁的宜妃。不光如此,雍正和乾隆在尊封先帝嫔妃时,也都把宜妃排除在外,这是怎么回...

何进不死董卓还有称霸的机会吗 汉献帝会不会上位

何进不死董卓还有称霸的机会吗 汉献帝会不会上位

还不知道:何进如果不死,董卓会有机会称霸天下么?汉献帝是否就不会登基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何进是外戚集团领袖,董卓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按等级上来说,何进是董卓的上司。都说汉朝是被外戚搞残的一个朝代,的确是这样。从汉高帝刘邦死后,吕后外戚就已经成为了汉朝朝廷内的毒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