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最怕什么东西,为何出日本人外的任何人见他都要先做此事?
1932年3月8日,溥仪到达长春,开始了他作为伪满洲国皇帝的生涯,这是一段溥仪后来都不堪回首的岁月,更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少见的闹剧。溥仪初到长春,关于他的落脚之处,周君适在《伪满宫廷杂忆》有过详实的记载:
“执 *** 原定在前极黑榷运局的房子,因为修缮尚未完工,暂设在前吉长道尹衙门。这是一座破旧的大宅院,但布置的极为华丽。 溥仪到了之后,在这这一光怪陆离的大宅院里,挤满了形形 *** 的人,其中大多数是日本人。”
后来日本人又强制性的将这座大宅院周围的土地掠夺,将这溥仪的行宫不断扩充,并且在内部进行装饰,溥仪的伪宫殿就这样成型了。
兴运门算是入“宫”的正门,有一座并不高大的水泥门楼。兴运门内右侧有两所瓦房,这两所瓦房的用处却颇有意思。其中一个房子自然就是所谓的警戒室,警卫室里日夜都有人值班,另一个房子则是所谓的奏事室。这些都算正常,真正有意思的是,奏事室还兼着消毒室的作用。
这消毒室有什么用呢?那就是给那些入“宫”见溥仪的人消毒,原因就很有意思了,因为溥仪最怕的一样东西就是细菌。所以他就别出心裁,创设了消毒室。
溥仪的侄子回忆过当时的情景:“溥仪当时很讲卫生,酒精盒从不离左右,苍蝇落他身上一下,也得拿酒精棉擦擦。”当时他们有一个数学老师,因为生病死了,因此溥仪命令消毒,连他们用的书都放进了碳酸溶液中泡了半天。
在溥仪的影响之下,他身边的那些族里子弟也是时常消毒,即使是上趟街回到伪内廷,全身上下的衣服都要用酒精喷雾器喷。
溥仪的成长经历给他日后性格埋下了伏笔,所以在他的身上有着很多如今看起来很奇怪的行为。因此,溥仪在所谓的“宫”里门口设置一个消毒室,也是一点也不用奇怪的。
溥仪当时给工作人员下的命令是任何人见他都要消毒,但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根据溥仪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日本人见他都是直接进,而且还会挎着洋刀。因此日本人肯定是不会接受他的那套,所以估计溥仪的消毒室并不能阻止日本人带进来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