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作者到底经历了什么才有这句名言
今天汉语中仍有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语:“冲冠一怒为红颜”,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这句俗语实际上来自一首优美悲壮的诗歌,它的作者,也是明清之际著名才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号称“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
吴伟业画像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实录纂修官,受南京国子监司业,官左庶子。大明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被农民起义军攻破后,政治局势一时纷乱。南明小朝廷弘光政权成立后,吴伟业任少詹事。当时朝政被 马士英、阮大铖等权臣把持,吴伟业对南明十分失望,于是很快乞假归隐,在苏州矾清湖附近居住下来。
明清鼎革之后,吴伟业坚持遗民风骨,不为满清统治者服务,整日研究学术,拒不入仕。至顺治十年(1653年),因为江南总督马国柱的极力举荐,吴伟业怀着为中华文化传承道统的想法,担任弘文院侍讲,不久转任国子监祭酒。但吴伟业始终认为自己出仕两朝,纠结不欢,抑郁而亡。吴伟业去世前留下遗嘱自己要以僧衣下葬,墓碑只写“诗人吴梅村之墓”。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他多才多艺,诗词曲赋书画俱佳,尤以诗才见长,被认为是是清代初年尊唐派领袖诗人。其诗文创作风格仿学白居易却不为所拘,自成一派,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弘光政权发行货币
历史转折本身就是更好的写作素材。由于吴伟业历经了朝代嬗变,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又是变革的见证人,所以吴伟业的不少诗文均是咏古述怀之作,其中以《圆圆曲》最为著名,今天我们熟悉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即出自此诗。此诗写于顺治八年(1651年),通过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悲剧故事反映了明清之际的历史变化,对吴三桂因私人恩怨而叛国投敌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全诗共79句,采用双线交叉,纵横并行的叙述方式,将明朝覆亡、清廷崛起的重大历史画卷浓缩于短短的诗篇中。全诗辞采华丽,节奏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堪称清代咏史诗歌中一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