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和帝为什么要诛杀专权的窦氏?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1-08)200

汉和帝刘肇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壬辰即皇帝位,尊章帝窦皇后为皇太后,改明年为“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幼,窦太后临朝称制。太后临朝,首先做出了三项重要决定,其中一项就是她意欲封官集权,排斥异己。

窦太后封官原则有二:一是亲属,二是听话。她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将,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这样,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

第二项是解除郡国盐铁之禁:窦太后开盐铁之禁,迎合了豪强的利益,却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减少了税收,壮大了豪强,因而实际上损害了国家。

第三项是北攻匈奴:北匈奴遭灾受乱,南匈奴单于请求汉廷帮助他,趁机扫平北匈奴。对此,朝臣意见并不统一。都乡侯刘畅来京都洛阳吊唁汉章帝,却被窦宪刺杀。为使窦宪免遭处罚,窦太后决定派窦宪为东骑将军,戴罪立功,联合南匈奴伐北匈奴。

汉和帝为什么要诛杀专权的窦氏?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匈双方大战于稽落山,汉军大破北匈奴军,追击余部一直到私渠海。窦宪率军出塞三千余里,登上了燕然山(今蒙古共和国杭爱山),刻石勒功后,方班师回朝。窦宪得胜还朝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不仅前罪无人提起,而且加官封爵,升任大将军,封武阳候。本来,大将军职在三公之下,但由于这次是窦宪充任,因此提升到三公以上,仅次于太傅。窦笃升任卫尉,窦景和窦环升任侍中。窦氏兄弟骄纵益盛,于是“朝廷震慑,望风随旨,无敢违者”。

窦太后将政权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对于伐北匈奴,尚书、侍御史、骑都尉、议郎等等都极力上谏,甚至指责太后“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也没有挡住太后为袒护窦宪而出兵。

重创北匈奴后,是否继续设立北单于,朝臣坚决反对,但由于窦宪奏请设立,窦太后不顾大多数人反对,而“竟从宪策”。

汉和帝为什么要诛杀专权的窦氏?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窦家人一犯法,窦太后就再三庇护。窦太后还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友,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报复打击,为所欲为。其弟弟窦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甚至白天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而“有司莫敢举奏”。窦氏的专横跋扈,引起汉和帝的不满。

窦宪养了许多刺客,实行暗杀政策,谋害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见、可能危害窦氏的人。在汉明帝永平年间,窦宪的父亲窦勋犯罪,韩纡审理此案,核实后,窦勋坐狱被诛。

窦太后当政时,韩纡已死,窦宪即派刺客刺杀了韩纡的儿子,并带回他的首级,拿到窦勋坟上祭奠。周荣为尚书袁安府吏,袁安上书言窦宪骄纵、窦景腐败、不宜立北匈奴单于等等奏议,均出自周荣之笔。窦宪门客非常嫉恨他,于是,当面威胁他。连尚书府尚且遭到这样的恐吓,可见一般的官吏该承受着怎样的政治压力。

窦太后依靠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满足私欲。永元元年(公元89年),她就下诏为弟弟窦笃、窦景修建豪华住宅,楼馆错落,府第相连,一眼望去,“弥街绝里”。当时,正值窦宪征兵北伐匈奴,大兴土木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增加了人民负担。

从汉章帝驾崩,汉和帝即位,到永元四年(公元92年)的上半年,在这近五年的时间里,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汉和帝只是一个傀儡。而随着窦家权势、欲望的膨胀,窦氏甚至觉得这个傀儡也是多余的了。因此,打起了诛杀汉和帝的算盘。汉和帝则趁机斩除外戚,夺回政权。

窦太后的倒行逆施,刚愎放纵,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满。他们不断上书进谏,有时甚至以死抗争,希望把黑暗的政治挽回到清明之中。

太后刚刚临朝,就以私情授重权于窦氏兄弟。伐北匈奴,并设北匈奴单于。窦氏兄弟骄横肆虐,侵暴百姓,甚至擅自征调边防部队。当朝群臣的谏诤从“太后临朝”的时候起,就已经开始了。仅据《资治通鉴》统计,短短的近五年时间,大臣就针对各种问题上书十五六次。

群臣为窦氏的贪婪与霸权愤怒不已,为朝廷的纷乱黑暗痛心疾首,为皇帝的幼弱无奈呼号流涕。他们呼唤着皇帝的坚强。正如司徒丁鸿上疏所言:“夫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宰牧纵横。宜因大变,改政匡失,以塞天意。”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丙辰,十三个郡国地裂,大旱、蝗灾发生。上天似乎也在昭示着一场大变革的发生。

小皇帝刘肇年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懂事。这对日益膨胀的窦家权势不能不形成威胁。于是,窦宪便与女婿郭举及其父郭璜、部下邓叠及其弟邓磊等,共同谋划企图杀害刘肇,篡汉而代之。

这时,十四岁的和帝暗中得到消息,知道了窦宪的阴谋,他感到必须尽快制定对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是,满朝廷都是窦家的人。虽然也有如司徒丁鸿、司空任隗、尚书韩棱等可以信赖,但窦氏兄弟已经限制了皇帝不能与内外大臣直接单独接触,只有宦官在身边伺候并内外传递信息。和帝经过观察,觉得只有中常侍钩盾令(负责宫内河池苑囿的宦官)郑众可与商量,一则郑众服侍多年,对皇室一直忠心耿耿,比较可靠;二则此人谨慎机敏,很有心计,可以出谋划策。于是,和帝趁别人不在,与郑众说了自己的想法。郑众早已看不惯外戚势力的横行霸道,也劝和帝早下手为强。

汉和帝为什么要诛杀专权的窦氏?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此时,窦宪正镇守凉州,如果京城有变,他必然领兵叛乱。为减少损失,保证成功,汉和帝下诏令窦宪来京辅政,先行调回窦宪。同时,要参照前朝《外戚传》,试图从文帝诛薄昭、武帝诛窦婴、昭帝诛上官桀、宣帝诛霍禹等事中学习经验。于是密令清河王刘庆从千乘王刘伉处借取《外戚传》,令郑众从中整理勾稽。一切准备停当,窦宪、邓叠等也回到京师。

抓捕窦宪的前一天晚上,和帝亲自御临北宫,命令司徒兼卫尉官丁鸿,严兵守卫,紧闭城门;命令执金吾、五校尉等,分头捉拿郭璜、郭举父子和邓叠、邓磊兄弟,清除了外围。

第二天,派谒者仆射直入窦家,宣读诏书,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并限令与其弟窦固、窦景等各回封地。郭璜等人下狱处死,和帝感念窦太后的养育之恩,没有公开处死窦氏兄弟,回到封地后,皆迫令自杀。四兄弟中只有窦环没有参与策划谋反,被免了死罪。

一场轰轰烈烈的夺权斗争,就这样以汉和帝的胜利而告终。汉和帝制胜的原因,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有群众基础:窦氏所为已是天怒人怨,群臣之谏已可见朝廷上下反对窦氏的情绪,同时也为和帝夺回政权做了舆论上的准备。

组织严密:汉和帝是经过周密观察和细致考虑才选中了郑众,而刘庆则是被窦太后陷害其母而废的皇太子,自然对窦氏深恶痛绝。在“窦氏父子兄弟并为卿、校,充满朝廷”的情况下,择人不当,或稍漏口风,后果将不堪设想。

措施得当:把窦宪调回京师收捕,避免造成地方混乱和军事火并。待窦宪回到京师后,一夜间,对几大要员全面出击又分别系捕,既避免了互相串连,又免得夜长梦多。

因此,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引起朝野的极大恐慌与混乱。而这一切都是由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主要策划的!我们不得不感佩于汉和帝刘肇的机智、敏锐、干练与稳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1/103980.html

“汉和帝为什么要诛杀专权的窦氏?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的相关文章

乾隆上位后就毁掉了雍正改革 乾隆又是怎么做的

乾隆上位后就毁掉了雍正改革 乾隆又是怎么做的

乾隆与雍正不合?为何一上位就毁掉雍正改革,雍正又改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他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一生六下江南奢靡无度,更是一上位就迫不及待地,毁掉了他爹所推行的改革,他就是雍正的败家儿子乾隆,乾隆为何要毁掉雍正改革?,他又是如何毁掉雍正改革...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历史上长孙无忌是如何败给武则天的?

历史上长孙无忌是如何败给武则天的?

长孙无忌,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同母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最毒妇人心”也许表述欠妥,但这句话用在武则天身上还是比较契合的。凡事有果必有因。单就武则天赐死长孙无忌这件事来看,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但长孙无忌也是自食恶果、宿命所归。细分析这个问题,还要先从唐高宗李治说起。三个维度来探讨:一...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康熙在扳倒鳌拜以后,对鳌拜的处罚,有很多让人不太理解的地方。为了搞清楚康熙是怎么处理鳌拜的,我们先来看两段史料。第一段史料《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庚申,王大臣议鳌拜狱上,列陈大罪三十,请族诛。诏曰:‘鳌拜愚悖无知,诚合...

历史上李自成是如何整顿起义部队的?有哪些方法?

历史上李自成是如何整顿起义部队的?有哪些方法?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领袖,崇祯十七年建立大顺政权。 “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自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并委派官员治理地方,农民起义军的性质从流寇向政权过渡。其时,大江南北的农民起义军部队,除张献忠部外,都已经服从李自成的领导...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张郃的死真的与司马懿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张郃的死真的与司马懿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在街亭之战时大败蜀将马谡,挫败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而名扬天下。但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奉司马懿之命追击蜀军,却中伏战死。那张郃是被司马懿害死的吗一,投靠袁绍张郃早年从军,在冀州牧韩馥手下...

秦灭赵王翦是怎么击败赵国的 王翦用了什么计策

秦灭赵王翦是怎么击败赵国的 王翦用了什么计策

对秦灭赵之战中,王翦用了什么计策,才打败李牧攻灭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虽然韩国是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攻灭的国家,但秦国第一个攻打的国家并不是韩国,而是赵国。在秦国攻灭韩国的六年前(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便派王翦率军攻打赵国,不过由于赵国有名将李牧坐镇,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