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商鞅是哪个朝代的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2-01)160

商鞅是哪个朝代的: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卫国(今河南洛阳一带)人,原名卫鞅或公孙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自幼喜好刑名之学,公元前361年去到秦国,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历任左庶长、大良造等职,执掌秦国军政大权达一、二十年之久。秦孝公曾以于(今河南内乡东)、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封他,号为商君,故又称商鞅。

商鞅生活在诸侯分裂割据、兼并战争十分频繁的战国中期。他为了使秦国富国强兵,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先后推行了两次以“农战”和“法治”为中心的变法活动。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比较深刻的社会变革,有力地打击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和旧的生产关系,使落后的秦国一跃而为压倒山东六国的一等强国,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口思想在商鞅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商君书·弱民》。本辞条以下引文,凡引自本书的,只注篇名)。他认为人口众多是赢得兼并战争胜利、统一天下的重要前提。人口太少,出兵攻伐敌人,就没有多余的人力耕种土地,取得给养;如果把人力用于耕种,敌人也会得到休息,不能两全其美。所以,要想富国强兵,彻 *** 限敌人,首先就应根本改变秦国“人不称土”(《徕民》)的局面,大力增加人口。根据当时秦国的国内外形势,他认为增加人口更好是用经济办法,采取“徕民”政策。这样既可在短期内大量招徕其他诸侯国的移民,增加本国人口,又可使敌人兵源枯竭,迫使敌人完全臣服。反之,采用人口自然增殖,不仅费时久,收效慢,也削弱不了敌人。在人少地多、生产工具和军事装备都很落后的战国时期,商鞅主张用徕民办法增加人口,虽然有益于秦国的社会生产发展和富国强兵,但是一种损人利己的政策。

商鞅发展了墨翟关于人口与土地必须保持平衡的观点,之一个提出了“制土分民之律”(《徕民》)。他认为容纳五万的生产人口,需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其中良田占40%,坏田占20%,城镇、道路占10%,湖泊、河流、山地占30%。上述比例不论是否符合当时实际,但在两千多年前他就提出来了,是十分可贵的。此外,他还指出人多地少时,应大力开垦土地,不然会出现“民众而不用者,与无民同”(《算地》)的情况;人少地多时,应大力增加人口,不然会出现“地大而不垦者,与无地同”(同上)的情况。

为了推行“农战”政策,商鞅还很重视增加农业人口,之一个提出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更好是百比一,最多不超过十比一的主张。“百人农,一人居者(指非农业人口),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农战》)他认为商人和官吏虽然在社会生活中各有其特殊作用,但他们尤其是那些以技艺为业、游说好辩为业、学诗书为业的人,都是一些不事生产的游食之人,这部分人多了,会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垦令》),造成国家的贫困危弱,“农者寡,而游食者众,故其国贫危”(《农战》)。为了增加农业人口,他除了主张采取“徕民”政策,大量招徕其他诸侯国的农民外,还主张用赐与官爵、免除徭役、加重工商业和非农业人口的征课、实行粮食高价政策、限制雇工和不准开设旅店等来扩大农业人口。商鞅把一切非农业人口都看成不事生产的游食之民,是错误的。他增加农业人口的办法,有的也是极端的。但远在农业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战国时期,主张农业人口必须占总人口的90%以上,是符合实际的。同时,象他这样不惜采取一切措施来增加农业人口,在我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商鞅还反对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主张人民愚昧无知。他认为人们“务学诗书”(《农战》),有了知识和文化,不但可以在其他诸侯国势力的支持下,“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同上),不再为了名与利去努力从事农战,还会“高言伪议”(同上),扰惑民心,使人民与君王离心离德。“故曰: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同上)所以,要想富国强兵,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使民“不好学问”(《垦令》)。商鞅这一思想,不论是否有利于当时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农战政策的推行,都充分暴露了他的剥削阶级的本质,有害于广大人民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

为了加强户口管理,严密控制人口,商鞅还很重视人口统计。他除了主张建立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连坐”法户籍制度外,还之一次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周密的、经常的人口统计。他认为详细了解人口的出生、死亡情况,即“举(凡)民众口数,生者著(登记),死者削”(《去强》),正确掌握人口总数和男、女、老、少及商人、游食等各类人数,是关系富国强兵、巩固地主阶级政权的大事。如果不知道“竟(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指游说的人)之数,利民(指商人和手工业者)之数”,即便“地虽利,民虽众”,也会“国愈弱至削”(同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2/108140.html

“商鞅是哪个朝代的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的相关文章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公元249年,司马懿家族为了从曹爽集团手中夺取魏国政权而发动了一次政变,史称“高平陵政变”。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病重,向心腹孙资与刘放询问托孤大臣人选,二人于是极力推举曹爽为辅政大臣。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杀曹爽夺权,还...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野史中,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就连吕后都无法相提并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后即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刘邦虽然喜欢戚美人,也了解吕后的心狠手辣,但刘邦从政治上考虑,始终没有将吕后处死来保全戚姬母子。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此事。一、刘邦没有理由处死...

崇祯皇帝如果选择南迁的话 明朝最后还会延续下去吗

崇祯皇帝如果选择南迁的话 明朝最后还会延续下去吗

对如果崇祯皇帝迁都南京,明朝能延续下来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太可能,毕竟南迁的皇帝没啥好下场。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绝望之际的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亡,享年三十四岁。崇祯皇帝死亡消息传到南方后,明朝各位宗室成员相继建立了不少政权,因而我们统一...

吕布被曹操围困时,逃跑的概率有多大?

吕布被曹操围困时,逃跑的概率有多大?

吕布号称飞将,汉末群雄之一,时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武艺高强,自然没有疑问,在正史记载中,吕布以骁武给并州,号为飞将,在演义中,使用方天画戟,傲视群雄,无人可敌,按理来说,吕布被曹操包围,他是有机会能冲出去的,但是...

历史上明熹宗朱由校的生母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明熹宗朱由校的生母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年号天启。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要说昏君,明熹宗朱由校不仅榜上有名,还很";奇葩";,人生经历也称得上";神奇";,不妨说道说道。一、";咸鱼翻身";的庶长子原来他是父亲明光宗朱常洛的庶长子。...

寇准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寇准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寇准善诗能文,有《寇忠愍诗集》传世。他为人刚直,为官时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真宗时,契丹南下犯宋,朝野震惊,欲迁都成都。寇...

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面不改色 在火烧三万藤甲兵时为何说着阳寿

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面不改色 在火烧三万藤甲兵时为何说着阳寿

还不知道:诸葛亮3烧百万曹军,能面不改色,火烧3万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可能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所谓的成功和名利,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手段会比较残忍,但是等到逐渐老去之后,人的很多善良...

乾隆和嘉庆都认为道光合适继承皇位 道光何德何能

乾隆和嘉庆都认为道光合适继承皇位 道光何德何能

对道光皇帝何德何能,为何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都属意于让他继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道光皇帝处于清朝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可谓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节点,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让它第一次被自己眼中的“夷狄”踩在脚底下,1842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也开启了它此后70年的屈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