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慈禧与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为保命而发动的政变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2-02)120

慈禧与辛酉政变:慈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实际掌控清帝国权利长达48年之久,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百度博客其在”辛酉政变”过程中,与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斗智斗勇,表现出一个弱女子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可圈可点,但却不被人提起,实在有失公允。

1867年8月22日(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病逝于热河(今承德)行宫,遗命载垣、端华、肃顺和御前大臣景寿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瀚、焦祐瀛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年幼的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改年号为“祺祥”。同时规定分赐皇太后及天子的“同道堂”、“御赏”玺为下达圣谕的符信,一切军政事务由辅政大臣处理。

由于皇太子年幼,“同道堂”实际上把握在慈禧手里。据说,咸丰死前曾经问计于肃顺,肃顺引用“钩弋夫人”的故事,想以“杀母立子”来保证权利的顺利过渡,咸丰同意与否就不得而知了,总之现实是很严重的。

咸丰往世后,“顾命八大臣”有些不把两宫太后放在眼里,开始把持朝政,慈禧危机日重,其一,儿子的皇位有可能不保;其二,“钩弋夫人”的故事有可能重演,自己的性命安危系于一旦。于是,慈禧暗中联系在京的小叔子恭亲王奕訢,以奔丧之名,赴热河与两宫密谋政变之策。奕訢领命后,旋即返京布置。10月26日两宫太后偕幼帝载淳启程回京,肃顺护送咸丰帝灵柩后行。

11月1日两宫太后抵京,即召见奕訢等亲王大臣,安排政变事宜。越日,将载垣、端华、肃顺等革职拿问,罢景寿等军机大臣职。3日命奕訢为议政王,进军机处,并以桂良等五人为军机大臣。7日改年号“祺祥”为“同治”。8日诏赐载垣、端华自尽,肃顺处斩,景寿、匡源、杜瀚、焦祐瀛褫职,穆荫遣戍军台。东西两太后于11月11日在宫内养心殿的“东热阁”实行垂帘听政,从此,慈禧开始掌控清朝统治大权。

因咸丰十一年是农历辛酉年,因此,此次政变称为“辛酉政变”,也称“祺祥政变”。慈禧以垂帘听政把握清朝大权达40余年里,对外推行“和好”、对内重用洋务团体和汉族军阀官僚的统治政策,影响了晚清政局。

有学者在讨论这段历史时,经常斥责叶赫那拉氏权欲薰心,一心想把握清朝的大权。学者们的排斥心理,总给人慈禧政变成功有“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我们没有必要责备慈禧对权的渴看,对权利的追求,恐怕是人类的共性,莫说一个生活在深宫大内的皇后,你让她对贵为人龙的皇位毫无感觉,是不是有些勉为其难了?

慈禧出生于满州官宦世荚冬其曾祖、祖父、父亲均为朝廷命官,从小耳闻目染,深深了解权利对起家族的重要性,也造就了她不甘寂寞,总想要出人头地的性格。有幸被选为秀女后,慈禧凭着其过人的灵气和运气,一步步成了大清王朝母仪天下的皇太后,假如不是咸丰帝过早的离往,她也许就在皇后的位置上,享受着人生的大富大贵,平静的走完一生。

然而,命运却不是如此安排,就在她27岁那一年,皇夫撒手西回,她的命运再一次盘桓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先是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专权弄权,其子载淳的帝位恐有不保;还有那个“杀母立子”的密约,随时可能成为现实。老话说:“母以子贵”,假如儿子被肃顺等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她这个做母亲的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出于母性的本能,也出于对自己生命的自卫,慈禧一定想的很多,但最重要的应该是如何保子保命。此时,慈禧手中惟一的王牌就是那枚“同道堂”印玺,肃顺他们颁布的任何诏谕,不盖上这枚印玺,是不能生效的。当时的清朝政局有三股政治势力,一个是以八大臣为首的“朝臣势力”,他们主要集中在热河;一个是以恭亲王为首的“帝胤势力”,包括他的兄弟和与八大臣政见相左的朝臣,他们主要集中在京城;最后一个就是由慈禧、慈安和太子组成的“帝后势力”。

根据当时气力的对比,“朝臣势力”占有尽对的上风,新天子尚未登基,八大臣就开始执掌大权,包揽一切政务,全然不把两宫太后放在眼里,也许就在此刻,慈禧有了危机感,动了政变的心思。八大臣自以为控制了实权,忙于料理咸丰的丧事,在慈禧的暗召下,此刻一个关键的人物出场了,“帝胤势力”的重要人物,慈禧的小叔子恭亲王奕訢来热河为皇兄奔丧,答应恭亲王奕訢来热河,应该是八大臣犯下的之一个致命错误,恭亲王奕訢的到来,为“帝后势力”和“帝胤势力”的联合提供了机会,也应该是慈嬉策划政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有野史记载,为了联系奕訢来热河,慈嬉把心腹太监安德海公然责打一顿,然后下令送他到北京内廷处理,懿旨就这样叫安德海带到了北京。慈嬉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与“帝胤势力”取得了联系。

据说,恭亲王祭奠完皇兄后,往拜见两宫太后,与两宫太后密谈达两小时之久,一个完整的政变计划就这样形成了。当八大臣中有人提出叔嫂见面有危险时,肃顺曾傲慢的说“见就让他们见,鬼子六(恭亲王奕訢)能玩的出什么名堂?”恭亲王奕訢在热河停留了六天,就回北京预备往了。此刻,八大臣竟无丝毫警觉,慈禧再一次表现出极强的政治谋略,周旋于八大臣之间,暗中算计、表面应付,10月7日,两宫太后召见八大臣,慈禧说,郑亲王端华事情太多,留意休息,别累坏了身子。端华甚为感动,谢恩辞往了“步军统领”,慈禧尽不含糊,立即说:“那就让醇亲王奕譞做吧。”

醇亲王奕譞是同治的皇叔,也是慈禧的小叔子,属于“帝胤势力“的重要成员,就是他在后来亲手把肃顺抓了起来。于是,整个北京城的卫戍部队的权利被慈禧把握住了,这应该是“朝臣势力”犯下的第二个致命错误,放弃了军权,慈嬉不显山不露水的捉住了关键的京城军事调度权。10月26日,咸丰灵驾从热河起运回京,慈禧以同治年幼为由,只护送灵驾一天,先行回京。肃顺等人不知何故竟然同意了,这应该是八大臣犯下的第三个致命错误,让拥有“御赏”和“同道堂”印玺的两宫太后脱离了自己的视线,慈嬉有了充裕的时间往布置政变事宜。

11月1日慈禧到京,立即接见恭亲王奕訢,第二天,11月2日,发动政变,一举将八大臣的“朝臣势力”彻底毁灭。在整个政变预谋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切都在慈禧的掌控之中,充分的显现出慈禧惊人的政治能力,她深知自己人单力薄,内联慈安(帝后势力),外联奕訢(帝胤势力);为了取得军权,向八大臣示恩;为了抢占先机,以同治年幼为由,先行回京。以肃顺为首(朝臣势力)的八大臣倒象不谙世故的迂腐之辈,一步步的走进了慈禧的圈套,竟浑然不知。

须知,是年慈禧27岁、慈安25岁、奕訢30岁,算是很年轻的了,而肃顺等人,年齿都在他们三人之上,其从政经历也都有些年头了,他们的失败,只能说明他们的无能。同时,也充分的表现了慈禧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果敢、谋略与魄力。叶赫那拉氏所以登上了权利的顶峰,有其历史的必然,也是其奋斗的结果。假如她眼睁睁的看着儿子的权利易手,那悲哀的不仅是慈禧自己,应该是整个爱新觉罗家族。所以说,“辛酉政变”成功,应该是大清王朝政治格式的一次重新排列,是优越劣汰的结果。

咸丰在世时,肃顺等人已显露出其乱***臣的面目,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英法联军攻进北京,不仅不力谏天子守国门,却伴随咸丰规避热河,此等党群,即使把握了大清的权利,恐也不会有什么建树。而慈禧此刻的表现却与之截然相反,“当皇上之将行也,贵妃力阻,言皇上在京,可以镇摄一切。”其赤诚之心,很有些不让须眉。多亏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慈禧,将这帮乱臣贼子一扫而尽,否则不知道还会出什么乱子。严格的说,在当时的特定的历史时期,慈禧应该是一个政治新星,“辛酉政变“的成功,对稳定当时的政治局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辛酉政变”后,慈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其权利,在给载淳举行了不具实际意义的登极仪式后,两宫皇太后就立即以天子的名义发出上谕,令大臣汇编以往各代皇太后临朝预政事迹,赐以美名曰《治平宝鉴》,作为垂帘听政的历史依据。随后她们携载淳于养心殿东热阁正式垂帘听政,设两太后宝座于天子宝座之后,中间以八扇黄屏风隔开。为使此举更具正当性,恭亲王等人还制定了《垂帘章程》。至同治十二年,载淳已成年,两宫皇太后***撤帘回政。

但同治帝亲政不及两年就因病而死。因无子嗣位,慈禧玩弄政治手段,精心设计择立同治帝年幼的叔伯兄弟载湉继位,使两宫皇太后二次垂帘终又得逞。至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故往,只剩慈禧一人垂帘听政。光绪帝成年亲政后,因支持戊戌变法而遭慈禧等顽固派的忌恨,他们发动戊戌政变,解除了光绪帝的皇权,慈禧再次临朝10年,却又美其名曰“慈恩训政”,直至往世。慈禧通过垂帘听政之途,操纵同治、光绪两朝天子,把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功过是非,自有公论。

这里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女性政治荚冬在其掌控权利的每一步,慈禧应该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特别是在“辛酉政变”过程中的每一次举措,都显示出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胆识与聪明,弱女之躯,母仪天下。但是,她始终只能垂帘听政,一直没能再向前迈一步,堂堂正正的君临天下,这恐怕是历史的遗憾,也是慈禧女士的历史局限吧。同时,她有是一个很矛盾的女人,力主变法,却有抹杀了变法;与八国联军宣战,诏书曰:“与其苟且图存,遗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剪彼凶焰,张国之威?”如此慷慨激昂,换来的却是《辛丑条约》的耻辱。这恐怕不是慈禧个人的悲哀,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不性冬丧权辱国,罪莫大焉,只有算在慈禧的头上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2/108389.html

“慈禧与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为保命而发动的政变”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李勣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李勣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 ),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

郭淮遣妻故事是怎么回事?后世是如何评价郭淮的?

郭淮遣妻故事是怎么回事?后世是如何评价郭淮的?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爱吗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与李治是真爱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传统历史形成了一个固有观念,普通人谈情说爱天经地义,帝王之家便是一种虚无或浪费。所以,普通人生活的超然,帝王家的生活庸俗,以致于人们宁肯相信潘金莲曾经爱过武大郎,也不愿相信唐玄宗爱过杨玉环。而当圣洁的爱情摆...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与刘备有关?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与刘备有关?

三国时期名将关羽作为忠义勇猛的象征,受后人膜拜,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杀害,蜀汉因此全失荆州,仅剩益州一州之地,实力大为受损。诸葛亮荆州、益州兵分两路北伐的长期战略规划也落空了,后来的北伐只能从道路崎岖的汉中等地进军,因粮草补给大受限制,未能...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俗称洪武帝,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邦自从把韩信抓住,押回长安软禁起来以后,诸侯们知道刘邦准备诛杀功臣的时候,就开始造反了。陈豨造反,臧荼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可以说,那些面临被清洗的功臣们,无一没有反心,无一不造反。以至于最终刘邦杀红了眼,连和自己最亲近...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是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门神,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歌谣: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马上就到春节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粘窗花,还有很多人家会在自家两扇大门上贴上“门神”。而大家早已对“门神”熟悉不已,不过,你可曾想过,“门...

乾隆上位后就毁掉了雍正改革 乾隆又是怎么做的

乾隆上位后就毁掉了雍正改革 乾隆又是怎么做的

乾隆与雍正不合?为何一上位就毁掉雍正改革,雍正又改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他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一生六下江南奢靡无度,更是一上位就迫不及待地,毁掉了他爹所推行的改革,他就是雍正的败家儿子乾隆,乾隆为何要毁掉雍正改革?,他又是如何毁掉雍正改革...

孙权既然已经得到荆州了 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孙权既然已经得到荆州了 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得了荆州,为何还要杀关羽,难道不怕刘备出兵报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都能找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感情很好的文字描述。刘关张三人虽不是亲兄弟但胜似亲兄弟,有着过命的交情,感情超出了君臣范围。关羽和张飞...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