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十大名将排行榜!揭秘谁是之一猛将
10、 韦俊善守
韦俊是北王韦昌辉的亲弟弟,族中排行韦十二。在金田起义后跟随洪秀全北上,不断立有战功。壬子年十二月,帅军为先锋,攻克武昌。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攻克南京。当时诸王的兄弟都称作国宗,韦俊是北王的弟弟,被成为韦国宗。太平天国制度,带兵的国宗地位相当于丞相。韦俊善于用兵,并且屡立奇功,地位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宗。
癸好三年十一月,韦俊随同赖汉英进攻扬州,大破清将冯景尼的军队,并且抓获了清将曾立昌。洪秀全赞赏他的功劳,命令赏穿黄袍,全军的士兵全部官升一等,非常荣耀。
甲寅四年,率军西征,在黄州击破了清朝湖广总督吴文容的部队,逼迫吴文容自杀,震动了满清朝廷。四月攻克了汉阳汉口。留驻兵马围攻武昌,韦俊率军进攻湖南,连克常德、岳州。五月二十一日,回军与围武昌部队汇合,第二次攻克武昌城。
韦俊功劳大,地位崇高,全军敬佩。当时太平天国除了东王、北王、翼王之外,还有燕王秦日纲、豫王胡以晃,在诸王之下,功劳之一就要数韦俊。
就在这一年的七月,韦俊奉调回到了天京。他离开两湖战场之后,湘军在曾国藩带领下攻克了武昌,水路并进攻击田家镇。太平天国在秦日纲带领下死守田家镇,韦俊奉命来救援,占据半壁山。水军败于彭玉麟之手,陆军败于塔齐布、罗泽南之手。这一仗太平军损失极为惨重,战船被烧毁近千艘,水师兵马元气大伤。
韦俊率领败卒,在九江和石达开汇合,占据湖口,准备和湘军决战。十二月,石达开大破湘军于湖口,曾国藩撤退到江西,石达开追击到了江西南康。韦俊一支兵马进军湖北,乙容五年二月,再次攻克武昌。军中留下佳话——韦国宗三克武昌城。直到今天,武汉一带的土著还知道这个故事。
当年冬天,胡林翼带领湘军大将罗泽南进攻武昌城。韦俊据城坚守,在城门里埋伏精锐骑兵,等到湘军攻城攻累了,就打开城门偷袭湘军,每一次都能得到不小战果。韦俊善于使用西洋火炮,罗泽南在进攻武昌的时候,韦俊命令集中火炮轰击罗泽南的前敌指挥部,弹片集中了罗泽南的头部,罗泽南当晚就死了,胡林翼放声痛哭。
罗泽南是湘军创办人之一,他的死对湘军士气打击很大,胡林翼强忍悲痛,继续率领罗泽南的弟子李续宾等围攻武昌。
天京事变之后,韦俊抵抗意志发生动摇,他无心防守,突围逃走,由于伪装工作做的好,事先没有一点儿迹象。胡林翼发现之后,非常愤恨,后悔的折断了手中的箭枝。
韦俊是韦昌辉的弟弟,担心自己受到株连。石达开知道韦俊能打仗,极力保举韦俊,洪秀全没有怪罪韦俊,继续予以重用。石达开后来带十万大军离开天国。洪秀全为了稳定朝纲,重新启用了五军主将——陈玉成、李秀成、蒙德恩、李世贤、韦俊。但是五将之中,有四个是王,韦俊因为是韦昌辉的弟弟,没有封王,韦俊心里很不安。
当时北王杀死了2万多人,朝廷上很多将军的亲属都死在韦昌辉手里,大家都痛恨韦俊。陈玉成的叔叔陈成容由于和韦昌辉共同图谋杀死了杨秀清,所以两个人同病相怜。但是后来因为一点小事,陈玉成也不能容忍韦俊,两个人结成仇怨。
为了稳定人心,洪秀全为杨秀清恢复了名誉。韦俊更加不安,在江西作战的时候,韦俊把手池州。和杨秀清的弟弟杨辅清的防地接壤,杨辅清没什么本事,总是打败仗,每一次危机,韦俊都拼命的去救援他,杨辅清并不念情,切齿痛恨韦俊,韦俊更加不安。
有一次,韦俊奉命和忠王李秀成汇合,渡江去滁州。陈玉成横断江北,不让他过去。韦俊大怒,投降了清军,归在湘军水军督统杨载福手下。
韦俊的部队是天国的精锐,部将黄文金、刘官方、古隆贤、赖文鸿等全部是名震一时的猛将。韦俊投降之后,这些将军不愿意投降,全部回到了天国。
韦俊后来被曾国藩划归胡林翼的部队,在进攻安庆的时候,他的兵马攻克了安庆东北的枞阳城。陈玉成从江北救援安庆,枞阳挡在大陆上,是之一个要面对的对手,陈玉成屡次进攻枞阳都不能拿下,因此重兵难以抵达安庆外围,曾国荃的2万湘军因此可以从容围攻安庆。
韦俊功劳大,本领高,但是他是广西人,是太平天国北王的嫡亲,因此曾国藩不敢重用他。攻克了天京之后,一起投降的程学启已经是副将,韦俊的地位不过是三品参将。
后来韦俊被强行解除兵权,他不敢回广西老家,只好带着家人在安徽芜湖居住。现在金田一带的父老依然切齿痛恨韦俊,叫他——反骨韦十二。
韦俊善于用兵,尤其是他善于在带领少数兵马进行防守。他代表太平天国驻守武昌的时候,打死了罗泽南。他代表清军驻扎枞阳的时候,抵挡住了陈玉成,这都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战例。
由于洪秀全不会笼络人,这样一个才华出众的将军不得已投降了清朝,对太平天国,无疑是重大损失。
9 、飞将军曾天养
曾天养出身小康人家,在起事之前秘密加入拜上帝会。他传教很积极,自己发展了400多人,洪秀全非常欣赏他,多次和他谈话。后来萧朝贵为了笼络他,假装天兄下凡,勉励曾天养,曾天养受到蒙蔽,更加忠于洪秀全。
太平天国建立的时候,曾天养被封为御林侍卫。出广西之后,曾天养带领一支部队为大军前锋,所向无敌。他身材高大,眼窝深,胡须很漂亮。军中敬仰他的战功,叫他飞将军。
攻克天京之后,曾天养跟随胡以晃赖汉英西征,在田家镇大破清军,威震千里长江,然后回军随同胡以晃攻克庐州,清军大将江忠源跳水自杀。江忠源是清军早期和太平天国作战的名将,在全州,正是他设定计谋,用炮炸死了南王冯云山。清军保卫长沙的时候,又是他坚守天心阁,使得太平军无法攻克长沙,并损失了西王萧朝贵。江忠源的死让清 *** 相当震惊,清军士气受到了很大打击。
甲寅年四月,会同韦俊、林绍璋攻克黄州。然后率军分路南下,进入湖南,攻无不克。但是他所部并非西征军主力,主力在林绍璋手中,林绍璋进攻到湖南湘潭,被曾国藩击败,死伤一万多人。西征军士气受到了重大打击,林绍璋苍黄逃走,只有曾天养一支孤军守卫湘北岳州。
曾国藩三路出湘,之一个面对曾天养,多次进攻不能攻克。但是岳州兵马毕竟少,曾天养请示了石达开之后,撤出了岳州,驻守武昌外围城陵。
曾国藩的军队要进攻武昌,必须攻克城陵。水师进攻城陵曾天养,总兵陈辉龙、褚汝航带兵相继进攻。当时刮南风,曾天养命令小股船队吸引陈辉龙进入城陵水面狭窄的地方,然后从后面放火攻击。由于风大,陈辉龙难以掉头向南攻击,被曾天养全部歼灭,陈辉龙战死。
湘军军规规定必须救援败亡的部队,褚汝航率领船队救援,同样被曾天养击败,打死了褚汝航。陈辉龙是绿营猛将,褚汝航是湘军水师的创始人之一,和彭玉麟、杨载福齐名,在此一战全部阵亡,湘军水师遭受重大打击。
陆军塔齐布等人的部队到了,曾天养担心湘军全部到齐之后难以撼动。就想先击败塔齐布,挫败湘军的锐气。带领步军和塔齐布作战,曾天养没等塔齐布布好阵,突然杀到他面前,一矛刺死了塔齐布的战马,湘军大乱。曾天养继续刺塔齐布的时候,战马突然跌倒,湘军乱枪戳死了曾天养。
曾天养的死对西征的太平军士气影响及大,石达开的兄长石祥祯听说了这个消息,命令三军为曾天养戴了6天的孝,从此之后,太平军再也没有能力进兵湖南。
天京攻克之后,曾国藩俘虏了李秀成,对当年的事情尤有余惊,问李秀成为什么不追封曾天养为王爵,林绍璋没有本领,为什么封为章王,李秀成无法回答,曾国藩讥笑太平天国不能用人。
8、 水战之王罗大纲
罗大纲是广东潮州人,早年和洋教有瓜葛,据说他跟普鲁士人郭士立汉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洋教,但是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说明这一点。
*** 战争之后,清 *** 感觉绿营不堪重用,就裁撤了一些。在广东,裁撤的兵勇没有地方去,四处作乱,广东的地盘开始不安宁,罗大纲趁机加入天地会,扯旗造反,聚集了一批亡命之徒,流亡海上。
罗大纲没有读过兵书,但是天生奇才,善于水战,带领船只经常进入两广内河,纵横披稗,无人能敌。曾经聚众进攻永安,虽然没有攻克,但是两广都为之震动,无人不知罗大纲。
清朝追捕罗大纲非常急迫,罗大纲担心自己势力孤单,就加入了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但是罗大纲的船只进入不了金田附近,只好在大湟江口驻扎,与洪秀全保持微弱的联系,彼此不能救应。拜上帝教教规非常严格,罗大纲的部下有些受不了,就纷纷投降了清朝,罗大纲坚持不投降,依然接受洪秀全的指挥。
金田起义之后,太平天国的兵马不多,他们靠近大湟江想和罗大纲的水师汇合,但是向荣的大军出现在桂林,截断了他们汇合的道路,太平军不得已返回,罗大纲抛弃船只,步行跟随洪秀全到达了东乡,洪秀全在东乡自称天王。
罗大纲虽然加入了洪秀全的部队,但是并没有受洗入教,所以受到了排斥,他的兵马很多,是洪秀全起兵时的主力,将军们都猜疑他。但是萧朝贵着意笼络罗大纲,他认为罗大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假称天兄下凡,命令诸将善待罗大纲,罗大纲感于萧朝贵的恩遇,誓死效忠洪秀全。
洪秀全出紫荆山,进军平南官村,在这里,与萧朝贵、石达开一起击破了向荣的部队,大军进攻永安。
开始的时候,太平军外地人少,对于道路不熟悉,罗大纲在两广的地面上很熟,就带领太平军到达永安,在城外,罗大纲让士兵拖着爆竹在城外奔跑,大造声势,永安的清军惊恐不知所措。罗大纲趁着守军慌乱的时候,率先带兵架设云梯进入永安,打开城门,萧朝贵、石达开跟随攻入,这是太平军出金田之后攻克的之一座城池。
洪秀全在永安定下了太平天国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了等级,分封诸王。向荣、乌兰泰围攻永安,壬子二年二月三十日,洪秀全下令突围,罗大纲为先锋,之一个杀出城外,向东攻克了清兵大营,夺得了大量火药,太平军顺着这个缺口全部突围成功。
太平军进入了湖南,湖南地方帮会很多,天地会的势力非常大,他们都听过罗大纲的名字,罗大纲到达道州之后,竖起大旗,召集天地会党,很多人投奔他,那个时候的萧朝贵并不出名,大家误认为西王就是罗大纲。
太平军围攻长沙不克,损失了西王萧朝贵,但是大军得到了兵源补充,都是罗大纲的功劳。罗大纲任先锋,攻克了岳州、益阳。被封为金官正将军。这一年十二月,太平军攻克武昌,罗大纲升为殿左一指挥,这个时候,太平军已经有了50万人马。
大军折向东,水路沿江而下,由于罗大纲善于水战,东王杨秀清带领北王和罗大纲驾船向金陵进攻,陆路石达开、秦日纲带队。癸好三年正月十三,在巢湖击败了两江总督陆建赢的部队,威震长江。从此顺流攻克九江、安庆等要地。二月初二,到达金陵。
攻克金陵之后,罗大纲和吴如孝进攻镇江,攻克了镇江,奉命留守。清朝江苏巡抚吉尔航阿(灭小刀会刘丽川等,号为名将)围攻镇江,罗大纲缨城坚守,始终难以攻克。
英国人的军舰进入长江,来到镇江一带,清朝军队尾随监视,罗大纲命令士兵埋伏好,炮击清朝军舰,放过英国船只。从那个时候起,英国明白了太平天国的友好,开始与太平天国建立联系,癸好三年,罗大纲被封为冬官正丞相。
当时刘丽川在上海组织小刀会,清朝围攻他。刘丽川向太平军求援,洪秀全向来不信任外教,表面答应,心里不情愿去救。只有罗大纲慷慨激昂, *** 了小船,上面蒙好皮,冲击清军的围城部队,但是兵太少,无法救援。八月,赖汉英在田家镇大败清军,俘虏了很多潮州兵,潮州兵向来敬服罗大纲。天王派罗大纲前往救援,罗大纲不得不从上海回师西征,刘丽川全军覆灭。
乙容五年正月,罗大纲会同石达开在湖口阻击湘军。湘军的小舢板部队在李孟群带领下攻入内湖,石达开截断了湖口。这个时候,派罗大纲率领舢板进攻曾国藩的大船,曾国藩大船太大,不耐近战,罗大纲率军进攻,靠近曾国藩的大船,就发射火弹,结果俘虏了曾国藩的坐船,拿到了很多重要文件,曾国藩被逼迫的跳水自杀,被部下救起来。
罗大纲从此镇守湖口,对付湘军内湖水师。这个时候,芜湖告急,罗大纲奉命进攻芜湖,被大炮打断了腿,返回天京之后,伤痛难以忍耐,于是吞金自杀。
罗大纲富于谋略,善于用兵。当年洪秀全不坚持北伐,罗大纲说:“偏安之君,没有听说过有好下场,如今这么好的机会,正好可以率领人马进兵中原,席卷海内。如今却满足在天京称帝,我看我们的骨头都不知道埋在那里”
罗大纲的老婆苏三娘,也是个奇女子,跟随罗大纲一起打仗,冲锋陷阵不比男人差。
7、 坚忍卓绝的李开芳
李开芳(1811?~1855),壮族, 广西武缘(今武鸣县两江镇龙英村大李屯)人, 一说广西郁林州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八月,授戊监军。明年七月,升金一总制,带右一军。从西王萧朝贵攻长沙,连下桂阳、嘉禾、攸县等地。九月,在长沙擢金官正将军。十一月克岳州,升殿右二指挥,率劲旅攻克汉阳,升殿右二检黠。十二月克武昌,升地官正丞相,后率部突围被俘在北京遇害。同治二年(1863),被天朝追封为请王。
太平天国时期,有五位地位次于前期王的人物。他们为太平天国的建立以及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因为作战勇敢,当时人称太平天国五虎上将。分别为李开芳,林凤祥,胡以晃,黄文金,罗大纲。
壬子二年七月,升为金一总制,跟随西王萧朝贵进取长沙,路上攻克桂阳、嘉禾等县。十一月,带领人马攻克汉阳,升为殿右二检点,十二月初九,太平军攻克武昌,李开方升为地官正丞相。李开方所向有功,半年之内连升五级,做到丞相,全军都认为非常荣耀。
当时,东王杨秀清带队东下,想要进攻金陵。李开芳和林凤翔为陆军先锋,所向无敌,一个月就到达天津城下。二月初二,李开方军队率先到达金陵外围,驻扎在聚宝门。十四日,林凤翔挖地道攻克仪凤门入城,杀死了两江总督陆建赢,当时守卫在城里的八旗兵拼命抵抗。林凤翔的军队不得已从原路退回。但是总督战死的传闻传遍全城,城中军队丧失了抵抗意志,李开方趁机攻克了聚宝门,攻入了金陵,实际上之一个杀入了金陵。
十七日,李开芳受命与林凤翔、罗大纲等向东分水陆进攻镇江、扬州,所向披靡;四月初八,杨秀清命令林凤翔、李开方和吉文元率兵扫北。
九月,北伐大军打到了保定,东王封李开芳为定胡侯,二十五日,大军抵达杨柳青,次日攻打天津,在稍直口进攻遭受挫折,于是退守独流,当时林凤翔驻扎静海,两部分人马互相为犄角之势,当时北伐军连续征战,已经成了强弩之末,于是不断的向天京催促援兵。
甲寅四年二月,粮食吃完,天降大雪,广西兵都不适应,踏着冰雪撤退,战死冻死一万多人,二月初三,退守阜城,僧格林沁紧跟着包围了他们。三月份,再次向南退守东光城,被包围在了东西连镇,于是夹运河建立堡垒,中间架设浮桥相联络,环绕阵地建立木城,在阵地外围建立七个外围支撑点,这样稍稍挣脱了僧格林沁的围困,保持水路畅通,僧格林沁屡次攻打不能攻克。
太平军的援兵抵达了山东,李开芳和林凤翔知道了这个消息,就突围向南和援兵取得联系。李开方选择了600人的骑兵队伍,向南接应援兵,越过吴桥、折返向西南,经过临清,然后突然向东进攻德州,甩开了僧格林沁的追兵。到达了德州南门,才知道援兵已经被胜保打败回去了,李开方带领人马越过德州,继续向南,一举攻克了高唐州。胜保的兵马来到高唐州北门,距离城池十五里扎营,胜保畏惧李开方的勇猛,不敢进攻。
李开方只有几百人,驻扎高唐州,胜保只是扼守其北上的道路,不敢进攻。李开方于是打开城门,四处收集粮草。李开方的军队纪律非常严明,不随便骚扰百姓,由于缺少粮草,他用买麦子的价格收购麸糠。有一次,他的军队敲百姓家的门求购粮食,百姓害怕不敢开门,李开方的部队就走了,没有硬闯,所以当地的百姓并不太害怕太平军。每每接济他们粮食,李开方的几百人并没有被饥饿困扰。
当时李开方可以向南突围回到天京,但是他惦记静海的林凤翔,就多次派遣使者去向林凤翔报信,告诉他援军已经溃散,应该突围回国。但是使者都被胜保抓获,所以林凤翔至死不知道援兵的具体情况。
李开方的军队在高唐多次出击,袭击胜保的部队。胜保的人畏敌如虎,始终摸不清李开方的实力。咸丰大怒,多次催促胜保攻城。高唐城池并不高大,胜保的军队想尽了一切办法,不敢逼近城池挖地道。于是购买了附近的铜铁,铸出了一个一万七千斤的大炮,轰击城池,只能打碎城墙上的砖,炸不开缺口,被太平军耻笑。胜保又建造攻城车,有十丈高,士兵站在上面射击,但是李开方的大炮一开,攻城车被打碎,胜保的士兵怕死,抛弃车辆一哄而散。
这一年的九月初五,胜保终于挖成了一个地道,放置 *** 三千斤,轰开了一个缺口,胜保的兵马向缺口进攻。但是那天刮大风,胜保逆风前进,士兵睁不开眼睛,李开方顺风射击,全部击溃了他的军队。那个缺口始终没有补上,但是胜保的军队依然不能靠近高唐,遭到了世人的耻笑。
乙容五年正月三十日,胜保再次再别的地方挖地道,但是他的士兵太窝囊,对于 *** 不熟悉,居然在大营里点爆了 *** ,胜保被炸伤两个手指。李开方趁机率领骑兵冲击胜保大营,大破胜保。
二月,僧格林沁活捉了林凤翔,带领大军南下来救援胜保,胜保由于打仗太窝囊,遭到了咸丰的罢斥。李开方见到了僧格林沁的旗号,知道林凤翔已经战死,就丢弃城池向南逃走,来到了冯官屯。
僧格林沁的行军速度快,马上追上了李开方,在冯官屯将他团团包围。李开方根据冯官屯当地菜农的引导,找到了大批粮食,心里比较安定,做好了坚守冯官屯的准备。冯官屯有五百户人家,有富户比较殷实,粮草多,而且能够提供器具帮助防守。李开方在屯内挖掘战壕,上面盖上木板,用来抵挡敌人的大炮。在火枪射程之内,暗地拉了条绳索,上面挂铜铃,敌人一靠近,铜铃就发出声响,李开方就开枪射击。
李开方虽然只有500多人,但是都是百战余生的骁悍之徒。陷入了绝境,无一不以一挡百,居然多次杀出战壕,进攻僧格林沁,抓获了叛逃的将军施绍恒、宁宗扬等人,把他们全部碎尸万段。僧格林沁没有办法,只好挖掘长壕,困死李开方。
三月初八,子夜时分,李开方率部进攻西南的清朝大营,假装冲不出去逃回冯官屯,清兵认为李开方无法突破防守,疏于防范,没想到李开方在屯内挖地道到达这里,用 *** 轰开了炮台的前濠墙,将大炮的发炮口堵死,然后部队舍命从这里杀出,清军将领都兴阿、舒保都身被重创,僧格林沁的马被流弹击中而死,衣服上也有弹孔,差点儿毙命,随从戈什哈被枪杀。但是僧格林沁预先挖了两道壕沟,李开方无法突破,只好返回冯官屯。
僧格林沁看到冯官屯难以攻克,就放运河水淹没了冯官屯,平地的水有三、四尺深,太平军全部被泡在水里,身上都长了蛆。火药全部被泡湿,只有三丈左右的干的地方,只能供李开方等几个将军把床放在那里。士兵在水中便溺,水散发恶臭,没有办法取用,冯官屯内有很多酒。虽然太平天国禁止饮酒,但是士兵们都知道不免一死,成天喝得醉醺醺,李开方也无心禁止。
僧格林沁知道冯官屯内很困难,但是他惧怕李开方勇猛,不敢贸然进攻。派使者招降李开方,李开方部将蔡连修忍受不了围中困苦,带领二百多人投降,僧格林沁担心是李开方的计谋,命令他们不准来大营,让他们就近攻杀李开方。李开方看到内部反草,知道不能防守,就通知僧格林沁自己要投降,僧格林沁知道他要耍诈,假意答应。
四月二十一日,李开方以百姓为先导,想借着招降的机会出去,僧格林沁看到先队四十个百姓出来,立刻抓获杀掉。李开方绝望,于四月二十四日投降,僧格林沁抛给他一条长的绳索,让他的士兵抓着绳索一个个走出来,出来一个绑一个,就这样,李开方和手下一百四十人全部被抓获。
李开方进入僧格林沁大营之后,没有害怕的神色,还撒谎欺骗僧格林沁,说自己可以说服洪秀全杨秀清投降,僧格林沁知道他是欺骗自己,但是担心他自杀,就假意答应他,蒙着他的眼睛押解他去北京,却欺骗他说往南走。
李开方在路上绝食,但是并没有饿死,到了北京,咸丰下令将他和所部八名将军全部磔碎。
林凤翔李开方所部两万多人是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北伐以来,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后援,打到离北京不足百里的地方遭到失败,实在非常可惜。
6、 之一骁将林凤翔
林凤祥(1825—1855),太平军将领,农民出身。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1853年1月率军首登武昌城,封天官副丞相。1854年春因弹粮、寒衣不继,援军未至,遂南撤阜城、连镇,挖壕坚守,奋战9个月。次年3月连镇陷落,受伤被俘;4月在北京就义。追封为求王。
太平军北伐,林凤祥奉命与定胡候李开芳、平胡候吉文元统率2万余人从浦口(今属南京)出发,经安徽滁州北上。6月攻克河南重镇归德(今商丘),击溃清军5000余人,缴获大批铁炮、火药。因无船只,未能渡黄河北上,乃循黄河南岸西行,主力7月于巩县(今巩义)渡过黄河。
渡河之后包围怀庆(今沁阳),内攻坚城,外防清援军,与敌反复争夺,未能破城,延误战机。9月初撤围,从垣曲进入山西,破平阳(今临汾),抵洪洞,然后东插太行山,于9月底破临洺关(今河北永年县治),进入直隶(约今河北)境。清廷大震,于京师成立巡防处,调兵阻击北伐军北上。
林凤祥避实击虚,挥师于10月末进抵天津西杨柳青,于静海、独流镇扎营固守,以待援军。洪秀全、杨秀清得悉北伐军在天津受阻待援,于次年2月调集援军7500人,从安庆北上增援。林凤祥久等援兵不至,被迫自静海、独流镇南撤。
太平天囯甲寅四年(清文宗咸丰四年,1854)5月5日,至东光县连镇,与李开芳商定分军。李开芳率精骑南下接应援军,驰抵山东高唐,方悉援军已在临清败没,乃据高唐作固守计。林凤祥则继续困守连镇,内缺粮草,外无援兵,以劣势兵力顽强抗击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军。次年(1855年)2月弃守西连镇,集中兵力守东连镇。
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将连镇层层包围,待至雨季到来,清军又引南运河水,将连镇淹泡,使北伐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可是林凤祥镇定自若,继续指挥突围作战,连僧格林沁也认为,北伐军“虽被围万分穷蹙,粮米断绝,以人为粮,或战或守,从容不迫,毫无溃乱情形”,充分显示出林凤祥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度。
太平天囯乙荣五年(清文宗咸丰五年,1855)3月7日,在孤军奋战9个月后,连镇终被清军四路攻陷,林凤祥因重伤,偕部分将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绍垣出卖而被俘。由清恃郎瑞麟、总兵经文岱等槛送到北京,由大将军绵愉办理此案。在清廷严刑逼供下,林凤祥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词》,录下其身世及经历。最后被害于北京西市。行刑时(凌迟)林凤祥毫无惧色,“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时年三十一岁。
太平天囯壬戌十二年(清穆宗同治元年,1863)洪秀全追封林凤祥为殿前夏季察天军顶天扶朝纲求王协千岁。
5、 “林启荣之坚忍,吾辈不能及也”(曾国藩言)
林启荣原籍湖南,后来举家迁往广西,秘密加入拜上帝教,一直属于杨秀清统带,被杨秀清看作心腹。癸好三年,太平军攻克天京,当时的林启荣不过是一个刀牌手,没有任何职务。但是杨秀清了解他的才华,提拔他做土官正将军,五月,再次被提升为殿右八指挥,跟随赖汉英西征,攻打南昌,不能攻克,赖汉英被调回天京。林启荣跟随国宗石祥祯的征湘军,水路出鄱阳湖口,八月二十三日,攻克九江,一鼓作气拿下了九江周围的州县,命令林启荣率军镇守。甲寅四年三月,杨秀清再次提拔林启荣为殿右十二检点,杨秀清这样做的本意是在西征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仍然命令林启容据守九江城,后来,太平天国把九江改为江西省会,把湖口县改名为九江。
这一年,林绍璋在湘潭被湘军击败,湘军乘胜连续攻克武昌、田家镇,顺江东下,势如破竹,太平军连续作战没有获得大的战果,战船被烧毁总共达到一万多条。曾国藩趁着得胜的时机,疯狂向东攻击,十二月十三日,包围了九江,环城四面攻打。林启荣认为湘军远来气焰十分嚣张,必须挫败敌人的锐气,才能坚守。于是率领兵马出击,阵斩湘军悍将童添云,湘军的士气遭受打击,于是扎下营盘,不敢轻易进犯九江。曾国藩看到九江太坚固,于是采用越寨进攻的办法,攻打九江东边的湖口、梅花洲,陆军进犯盔山,想要截断太平军援救九江的道路。罗大纲当时驻守湖口,湘军水师进攻梅花洲,被罗大纲击败。林启荣闭城坚守,林启容守城,必定深挖壕沟,高筑城墙,不轻易向敌人射击。等到敌人主力迫近,后边的部队也到了火枪的射程之内,才开枪射击,然后城中的军队杀出来击退惊惶失措的敌人。他的这种精打细算的战法最能持久,而且给敌人杀伤力很大。湘军大将罗泽南屡次攻城,黔驴技穷,叹息说:“九江并不大,合围很容易做到,地势低洼,不适于防守。但是长毛的军容整肃,旗帜甲胄鲜明,让人看到就觉得气馁。林启荣如此善战,我们都不如他。”乙荣五年正月,林启容会同翼王石达开、韦俊、罗大纲等大破曾国藩于湖口,把湘军水师截断为外江、内湖两枝,湘军不得已撤九江之围。
翼王石达开趁着湖口大捷朔江西上,林启荣继续留守九江,为了加固防守,他在小池口建筑新城,水路配合,炮台之间连接紧密,九江的防守如同金城汤池。九江在长江中段,是太平军船队上下的枢纽,曾国藩认为只要拿下九江,湖北的韦俊和江西的石达开都会失去退路,就多次组织人马,不惜孤军深入进攻九江。湘军猛将塔齐布曾经在岳州城陵矶之战中,杀死了太平天国骁将曾天养,威震天下,号称湘军之一猛将,在九江城下驻扎很久,多次进攻,但是没有一点收获,反而损失了不少人马。咸丰皇帝对其很不满,五月,塔齐布由于积劳成疾,加上心中有怨恨,在九江城下吐血而亡。从此之后“十二检点”的威名,震动全国。丙辰六年夏,杨秀清嘉奖林启容的战功,晋升他为冬官副丞相。
该年秋天,天京变乱,东王被杀,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相继离开了江西战场,回到天京。湘军马上组织部队反扑,再次围困了九江、湖口,当时江西战场的主将是石达开的岳父黄玉琨,兵马很少,仓促之间不能救援。太平天国刚起兵的时候,天地会在广东很猖獗,曾经组织力量围攻广州,失败后四散而逃。乙荣元年九月,有数万人进入江西投降了翼王石达开,石达开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杨秀清,把这些天地会众编为花旗营(杂牌部队),林启容在花旗营众挑选了一批骁勇善战之徒。但是这些人本来就散漫惯了,不接受天朝严格的军规,到处闹事,林启容用软硬两手制服了他们,花旗营的兵马都出力为林启容死站。曾国藩爱惜林启容的才华,也吃过他的苦头,考虑到他是杨秀清的部下,杨秀清被杀,他一定很不安,就派使者送书信给林启容,劝他投降。林启容不为所动,继续坚守九江,这个时候各路湘军重新汇合起来,曾国藩又从湖南募勇,队伍扩大,再次逼近了九江。林启容这个时候看到,天京一拨拨的屠杀没完没了,知道援兵已经指望不上,就下定了战死的决心。
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三日,韦俊丢弃武昌向东逃走。胡林翼的兵马也来到了九江城下,湖北提督杨载福、浙江布政使李续宾带领水陆两军扫清了九江外围,围攻九江。李续宾率军猛攻九江六天,大量湘军死伤,仍然难以攻克,于是李续宾就在环城三面挖掘六道长壕,围困九江。杨载福、彭玉麟进攻湖口,截断水路交通。
当时天京变乱已经完毕,翼王石达开带领十万多人离开了天国,路过江西,林启容请求他救援,石达开不救,反而走南路攻打景德镇。林启容派人紧急向天京求援,洪秀全没有兵给他,只好封他为贞天侯,抚慰林启容。只命令大将黄文金带领水师迁往湖口,黄文金的水兵到达湖口,被彭玉麟击败。彭玉麟趁机拿下小池口,湘军对整个九江的合围宣告完成。
城中粮草渐渐不够,林启容组织军民在城内开阔的地方种植小麦和稻米,拆掉了城中的民宅,用砖头来弥补缺口,箭簇和火药用完,就用砖石充当武器,李续宾多次进攻九江,没有一次能够登上城墙。
戊午八年四月初十,湘军挖掘地道成功,在地道中埋设 *** ,引爆之后终于炸开了一个大缺口,约有百余丈宽,太平军将士饿得站不起来,无法抛掷石块堵塞缺口,湘军蜂拥而入,林启容率众巷战,手下的一万七千多人全部战死。李续宾奏报朝廷长毛全部歼灭,其实当时林启容的部将魏超成的部队突围成功,游过了长江,奔向安徽,投奔了陈玉成。
林启容镇守九江前后五年,屡次挫败敌人的围攻。城中的天地会花旗营,本来是乌合之众,被林启容训练成骁勇善战的劲旅,城破之后,为了报答林启容的恩遇,居然全部战死。
李续宾攻克九江之后,找到林启容的尸体,剖开一看,胃里全部是青草和树皮,没有一粒米,又剖开其他太平军的肚子,也一样,非常惊讶佩服。胡林翼看到这种情况,气愤的说:“都说湘军强大,但是只要半个月不发军饷,军队就要哗变,即使象鲍超那样的名将也不能禁止。九江的长毛,剖开肚子看,胃里全都是草的颜色,没有一粒米,仍然能够多次击败我军进攻。堂堂的王师,居然比不上贼寇,真是让人想不通。”
曾国藩曾经写信给他的弟弟,叹息着说:“林启容之坚忍,吾辈不能及也”
李续宾进攻九江前后三年,虽然攻克九江,威震天下。但是所部兵马折损大半,很多猛将都先后战死。以至于后来进兵三河,不能抵挡陈玉成的攻击,虽然三河之功归于陈玉成、李秀成。但是林启容的功劳也需要记上一笔。
4、 “汉唐以来悍者,近世罕有其匹”——英王陈玉成
陈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广西藤县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原名陈丕成,洪秀全赐名玉成。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1862年为太平天国叛徒奏王苗沛霖诱骗中计,解送清营。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年仅26岁。
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和石达开出走后,支撑太平天国这一座将倾的大厦的是两名年轻的将领,一个是李秀成,一个就是陈玉成(1837年?1862年)。
陈玉成是广西藤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早亡,由祖父抚养。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在北上过程中,屡立战功。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随军西征。次年初,西征军攻武昌,已数月未下。陈玉成率 500名壮士乘夜进攻东门。他派 300人在东门进行正面佯攻,自率 200人趁守军不备,于隐蔽处将绳子甩上城墙,套佐城垛,然后攀援而上,随即砍杀守军,打开城门,一举拿下武昌。不久被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统领陆军后十三军和水师前四军。因善于包抄和杀回马枪,被称为“三十检点回马枪”。
六年二月,他随燕王秦日纲援救被清军围困的镇江。为了让守军了解破敌计划,陈玉成率勇士数名,驾一小舟,冒清军密集炮火,由江上闯入镇江城内,然后同守将吴如孝率守军由内往外打,同城外太平军内外夹击,解镇江之围。随后乘胜渡江,击溃清军驻扬州城外的江北大营,攻克扬州、仪征,又回师江南,打垮清军江南大营,迫使清将吉尔杭阿自杀。七年,石达开出走后,陈受封为又正掌率,和李秀成一同挑起太平天国军政重担,力挽危局。八年,他任太平军前军主将。此时,清军利用太平军内乱之机,西占九江,东占镇江,形势日趋严重。八月,他参加李秀成在安徽枞阳召集的太平军将领会议,决定由他和李秀成合力解天京之围。两军在乌衣(今安徽滁州南)会师后歼前来堵击的清军 4000人,随即乘胜至浦口,夹击并攻破清军江北大营,歼 1万余人。
此时,湘军主力李续宾部乘太平军在浦口作战之机偷袭皖北,围攻三河镇(今属安徽肥西)。他立即由六合(今属江苏)率部西进,于十一月,同李秀成部夹击孤军深入之李续宾部。三河镇中的太平军也乘机出击,三路兵马围攻李续宾大营,全歼湘军主力 6000人,李续宾兵败自杀。战后,湘军首领胡林翼哀叹:“三河败溃之后,元气尽丧,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此后一年多,湘军不敢东犯。九年,受封英王。十年,他率部会合李秀成、李世贤部再破清军江南大营,并东征苏州、常州。此时,湘军元气恢复,曾国藩率湘军兵分四路东进,占枞阳,围安庆。
十一年,陈玉成和李秀成决定兵分两路西进,进攻湖北,迫使清军回援,以解安庆之围。他率部由桐城出发,经霍山入湖北,三月连克孝感、黄州、随州、黄安、黄陂,直通武汉。李秀成部也由江西入湖北,占领通城、蒲拆、祟阳,隔长江可见陈玉成军旗帜。但由于湘军封锁长江,李秀成未设法渡江,又退出鄂南。陈玉成受英国侵略者的阻挠,未攻武汉又回师救安庆,经多次苦战,均失利。
八月,安庆失陷,部队不听指挥,他随众退往庐州(今安徽合肥),被湘军围困。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他率部突围至寿州(今安徽寿县),被叛徒苗沛霖诱捕,解送清营。他面对清将胜保,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胜保将他押送北京。途中,捻军将领赖文光准备率部营救,清廷忙下令就地处死。六月初四,他在河南延津殉难。
曾国藩曾经这样评论陈玉成——“汉唐以来悍者”
胡林翼这样说陈玉成——“近世罕有其匹”
后来曾国藩在奏折里边说:“本来天京变乱之后,太平天国已经快完蛋了,眼看就要灭亡。没想到这个时候陈玉成和李秀成这帮骁悍之徒再次统率军队,又把伪天朝延续了七、八年”
洪仁玕在被俘后的自述中写道:“自英王被俘,大事遂不可为。”
评:陈玉成少年从军,谋勇冠绝当代,跟古代的名将相比,可以和邓禹、周瑜比肩。经营安徽,独自对抗湘军,虽然没有杨秀清那样的大略,但是以他的年纪,能够提出力救上游的建议,其战略眼光已经非常不凡。古人说不能拿成败论英雄,何况他在战场上打败的那几仗即便是孙武复生也没有办法,看他在杭州忧虑的事,可以想象,曾国藩在安庆的成功实在是太侥幸了。
考虑到英王陈玉成在困守庐州的时候,依然敢于设计西图陕甘,经略河南的战略,真的被他的气概所惊叹。他设法保全的赖文光,出庐州之后,不负所望,联合捻军,数年之后,杀死僧格林沁,击败曾国藩,连克李鸿章大将刘名传、张树珊。难道英王的余烈,依然在保佑捻军吗?
3 、“李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让李鸿章”——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原名李以文),中国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重要将领,被封为忠王,称荣千岁。在天京事变后,李秀成与陈玉成逐渐成为太平军的主要统帅,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击破清军设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营。天京被清军攻陷后,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失散后被清军捕获,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是汉族客家人。幼时贫寒负债尤多,十岁后便要工作帮补家计。少年曾随舅父读过三年私塾,所用教材乃当时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之后也曾从洪秀全研读四书。到了二十六至二十七岁间,听到洪秀全开始传教,李秀成也信了教。
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李秀成被升为军帅,同年改任监军,其后屡次升职。1858年天王洪秀全再设五军主将,李秀成被封为后军主将,于隔年被封为“忠王”。
1860年,李秀成在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后,乘胜攻下江苏南部多个地方,于苏州建忠王府,遗址现为旅游景点。同年下半年,在援救安庆的军事行动中,李秀成率军西进,次年上半年进至湖北东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万人,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军吃败仗后,放弃进攻武汉三镇,改向东进军。这次退兵可以说是一个重大错误,错失了与陈玉成联攻安庆解围的良机(后来李秀成被清军囚禁时,曾国藩的幕僚曾就退兵一事问李秀成,并说李如果进攻武昌,安庆之围便可解除了,李初时答兵力不足,最后说希望攻占杭州以巩固后方)。1861年底,李秀成攻下杭州,浙江巡抚王有龄悬梁自尽,太平军陆续攻占浙江大部份地区。
1862年李秀成率军攻上海,在清军和洋人联合抵抗下,太平军虽然有些进展,兵至现今上海思南路一带,久攻之下仍未能占领上海。此时清军开始包围天京,李在下半年时奉命调集大军回救天京,猛攻四十多天仍未能击退清军,被迫撤退。
因为李用兵上海自华中抽调过多兵力,导致陈玉成在庐州缺兵陷入重围到不支遇害,殊为可叹李亦被人谴责。赖文光、洪仁玕对李攻上海即颇不以为然(洪力主上海是外交问题应与英法外交谈判处理,不应军事攻占,李不听劝,不幸洪预见言中)。
1863年上半年,天王洪秀全命李秀成率军渡过长江攻安徽,企图以进攻清军后方迫使包围天京的清军撤退,由于军中粮食不足,加上天京外围据点接连失守,李秀成被逼退回江南,太平军在该次出征损失惨重,“前后失去战士数万余人”,投降逃逸被俘太平军亦超过10万以上,导致返回南京城防部队严重不足仅3万残兵[来源请求],故湘军得增益7万兵力围攻天京。苏州失守后,天京形势更为危急,年底时李秀成建议洪秀全放弃天京,转向内陆发展,被拒绝。自此时起至天京失守止,李秀成留守天京。
1864年初湘军完全包围天京并于7月19日破城,李秀成带领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李秀成于危急时将座骑骏马让给洪天贵福,自己改乘劣马而被追上逮捕。失散后走到一座山上,因财物露白而被人发现,最后被人捉送至曾国荃的清军营。曾国荃动用割其臂股肉的残酷刑罚。
李秀成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全书无结尾。自述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部份被撕去,有传言谓他在被囚期间曾经游说曾国藩反清自立但未遂。1864年8月7日,被曾国藩下令于南京江宁处刑,终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十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李鸿章在写信予曾国藩,表示在阅览完《李秀成自述》后,也感动赞誉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梁启超先生在为李鸿章作传的时候这样对比李鸿章和李秀成: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秀成忠于本族,鸿章忠于本朝,一封忠王,一谥文忠,皆可以当之而无愧焉。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让李鸿章,其一败一成,则天也。故吾求诸近世,欲以两人合传而毫无遗憾者,其惟二李乎。然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鸿章乃绐八王而骈戮之,此事盖犹有惭德矣。
小编评:李秀成没有读过几年书,粗粗的懂得一些大略。但是这个人为人方正,忠心耿耿,当时天国社稷倾危,主子暗弱,秀成依然能够坚持人臣的道义、树立忠义的典范。虽然不能感化洪秀全,但是秀成却因此得到了三军的爱戴。
如果一定要比较忠王和英王的优劣,那楼主说:要论突将无前,决胜于战阵之间,与天下争衡,秀成不如玉成;但是如果论起保国安民,德化四方,使百姓归心、将士用命以救时艰,英王恐怕要稍逊忠王一筹。
有的人说忠王不懂战略,贪图苏杭一带得富庶,不能顾全大局,甚至有人怀疑忠王的操守,将其描绘成一个纸醉金迷贪图享乐的人。那么又怎么解释他在天京成内散尽家财、安抚军心的事情呢?有人又说:谁看到他散尽家财了?那么反过来看,湘军攻打天京,直到最后,多次挖掘地道不能成功,炸开神策门两次却不能进入,最后决战的时候,朱洪章先锋营几乎全部丧命于龙脖子缺口,这些史实有的处于湘军之口、有些见于清人笔记。太平军饥疲之兵,却如此骁悍刚烈。他们的主将李秀成却是一个贪墨不法爱财如命的人,这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古代的名将吴起、李广将军做的很苦,和士兵一起同甘共苦,甚至不得不为士兵吸吮脓疮,受了这么大的罪才能勉强激励军队的战斗力。如果李秀成坐在府里,吃喝玩乐之间就能让士兵为他去拼命,那只能说他笼络士兵的 *** 已经到了化境,千古罕有。
小结:李秀成忠悫勤慎,有始有终,其状貌清秀若女子,卒能威服三军,恩服百姓,实赖其超逸绝伦之能。自丙辰六年起,虽位极人臣,然见疑于洪氏,倾危之时,以宵小之徒,数度折辱之,后褫其权。秀成禀忠持义,始终不悔。天京城破之日,让骏马于幼主,身率残兵,决死断后,力尽被执,其全节报主之情,亦足矣。或曰憾于晚节,乞降于曾国藩,然供词之说,出自曾氏之手,何足为凭?其慷慨歌于燕市、口讼绝命之词十阙,乃千万人立见,清人不能掩,今煮酒之好事者胡不取为证?
2、 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1831年?1863年) 是广西贵县(今贵港)人,少有大志,喜读《孙子兵法》,仗义疏财,广交朋友,在当地有一定威望。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邀请他参加拜上帝会。他把全部家产都捐献入会,作为准备起义的经费。
太平军攻下永安(今广西蒙山)后被封为翼王,称五千岁。在从广西到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征途中,他和西王萧朝贵为开路先锋。萧朝贵打长沙牺牲后,他便独当先锋重任,克武昌,破九江,下芜湖,占金陵,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清军中得了石敢当的绰号。 太平军定都金陵 (称天京)后,他协助东王杨秀清处理军政要务。
石达开战略的才能则主要体现在: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重视根据地,不一味贪图名城重镇:如之一次节制西征期间不急于争夺武昌,而是稳步开拓安徽根据地,经略江西期间不急于攻打南昌,而是先剪枝叶,最后再捍主干。
不拘泥一城一地的得失:西征时期授权曾天养弃守岳州,天京主政时期不追究韦俊弃守武昌的罪责,远征时期舍堡垒,弃要害,四个月行军上千里,经广西,湖南,湖北三省实现向四川的战略转移
善于洞察局势,把握攻守间的转换:湖口九江战役初期审时度势,制定稳守反击的积极防御战略,挫败了曾国藩速战速决的企图,推动战局从被动向主动转化;战役后期“看准湘军锐气渐竭,水师大败与后方空虚等严重弱点,抓住战略反攻的可贵战机,及时指挥将士转入反攻,确定武汉为反攻的战略目标,长驱西进,“陷武汉,扰荆,襄,蹂崇,通,破义宁”,使西征由战略防御迅速提升到战略反攻阶段”“防御中捕捉战机,乘隙出击,逐次歼灭湘军有生力量,进而在北岸向清军虚弱部位发起反攻,迫使曾国藩转入战略退却”;回京主政时期,采取全线稳守,局部反攻的战略,逐步改变了天京事变后的被动局面。
胸怀全局,善于发现关键,从而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湖口九江战役时期正确洞悉曾国藩的心理,将九江,湖口确立为一个战略整体,并进兵江西,拓展防御纵深,确保积极防御战略的实施;西征后期将主战场从湖北转移到江西,四个月连下江西八府五十县,几乎逼死曾国藩,九江之围不战而解;一破江南大营时期陈兵皖南,威胁江南大营后路,成功牵制上万敌军,为打破江南大营创造了条件;1858年首开以攻打浙江为天京解围的先例,同时谋求开拓浙江根据地,一石二鸟;1859年以“取上游之势”为皖北解困,成功粉碎湘军三路攻打安庆的图谋,向长江上游实施战略转移的目标更一度逼得清廷定下““并两楚之力先除西南之患,庶可专力东征,无瞻前顾后之忧”的战略。
重视多兵种配合:石达开是太平军最重视水师建设的高级将领,他汲取湘军水师的经验建立训练水师的时期也是天国水师唯一能与湘军抗衡的时期,而湖口战役之所以能开辟西征全盛期,也正因为它给予湘军水师以重大打击)此外,石达开对骑兵和工兵的应用也可圈可点(如湖口横截江面,工兵能力令人惊叹,吉安攻城的胜利有赖于大规模爆破战术的应用,而远征军驰骋湖南,骑兵的作用不可低估)
石达开治理军队非常严明,兵马的配备和指挥都很有章法,善于进攻,喜欢用奇异的计谋攻击敌人(这一点和曾国藩相反,曾国藩主张兵马要踏踏实实的循序渐进,认为“奇计”不是用兵之本。),而且勇猛过人,所向无敌。他率领兵马作战,经常跑到最前线,冒着炮火指挥,不顾危险;对于自己统率的兵将,看作兄弟,用手足之情对待他们,所以他的部下作战都争先恐后,屡建奇功。太平军从永安出发到达金陵,大小经过了几百次战斗,只有石达开的部队没有失败过一次,清军害怕的叫他——“石敢当”,看到他的部队往往望风逃窜。《天情道理书》称赞石达开说“不惧怕劳苦,尽心尽力,想尽一切办法辅助天朝,从来不觉得疲倦”,这些话说的是符合实际的。
1 、东王杨秀清
说起太平天国,人们常常将洪杨并称。洪是洪秀全,杨就是杨秀清(1823年?1856年)。
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是政治和宗教领袖,而杨秀清则是军事统帅。
他原名嗣龙,广西接平人,童年时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成人。因贫穷,未读过书,干过烧炭、打铁、种地各种活计,有丰富的阅历和智谋。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洪秀全和冯云山从广东来到桂平发展拜上帝会,杨秀清积极参加,在紫荆山地区发展会众两千余人,成为会中核心成员。二十七年冬,冯云山被捕入桂平监狱,洪秀全回广东,设法营救冯。在桂平的拜上帝会群龙首,趋于涣散、分裂状态。
杨秀清假托天父附体,传言会众,扭转了拜上帝会行将垮台的严重局面。他还筹款买通官府,救出冯云山。二十九年七月,洪秀全重返紫荆山时看到会众已发展到万余人,称赞扬秀清是“天下奇才”,承认了他代天父传言的地位。咸丰元年(1851年)一月十一,金田起义爆发,杨秀清任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他当众宣布五条纪律,“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睦,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协力。”三月,太平天国成立,起义军称太平军。九月攻克永安(今广西蒙山)。
十二月,杨被封为东王,称九千岁,其他各王“俱受东王节制”,他实际成为太平军的更高统帅。此时太平军在永安的男女老少共 3万余人,其中能战斗者仅5000人。为扼杀太平军,清军派 4万人的军队围困永安。太平军坚守半年后,粮弹俱缺,杨秀清指挥了突围战斗。为麻痹清军,他使用“吊猪计”,让猪嚎叫,制造杀猪过节气氛;还使用“草人站岗计”,然后于二年五月,乘清军不备,冒雨突围,六月间连克全州(今属广西)、道州(今湖南道县)。他说服部分广西将士克服怀土恋乡情绪,提出“专意金陵(今江苏南京),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分扰南北”的战略方针。太平军随即东占郴州,转而北上,克宁乡,占益阳,攻长沙不克,进洞庭湖,不战而下岳阳。沿途吸收数千挖煤工参军,组成“土营”,提高了攻城能力;吸收大量船户参军,组成“水营”,提高了水战能力。三年一月,攻占武昌,部队扩充到 50万人。二月,他率太平军顺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三月十九攻克南京。
洪、杨等决定建都于此,改名天京。此后,洪秀全即以主要精力领导宗教事务,而由杨秀清掌握军政大权。在杨主持下,颁布了《太平军目》、《行军总要》、《太平条规》等条令、条例,使太平军做到无论“何官何兵,无令敢入民房者斩不赦。左脚踏入民家门口者斩左脚,右脚踏入民家门口者即斩右脚”,真正做到军令严整,赏罚分明。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清朝为监视并伺机消灭太平军,派钦差大臣向荣率兵 3万驻扎在南京东郊孝陵卫,称江南大营;钦差大臣琦善率另一支部队驻扎在扬州城外,称江北大营。这两个大营成为太平天国的心腹之患。但杨秀清并未集中兵力进攻天京附近的清军,而于五月命令林凤祥、李开芳率兵 2万北伐;又命令胡以晃等率战船千余艘溯江而上,进行西征。
由于兵力分散,战线太长,没有重点,结果,北伐军于两年后全军覆没,西征军也曾遭挫折。四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占武汉,九江告急。杨秀清命令石达开率军西援,在湖口大败湘军,重占武汉并乘胜占领江西八府五十余县,稳定了长江中游的局势。西征得手后,六年二月,杨秀清调回西线主力一部,由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等率领,进攻清军江北大营,连破营垒一百余座,收复扬州。六月,又命石达开率兵 3万回援天京,与秦日纲等会合,攻破江南大营,迫使向荣自杀。
太平军进入鼎盛时期。杨秀清于是志得意满,飞扬跋扈。一次,他因洪秀全虐待女官,便假托天父传言,要打洪40大板,吓得洪跪地求饶方才罢休。据说,他还曾逼洪封他万岁。领导集团的矛盾急剧激化。洪秀全密召韦昌辉由江西回天京。九月二日,韦昌辉率部攻进东王府,杀害了杨秀清和他的全家及其部属两万余人。从此,太平天国便一蹶不振。八年,洪秀全恢复杨秀清的爵位,次年又定九月二日为“东王升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