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邦对比项羽:他的胜利到底源自哪个方面?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2-16)221

项羽垓下被围,兵临绝境之际,说了句自我反省的话,也算是对自己人生终点的总结(大意):“天意亡我,非战之罪也”。左冲右突、且战且逃,终至穷途末路,在乌江自刎。唐人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为其人惋惜之余,对于项羽最终决择,杜牧并不赞成。

关于项羽的失败,他的老对手刘邦在君临天下后,有次面对群臣问其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中有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史记高祖本纪》)于是群臣无不心悦诚服。

用刘邦自己的话来说,他只所以得天下,归根结底,在于用人的成功。

此话当然是对的,如果我们要刨根问底,一路追究,自然不免问道,为什么刘邦善于用人,而项羽却做不到呢?

刘邦对比项羽:他的胜利到底源自哪个方面?

我的回答是,两者对人才的激励模式不同,是导致人才能否归附的根本原因。

刘邦用人,哪怕自己并不喜欢的人才,也能隐藏自己的情绪,唯才是用,虚怀若谷,论功行赏。甚至对一些功高者采取“股权激励”模式。在对待韩信的两件事情上,很能说明他用人(激励人才)的模式。

一是京剧中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韩信仗剑投奔项羽。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终得天下。

二是韩信以封“ *** 齐王”要挟刘邦之事――

刘邦和项羽还在楚汉之争的关键阶段,并且项羽还处于明显的优势,刘邦要求韩信回师援助其一起抗衡项羽。韩信听信了手下谋士的建议,派使者向刘邦转达了齐国需要一个王来稳定人心等说辞,让刘邦先假封他一个齐王的身份便于他治理齐国,这样他才能有力量大军回援。这明显是要挟刘邦,刘邦大怒,这时在一旁的张良踩了一下刘邦的脚,刘邦立马明白(项羽是大敌,必须先团结韩信),说:我生气的是韩信这小子为什么让我加封一个假齐王,要做就做真的,带上我的使者的封印,封韩信真齐王。于是韩信受封齐王,回援大军救助刘邦,最终得以扭转战争的态势。

而项羽的对人才的激励模式,却截然相反。归根结底,还是个人英雄主义,唯亲是用,舍不得给人才相应的回报及对应的平台去发挥。刘邦与韩信初次对话,韩信说出了项羽的人才激励模式的弱点――

刘邦问韩信:“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趁势问汉王说:我曾经侍奉过项羽,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吧。项王震怒咆哮时,吓得成百上千的人不敢有一点举动,但他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他心疼得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病人;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晋爵时,他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得失去了棱角,也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项王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诸侯们愤愤不平。诸侯们看到项王把义帝迁移到江南僻远的地方,也都回去驱逐自己的国君,占据了好的地方自立为王。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

说的是历史,影射的是现实,当下的民营企业,老板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模式,何尝没有借鉴意义呢?企业之间的竞争,人才竞争当然是主要的,但通过什么样的激励模式去吸引人才,是摆在我们各位老板面前重要而又紧急的问题。

刘邦与项羽的用人观与激励模式,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2/110679.html

“刘邦对比项羽:他的胜利到底源自哪个方面?”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司空裴秀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东裴氏”,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

窦漪房都已经年老色衰了 汉文帝为何没废掉她

窦漪房都已经年老色衰了 汉文帝为何没废掉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文帝好歹也是九五之尊,他为什么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历史上,在吕雉擅政之后还出现了一位一生颇为传奇的女子,就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她本是一名十分普通的宫女,在刘恒8岁被册封为代王的时候,以随行宫女的身份一同前往封国...

刘岱:东汉末期宗室将领,汉末群雄之一

刘岱:东汉末期宗室将领,汉末群雄之一

刘岱(?-192年),字公山,东莱牟平人,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官至侍中、兖州刺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讨伐董卓刘岱的伯父刘宠曾经担任过东汉的太尉,刘岱本人则在汉朝历任侍中、兖州刺史。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有那么厉害吗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有那么厉害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到底有多厉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要说古往今来喜欢的人最多最了解的故事莫过于三国,《三国演义》一书让这一时期的人物在历史上如同明珠般的上闪耀。一代奸雄曹操,忠义无双的关羽,智多如妖的诸葛亮。还有那号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郭...

李自成百万大军输给十几万清军 李自成是怎么输的

李自成百万大军输给十几万清军 李自成是怎么输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败给十几万清军,这是为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品鉴历史文化,揭秘背后真相!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为何会败给十几万清军?1643年年底的时候,李自成率领顺军去攻打西安...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会派于禁出战?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会派于禁出战?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发动襄樊战役,关羽一开打就勇不可挡,将曹仁打的不敢出战,向曹操告急,曹操派援军救援樊城。这里面,值得讨论的是,曹操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评论列表

冉丹
冉丹
2周前 (11-09)

项羽与刘邦的用人观和激励模式,揭示了领导者在人才管理和企业运营中的关键差异,从两者的成败中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重视和利用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同时如何有效激发员工的潜力、建立激励机制也是每个企业家需要深思的问题。#历史启示现实#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