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文帝的皇后窦猗房: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2-17)170

汉文帝皇后窦氏干政及三朝

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氏先后干政文帝、景帝、武帝前期三朝。她出身微贱,也并非册立皇后之后生子,而是通过生下刘启、母以子贵被册立为皇后的。她推崇黄老思想,在对人方面尽管没有刘邦吕后的阴毒,却也有自己的一套。她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皇帝位不传子而传弟的先例。另外,她虽然眼睛失明了,但在她干政的时期,景帝、武帝分别废过太子,这不能不说多少与窦氏有关。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文帝、景帝时期,曾出现过“文景之治”,应当说窦氏也是有贡献的。

(1)文帝时期,基本坚守妇道

吕雉及吕氏家族当政十五年,阴毒至极,把刘邦的八个儿子杀了四个。代王刘恒本分老实,从不参与国家大事,封国地点又偏僻,加之其母薄夫人为人小心,从没有与吕雉结怨,所以母子得以幸存。

吕后病死时,刘邦的儿子只有淮南王和代王刘恒了。陈平、周勃铲除吕氏家族后,众臣经过一番权衡,决定将刘邦的嫔妃薄夫人所生的、二十二岁的刘恒立为皇帝,是为文帝。

在刘恒称帝之前,他的结发正妻即代王妃王氏便死了,而且她所生的四个儿子在刘恒称帝不久也相继病死,所以文帝刘恒没有嫡子。王氏死后,窦氏便成了代王妃。

其实,窦氏本是汉高祖刘邦的宫女,出身微贱,在刘邦当皇帝时没有被其临幸。刘邦死后,吕雉将未被刘邦临幸的宫女分别赐给了诸侯王,每王五人。窦氏等五人被赐给了刘邦之子代王刘恒。

据史书记载,窦氏出宫时年纪尚小,而且妩媚动人,可人喜爱。自成为代王刘恒的王妃后,深得刘恒的喜欢,所以不断被刘恒临幸,没过几年,窦氏便生了一女,取名刘嫖。后来又连续生下了两个男孩儿,分别取名刘启、刘武。

在帝位稳定后,大臣们开始关注国家之根本——皇太子问题和皇后问题。既然没有“嫡”了,于是就关注“长”。在刘恒的诸子中,更大的就是窦氏所生的刘启,所以十岁的刘启顺利地被立为皇太子。第二年,窦氏所生的女儿刘嫖也被封为馆陶长公主;二儿子刘武被封为代王,过了两年,又改封为地点富足的淮阳王。三个孩子的未来有了着落,是窦氏的更大慰藉。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大多数朝代均以“嫡长”为继承的主要方式,但实际上皇后和皇太子是分开说的。立皇太子虽然以皇后所生的儿子为主,但并不是说皇后生的儿子必须立为皇太子。也就是说,刘启虽然被立为皇太子,刘恒也没有了皇后,但皇后的凤冠并不一定落在刘启的母亲窦氏头上。通过母以子贵而尊为皇太后的比比皆是,可是通过母以子贵被册立为皇后的却不多。窦氏则算是很幸运的一位。

在解决了皇太子问题后,一些大臣便催促文帝立皇后。文帝不过有两种选择,一是立皇太子刘启的母亲窦氏为皇后;二是另择皇后。刘恒虽也有多个嫔妃,但他本人对女色并无偏重,加之他对窦氏印象不错,又考虑到立皇太子母有利于皇室的一脉相承。且窦氏本人虽然是出身微贱,但并没有什么劣迹,于是窦氏被立为皇后。这似乎大出汉室国戚的意料之外,他们没想到刘邦昔日不宠幸的女子,日后会成为汉室的皇后。这就叫风水轮流转。

窦氏被封为皇后之后,文帝刘恒也按惯例封已经死去多年的窦氏父母为安成侯、安成侯夫人。窦氏有兄弟两个。哥哥窦长君便继承了安成侯位,也算是贵族了。但他非常明智,从不颐指气使地以皇亲国戚自居。

窦氏的弟弟窦少君早年被人贩子拐卖,不知去向。窦氏封后不久,便有个名叫窦少君的人上书,自称是窦氏的弟弟。

文帝派人召那人入京审查。那个人清晰地说出了窦氏家早年的情况以及原来的家庭地址。于是,窦皇后出面亲自考察。

那人回忆了与姐姐相处的日子。他满怀深情地说道:“姐姐选入宫前,还为我洗澡、喂饭。我们在驿站和她分别,然后姐姐才被带走的。”

念旧重情的窦氏此时已经不能自持,她抱着那人痛哭起来,认定此人便是弟弟窦少君。文帝刘恒重重地赏赐了窦少君。

窦少君虽然一介平民,但懂得克己,谦逊有礼。文帝对窦氏一家非常赞赏,后来一直对他们不错,而且政治上也非常信任他们,许多政治方面的事情也找窦氏商量。

这一时期,窦氏的干政主要表现在对文帝的影响方面。

文帝沿用惠帝以来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统治国家,这对于汉朝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利的。窦氏作为皇后,主动率领皇太子刘启以及本家兄弟,努力学习黄老思想,这也为她日后的干政打下了基础。

不过,窦氏的身体不济,在一场大病后眼睛失明,逐渐被文帝冷淡。在帝王之家,不管是皇后还是嫔妃,总有一天是要失宠于皇帝的,如果不能耐住寂寞,那将是危险的。出于对皇太子的未来,及本家兄弟荣华富贵的考虑,失宠后的窦氏仍然恪守妇道,对于文帝的一些大政方针,还是愿意参与的。

(2)景帝时期,试图改变皇位继承体制

公元前157年,即文帝后元七年,执政二十三年的汉文帝病逝,三十二岁的皇太子刘启即皇帝位,是为景帝。窦氏则成为了皇太后。

提起景帝,是不能不提平定七国之乱的。公元前180年,代王刘恒继承帝位,他就是汉文帝。他的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刘启当时只有九岁,活泼好动,很喜欢玩一种叫做博红的游戏。这种游戏就像现在棋类智力游戏,有棋盘和棋子,也要分出输赢。当时这种游戏很盛行。

司马迁在《史记吴王刘濞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汉文帝执政的时候,有一次,吴国的太子来就都,在皇宫里与皇太子刘启一起喝酒、玩博戏。吴国太子与刘启都是小孩子,又都是王室子弟,所以都比较争强好胜,谁也不肯服输。在玩的时候就发生了争执。吴太子性格比较蛮横,平时说一不二,霸道惯了,根本没把皇太子刘启放在眼里,所以对刘启说话很没礼貌。皇太子刘启哪里受过这等气,他抓起博戏用的棋盘就朝吴国扔了过去,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击中了要害,把吴国太子给打死了!

吴国太子的遗体被送回吴国安葬。

吴王刘濞异常悲愤。悲的是自己的儿子活蹦乱跳地去了京都,回来时却是冷冰冰的尸体。他愤的是:自己是高祖刘邦的亲侄子,跟皇帝是刘氏同宗一脉相承。自己的儿子既然死在了长安,那就葬在长安罢了,何必再千里迢迢地送回吴国来安葬?

从此以后,怀恨在心的吴王刘濞不再遵循藩臣的礼节,并且称病不上朝,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派使节到朝廷去应付一下。

文帝自然明白刘濞不守臣礼的原因。但他还想证实一下。有一次,吴王刘濞派使者前来觐见时,他马上把吴使抓起来质问。

吴国的使者诚实地回答说:“吴王的确没有什么大毛病,但是朝廷多次审讯吴国派来的使者,吴王怕皇上怪罪,心中非常惶恐,所以才说是身体有病不能上朝。请求陛下原谅吴王以前的过失,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汉文帝听后,想了想,就放了吴国的使者,又赐给吴王倚几与手杖,说:“既然吴王的年纪已经很老了,以后就可以不用上朝了。”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等于吴楚“七国之乱”爆发时,曾经以博戏的棋盘打死吴国太子的刘启已经当了皇帝,就是汉景帝。当时,吴王刘濞已经有二十多年不上朝了。

汉景帝刘启的执政思路和他的父亲汉文帝有很大不同。汉景帝“外尚无为而内崇刑名,好嫉恨,刻薄寡恩”。对于诸侯王割据一方各自为政,不听朝廷调遣,他心中早已经非常不满。即位之后,他重用晁错,修改法令,推行“强干弱枝”的政策,一步步把诸侯的封地收回到进行手中,以“尊天子而安宗庙”。

当时,各个诸侯国中,要数吴国的国力最强盛。吴王刘濞虽已经六十二岁了,但姜还是老的辣!他的管理经验、作战经验都不容小视,又和景帝有杀子之仇。因此,得到景帝将“削夺诸侯封地收归中央”这个消息,他再也按捺不住了,旧仇新恨一起迸发,他马上联合楚王等其他六个刘氏同姓王,商定要共同起兵。

景帝三年正月,吴王的军队渡过了淮河,与楚王的军队会合。吴王又派使者给其他诸侯王送信,号召各路诸侯一起发兵,并许以高官厚禄。很快,吴楚联军西破棘壁,攻入梁国。梁国是汉景帝的弟弟刘武的封国。梁国被攻破后,吴楚军一路攻杀,势如破竹,很快就与胶西、胶东等几位诸侯王合军一处,一起包围了齐国。

七王叛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长安。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带军队前去阻止吴楚联军。任命曲周侯郦寄为大将,率领部队攻打赵军,最终将七国全部平定。

景帝四年,因为窦氏非常思念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梁王刘武。景帝便召宣刘武入朝觐见。

景帝非常热情地款待了这位同母弟弟,奏请窦氏以及皇亲国戚一同赴宴。在宴席间,刘启喝到兴致盎然时,对刘武随口说道:“朕千秋万岁以后,把帝位传给你如何?你干不干?”

当时景帝虽然已经有了几个儿子,但他才二十六岁,还没有急于立皇太子,所以这样的玩笑说出来异常敏感。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实际上,景帝说完后,已经觉得失言,但覆水难收,不能收回了。刘武当然喜不胜收,但他还算理智,没有敢发表言论。可皇太后窦氏则不然,不仅听后特别高兴,而且还当了真。因为她平时就特别喜欢小儿子刘武,所以连声称好。

在景帝刘启非常尴尬的情况下,窦氏的亲侄子、非常明事理的窦婴看出了刘启的心思,于是端起一杯酒,来到景帝面前,大声说道:“皇位父子相传,这是汉家的祖制,不能轻易破坏,皇帝怎么能传给梁王呢?”他又转身对众人说道,“这不过是皇上的一句玩笑,来!我们喝酒吧。”

窦婴的话解了景帝的围,但也得罪了窦氏和刘武。过了好几天,气急败坏的窦氏仍然愤恨难平,她下令把窦婴从皇亲国戚的名单上除名,使他成为平民。同时也迈出了政策上干政之外,又试图改变皇位继承制的愚蠢的一步。让窦氏没有想到的是,日后窦婴得到了景帝的儿子武帝的重用,还官拜丞相。当然这是后话了。

事实上,景帝的一句玩笑不仅窦氏当了真,同时也使公卿大臣非常不满,他们纷纷上疏予以制止,这使窦氏的对立面陡然增加。大臣们看到,景帝必须及早立皇太子,只有这样才能使窦氏、刘武或者窦氏家族死心,于是他们连续上疏,以国家根本为理由,不断进谏,要求册立皇太子。

景帝立即抓住这一时机,表示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册立皇太子。他为了不使母亲过于伤心,还曾为此事见窦氏,但窦氏坚决不从,并表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皇帝不应说话反悔”。此时,景帝也不顾窦氏的反应了,在经过一番权衡后,立儿子刘荣为皇太子。

窦氏为此愤愤不平,总是找理由难为皇帝。景帝心疼母亲,也就忍了,在许多国事上听命于她。渐渐地哄得窦氏的心情有了好转。可是,谁也没想到,是景帝自己再次挑起了窦氏的这根筋。

就在景帝刘启立刘荣为皇太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景帝又想废太子。窦氏也从别人口中知道了一些,也是极力说服景帝废了皇太子,她还拿汉家天下说事情,搞得景帝无可奈何、心烦意乱。于是,追求完美的景帝下令废了皇太子刘荣。实际上,窦氏并没有忘掉让小儿子继皇位的事情。她看到刘荣被废后,再次找到景帝,要求立刘武为皇太弟。她态度强硬,也不给皇帝留面子,常常把话说得很重,使景帝很没有面子。

大臣们又开始反击窦氏。有个叫袁盎的大臣上疏认为窦氏的说法不妥,并且据理力争,态度极为鲜明,为了国家根本,不惜得罪窦氏和刘武。景帝刘启非常感动。

公元前150年,景帝刘启改立儿子刘彻——就是日后非常有作为的汉武帝——为皇太子。窦太后的愿望再次落空。

梁王刘武听说袁盎从中作梗后非常憎恨袁盎,气急败坏地派刺客去刺杀他。景帝龙颜大怒,敕令追拿凶手。刘武着实吓个半死,怕事情败露后景帝不饶他,弄不好会满门抄斩。于是他迫令刺客自杀,又托姐姐馆陶长公主到景帝处斡旋。

本来气愤之极的景帝是要把事情搞清的,无奈窦太后立即出面干预,她以死相威胁,景帝无可奈何,只得把梁王无罪释放。但从心里面,对窦太后、梁王刘武等一干亲属的感情日渐淡薄。

此事六年后的公元前144年,梁王刘武病死。窦太后整日哭泣,认为是景帝刘启杀了她的小儿子。尽管刘启念及母子感情,多次向她解释,可是窦太后铁了心肠,不改观点。孝顺的景帝看着已经失明多年的母亲如此伤心,心里也很难受。他想了很多主意,试图安慰母亲,都是无功而返。正愁没了办法的时候,他的姐姐馆陶长公主为他出了个主意,让景帝把梁国一分为五,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王,刘武的五个女儿也给封地。这样,刘武的一个王变成了五个王。

其实,这个主意并不高明,可是,仁孝的景帝居然采纳了,最重要的是窦太后也真的满意了。唉!皇帝自有皇帝的苦啊!

景帝当政的时候,在秦朝遭到禁锢的儒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渐渐地与窦太后推崇的黄老思想相抗衡,这是窦太后所不容的。

其实,景帝对儒学并没有什么反感,所以才有了两种思想的对抗局面。而窦太后坚决维护黄老思想的统治地位,她不许儿子在执政思想方面有什么动摇,于是开始打击儒学思想。

有一次,有一个叫辕固生的人,当着窦太后的面说了不少驳斥黄老思想的话,结果窦太后大怒,下令将辕固生扔进野猪圈,让他与野猪搏斗,杀鸡儆猴,给一些人脸色看。

仁慈的景帝没有坐视不管,他暗中派人将一把短剑扔进猪圈,辕固生刺死野猪,才保了性命。事后不久,景帝还把辕固生外放京师,给了一官半职。

除了窦太后干政令景帝非常苦恼外,薄太后对景帝婚姻的干涉,也令景帝痛苦不堪。

薄太后是刘邦的妃子,文帝刘恒的生母。刘恒即位后,尊薄姬为太后,史称薄皇太后。刘启当太子时,就到了大婚的年龄,薄太后出于巩固、维护薄氏外戚势力的目的,便把自己娘家一个远房亲亲戚的女儿小薄氏许配给刘启为妃。小薄氏虽然天生丽质,可刘启并不喜欢她。但他又不敢违抗祖母的命令,只好立小薄氏为皇太子妃。在众多的妃子中,薄妃的地位更高,然而,皇太子刘启却很少临幸她,所以她也没能生有子嗣。

汉文帝驾崩,皇太子刘启即位后,他尊生母窦皇后为皇太后、祖母薄太后为太皇太后。虽然他非常不喜欢的薄妃,但却只能顺从祖母的意思,立了薄妃为皇后。

作为薄太后巩固薄氏外戚势力的牺牲品,小薄氏的命运是悲惨的,无论是做皇太子妃,还是做皇后,她始终没有得到景帝的喜爱,常年独守空房,无数次独自饮泣,薄太后对此也无计可施。

小薄氏做皇后的第六年,其靠山薄太后病死了。薄太后尸骨未寒,薄皇后便被废黜,打入别宫。这件事情也有窦氏的“功劳”。

汉景帝刘启废黜小薄氏,一方面是出于对薄太后的报复心理。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意让母亲不高兴。当时,他并没有确定要立谁当他的继任皇后。所以,薄氏成了薄太后的“殉葬品”实在是代人受过。但历史没有假设,历史更不相信眼泪。

经过一段宫廷斗争后,在窦氏的力主下,王娡脱颖而出,当上了皇后。

其实,王娡是个“二手货”。汉景帝刘启当太子的时候,王娡的母亲臧儿去卜筮——就是现在的算命——卜者说,她的女儿都能够得到富贵,尤其是大女儿,将来会生下天子。臧儿十分高兴。她知道,要求得富贵,就得把女儿送进皇宫去,其他都是奢谈。可是她的长女王娡早已经嫁给平民金王孙并生了一个女儿。这可怎么好呢?思来想去,王娡的母亲臧儿有了主意!她挖空心思把王娡从夫家“要”了回来,并托了许多的关系,把她送进了皇宫。

王娡母亲臧儿的富贵梦很快就得到了应验。

王娡进了皇宫后,被派去侍奉皇太子刘启。没想到刘启对王娡一见钟情。王娡先为刘启生了两个女儿,又于在刘启即皇帝位的那年,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刘彻。

当时,刘启还非常宠爱一个名叫栗姬的姬妾。栗姬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刘荣。刘荣被立为太子后,母以子贵,他的母亲栗姬身价倍增,得意至极。

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当时早已嫁给堂岜侯陈午,她生了一个女儿,小名叫阿娇。馆陶长公主想与栗姬联姻,让女儿成为太子妃。谁知竟被栗姬婉言拒绝了。馆陶长公主非常不高兴。她又来找与王娡,想把女儿嫁给王娡的儿子刘彻。王娡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不久,薄太后病死,薄皇后被废黜,栗姬十分高兴。她想:我的儿子是皇太子,现在皇后又被废黜,皇后的位子非我莫属。就在栗姬得意忘形的时候,在她面前碰了一鼻子灰的馆陶长公主开始报复她了。

长公主想,绝对不能让凤冠落在栗姬头上。于是,她时时伺机在景帝面前诋毁栗姬。

起初,景帝确实想立栗姬为皇后。他曾对栗姬说:“我千秋之后,你要好好照顾其他妃嫔所生的子女。”可遗憾的是,目光短浅的栗姬却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景帝对她非常失望,无形中开始冷淡她。

其实,馆陶长公主的心胸更是狭隘,同时她还是一个“锲而不舍”的女人。一次诋毁不行就来两次,两次不灵还有三次。终于,她在景帝面前诋毁栗姬收到了成效,加上刘启自己也认为刘彻比刘荣聪睿、贤能,于是刘启开始动了心。

馆陶长公主见自己的努力有了效果,就又想出一计来:她暗中让负责礼仪的大行官员给景帝上疏,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现在皇后的位子空悬着,而国家不能没有皇后!当今皇太子的母亲应该扶到正位,立为皇后。”

这个时候,景帝还对栗姬很生气呢,看到这份奏疏,勃然大怒,说:“立皇后这样的大事,怎么能是你们这些人可以谈论的呢?”他下诏杀死了那个上疏的官员。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又废黜皇太子刘荣,将他贬为临江王,并把王娡立为皇后,把刘彻立为皇太子。

长公主终于如愿以偿了。王夫人也终于如母亲臧儿所愿,得到了更大的富贵,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她的儿子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此时,王太后王娡当初与金王孙所生的女儿仍然留在金家,王太后不愿提起这件事,金家更不敢前去认亲。后来有人禀告了武帝。武帝命人备好车驾,亲去金家迎接那个同母异父的姐姐,然后直奔母后下榻的长乐宫。王太后母女相对而泣。武帝摆酒宴祝贺家人团聚,并赐给姐姐钱千万、奴婢三百人人、田百顷、府邸一座,号为“修成君”。

(3)当太皇太后,也管汉武大帝之事

景帝刘启病死,武帝刘彻即位后,由于武帝年纪还小,权力仍由窦太皇太后把持。当时有个叫田蚡的人,是武帝的舅舅,非常受武帝的信赖。田蚡通过窦太皇太后,推荐窦婴出任丞相。当年,窦婴曾极力反对景帝将皇帝位传给弟弟刘武,被窦太皇太后从皇亲国戚名单中除名。虽然事情过去了多年,窦太皇太后却没有忘记。直到窦婴认了错,窦太皇太后才同意他出任丞相。

尽管如此,窦婴、田蚡还是不知趣,他们举荐儒学大师申公的学生赵涫、王藏为御史大夫、郎中令。为弘扬儒学,他们还打算在京师建立一座太学,推荐申公来主持。年少的武帝不知其中的厉害,派车将申公接到了长安。

一直笃信并尊崇黄老思想的窦太皇太后知道后大怒,她认为自己的侄子窦婴没有吸取前朝教训,仍然与她作对,就下令罢免了窦婴、田蚡的职务,再令赵涫、王藏自杀。武帝也受到牵连,被迫反省数日。

此事不日传遍皇宫内外,让人们再次看到窦太皇太后的厉害。许多大臣由此对窦太皇太后“礼敬有加”,却再也不管事情了。

客观地说,在当时的局势下,黄老的无为思想已经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了。但是,窦太皇太后却坚持以其为治国思想,由此发生一系列的免职、责令自杀就不奇怪了。

在武帝的婚姻上,窦太皇太后和馆陶长公主也是要干预的。

刘彻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娶取馆陶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为太子妃。他登基后,把陈氏立为皇后。小时候的武帝确实喜欢陈阿娇,两个孩子从小一起玩,两小无猜,彼此有好感。但他们的婚姻中含有深厚政治色彩,这也是无可辩驳的。加上武帝天生好色,因此,阿娇的命运注定是出悲剧。

大婚之初,武帝与陈后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只是陈后多年没有生育,两人的感情才渐渐有些淡了。不过武帝还是很尊敬陈后的,因为他需要借助馆陶长公主的家族势力稳定朝政。后来,喜新厌旧的武帝开始讨厌骄横的陈后,但是当时窦太皇太后还活着,他不敢对陈后怎么样。不过,武帝也没亏待自己。

有一天,武帝路过平阳公主的府邸。平阳公主摆出盛筵款待他,还叫出十几位年轻美貌的少女来劝酒。武帝是个好色之徒,他把这十几个女子看了一遍,发现没有一个能看入眼的,不免扫兴。

平阳公主见状,便将安排好的一个女子叫进来。武帝一看之下不由得呆住了。只见这个女子低眉敛翠,晕脸生红,一双俏眼水灵灵的,眼风一次次向武帝飘去……她所弹唱的歌曲柔声媚语,如娇莺啼啭,令武帝心醉神迷。武帝问了平阳公主,才知道这女子名叫卫子夫。

武帝以天气太热,要去里面换下衣服为借口,进了内室。公主当然明白武帝的意思,当下就让卫子夫去服侍武帝。武帝在内室更衣,过了好半天才出来。出来时,卫子夫眼波惺忪,发髻凌乱,满面红晕,羞答答地用手揉捏着衣带,一句话也不说。公主当然明白发生了什么,她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将卫子夫送给了武帝。武帝高兴极了。

当天晚上,武帝带着卫子夫回宫后,本想夜里再同赴位巫山。没想到,陈后正在宫里等他,陈皇后一见卫子夫,马上就发起了脾气,她柳眉倒竖,一张俏脸气得变了颜色,只恨恨地说道:“好!好!”便转身走了。

武帝想:自己能当皇帝,靠的是长公主的势力,况且自己年幼时曾说过“金屋贮娇”的誓言,怎好现在就把陈皇后抛弃了呢?于是,他无奈地把卫子夫安顿在一边。

当晚,武帝又是赔礼又是温存,才哄好了陈皇后,并答应把卫子夫关在冷宫里,再不见面。

从此,卫子夫被关在深似海的后宫中,几乎有一年多时候没见过皇帝。她就个罪犯一样,出入都要被人管束。因为皇宫里漂亮的女子太多了,武帝不久就把她忘记了。

刘彻执政六年后,窦太皇太后终于不能支撑了,撒手人寰。她死后与文帝合葬霸陵。

有一天,武帝信手翻阅宫女的花名册,突然看到“卫子夫”三字,不由得想起了在平阳公主府中那美好的一幕。于是,他命内侍把卫子夫召来侍寝。于是,卫子夫与武帝共享云雨。没想到,卫子夫这一次竟然怀孕了。

陈后发现皇帝又私见了卫子夫后,生气得不得了,她立即去质问武帝。没想到武帝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变!他不仅没有赔礼,反而责备陈后不能生育,自己是不得不宠幸卫氏。

陈后无话可说,气愤地离开了。随后她出重金求医,希望自己也能怀上皇子。但不论她如何心急如焚,喝下的那些都如石沉大海一般。

陈后又气又恨,天天想着怎么除掉卫子夫,偏偏武帝很喜欢卫子夫,每天两个人厮守在一起,陈后根本没机会下手。

陈皇后不能生儿子,妒忌心又强烈,自从跟卫子夫争宠失败后,武帝就再也不喜欢她了。她穷极无聊,就召了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进宫,要她做法术帮自己挽回武帝的宠爱。

楚服设坛斋醮,每天进宫一二次做巫法,但一直没有应验。

这件事传到了武帝的耳朵里,武帝大怒,当下派人将楚服抓住处死。陈后宫中的女使、太监等三百多人,也都被一起处死了。陈后被吓得魂都要丢了,好多天都不敢睡觉。因为没有了窦太皇太后的束缚,武帝再也不必投鼠忌器,他毫不留情地废黜了陈皇后,将她迁入长门宫。

陈后自从被打入长门宫中,天天以泪洗面。后来,心有不甘的陈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命一个心腹内监带了一千斤黄金,去请大文士司马相如。请他为自己代做一篇赋。

司马相如不愧是当代的才士,他挥挥洒洒、落笔千言,写成了一篇《长门赋》,以一位冷宫女子的愁闷悲思,暗写陈阿娇在冷宫的苦楚。这篇赋写得委婉凄楚:“……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

陈皇后想借文人的笔墨感动皇上,因此,她命宫人天天读诵,希望传到武帝耳朵里,让他能回心转意。但《长门赋》虽是千古佳文,却没能挽回武帝的心。等阿娇的母亲窦太公主死后,陈皇后悲伤抑郁,不久也命丧黄泉。

无可否认,陈皇后的命运悲剧中,有着浓重的政治因素。

当初武帝被立为太子,靠的是其姑母——馆陶长公主刘嫖。条件是刘彻娶长公主的独女陈阿娇为妻。武帝即位后,长公主认为自己拥立皇帝有功,处处颐指气使,而武帝则深感忧患。陈皇后也倚仗母亲的宠爱而极为骄悍,让刘彻不高兴,刘彻有疏远阿娇的意思。他的母亲王太后马上给他来了个警告:“你刚刚坐上皇位,指公卿权贵中还有不少反对你的人。你现在这个时候要有所动作,太皇太后已发怒了。现在又要惹长公主生气,你的皇帝位要坐不稳了。”

武帝此时根本没有能力和窦氏较量。赵绾是他亲自任命的重臣,只因提出“窦氏不应再干涉朝政”而惹恼了窦氏。窦氏就逼迫武帝罢免了自己任命的丞相和太尉,把赵绾逼死在狱中,还不得不废除了刚开始实行的改革措施。

刘彻是个聪明人,他马上对长公主、陈皇后表现得尊敬而又亲近。从建元二年至建元六年间,他四处游浪射猎,不再过问朝政。长公主也因而对他加以保护。由于采取韬光养晦之计,刘彻的帝位得以保全。

从人性来说,对武帝与陈皇后的评价也必须一分为二地看。

首先,我们来说说陈皇后。我们认为,她不是天生毒辣善妒!她是女人,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夫君只疼爱自己一人?陈皇后的行为从女人的角度看,是无可指摘的。问题在于她的夫君是皇上。而且,在后宫那样的环境,你不斗不争就会被皇帝忘记,甚至被人杀死。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此曾大为感叹:“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其次,我们说武帝也绝非一个只知酒色的蛮夫!他有头脑、有才华。他的朝臣中,既有儒生董仲舒,也有风趣且知识广博的东方朔,更有才名远播的名士司马相如。我们再看他悼李夫人的赋:“秋气潜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他似乎又看见李夫人的形影,作诗道:“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由此可见,他也是一个有情人。但纯洁的爱情一旦与权力有了交集,爱情就成了滚滚红尘的一个笑话。正如王安石诗中所感叹:“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金屋与冷宫,又岂是宫廷里的弱女子所能左右?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卫子夫虽然取代了陈阿娇,被立为皇后,但她也有人老珠黄的时候。所以,卫皇后也步陈皇后的后尘,先是被汉武帝冷落,后来又在宫廷斗争中落败,被削去了皇后称号,最终悬梁而亡了。

“君思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君恩无常”令皇宫多少红颜在互相争宠倾轧中成为牺牲品。皇帝大多喜新厌旧,是好色之徒。面对后宫如云的美女,面对强大的诱惑,他无法保持长时间对某个人的专宠。何况,他身边总有新鲜如蜜桃的年轻美女,使他对昔日宠极一时的佳人也发生审美疲劳。一旦失宠,别说普通的妃子,就是皇后也徒叹奈何,只能默默的咀嚼“红颜未老恩先断”的苦果。

一部中国历史,怨妇车载斗量。对于封建帝王而言,不用说爱情,连一般的感情也微薄如纸。后妃和宫女们只是他们淫乐的对象,是他们传宗接代的工具,喜欢则施舍给他们荣华富贵,备加宠爱,甚至金屋藏娇。不喜欢则弃如敝屣。翻脸无情,甚至刀剑相向。汉武帝就是这样一个风流、放荡、薄情、寡恩的皇帝。

史书记载:“元朔中,上起明光宫,发燕赵美人二千人充之,率皆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年满三十者出嫁之。掖庭总籍,凡诸宫美女万有八千。建章、未央、长安三宫,皆辇道相属。幸使宦者、妇人分属,或以为仆射,大者领四五百,小者领一二百人。常被幸御者,辄住其籍,增其俸,秩比六百石。宫人既多,亟被幸者数年一再遇。挟妇人媚术者甚众。选三百人常从幸郡、囿,载之后车,车上同辇者十六人,充数恒使满,皆自然美丽,不假粉白黛绿。侍尚衣轩者亦如之。尝自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

就拿汉武帝来说吧。被他临幸过的宫中女子非常多,但大多没有留下名字。仅见于史籍的美人,就有陈阿娇、卫子夫、夫人、李夫人、尹婕妤、赵钩弋等多位。她们就像走马灯一样,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武帝。直到年近花甲时,汉武帝还迷恋上了十七岁的青春美少女赵钩弋。

武帝虽然如此多情,但又深记女人当政之苦,所以在窦太皇太后去世之后,他对女人格外敏感。后元元年(前88)武帝欲立幼子弗陵为皇嗣,恐其母赵钩弋日后擅权,遂借故赐死。

赵钩弋是河间人。据说,有一次汉武帝北巡路过河间的时候,看见天空中有一团青紫色的云气。他就问术士是怎么回事。术士回答说:云气下面的地方一定有一个奇女子。

武帝马上派人挨家挨户去寻访。果然发现有一个姓赵的奇女子。这个女子长得非常美。世间的美女很多,为什么说她是奇女子呢?因为当地人说,这个女子叫赵钩弋,她从一出生,手就握成拳,根本伸不开。

有人把这件事禀告了武帝。武帝不信,亲自去看那女子。果然很美,一双柔荑握成拳状!武帝就命从人去掰开那个女子的双拳,却没有一个人能扳开。武帝心中很好奇,就亲自去扳。没想到,,赵钩弋那紧握的手却慢慢展开,手中握着碧绿的玉钩。

武帝觉得这是一件异事,就让赵钩弋坐进车里,将她带回了皇宫中。当夜,武帝就召了赵钩弋侍寝。第二天就命人新建一间宫室,号为钩弋宫,让赵钩弋居住,还封她为夫人,称作钩弋夫人。

由这段故事,后人创出了一种游戏,叫做藏钩戏:众人把一只小钩在手中传递,大家猜小钩在谁的手中,猜中者获胜。唐代李商隐曾有诗描写这个游戏:“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一年后,钩弋夫人怀了孕。没想到,她一直怀了十四个月,才生下一个龙子,武帝赐名“弗陵”。将将钩弋夫人晋封为婕妤。

武帝听说,上古时候,庆都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了尧帝。于是,他称钩弋宫的宫门为“尧母门”。

西汉时,一直沿袭秦朝的宫廷制度,妾皆称为“夫人”。 钩弋夫人不过是一个嫔妃,却被尊称为“尧母”,这意味着刚出生的皇子弗陵被武帝寄以厚望,武帝期望他能成为尧帝。

但这样一来,却不知武帝要置当时的卫皇后与太子刘据于何地呢?

一些平素就爱琢磨圣意的奸佞之人认为,武帝这样做,是想要改立弗陵为太子。于是,他们密谋要嫁祸太子刘据,以使自己能有机会飞黄腾达。

此时,汉武帝虽已年近古稀,但好色之心一如盛年。龙体自然就垮了下来,多种疾病缠身,耳不聪、目不明,还常产生幻觉。一天,他在宫中午睡,忽然做了一个恶梦,梦见无数的木人拿着棍子打他,把他吓出一身冷汗。醒后之后还觉得心惊肉跳。后来,武帝与近臣江充说了这个恶梦。

江充认为,这是有人在利用巫蛊作祟。武帝便令江充立即查办此事。

江充以为皇帝办事为借口,带人到各处掘地找蛊,只要看见木偶,便不论出身贵贱,一律办罪。实际上,他们在土里挖出来的木偶,大部分是江充暗中预先派人埋下的。凡是得罪了江充的,或是江充看不顺眼的,这一次都受到了诬陷。当时,被陷害被杀死的有数万人。后来,江充居然诬陷到了太子刘据身上。太子忍无可忍,发兵收捕江充。兵败后刘据四处逃亡,后来,因为不愿被捕后受辱,太子刘据自缢而死。这就是历史上的“巫蛊之祸”。

太子已死,朝廷面临着立储问题。武帝的心里是很倾向于立少子弗陵为储君的。因为弗陵资质聪颖,品格性格与武帝很像,唯一的问题就是他的年龄还太小。此时,钩弋夫人又正值青春。武帝认为,如果将来小儿子弗陵称帝,钩弋夫人必然会干涉朝政,难保不会成为下一个吕后。

武帝准备选择一个可靠的大臣以托孤。他思来想去,朝中只有霍光与金日磾老成持重,可以托付这件大事。但金日磾是胡人,不能服众。于是他决定把这个重任交给霍光。

武帝画了一幅“周公负成王”的图画,派人赐与霍光。敏感的文武百官这下子全都明白了:武帝是想立小儿子为太子。

下一步,就是处置钩弋夫人,以绝后患。

一天,武帝在甘泉宫,借个事由故意找岔儿,厉声地责骂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吓得脸都变了色,惊慌地摘下簪饰,一个劲地叩头谢罪。

可武帝却转过脸去,看也不看她,大声命令侍女把她扯出去下狱。这对一向受宠爱的钩弋夫人来说,好似晴天霹雳,不由得泪流满面。她想要开口问个明白,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只能一步三回头地看武帝,希望武帝能回心转意。武帝心中也很不舍,但为了千秋帝业,他狠下心大声催促道:“快拉下去——你活不得了!”钩弋夫人被侍女拖拉着扯出去,押进了狱中。当晚就被赐死。

赐死钩弋夫人后,武帝曾问侍从:“外面的人可有什么不同的说法吗?”

侍从说:“外面的人都认为,陛下即便要立小儿子为太子,也不必杀了他的母亲啊。”

武帝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说:“这些人都是些平庸、愚蠢、没有见识的家伙,他们怎能明白朕的心思?历代国家变乱,大多是因为君主年少,而母亲却正值壮年所导致,‘女主独居骄蹇, *** 自恣’!你们难道没听说过吕后的故事么?”

侍从听了,这才明白武帝立子杀母的深意。

武帝的这一做法,被北魏所仿效,并一直延续了下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2/110939.html

“汉文帝的皇后窦猗房: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 的相关文章

周瑜死后他的孩子是什么下场?

周瑜死后他的孩子是什么下场?

周瑜,东汉末年名将, 算是世家子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真实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性度恢廓”的文武全才,并非如《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那样小肚鸡肠。周瑜辅佐孙策扫平江东六郡,赤壁之战击败曹操,江陵之战逼走曹仁,绝对算得上一代英才,只可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书中记载关羽是被马忠斩杀的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书中记载关羽是被马忠斩杀的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关羽真的是被马忠杀死的?事实真的如此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无疑是历史上的大乱世之一,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武将。这些武将大部分都是青史留名的。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中,关羽都是非常厉害的武将之一,现如今看来,关羽就相当于刘备的...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说到长孙皇后,很多人应该有所耳闻,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十分伤心,哀叹自己丧失了一位贤内助。长孙皇后作为历史上的著名贤后,如何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一,出身名门大隋仁寿元年(601年),长孙氏出生于长安的一个世家大族。她的父亲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

薛综:三国时期东名臣、大儒,他是如何劝谏孙权的?

薛综:三国时期东名臣、大儒,他是如何劝谏孙权的?

薛综(176~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儒、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时避乱交州,师从南安太守刘熙。跟随士燮归附孙权,出任五官中郎将,出任合浦交阯二郡太守。从征九真郡,授谒者仆射、半州长史、贼曹尚书、尚书仆射、选曹尚书、太子少傅,兼任选部职责。赤...

曹操连司马懿都敢用 曹操为何不敢用吕布

曹操连司马懿都敢用 曹操为何不敢用吕布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敢用司马懿为什么不敢用吕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一代枭雄,曹操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曹操的爱才之心也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诗歌《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算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据说官渡之战中许攸前来投靠时,正在洗脚的曹操连鞋都顾不...

平阳公主比卫青大十几岁 卫青为什么还要娶她

平阳公主比卫青大十几岁 卫青为什么还要娶她

对为什么卫青会同意迎娶比自己大十余岁,而且还是三婚的平阳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辉煌的一个朝代,这里出现过很多厉害的皇帝,如汉武帝,当然,也有不少出色的将臣,霍去病和卫青就是典型代表。两人同样是汉武帝推崇的武将,霍去病虽然影响力略高一些,但他...

李仅:唐肃宗李亨第五子,在泾原兵变时,惨遭杀害

李仅:唐肃宗李亨第五子,在泾原兵变时,惨遭杀害

李仅(734年—783年11月2日),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肃宗李亨第五子,母为陈婕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以皇孙,册封为新城郡王,授鸿胪卿。至德二年冬,授开府仪同三司,册封彭王。乾元三年,遥领河西节度使。建中四年(783年...

夷陵之战孙权都已经求和了 刘备为何没有答应

夷陵之战孙权都已经求和了 刘备为何没有答应

对夷陵之战和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孙权求和,刘备为何不答应?你看孙权的求和信上写了什么?事实上,孙权表面上是求和,但私下里是在嘲讽、恶心刘备,他根本没有求和的诚意!不信你看孙权的求和信是怎么写的!夷陵之战三国时期,夷陵之战可以说是决定了天下大势的一场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