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皇太极成功的舆论策划:造假证据除掉劲敌袁崇焕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2-17)190

皇太极是中国历史上的之一位广告策划人,而且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广告策划人。

广告者,吆喝也;策划者,琢磨也。所以广告策划人,就是琢磨如何吆喝的人。

吆喝什么呢?将自己的观念出售给大众,就是忽悠大众都来买你的东西,如果你吆喝的成功,那么你的人生自然也就会成功;如果你吆喝不明白,无法把你自己的人生理念推销出去,那你这辈子铁定没咒念。

说到卖吆喝,皇太极堪称人类广告史上的奇才,这家伙老早就在书本中发现了另一个秘密:一句好的口号,胜过辛苦半辈子……说明白了就是干得好不如说得好,一桶汗水不如一星口水……所以皇太极将他的主要精力,转到了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来。

人的创造能力,犹如泉水,是不会枯竭的。但是,人的创造力也正犹如泉水,需要一个积累阶段。如果过度开采使用,或是掠夺性开发使用,那这汪清泉多半会成为死泉。

皇太极也是这样,他创造了皇太极这个名字,创造了满洲这个称呼,创造了大清这个标志,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创意都是突破性的,堪称惊天地而泣鬼神。但是这么频繁的创造,饶是皇太极天纵奇才,也需要休养生息。然而他在新开创的大清国却是不可替代的,大清要问鼎天下、蚕食中原,少了皇太极,是万万不成的。

所以皇太极只能是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强挺着坚持在创意的岗位上。可是他已经创造不出来更多的怪花样了,那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那就抄吧……皇太极想。

皇太极成功的舆论策划:造假证据除掉劲敌袁崇焕

于是史书上,就出现了这么一段故事:本朝自攻抚顺后,明人望风而溃,无敢撄其锋者,唯明巡抚袁崇焕固守宁远,攻之六月未下。高皇拂然曰:“何戆儿乃敢阻我兵力?”因罢兵归。故文皇深蓄大仇,必欲甘心于袁。己巳冬,大兵既抵燕,崇焕千里入援,自恃功高。文皇乃擒明杨太监监于帐中,密札鲍承先在帐外私语曰:“今日上退兵乃袁巡抚意,不日伊即输诚矣。”复阴纵杨监归。明庄烈帝信其间,乃立磔崇焕。举朝无以为枉者,殊不知中帝之间也。这一段文字,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太极巧设离间计,干掉大明帝国的忠臣良将袁崇焕”的故事了。可是这么一段故事,却明摆着是从《三国演义》中抄来的,是三国周郎赤壁的《蒋干盗书》那一段。

尽管这两件事情,一个是小说家的演义,一个是史书上的记载,虽然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没任何区别,但我们凭什么又断言这史书上的记载,肯定是杜撰的呢?

这是因为,明清交战的时代, *** 还没有发明出来,互联网也没得有,至少大明的崇祯皇帝和宁远的守将袁崇焕之间,铁定是没有 *** 联系的。崇祯想了解前线的情报,一半是依据一年半载前的资料推断,另一半则是十足十的瞎猜。既然是瞎猜,就有人会大胆瞎猜,拒绝求证——说明白了就是,任何一个边关守将,京城里每一天都布满了他叛变投敌的消息,这些消息,有的是敌人间谍为了扰乱人心,故意散布的;有的是朝中政敌为了攻击对手,故意传播的;有的是坊间百姓闲着没事,自己瞎说乱猜的……如果这些消息也足以取信的话,崇祯皇帝那得杀多少人?

然而,历史上的崇祯,真的是对这些消息确信无疑,并依据这些传言剿杀那些忠于大明天下的重臣们,史上有崇祯五十相之说,又有崇祯性情好猜疑之说……他凭什么猜疑?就是因为负面的消息太多,就是根据这些压根靠不住的市井传言,他或杀或关,干掉了四十多位重臣。

也就是说,等到皇太极琢磨设反奸间的时候,在崇祯的案头上,有关袁崇焕谋反的内部报告,恐怕已经堆成小山了。

可以确信的是,皇太极肯定是往北京派出了大量的间谍,散布关于宁远守将袁崇焕谋反的假消息,但是这些假消息到底能起多大作用,那可真是天才知道的事情。

然而袁崇焕确遭崇祯皇帝下狱诛杀了,这又该怎么说?

事实上,替崇祯皇帝干活的,袁崇焕绝不是之一个被冤杀的,也不是最后一个,崇祯皇帝天生有一个冤杀名臣的嗜好,这是大明王朝不敌崛起的大清帝国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崇祯皇帝杀掉袁崇焕,与其说是出自于皇太极的“计谋”,倒不如说是出自于大明王朝那暗黑的政治斗争更为适当。而皇太极之所以授意史官把这件功劳记在自己的账上,只是想突出他的个人业绩而已,别无他意。

首先,他先修改自己的名字,改黄台吉为皇太极,虽然是同音不同字,但前后两个名字相差不可以道理计。黄台吉实在是老土了,而皇太极,则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标语口号,完全符合人类的原始认知逻辑,其特点就是,这名字只要听上一次,就一辈子也忘不了……像这样一句标语口号,在商业市场上的售价绝不会低于一千万,许多企业花了一千万,还不一定能够买得到。而皇太极居然能够琢磨出来这么一个名字,如何不让人惊讶?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竟然能够构想出“满洲”这么一个不曾名词,在创造了“满洲”这个名词之后,他又创造了“大清”这么一个更离奇的名称。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个历史学家能够说得清楚,这个“大清”到底是怎么琢磨出来的,而早先的努尔哈赤憋破了脑袋,也只想到把自己这一伙人命名为“大金”。所以努尔哈赤时代,就被称为后金;而皇太极时代,就称为大清了。

关于大清,历史上还有一段传说,说是努尔哈赤在早年打天下的时候,曾经被人家打得拼了老命地逃跑,当时他骑的马,就是一匹大青马,他跑啊跑,逃啊逃,最后生生把大青马给累死了。努尔哈赤很伤感,就发誓道:大青马啊大青马,你太够哥儿们意思了,等我以后创建了国家,咱们就叫大青……

这个传说,恰恰证明了皇太极的创造力无拘无束,不拘一格,天马行空,没边没沿……现代社会的文明人,已经很少有这种天才的创造能力了。

这么三个离奇古怪的新名词创造出来后,皇太极又替自己起了一个帝号,就叫宽温仁体皇帝……到了这一步,全部的广告策划就算是完成了,把这个名字跟大明朝的崇祯丢在一起,老百姓会挑选哪一个呢?

猜都不用猜,大明崇祯的脑子,根本就没办法跟皇太极这种创意天才相比。

人的创造能力,犹如泉水,是不会枯竭的。但是,人的创造力也正犹如泉水,需要一个积累阶段。如果过度开采使用,或是掠夺性开发使用,那这汪清泉多半会成为死泉。

皇太极也是这样,他创造了皇太极这个名字,创造了满洲这个称呼,创造了大清这个标志,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创意都是突破性的,堪称惊天地而泣鬼神。但是这么频繁的创造,饶是皇太极天纵奇才,也需要休养生息。然而他在新开创的大清国却是不可替代的,大清要问鼎天下、蚕食中原,少了皇太极,是万万不成的。

所以皇太极只能是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强挺着坚持在创意的岗位上。可是他已经创造不出来更多的怪花样了,那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那就抄吧……皇太极想。

于是史书上,就出现了这么一段故事:本朝自攻抚顺后,明人望风而溃,无敢撄其锋者,唯明巡抚袁崇焕固守宁远,攻之六月未下。高皇拂然曰:“何戆儿乃敢阻我兵力?”因罢兵归。故文皇深蓄大仇,必欲甘心于袁。己巳冬,大兵既抵燕,崇焕千里入援,自恃功高。文皇乃擒明杨太监监于帐中,密札鲍承先在帐外私语曰:“今日上退兵乃袁巡抚意,不日伊即输诚矣。”复阴纵杨监归。明庄烈帝信其间,乃立磔崇焕。举朝无以为枉者,殊不知中帝之间也。这一段文字,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太极巧设离间计,干掉大明帝国的忠臣良将袁崇焕”的故事了。可是这么一段故事,却明摆着是从《三国演义》中抄来的,是三国周郎赤壁的《蒋干盗书》那一段。

尽管这两件事情,一个是小说家的演义,一个是史书上的记载,虽然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没任何区别,但我们凭什么又断言这史书上的记载,肯定是杜撰的呢?

这是因为,明清交战的时代, *** 还没有发明出来,互联网也没得有,至少大明的崇祯皇帝和宁远的守将袁崇焕之间,铁定是没有 *** 联系的。崇祯想了解前线的情报,一半是依据一年半载前的资料推断,另一半则是十足十的瞎猜。既然是瞎猜,就有人会大胆瞎猜,拒绝求证——说明白了就是,任何一个边关守将,京城里每一天都布满了他叛变投敌的消息,这些消息,有的是敌人间谍为了扰乱人心,故意散布的;有的是朝中政敌为了攻击对手,故意传播的;有的是坊间百姓闲着没事,自己瞎说乱猜的……如果这些消息也足以取信的话,崇祯皇帝那得杀多少人?

然而,历史上的崇祯,真的是对这些消息确信无疑,并依据这些传言剿杀那些忠于大明天下的重臣们,史上有崇祯五十相之说,又有崇祯性情好猜疑之说……他凭什么猜疑?就是因为负面的消息太多,就是根据这些压根靠不住的市井传言,他或杀或关,干掉了四十多位重臣。

也就是说,等到皇太极琢磨设反奸间的时候,在崇祯的案头上,有关袁崇焕谋反的内部报告,恐怕已经堆成小山了。

可以确信的是,皇太极肯定是往北京派出了大量的间谍,散布关于宁远守将袁崇焕谋反的假消息,但是这些假消息到底能起多大作用,那可真是天才知道的事情。

然而袁崇焕确遭崇祯皇帝下狱诛杀了,这又该怎么说?

事实上,替崇祯皇帝干活的,袁崇焕绝不是之一个被冤杀的,也不是最后一个,崇祯皇帝天生有一个冤杀名臣的嗜好,这是大明王朝不敌崛起的大清帝国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崇祯皇帝杀掉袁崇焕,与其说是出自于皇太极的“计谋”,倒不如说是出自于大明王朝那暗黑的政治斗争更为适当。而皇太极之所以授意史官把这件功劳记在自己的账上,只是想突出他的个人业绩而已,别无他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2/110970.html

“皇太极成功的舆论策划:造假证据除掉劲敌袁崇焕” 的相关文章

钱谦益和瞿式耜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评价有何不同?

钱谦益和瞿式耜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评价有何不同?

瞿式耜,字起田,常熟人,万历年间进士,是钱谦益的门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明崇祯十年,赋闲在家的钱谦益和瞿式耜(sì,同“四”音)师徒两人,因被人告发贪赃枉法,被抓到北京,师徒两人一起做了好几个月的牢房,《明史·瞿式耜》中记载:常熟奸民张汉儒希体仁指,讦谦益、式耜贪肆不法...

诸葛丰:西汉时期官员,自幼聪慧,性情刚正不阿

诸葛丰:西汉时期官员,自幼聪慧,性情刚正不阿

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人,西汉官员,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先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诸葛丰自幼聪慧,读经阅史,曾为御史大夫贡禹属官,后荐举为文学侍御史。汉元帝时,曾授其为司隶校尉,继而长为光禄大夫。他性情刚正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

司马繇:西晋宗室大臣,专权擅势,招致执政官司马亮猜忌

司马繇:西晋宗室大臣,专权擅势,招致执政官司马亮猜忌

司马繇(?~304年9月18日),字思玄,河内郡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的孙子,琅琊武王司马伷第三子,晋元帝司马睿叔父,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外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个性刚毅,博学至孝。初封东安郡公,授散骑常侍。参与诛杀权臣杨骏,屯兵云龙门有功,...

黄忠:东汉末年蜀汉名将,是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黄忠:东汉末年蜀汉名将,是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原名“造”,后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景温,号盘州,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洪晧的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适因晚年居住老家饶州盘州,故又自号盘州老人,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人。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操帐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其中以荀攸最为曹操倚重,为其“谋主”。既然荀攸是曹操的首席军师,为何没有郭嘉他们那么出名呢一,出身名门荀攸出身颍川荀氏,为广陵太守荀昙之孙,名士荀彧堂侄。荀攸早年丧父,因此跟随祖父荀昙一起...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历史上的北伐大事记中,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蜀汉北伐成为了耳熟能详的典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随即,蜀汉的北伐行动终止,大军撤退。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经过一系列上层权力调整,以及恢复国力,隔了好几年才又开始兵...

年羹尧都已经失去兵权了 最后为什么还会被杀

年羹尧都已经失去兵权了 最后为什么还会被杀

失去兵权之后的年羹尧为何被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雍正三年,曾经权倾朝野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触怒龙颜,被雍正皇帝一贬再贬,先从抚远大将军贬到杭州将军,再从杭州将军降为闲散章京,看守杭州东门,再到最后被雍正皇帝削去一切爵位,勒令赐死,时年47岁。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