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迁也是经济学家:史记中对于商业进行了剖析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2-18)230

太史公司马迁(公元前145年-87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经济学家。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边,司马迁花费大量笔墨,记载当时的商业活动、分析各种商业行为,还讲述了许多超级富豪发家的故事。中国古代,一直以来都是“重农抑商”,所谓的“士农工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科举当官排之一,农业、农民第二,制造业、工匠排第三,经济活动和商人则排名垫底不受重视,但是司马迁以他超前于那个时代的眼光,专门在史记中开辟一章《货殖列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济学思想。

什么叫做“货殖”呢?货就是商品,殖指的是增长,也就是说,通过生产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他开篇就引用了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思想境界自然是极高的,但是司马迁紧接着笔锋一转:“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意思就是说:“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异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司马迁还讲:从《诗经》与《书经》上所描述的虞舜和夏朝以来的情况看,人们总是要让自己的耳目得到音乐和美色的享受,口中尽多地品尝牲畜肉类的美味,身躯尽量安处于舒适而快乐的环境,精神上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的荣耀,这种风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仍然是不可能把他们的思想转变过来的。

可以说,人类历史的演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司马迁的这些观点,表明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区别,也反映了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差异所在。

社会各阶层人们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财富,他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各尽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追求财富本来就是人的本性,不存在任何邪恶的地方。儒家一直强调的是“重义轻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问题是,君子从来都是少数人,不是君子的占到大多数,道德标准定得过高则无法实行,几千年了,也没见到中国人的整体道德观念有什么提高,所以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司马迁比儒家来得更接地气。

当社会的经济活动发展的一定阶段,自然会出现富豪,司马迁记载了不少秦汉时期顶级富翁的故事:秦朝时候的巴寡妇清,巴是巴郡,现在的重庆,她是一位寡妇,名字叫“清”。做的是丹砂开采和销售生意,丹砂除了能做颜料外,还能提取水银,是当时重要的物资。她是中国历史有记载以来的之一位女企业家,家大业大,光佣人数量就上千之多,书上说她“用财自卫,不见侵犯”,在秦始皇的时代,她居然用财富组建了一只私人军队来保护自家产业,这还不算牛的,她甚至为国家修建万里长城提供巨额资助,给秦始皇陵墓建设提供大量水银。秦始皇对她非常尊重,为她修建了一座高台。

宣曲任氏,这哥们姓任,秦朝灭亡的时候,天下大乱,各地豪杰就跟打了鸡血针一样,争抢金银珠宝,唯独他逆向操作,囤积粮食,到了后来,刘邦跟项羽大PK,两军相持在荣阳地区,农民没法耕种,米价涨到每石一万钱,之前豪杰们辛苦抢来的金银珠宝被他统统吃进,发了横财。任家家规森严,尽管富可敌国,却崇尚节俭,严于自律,连皇帝也敬重他。

无盐氏(这个名字怪怪的),汉景帝的时候,有七个刘姓诸侯国联合叛乱。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汉朝的王侯要出征打仗,没钱咋办?只好向民间资本借钱,当时叫作“子钱家”,干的是放高利贷的活儿。这些人不敢放贷,怕打仗输了钱要不回来。这个时候,无盐氏站出来说我借,借出多少钱?史书上说是“千金”,但是利息是1000%——是的,你没看错,十倍的利息,相比之下,今天这些 *** 所谓月息5分6分也好意思叫高利贷么?他判断战争将很快结束,而且七国必败,果然才三个月叛乱就被镇压,一年之中,借出去的钱连番十倍。此人的政治经济学水平极高,战略预判准确,又富有胆略,真是牛人。

讲完了励志的创业故事,我们回到经济分析上来。司马迁认为,货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自然发生的,他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就是说,随着商品交换的进行,必然导致货币的出现,从时间上看,他认为我们国家早在夏朝以前就出现货币了。在货币与物价之间的关系上,司马迁用十个字精炼地进行总结:“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意思就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越多,则货币购买力越低;相反,在货币量既定的前提下,商品的数量下降,物价就会变得很昂贵。当时放高利贷的民间资本很多,市面上放贷的利息是20%,司马迁对这些古代金融从业者评价很高,说他们“不害于政、不妨百姓”,把他们与工商业者并列,并给像无盐氏这样的传奇人物立传,让他们名垂青史。

《货殖列传》中还提到很多有价值商业思想,一样可以适用于今天的社会。比方说:1)卓氏(司马相如的岳父,卓文君的老爹)当年从赵地迁徙到蜀地的时候,因为手里有一大笔的资金,所以能跑到很偏僻的矿山边上居住,从事冶铁行业,最后富甲一方,可见投资实业之前,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本金来启动;2)“无息币···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财币欲其行如流水”,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生钱, *** 越快赚得就越多。

3)“富者必用奇胜”,想要致富,思路就首先得跟人不一样,市场经济里边“奇”就别人还没发现的需求,先人一步挖掘出需求就是财富啊;“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卖出,从市场供求关系导致的价格波动中牟利;“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我们看今天的股票市场里边是不是这样的?当市场疯狂追高,个股价格贵到极点的时候,接下来就是一文不值,反过来无人问津的时候,很可能蕴藏着连续涨停板的机遇。古今中外,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几人能做到呢?人性不仅贪婪,而且盲从。以上这些都是太史公总结的商业思想,由于篇幅有限,就不详细展开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原文。

司马迁通过认真研究,观察到当时的西汉社会,如果以一定数量的本钱,用来投资经营可获得一定的利润,各行业的年均利润率为20%,如果低于20%的利润率,在这个行业里头经营就不算理想。同样以一百万的本钱,投入到畜牧业养殖上边,体现为五十匹马,一百六十七头羊或者二百五十只羊;同等的资金投入到贩卖业上边,体现为二百匹马,二百五十头羊或两千只羊。为什么后者的利润高于前者,这是由商业的性质所决定的,说明司马迁已经注意到了 *** 的作用,意识到商业中的 *** 快于一般生产行业的 *** 速度。

司马迁的思想是相当深刻的,历史上评论他是“自成一家之言”,他的社会治理的理想,核心是天道自然,社会有它自然演进的规律,不需要过度的干预,关键是人民的足欲。人们在本性的驱动下,“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社会需要这些行业的协调分工,经济才能发展,而这个过程,是自然形成的。他写道:(百姓勤勉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符合客观规律,自然的验证吗?我们知道,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形象地把市场的力量比喻为“看不见的手”,其实这样的观点在东方早已经出现了。

汉武帝时期,由于抗击匈奴跟兴建大量国内工程,把文景之治留下的雄厚老底逐渐掏光,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国家开始干预经济,把盐业和冶铁业收归国有,面对这些现象,司马迁提出了自己观点:“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翻译成白话:(执政者对于人民),更高明的办法是顺其自然,不加干涉,次一等的办法是带领百姓走向一条规定的道路,再次一等是教育他们,灌输观念,但这已经是第三等了;至于第四等,就是用统制计划的手段来管制人民,而最下等、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居然有这般高明的经济理论,足以证明太史公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汉朝要是开通 *** 跟微博的话,我一定会在司马迁的微博上给他老人家留言:太史公,您真给力,给您点个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2/111002.html

“司马迁也是经济学家:史记中对于商业进行了剖析” 的相关文章

黄君汉:隋末唐初名将,在唐初统一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黄君汉:隋末唐初名将,在唐初统一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黄君汉(581年~632年),字景云,东郡胙城县人,隋末唐初名将,汴州刺史黄察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江夏黄氏,英勇善战。大业八年(612年),应召从征高句丽,颇有功勋。起家立信县尉,迁越骑校尉、东郡司马。参加瓦岗起义,授河内总管。兵败归顺唐朝,授怀州刺...

历史上张嫣皇后为何会嫁给自己的舅舅?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张嫣皇后为何会嫁给自己的舅舅?原因是什么

张嫣皇后,在十一岁时就坐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也许她们貌若天仙,也许她们蕙质兰心,可充其量只是男人的附属品,甚至是政治的牺牲品。纵观她们的人生,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无疑是“悲惨”的。这一点,在皇宫大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古...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吗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吗

历史上的李卫并非乞丐出身,反倒是家境富庶,靠着捐钱换来的官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因为影视剧而大火的著名官员李卫真实历史上的李卫虽然也是一个名人,但是想要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咖位明显不够,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卫竟然凭借两部电视剧成为清朝时期...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无疑,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正解。西汉大经学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发奋苦读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虽然“偷光”看起...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兵部尚书乐韶凤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朱元璋准备大释武将兵权的时候,他看出朱元璋的心思并抢先一步交出兵权,顺利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乐韶凤是明代初年的一个兵部尚书,出生在直隶滁州全椒县,关于其早年的经历,史书上记载不多,所以我们后人也无从知晓,只知道她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个...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

钟会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造反 钟会是自保还是为了权力

钟会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造反 钟会是自保还是为了权力

还不知道:钟会为何要造反,欲望与实力是其背后的推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造反大概有几种情况,一是为了自保,不造反就是死路一条,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如果不对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下手,那么家破人亡的一定就会是他,所以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造反,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提前...

纵观吕夷简的一生,他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纵观吕夷简的一生,他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寿州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名相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夷简在宋真宗年间中进士,先后官至通判、刑部员外郎、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保证了北宋的社会安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