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东汉明帝刘庄皇后马氏:与世无争的贤德皇后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2-22)230

东汉明德马皇后(公元39年-79年),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马援不仅是一代名将,更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也是当之无愧的智者。当时最有势力的三股力量中,割据陇西的隗嚣是他的同乡,对他信任无比,言听计从,而占据蜀中的公孙述则是他的同学,待他也是殷勤无比,许以封王。可他认为这两人都不会成气候,偏偏投向了素不相识的刘秀。刘秀初见他时,很谦虚,说:卿遨游二帝之间,见到你令我自惭形秽。马援说出一句既令后人惊讶、也为后人佩服的话,他说:当今之时,并不只是君选择臣,而臣也要选择君。这话有些离经叛道,很有些现代味道。马援有许多名文、名句流传后世,如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都是他激励自己的话,而他的《诫子侄书》更是为人处世的宝典。然而马援虽是智者,却善于谋生前而不善于谋死后,他晚年得罪了光武帝刘秀的女婿梁松,当时马援正受到光武帝的宠幸,梁松只能怀恨在心。当马援最后一次出征五溪时,因感染瘴气死于军中,光武帝派梁松代领军队,梁松借机百方陷害马援,光武帝听信谗言,非常生气,夺去马援的侯爵和官印,应该给的待遇也全部取消。

京城各贵族见马家失势,借机欺负马家。马援的侄子马严不忿,上书光武帝,请求让马援的女儿入宫作诸王妃,想用这个 *** 振兴马家。光武帝或许还念着马援的旧情,便选了马援的小女儿入太子宫,就是后来的明德皇后。 马援刚死的时候,马援的小儿子因思念父亲很快就死了。马援的夫人又因思念小儿子而精神恍惚。马援年仅十岁的小女儿即后来的马皇后就开始处理家务,她指挥僮仆,内外咨禀,如同大人一样,左邻右舍的人无不惊叹。公元52年,这个十三岁的女孩子被选入太子刘庄的宫中。刘庄是皇后阴丽华所生、深得光武帝的宠信。她入宫后,悉心侍奉阴皇后,一举一动都合乎封建礼法的要求,待人又和蔼可亲,与宫中上下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因此深得阴皇后的喜爱。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去世,太子刘庄即帝位即汉明帝,封她为贵人。公元60年,大臣们联名上奏,请立皇后。

明帝去问阴丽华皇太后,太后说: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马皇后继承了他父亲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本领,终于在倾轧的后宫中脱颖而出,她当上皇后后,依然保持勤奋、恭谨、俭朴的本色,衣服很朴素,她喜欢读书,没事时,便读《易》、《春秋》、《楚辞》、《周礼》等书,最喜欢的就是《周官》、《董仲舒书》这两本。她没生儿子,这在古时是更大的憾事,因为母以子贵,不生下太子,就难坐稳皇后这位子。当时她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女儿贾氏也被选入太子宫,生下了皇子。明帝便让马皇后养育这个皇子,当作自己的儿子。马皇后尽心尽力的养育太子,比自己亲生的还要辛苦。由于太子并不知道马皇后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所以母子之间如同亲生的一样,没有纤介隔阂。

公元70年,楚王刘英(明帝的同父异母兄弟)企图谋反,事情败漏后,明帝不忍按照法律处死,只是废黜了刘英的王爵,徙往丹阳郡泾县今属安徽,刘英到丹阳自杀身死。刘英虽死,案件并未结束,明帝认为是一些小人鼓动楚王造反,便下令穷究党羽。有关部门秉承明帝的旨意,严刑拷问,被抓的人受刑不过,胡乱攀引,结果监狱里的人越来越多,案件连续审查了几年都没有结果。受株连的人不计其数,下狱和判处流放的官员竟多达几千人。一些耿直的大臣也劝谏皇上,明帝根本不听,马皇后知道被抓的人中大部分是冤枉的,十分忧虑。一天,明帝回宫,她乘机向明帝进言,请求明帝不要把案件无限扩大,神情悲楚。明帝深为感动,半夜时睡不着觉,反复思念马皇后的话,过后便放了许多人,而案件也很快就结案了。马皇后一番劝谏解救了许多家庭免于灭顶之灾。

明帝通过这件事知道马皇后很有处理国家政务的才能,有时明帝在宫廷上遇到公卿大臣难以裁决的事,便回到后宫试着让马皇后解决。马皇后为他深入地分析事情原委,并提出解决 *** ,明帝也总是听从。从此,马皇后在明帝身边服侍时,便帮他处理国家政务,弥补了许多朝政上的缺陷。但她从未提及过自己家的事,因此得到明帝的敬重。

公元75年,明帝去世,太子刘炬即位,是为汉章帝,马皇后也被尊为太后。明帝新丧,太后的弟弟马廖、马防、马光自认为是皇亲国戚,不顾国家法令,私闯宫门,非要强行入宫吊丧不可。把守官门的卫士杨仁遵照命令,不放任何人进去。马廖等事后向章帝告状,说卫士杨仁妄自尊大,竟敢对国舅这样无礼。章帝将此事告知马太后,太后不仅没生气,反而赞扬说:杨仁执法不阿,不避权贵,这才是国家的忠臣。章帝便提拔杨仁为什邡令。按照汉朝的制度,皇帝死后,诸贵人当徙居南宫。马皇后感于惜别之怀,各赐以赤绶,加安车驷马,越布三千端,杂布二千匹,黄金十斤。她自己撰写明帝的起居注,并把自己哥哥马防侍奉明帝医药的事削去。章帝说:舅舅为先帝侍奉医药一年多了,不但没有受到奖励,反而连辛苦也不被记录,母后也过分了吧?马皇后回答说:我不想让后人说先帝重用了皇后的家属,所以我才没有写进去。

过了一年,章帝想按照两汉的制度封三个舅舅为侯爵,马太后的三个弟弟都上章推辞,太后也不允许。当时朝政掌握在太后手里,一些大臣以为太后是故作谦虚,为了讨太后和国舅的欢心,便趁第二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旱灾, *** 说:天久早不雨,是由于陛下不封外戚,引起阴阳失调。请陛下依照祖宗常法,加封帝舅们为侯。马太后看到奏章后,非常气愤,下诏说:这些上书的人,都是想向我献媚而谋求晋升。他们讲的理由是荒唐的,毫无根据的。西京成帝时,王太后的弟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五人同日封侯,当天黄尘漫天,雾霭四塞,并不闻澍雨之应。武帝时外戚窦婴、田位宠身贵,横行不法,倾覆之祸,为世所传。先帝吸取这些事例的教训,为防止外戚干政不让他们身处国家枢机之任。诸王的封邑,也减先王之半。他常说:'我的儿子不应和先帝的儿子等同尊贵。'皇子尚且如此,现在有些官员为什么要拿马氏去攀比阴氏呢?我是天下主母,身穿粗布衣服,吃饭也不求甘美,左右随从也只穿布衣,不用香熏花饰,这样俭朴,为的是给天下人做个榜样。我的娘家人不明此理。最近我外出从家门附近经过,看见去你舅家问安的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家里的佣人也都穿着极其华丽的衣服,我心里很不舒服。当时我并没有去谴责他们,不过我回来之后,就立即断绝了对他们的接济,希望他们能从中认识错误,改过自新。但他们不以为然,依然故我,不以国家大事为重,一味地追求享受。知臣者莫若君,况且他们又是我的兄弟。我怎能辜负先帝的旨意,下愧我马氏先人之德,重蹈西京败亡的覆辙呢?马太后如此作并不只是谦虚,而是怕娘家人权势过盛后,会不知收敛,而在自己死后如同西汉的那些外戚一样遭受灭族大祸,正是真心为自己家人着想。

章帝看完诏书后,觉得有些愧对三位舅舅。重新向太后请求:两汉制度,国舅封侯,和皇子封王一样。太后固然谦虚,为何不让儿臣加恩三个舅舅。况且舅舅们年纪很大了,万一哪天过世,儿臣岂不抱恨终生。太后了解章帝的心情,又进一步对章帝解释说:封侯的事我所以这样决定,是从你和你舅舅两方面的利益出发的,并非为慕得谦让之美名而使你蒙受无恩于外戚的指责。景帝时,窦太后要加封王皇后的哥哥,丞相周亚夫坚执不肯,认为高祖有誓言在先,无军功者不得封侯。现在我的兄弟无功于国家,怎能和阴、郭中兴之皇后相比呢﹖我常想那些富贵人家,居高官厚禄,还图加爵封土,这就好比再次结果的树木一样,必然伤动根基。况且人们谋求封候的目的,无非是上图祭祀祖先时体面一点,下图自己逸乐享受。现在我娘家祭祀用的是四方珍品,衣食则有国家供给,还有什么必要再受一县之封呢﹖我的决定是不会再更改了。你是个孝顺的儿子,应该让父母安心。如今天气反常,农业歉收,粮价飞涨,人民生活还十分困苦,匈奴又在边境寻衅,内忧外患,弄得我日夜难眠。而你却把封帝舅当作什么大事、这不是违背了慈母的拳拳之心吗?我生来脾气刚急,有胸中气,不可不顺。如若阴阳调和,风调而顺,年成转好,边境靖安,到那时再实现你的意愿也不迟。章帝见太后坚持如此,只好把封侯的事暂时搁起。

马太后坚持以节俭的风气化行天下,有三个亲王车马衣服很朴素,太后知道后,大加赞赏,每人赐给钱五百万。她亲族中有简朴、谦让义行的,她就加以勉励,而对那些衣服车马奢侈过度的,就开除他们入宫的门籍,遣送回家。在她的倡导下,全国上下都以简朴为荣。后来,她母亲太夫人去世,家中人把坟茔砌得高一些,超过了国家制度的规定,马太后立命马廖将高出的部分削去。

公元79年,全国农业获得了丰收,边境也太平无事,章帝又提出封三位舅舅为列侯的事,太后仍然辞让、马氏三兄弟也不愿就封。章帝坚持要封,受封之前,太后将三兄弟召来,劝诫他们说:我年轻少壮时,时时提醒自己,居不求安,食不贪饱,恭谦克己,兢兢业业,只望能把国家治理好,让百姓们生活得好一些,以不负先帝的遗愿。希望各兄弟也能共承此志,使归天之日,无所遗恨。三兄弟接受了太后的劝导,在受封之后不久,即辞去官职,回家养老。就在这一年,马太后因病逝世,享年41岁。马皇后一生勤俭、朴素,谦逊,知书识礼,明理达义。她的所做所为,对明帝、章帝两朝的政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赢得后世人们的赞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02/111746.html

“东汉明帝刘庄皇后马氏:与世无争的贤德皇后” 的相关文章

高柔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高柔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打赢 曹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打赢 曹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为什么会打赢官渡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两个原因,首先是运气,其次是袁绍助攻。先说运气,很多人,尤其是曹操的智囊团和粉丝会说曹操用兵如神,曹操知人善任等等。这些当然不假,但是袁绍真的在这些方面就不如曹操吗?那也不见得,曹操手下有荀彧郭嘉,袁绍手下还有沮授田丰,谁...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潘濬,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许多“三国迷”提起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总会感叹,关羽身边没有一个辅佐他的人。其实刘备并非没有给关羽安排副手,只是关羽性格高傲,看不起士大夫。所以他和留守荆州的“二把手”不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潘濬...

赵匡胤死后是弟弟赵光义上位 赵匡胤后人在北宋地位如何

赵匡胤死后是弟弟赵光义上位 赵匡胤后人在北宋地位如何

赵匡胤子孙在北宋一朝的地位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太祖赵匡胤共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其中老大和老三早夭。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太祖一夜暴毙,次日太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入宫主持大事,于十...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老话...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故意要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李善长当时已经77岁了,而且已经辞职退休回家了。这样一来,他在朝廷中不可能再有发言权。没有发言权,自然不会影响到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根本没有必要除掉他。其二,李善长退休以后,就一心一意地栽花养草,不问...

朱仙镇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李自成为何能赢?

朱仙镇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李自成为何能赢?

朱仙镇之战是明末时期农民军与明军之间的作战。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四月,在关外辽东战场,历经两年时间的松锦之战结束,明军完败。这一仗把明军最精锐的部队打掉了八成多,仅剩下吴三桂所属部分关宁军退至宁远孤城,整个辽西走廊不再有制约清军的意义,彻底成为清军的跑马...

寇准当初两次挽救宋朝 寇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寇准当初两次挽救宋朝 寇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北宋名相寇准:两度为相只为挽救宋朝,可结局却很凄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导语:作为臣子,他们不仅要为黎民百姓谋福祉,而且还要想办法讨皇帝的欢心。不过,忠臣的身上却存在一些令皇上难以忍受的缺点,例如直言进谏。在宋朝,有一位宰相便因此而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一、寇准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