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王勃之死悬疑:到底其是坠海身亡还是因病而死?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2-22)190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四人,都是当时最有才华的作家,不过四人皆死得离奇。关于王勃的死,有溺水和溺水惊悸而死说,有卒年二十八和三十五说,有死于南海和吴越说。不过无论怎么说,王勃命运多舛的一生虽是短暂,但却十分光彩。

王勃,字子安,绿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有名的才子。他的祖父王通是隋初著名的学者,号“文中子”,叔祖父王绩是隋末唐初的著名隐逸诗人。王勃六岁能文,九岁时阅读著名学者颜师古所注的《汉书》,竟能写下洋洋洒洒十卷本的《汉书注指瑕》,指出书中的不少错误。十四岁时,诗文已经写的很出色了。青年时代,王勃就“迫乎家贫,道未成而受禄”。他出仕以后,曾任虢州参军,后又因事两次废官,一生郁郁不得志。

王勃是一位才学兼备的青年诗人,写过很多学术著作,在诗歌创作上,他和那些同时期的宫廷诗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其代表作品,是脸炙人口的五言小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琅琅上口且意味深长;骈文则以《滕王阁序》为世人所传诵。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说:“(勃)尝以龙朔初载(661年),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竟为雕刻。糅以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从这段评论中可以看出,王勃对“龙朔初载”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所持的反对态度以及他在诗歌革新领域里取得的初步成绩。

王勃之死悬疑:到底其是坠海身亡还是因病而死?

长期以来,关于王勃死因、遇难地、卒年的传统说法,认为他死于坠海,落水地点在南海。这个说法来源于新、旧《唐书》的有关记载。《旧唐书》说王勃因为奔赴交趾探亲而死于上元二年(675年):“(勃)坠水而卒,年二十八。”而《新唐书》中则记为“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根据《新唐书》推算,王勃死于上元三年(676年)。

与王勃同时代的诗人杨炯也验证了此说,他所撰写的《王子安集序》中也认为王勃死于上元三年。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普遍接受,深信不疑。然而,有人认为此说颇为可疑。

有学者经过自己的一系列考证,指出了新、旧《唐书》以及杨炯序言中是错误的,并且考证出王勃应死于文明元年八月(684年),享年35岁。同时还考察到王勃的《三月上巳祓禊序》中,有“永淳二年(683年)暮春三月,迟迟风景,出没媚于郊原”的记载,知这年王勃仍在世。其时祓禊的地点应该在江南,可证明王勃晚年还在江南度过了一段为时不短的隐居生活。

有人曾看到过罗振玉校勘辑录的日藏本《王子安集佚文》,是戊午年(1918年)的木刻本。内有附录文一篇,题为《自没后彭执古孟献忠与诸弟书》,这是王勃写给“王六贤弟”的书信。王勃共有排行六人,王劝排行第六,故而名为王六。王劝也是一位颇有文才的青年诗人,《新唐书》是这样夸奖他的:“生子如是,可夸也。”彭执古等人的慰问信中说道:“岂谓贤兄长逝,化为异物。笔海绝流,词岑落构,梁木其坏,吾将安放。下官等慷慨耿介之士,薛萝泉石,过大梁而想侯赢,登九原而忆随会。潘黄门之沼,无复琴尊,孟尝君之池台,空余风月。伤心已矣,如何如何。”因此可知,王勃之死是出于“自没”,即自己沉海而死。

那王勃又是如何“自没”的呢?王勃的族叔王承烈有一篇致祭文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他写道:“悲久客兮他乡,伤非春兮几载。波惊东会,景落西虞。”其中“东会”指的应该是会稽一带,而“西虞”则是指王勃的故里龙门一带,因虞舜二帝都曾在蒲阪建都,故泛称“西虞”。“波惊东会”是说他在会稽一带投水自杀的事实。自杀地点若是在会稽,这便与前文所说的王勃曾在江南有过一段隐居生活互相吻合。王承烈的致祭文写明日期是文明元年八月,就是王勃死后不久的初祭。因此杨炯所说“上元三年”,极有可能是“文明元年”之误。

有了这些历史资料,千百年来王勃之死的谜团便可拨开云雾,昭然若揭。王勃死后,根据王承烈的信件,里面说到了王勃的灵枢问题。“旁问使者乃云:亡从孙灵柩在彼。闻之转增惘然。”这里也恰恰驳倒了王勃死于南海之说。王勃确实去过交趾,而且还在那里奉养过他的父亲。杨炯的《王子安集序》中说道:“弃官沉迹,就养于交趾焉。”我们是否能够把这些话结合起来,理解为王勃去交趾而坠入南海呢?显然不能。从王勃的文集中我们可见到王勃从交趾回来写的诸多文章,证明他是平安从交趾回来的。我们只要细细想来便可知,以当时的条件,茫茫大海,在南海是不可能找到王勃尸体的。

那么日藏本《王子安集佚文》的可靠性究为如何?学者发现,这些佚文抄本的末尾载有“庆云四年七月廿六日”的字样。庆云是日本文武朝时期的年号,相当于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若我们假定的王勃卒于文明元年(684年)成立的话,此抄本即在王勃卒后23年所撰。原抄本中还有日本元正天王的御笔。元正为奈良朝的第二代女皇,灵龟元年(715年)即位,养老八年(724年)退位。此书藏于日本天皇宫内厅正仓院的宝库中,是日藏的秘籍,很少出库。考证者又详细诉说了他如何得到这个本子以及后来如何又在美国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获得手抄本的佚文一长卷,上面也写明了原为日本上野氏所藏。另外,学者所见的正仓院影印本里面,其中的“天”、“地”、“星”等字,用的都是武则天时期所独创的字体而写成,至此可判断是唐初抄本,毫无疑问。

学者的言之灼灼,分析得合情合理,证据确凿,把几百年传承下来的有关王勃的遇难,做了一番全新的解释说理,从而推翻了千百年来人们一致公认的南海溺水的事实。

此后也有人发表文章认为王勃南行省父返归途中,遇风浪坠入海中,但终被人救出。因王勃不习水性,受惊后一病不起,卒于高宗仪凤二年,时年28岁。《王子安集》中有《上已浮江宴序》,内容与《三月上巳祓禊序》有很多相同之处,当同为王勃南游过吴越时所撰,具体时间应在他任沛王府修撰期间,即总章二年春,故序文中“永淳二年”应为“总章二年”之误。推考王勃事迹,他当卒于南方,并就葬于南方。王承烈当时的住所与王勃的卒地很远,因而才会作致祭文。也有可能是王勃死后若干年,其灵柩迁回时,王承烈才为文致祭。按这个观点,王勃不是溺水而卒的,而是病死的。也不是死于吴越,而是死在南海附近。吴越的诗文只是他以前路过时的作品。

仅仅凭借着这样一本日藏抄本,便推翻了早已被公认的说法,似乎力量尚显不够。说王勃因受惊而病死,更是一个新颖的观点。看来这个关于王勃“自没”的争论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2/111799.html

“王勃之死悬疑:到底其是坠海身亡还是因病而死?”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坚持了近30年 刘禅能力有那么强吗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坚持了近30年 刘禅能力有那么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能存续三十年是因为刘禅不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蜀汉是东汉末年由刘备建立政权,虽然自诩为汉室正统。但他实际上却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方,曹魏坐拥江北十余州,孙吴也有江南三州。蜀汉之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没有资格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

诸葛亮是因为魏延的干扰才续命失败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是因为魏延的干扰才续命失败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诸葛亮的七星灯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魏延干挠,真的可以续命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评价忠武侯诸葛亮的一句话。众所周知,诸葛亮的角色出现在《三国演义》中。这本书写尽了三国时期的风云之事,并且道尽了很多大浪淘沙出来...

许靖:蜀汉时期重臣、评论家,以品评人物而闻名于世

许靖:蜀汉时期重臣、评论家,以品评人物而闻名于世

许靖(?—222年),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时期重臣、名士、评论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许靖因与从弟许邵俱以品评人物而闻名于世。后被刘翊推举为孝廉,任尚书郎。曾先后投奔孔伷、陈祎、许贡、王朗等人,于孙策攻王朗前与家属俱避难交州,受到交趾...

曹操想要刺杀董卓 曹操就不怕董卓身边的吕布吗

曹操想要刺杀董卓 曹操就不怕董卓身边的吕布吗

还不知道:曹操欲行刺董卓,难道不怕一直在董卓身边的吕布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重新温习一下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就能够看到曹操内心的纠结和较量。曹操从王允那边拿到了那把宝刀,然后去董卓家里面玩儿,在最开始的时候,曹操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在...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还不知道: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算不算明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虽说汉景帝接棒汉文帝,开创了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但在很多人的认识里,仍觉得汉景帝算不上明君。无论是性格,还是处事方式等,汉景帝的表现,总让人觉得,他的明君头衔是蹭来的。所以,我们...

耿精忠最后为何会沦落凌迟的结局?发生了什么?

耿精忠最后为何会沦落凌迟的结局?发生了什么?

凌迟是古时候专业用以罪大恶极的人的一种刑诉法。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耿精忠确实参与了“三藩之乱”,但他很快就反正,帮助朝廷剿灭其他藩王,包括郑经和尚可喜。然而,他帮了朝廷,最终却死得最惨,被朝廷凌迟处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清军入关后,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由于在攻打明朝的过程中屡立奇功,因此在1649年...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死后,侄子荀攸为何继续为曹操效力?他怎么想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骆统二十岁时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将军凌统逝世后,统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