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大将李谨行:能够陪葬乾陵的唯一的异族藩将
隋唐时期,在我国东北地区有一个名叫末曷的民族正在悄然兴起,末曷族散居着大小七八个部落,其中更大的两个部落是黑水末曷和粟末末曷。黑水末曷的聚居地在今黑龙江流域,于武德五年遣使来唐。贞观二年(628)成为唐朝藩属,“自后或族长自来,或遣使朝贡,每岁不绝”——《唐会要 卷九十六》。粟末末曷的聚居地在今辽宁一带,于隋末内附。《新唐书》记载:“刘黑闼叛,突地稽身到定州上书秦王请节度。以战封耆国公,高开道以突厥兵攻幽州,突地嵇邀击,败之。进右卫将军,赐氏李”。鉴于其家族为唐王朝的统一事业作出的贡献,太宗皇帝在贞观初年赐其国姓。可以说东北三省早在唐代就已经划入中国的版图。
突地稽的儿子李谨行(他的蕃名史籍均无记载),出生于公元619年,是唐高宗时期的著名蕃将。历任检校廓州刺使、右武卫大将军、积石道经略大使、封燕国公。他曾于贞观年间率末曷所部参与唐征高丽的战争;又于666年以左监门卫将军与李绩、契必何力、高侃、薛仁贵等攻占高丽;670年率部镇压高丽反叛和对新罗的战争。676年转战青海大破吐蕃。李谨行、这位出身于少数民族的将领,在唐朝东、西两面战场驰骋厮杀,立下了赫赫战功。与此相左,同为末曷民族的黑水末曷却是冰火两重天。
唐太宗在征高丽诏中写道:“宜令营州都督张俭率高履行等、率幽营二都督府兵马及契丹、奚、末曷往辽东问罪”。由此可知,当时各部末曷均被唐征调,组成蕃汉联军,去朝鲜半岛讨伐高丽。然而黑水末曷非但不遵从太宗皇帝的命令,还反其道而行之,帮助高丽与大唐为敌。他们“每战居前”是一群为了钱而玩命的亡命之徒。幸有薛仁贵白袍铁戟、单骑陷阵,大军随后掩杀,这才取得了歼敌十五万的辉煌战果。高丽军除战死者外,全部成为唐军的俘虏。战后唐太宗下令,除三千五百名酋长迁徙内地外,其余高丽降兵一律释放,刹时间降兵“欢呼声闻数十里之外”。接下来李谨行极其所部末曷看到的是惊心动魄的一幕,投降的三千三百名末曷被尽行坑杀。唐太宗为什么宁赦高丽降兵,唯独不赦末曷降兵呢?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黑水末曷背叛于唐,二是他们“每战居前”为高丽打头阵。从此李谨行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战争结束后,李谨行闷闷不乐地回到了老家燕州。黑水末曷的倒行逆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同时也一度使唐朝阵营里的粟末末曷受到冷落。按说李谨行立了战功,理应受到封赏,盼望多日仍无音讯,他也就心灰意懒了。
时间一晃就过了十三年,显庆三年(658)时任右领军中郎将的薛仁贵到燕州请李谨行出山。经耐心劝说,李谨行最终下了决心,立即起兵、为唐前驱。乾封元年(666),李谨行奉命率领所部末曷兵随大将军契必何力杀向高丽战场。二年后唐军攻克平壤,李谨行以军功擢右武卫大将军,留任安东都护府协助薛仁贵工作。咸亨元年(670)薛仁贵被调往西线讨伐吐蕃(不得不说,调离薛仁贵是朝廷的一大失策)。高丽的剑牟平趁机作乱,此刻李谨行的末曷兵与高侃的汉、契丹混合兵团成了平叛的主力军。
671年7月唐军在安市城击败高丽抵抗军,斩首三千级。672年八月攻破韩始城,并在石门打败新罗与高丽联军。十二月白水山一战俘新罗援兵二千,不久高侃调回国内。673年夏,唐军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对高丽余叛发动了瓠卢河战役,敌残余遁入新罗。上元元年(675)二月,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刘仁轨率军进入新罗,取得了阿达城之战、七重城之战的重大胜利。不久刘仁轨调回国内(这是怎么啦?主帅象走马灯似的)。对新罗作战的重任便落在了李谨行一人身上,李谨行晋升为安东镇抚大使。他不失时机的接连发动了石岘城、赤木城、买肖城三大战役,歼灭新罗军数以万计。这回新罗王金法敏是真怕了,再打下去,不仅百济故地会全部失去,甚至连新罗本土也将不保。他慌忙上表谢罪,请求唐廷撤兵。九月、屯兵于买肖城的李谨行接到朝廷赦免金法敏的诏书,“引兵还”。
李谨行率领他的三万末曷铁骑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又马不停蹄地奔向战云密布的青藏高原。在这里他不由得想起了薛仁贵兵败大非川的情景,很快便挥去了压在心头的不快,更增添了踏平吐蕃的豪情。在这里、他遇见了曾并肩战斗的老领导刘仁轨;遇见了西线战场的更高指挥官裴行俭;遇见了与自己同为末曷人、同被李唐赐予国姓的李多祚;遇见了原先的敌人、现在的战友黑齿常之。阿、不可一世的一流名将大都汇集到了这里,唐帝国的决策者们把更大的赌注押在这世界屋脊之上。
上元三年(676)李谨行任积石道经略大使,在湟中用诸葛武侯的空城计骗过了率十万大军而来的论钦陵。又“大破吐蕃众数十万于青海之上”,“上降玺书劳,仍赐燕国公”。李谨行去世后,唐王朝追赠幽州都督,陪葬乾陵,他是陪葬乾陵的十七位宗室功臣中唯一的蕃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