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被俘疑云:因为不踩坏太监王振家田才被俘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首领也先以明 *** 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四路,大举攻明,并亲率一支大军进攻大同。
瓦剌军来势汹汹,明朝守卫西北的将士,几次交战失利,急忙向京师请兵救援。太监王振,对瓦剌的军事进攻根本不了解,认为只要英宗亲征,就能把瓦刺兵吓跑。因此,他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英宗亲征,让英宗效仿宋真宗亲征,博得青史留名。英宗平时对王振言听计从,同时也想象着自己能像曾祖父成祖那样建立赫赫战功,认为亲征是他展现自己的好机会,就不与大臣们商议,采纳王振的注意:御驾亲征。
瓦剌为何要进攻大明?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会怎么样呢?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与太监王振有关!
首先来回答之一个问题。
瓦剌原是蒙古的一部。元亡后,部分蒙古族退回蒙古草原和东北等地。后经明 *** 的几次重大打击,逐步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分。在明朝初期,三部分别臣服于明朝,每年都要向明朝献马朝贡。
永乐以后,瓦剌部日益强大,逐步控制了鞑靼,紧接着又征服了兀良哈,统一了蒙古三部。统一后的瓦剌,成为明朝北方首要劲敌,多次骚扰边境。
王振擅权,不加强北方边防就罢了,还接受瓦剌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
瓦剌自从与明朝建立“通贡”关系以来,每年都派出贡使携带着良马等货物到明朝朝贡,明朝 *** 则根据其朝贡物品的多少,相应地给予回赐。
刚开始时,瓦剌每年到明朝的贡使不得超过50人,后来人数猛增到2000余人。王振对瓦刺的妥协政策,逐渐 *** 了瓦剌的野心。
就在这一年的二月,瓦剌首领也先派出多达2500人的贡使团,为了多领赏物,又虚报为3000人。
但这一次,王振可能是“良心发现”,却叫礼部按实际人数赏赐,又将瓦剌贡马削价五分之四,仅付给索求诸物的五分之一。这就给瓦剌也先找到借口,大举攻明。
现在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由于英宗的死命令:在两天内召集20万大军。王振就勉强凑够人数,胡乱配些粮草和武器,就出发了。
当时,与英宗和王振同行的还有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一百多名文武官员,但英宗让王振独揽大权。
由于准备仓促,组织不当,还未抵达前线,军心已不稳。
也先听说英宗亲征,就想引诱明军进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区,一举歼灭。
明军走了一个多月,才进入大同,王振看到瓦剌军队北撤,认为英宗亲征有了效果,坚持北进。
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将前几天发生的事密告王振,如果继续北进,“正中瓦剌之计”。王振听了急忙传令撤军。
王振本想从紫荆关撤军,这样,英宗就可以途经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向父老乡亲显耀自己。
王振再次命令取道紫荆关回京。王振未与瓦剌接战,即仓惶退兵,军纪更加混乱。走了40里以后,王振忽然想起,军过后践踏自家土地,苦求英宗改道,这才使大军耽误了撤军日期,在土木堡被人家包围了。
这下可好,他自家的财产保住了,几十万大军做了冤魂,自家的主子皇上当了人家俘虏。
当时,明英宗身边的护卫将军樊忠义愤填膺,喝道:“王振老贼,是你这奸佞误国葬送我大明50万将士,汝罪恶滔天,饶你不得,吾为天下诛此贼!”就举锤击毙王振,一时大快人心。后为掩护英宗撤退被乱箭射死,年仅四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