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汉景帝刘启到底是贤明之君还是嫉恨之帝?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04)240

在刘启还是东宫太子时,吴王刘濞的儿子和他赌博玩耍,二人争执不下,他竟然提起赌具击杀了吴王的儿子,吴王刘濞怨恨在心,这与他后来的反叛也有直接的理由。后来,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但其禀性难改,他任用大才子晁错为重臣,把国事都托付与他,晁错帮他削藩收权、整治朝政,他坐收渔利。后来又听袁盎鼓舌造谣,杀晁错作为各叛王撤兵的条件时,又下令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把晁错的全族都灭了。七王叛乱不息,他这才突然想起了父亲文帝临死时交待他的话;让周亚夫指挥军队前去平叛。周亚夫在接受任务时,显得有些傲慢,使景帝觉得可能有点不大尊重自己这个年轻的皇帝。

亚夫出兵之后,屡破敌军,仅仅3个月,吴王刘濞被杀,吴、楚叛乱被平定。吴、楚是叛军的主力,在他们失败之后不久,其余五国也在汉将的进击之下节节败退,不多久,作乱的藩王或是自杀,或是伏诛,七国之乱很快被平定。平定七国叛乱,周亚夫功劳很大,赢得了人们的一致称誉,景帝也重用了他。然而,在平叛的过程中也得罪了一些人。首先找周亚夫麻烦的人就是梁王刘武,梁王刘武之所以恨他,还是因为公事。当时,周亚夫主持平叛,率领军队开到河南一带。吴、楚联军正在全力攻梁,周亚夫分析了形势,认为吴、楚联军锐气正盛,汉军难与之争锋,决定把梁交给吴、楚联军,任由他们攻打。梁王向景帝求救,景帝也命令周亚夫援梁,但周亚夫给景帝来了个“不奉诏”,而是派骑兵截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吴、楚联军久攻不下,锐气尽失,又断其粮草,被迫找汉军主力决战,周亚夫则深沟壁垒,养精蓄锐,一举打败吴、楚联军。虽然平叛胜利了,但却和梁王结下了梁子。因此,梁王每逢入朝,经常与母亲窦太后说起周亚夫,极尽中伤诬陷之能事。窦太后听信了梁王的谗毁,就经常向景帝中伤周亚夫。

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因为其母栗姬渐渐失宠,景帝就想另立王皇后之子刘彻为太子。周亚夫初登相位,认为太子并无过失,随意废立,会引起混乱。周亚夫禀性直爽,不懂劝谏艺术,与景帝发生了争执,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窦太后要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王皇后为人十分乖觉,专会讨好窦太后,因而博得了窦太后的欢心,稳住了地位,至于封外戚为侯,并非没有先例,但景帝估计亚夫不会同意,就先找他做思想工作。果然,亚夫断然否决,他说:“高祖皇帝曾经与诸大臣歃血为盟:非刘姓而王,非有功而侯者,天下共击之。”直接搬出刘邦的话压压皇帝也就算了,他还直言不讳的说:“王信虽是皇后的哥哥,但无功劳,如果把封了侯,那就是违犯了祖宗的规矩。”其实想想,这位名将真是老实地可爱,皇帝老儿愿意给谁封官许愿随他去好了,反正俸禄又不用自己帮皇帝掏银子。景帝自然因为亚夫驳了自己的面子而十分恼怒,但是亚夫执之有故,言之凿凿,无懈可击,只能“默然而沮”。

不久,匈奴部酋6人来降,景帝非常高兴,并想把他们都封为列侯。亚夫却说:“他们的先人背弃了汉朝而投降了匈奴,现在又背叛了匈奴而投降了汉朝,陛下如果封这样的人做列侯,又怎么能责备作臣子的不忠于君主的呢?”这次,景帝认为“丞相之议不可用”,断然拒绝了亚夫的建议,将6人封侯。(想起来我们的飞将军,他怎么这么没有运气,李广难封,委屈啊)我估计,景帝拒绝亚夫,基本上不是考虑他的话的正确性,多半出于一种孩子气的心理:纵使你次次都对,也不能事事都听你的,你做皇帝还是我做皇帝啊,这次一定要我说了算。亚夫见景帝不从,也算知趣,比前辈名将韩信强,就上书称病辞官,景帝也不挽留,巴不得这个老顽固早点退休。

如果事情到此了结,倒也罢了,也用不着我瞎费心了,问题是周亚夫既然开罪了有着生杀大权的boss,又功高德望,景帝自然对他不放心。一次,皇帝专门宣召周亚夫,想看看他对于现阶段的生活是否有怨气。这次“保鲜”,亚夫过关没事,又一日,景帝特赐食于他,亚夫虽然退休,但还在皇城根下,随叫随到,进去后,只见皇帝独坐在那,行过拜谒之礼,简单说了两句,景帝就让上菜,这自然是皇恩浩荡,但是席间并无他人,只有这一君一臣,亚夫有点惶恐,呵呵,如果你要说:“子非亚夫安知亚夫之惶恐?”我只能说,呵呵,我是猜的。等他入席才发现自己面前的只有一只酒杯,并无筷子,而菜肴又都是大块的肉,根本无法吃,就知道是景帝在戏弄他,转头看看主席的人,想让取双筷子,当然,景帝要玩他,不会这点都想不到,早就嘱咐好了,主席人装聋作哑,亚夫再次提起筷子,景帝到底是少年心性没有耐住,插话道:“这还未满君意?”周亚夫一听,怕得要死,赶紧起座下跪,脱帽谢罪,景帝才说了一个“起”,亚夫赶紧起身,匆匆跑了。几天后,突然有使者到,叫他入廷对簿,亚夫一听,知道自己快挂了,但不知道所为何事。原来,亚夫年事已高,就让儿子筹备丧葬用品,买了500副甲盾,为了将来护丧之用,儿子使佣工拉回家,又未给钱,使得佣工怀恨上书诬陷。大理寺来审理。

大理寺当堂审问到:“为何要谋反?”言归正传,周亚夫辩解道:“我儿子所卖的东西全系丧葬所用,怎么能谈得上谋反呢?”官员无话可说,但知道皇上欲置其于死地,就必须要找个借口,于是给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闻者流泪、听者伤心的判词:“不反天上,亦反地下!”就是说,你这个老小子,即使不想在活着的时候造反,也会在死了以后到阴曹地府造反的。周亚夫听了,听了也明白了,是景帝要自己死,于是5日不食,绝食而死。

说到这,我自己都晕了,说汉景帝呢还是说周亚夫呢,怎么说周亚夫说这么多,呵呵,也许是我个人比较欣赏这位名将吧,这就是我想说的明君的嫉恨,晁错和周亚夫,一文一武,不世出的汉室忠良,就这么死了。当然,晁错的死与他在七国之乱后,个人没有形成很好的对策,老是撺掇着景帝要亲征平叛,皇帝也是人啊,没事有病啊跑到战场上送死,是“诛晁错”又不是针对我。周亚夫的死也与个人太过刚直的秉性有关系,当然,我觉得,在无法控制自己生死的皇朝里,景帝的嫉恨心才是把他们送上黄泉路的“黑白无常”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3/113427.html

“揭秘:汉景帝刘启到底是贤明之君还是嫉恨之帝?” 的相关文章

王守一是什么人?他最后被赐死是因为什么?

王守一是什么人?他最后被赐死是因为什么?

王守一 是唐玄宗李隆基王皇后的胞兄,祁国公王仁皎之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封建王朝,如果皇亲国戚被砍头,要么是谋逆大罪,要么就是贪腐重罪。而王守一则属于后者。要说王守一,先说说他的孪生妹妹王有荣。王有荣是唐玄宗李隆基正儿八经娶的皇后,也就是历史上的王皇后。一开始的时候,王氏作...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声响彻千年回荡不绝,但是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吴广、陈胜先后被杀,虽然他们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但是他们的迅速败亡也令后人唏嘘感叹。小编...

刘邦当初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 刘邦出于什么考虑

刘邦当初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 刘邦出于什么考虑

对刘邦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认为这是楚汉战争复杂的形势造成的。这种分封制度的推行绝不是刘邦个人孤立的历史活动,而是他的上层统治阶级中一些决策人物,如张良、陈平等人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这一作法是符合当时历史客观要求的...

曹操控制汉献帝嫁一个女儿就好 曹操为何把三个女儿都送过去

曹操控制汉献帝嫁一个女儿就好 曹操为何把三个女儿都送过去

还不知道:曹操控制汉献帝,派一个女儿就够,为何把三个女儿都送了过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以前的时代背景中,女子向来就是被用来交换利益的工具,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也是为了换取自己想要的利益。但是那时候的汉献帝其实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曹操送去一个女儿...

在答谢宴上,庞统安排魏延刺杀刘璋的原因是什么

在答谢宴上,庞统安排魏延刺杀刘璋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早在隆中对时期,诸葛亮和刘备就已经把眼光瞄向了益州。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备接受刘璋邀请,率兵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庞统听取刘璋谋士法正和张松的建议,让刘备立即动手,杀掉刘璋,一举可以拿下益州。为此,庞统在刘备设宴答谢刘璋的时候,安排魏延在酒席上舞剑...

历史上刘秀用汉作为国号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刘秀用汉作为国号是因为什么?

刘秀是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我们当下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人要是能自己创建一个公司,并且把这个公司发扬光大,其成就感,肯定比继承父祖的公司的成就感强烈。而且世人常常都只记得公司的创始人,对那些继承人的印象却比较模糊。“宁为鸡头,不为牛后”,说的就是这个道...

官渡之战结束之后 袁绍有翻盘的机会吗

官渡之战结束之后 袁绍有翻盘的机会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翻身的机会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袁绍乃是天下最强的诸侯,就算是曹操,在他的面前也是弟弟,所以当时其实很多人都认为,袁绍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之人。然而官渡之战中,占尽优势的袁绍,最终竟然败给了曹操,令人大跌眼镜,而没过...

顺治去世时选择辅佐大臣的时候 顺治为何选择索尼和鳌拜等四人

顺治去世时选择辅佐大臣的时候 顺治为何选择索尼和鳌拜等四人

对顺治去世前,为何要安排索尼、鳌拜等四位辅政大臣,来扶保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顺治十八年(1661年),弥留之际的顺治皇帝选择将皇位传给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这便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与此同时,顺治皇帝还一改此前他即位时,由满洲宗室贵族担任“辅政王”的传统,任命索...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