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诗仙李白不为人知的一面:藐视权贵却热衷功名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09)200

李白,古今诗坛的巨星,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是光焰万丈长的一个文化符号。李白的诗是如何的跌宕起伏,如何的不拘一格、如何的磅礴瑰丽,难以用文字去形容概括。如果你想去概括去评价李白的诗,就会发现所有的形容词跟李白诗句比较起来,都会黯然失色。

然而,诗人的一生,生活状态却不如意十之八九,风光短暂,痛苦常驻心间,总是在归隐与入仕的矛盾中困苦苦挣扎,是深思高举如故还是改辙去哺糟啜醨?是随波逐流还是行如日月?诗人在精神与现实的十字路口徘徊……这些剪不断越理越乱的纠结,使诗人把另一面呈现给了时人和后人。

一:蔑视权宦富贵却热衷于功名

诗人李白刚踏入社会大门时,就跻身于公务员行列,做了“小吏”,“小吏”在文学作品里出现时,大家会觉得它的确不大,只算是小干部,可能连个“科级”都不算不上!但是,就其待遇保障不说,如果你看到今天蜂群般的公务员报考大军,你就会感受到:多少人在抢那只铁饭碗啊!能够进入公务员的队伍,应该跟李白家境富有没太大的关系,李白毕竟有着超人的才华,那个时代,就是识几个字的人,十里八村的也难找!更不要说又才华横溢文采殊渥的了!

公务员的活儿干了没几年,年轻的李白就砸了自己的铁饭碗,辞职不干了,之后别着宝剑走出四川,开始漫游之旅。在游历的途中,李白一边饱览壮丽山河,一边创作诗歌。在多首诗歌中表示出对权位富贵的不屑。写下了与“功名富贵若长久,汉水亦应西北流”“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样诗句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言志抒情诗。

然而,诗人实际上却是在寻找更大的政治出路,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李白吐露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大致的意思是自己有管仲、晏婴般的政治才能,愿为竭尽全力,帮助皇上治理天下,使国家富足安定!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早年,李白还特意跑到戴天山,去寻找赵蕤,想投于这位精于经济之策(治国安邦之策)的著名隐士的门下,向他学习王霸之道、帝王之术。希冀有一天能学有所用,得到天子的赏识,治国安天下,一展宏图。

想当官,没什么可耻的,想当大官,也不是什么罪恶;如果当上大官,造福社会,惠泽百姓,那就是应该万古流芳值得敬仰的了!

诗仙李白不为人知的一面:藐视权贵却热衷功名

做官也好,做普通群众也罢,抑或做浪漫的诗人,都应该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过度的逆向包装,就会让人觉得这人假清高真虚伪!

二:清高傲岸与摧眉折腰

在李白的诗歌里,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高傲,“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牛可以吹着,但是脖子不能总是梗着。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往上层社会挤,为了结交延誉,诗人甚至不惜谄媚高官,为了得到当时的荆州长史(相当于 *** 秘书长)韩朝宗的赏识推荐,李白对韩进行了让人耳热心跳的溜须奉承“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你真的得到万户侯的封爵,还会去扯韩朝宗吗!得到推荐的愿望没有实现,气节却被自己打了折扣!

心情纠结的诗人一边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边却接二连三地入赘做了权贵家的女婿。李白一生共有四次婚姻,其中的两次,是入赘了家里长辈做过宰相的朱门大户。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做女婿、得宅子的行为。可是,诗人虽然做了女婿,吃饭的问题应该是得到了解决,但却没有得到什么宅子。

入赘,是当时很受鄙视的行为。中国社会歧视入赘女婿,由来已久。其实,这主要是对贫困的一种歧视!秦汉时期,如果边疆军事上有需要,赘婿会首当其冲被驱赶到前线作炮火。即使在社会文明程度如斯的今天,“倒插门”的称呼也会唤起当事者或多或少的自卑!

李白之一次入赘,是进了大唐原副丞相许圉师家里,做了许圉师的孙女女婿。寄人篱下的生活,李白过了十年有馀。

第二次入赘到大唐原宰相宗楚客家里,也是做了孙女女婿。宗楚客之所以能在过去成为首辅,并不是因为有什么过人的才能,也不是凭着卖相出众,而是他的姨母太强了,宗楚客的姨妈是武则天。这位原宰相官位虽然高,但人品却是极为低下,差评超过五颗星。后来,野心膨胀痴心妄想的老宗被唐玄宗给处理掉了。当时正经人都不愿跟宗家人来往,更不要说结亲联姻!可是,我们高傲的诗人却一头扎了进去!气节又缺失了几分!

李白后来得以被唐玄宗录用,封为“翰林学士”,优待有加,是道士吴筠的向皇帝隆重推荐(还有一种说法是玄宗的九公主介绍,也许是吴道士和九公主都出了力)。清高傲岸的洒脱大多凝聚于诗篇里,卑躬低头拜会权贵的行为,发生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这样的事诗人应该是干了N多次,所幸最后终有回响。而两次入赘故总理家庭,诗人并没有捞取到什么实际的利益,带来的大多是生前的被指指点点,和身后的一些不理解和诟病。

三:优雅飘逸却又争强好斗

从传世的李白留下画像中,我们能领略并想像到诗人的飘逸俊美气宇轩昂,绝非俗类可比。皇太子的老师贺之章初见诗人时,大为感叹,呼其为“谪仙人”,“这不是凡人,是神仙下凡了!”并马上解下身上的黄金饰物,请诗人去酒楼饮酒畅。

就是如此超迈倜傥身手不凡的大诗人,却干过一些打架斗殴的行径。像“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这样的诗句,绝不是诗人的狂想、遐想或是吹嘘,而更像是不讳的供述。如果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是很难以如此既豪气生动又血腥暴力的诗句来记录经历的!

后人对唐代的烂漫风华作过一个总结,说唐代有三绝,后世无能有与之齐肩者: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术;李白的诗歌。唐朝的剑术之一人是裴将军,即裴旻。天生诗才的诗人不仅精于诗,酣于酒,还长于剑术。有文章称李白的剑术当时“天下第二”,是否真的第二,我觉得难以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诗人的剑术可以取人性命!甚至有的学员投在李白的门下,认作师傅,不为学作诗,而为学剑术。可见,李白的剑术应该相当出众!

在赠给江阳县令陆调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李白跟一些以斗鸡为业的混混们发生龃龉(至于为什么发生龃龉,你可以自由想像),那些烂仔找来一帮当地的社会大哥,对李白进行围殴。面对一群抡菜刀,挥大棒子的牛鬼蛇神,李白的剑术难以招架,顿时感到压力巨大,而且性命堪忧!幸好,跟李白在一起的陆调冲出了重围去报了警, *** 人员到来才消除了李白的厄运!

发生在李白身上的,与“北门厄”类似的事故,肯定并非一起。跟李白搭伴儿出川来游历的青年吴指南,与李白有着非常好的私人感情。二人一路纵酒高歌,疯玩到了湖南境内,有考证资料显示:在联手与一方地头蛇的打斗中,吴指南丧命,李白哭得死去活来,将其葬于洞庭湖畔。

诗仙李白不为人知的一面:藐视权贵却热衷功名

优雅的诗人为何如此热衷于斗殴?也许是自恃剑术超群,也许是不肯人前示弱,更有血液里涌动着好斗的劲头儿吧!

四:同一事件经历,说辞却自相矛盾

公元744年,体验了两年左右高层生活的李白向唐玄宗辞职,离开了长安,依然辗转江湖四处流浪,过他不受羁绊的自由生活。做官体验结果表明:诗人不适合从政做官,当时的政局也不需要他,即使需要,他也不一定会创造什么成绩!属于诗人的,应该是宫廷以外的广阔天地!

大唐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爆发,北部边疆的两位杂胡主将背叛 *** ,率部进攻国都长安。英武之气丧失殆尽的玄宗李隆基怕被刀枪戳着,带着家眷亲贵窜向巴山蜀水。而依旧在茫然游走的李白显然也受惊不小,不敢再四处溜达了,向南奔上了庐山,以躲避战乱兵燹。慌乱之中,那些平时珍爱的藉以抚慰心灵的东西都不要了!“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李白在庐山没待多久,就发生了一件令他激昂颤抖的事:他收到了永王李璘邀请,请他去参加幕府。所谓幕府,也就是去做个顾问参谋之类的闲职。但是,为国家出力、济世救民之心未泯的李白还是高兴的手舞足蹈难以自持。

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个儿子,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被委以重任,坐镇湖北荆州,负责招募士兵,储备后勤补给。家国有祸乱,本应该恪尽职守拼力协助皇帝三哥(肃宗李亨)的李璘却擅自率军向东部经济发达繁荣富庶的江淮地区进发,占领江苏的数个重镇。其东巡的举动实则有分裂天下占山为王的意图,当时的中央 *** 和江淮的许多地方官员都有所警觉。然而,天真的诗人却还是一派烂漫!

稀里糊涂进入军旅幕府的诗人兴奋地写下了组诗《永王东巡歌》,对李璘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情洋溢的赞美“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同时,也没忘浪漫自吹自擂一把“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净,西入长安到日边”

诗人做着一边喝酒一边指挥平定叛乱的风流幻想,但这种幻想肯定没有实现,不过吃瓜落儿的厄运倒是真的来了!

永王李璘一系列猖狷不堪又软硬不吃行为,终于使皇帝李亨下了杀手,最后,永王的部队被 *** 军击溃,李璘本人也一命归西。作为叛军参谋的诗人李白被判处“流放”的刑罚。已然苍老的诗人不得不迈着蹭蹬脚步,开始他的流放夜郎之旅。幸运的是,诗人还没有走到流放地云贵高原,就遇到了国家大赦,一下子豁然开朗雨过天睛。

对于投身李璘幕府这件事,李白却是作了这样的回顾,在写给他的朋友韦良宰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胁迫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大意是:半夜三更的,永王的军队就进驻了浔阳,“学士”的名声害了我自己,他们想利用我“学士”的名声来壮大自己,就威胁逼迫我入伙,还给了我五百两黄金作工资,那钱被我像云烟一样扔掉了!

李白说他没有在意永王给他的金钱,倒是符合诗人视金钱如尘土的性格。但是,说李璘一伙胁迫了他,却是让人难以置信,也会想起他的“永王东巡歌”组诗。韦良宰是当时江夏太守,掌管着一个地区,属于公众的公权力人物,李白等于是给了社会一个质疑他的机会。

当时的诗人王维也遭到过安禄山叛军的胁迫,并授予伪 *** 的职务,参加安禄山的狂欢宴会时,王维的诗是这样的: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心中悲痛忧愤、思念君王之情一目了然。叛乱被平定后,王维在伪 *** 任职的罪过,不但没有受到追究,还因为这首诗得到了唐肃宗的的嘉许。

诗人是以诗来宣泄情感的,以诗言情言志,是否被胁迫,诗中即可辨真伪。

做错了就应该立正敬礼承认错误,而不是文过饰非逃避批评指责,逃也只能逃得了一时,最终还是逃不掉的!其实,李白大可不必自撇清白,当时的人和现在的人都明了他政治灵敏度低下,有许身报国立功的热情,动机纯真,其身处幕府也只是充当了花瓶角色,没什么犯罪的客观事实,只是站错了队,走错了方向。

解析触碰李白的另一面,会让人认识到,诗人是伟大诗人的同时,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欲望,也会呈献出人性中复杂多面性。但是,这些也难以阻断我们对李白诗歌的热爱,其人生中的所有灰暗都难掩其诗歌的恒久光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3/114414.html

“诗仙李白不为人知的一面:藐视权贵却热衷功名” 的相关文章

萧皇后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

萧皇后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

中国古代名女或是温柔婉约,或是刚烈坚强,关于她们有不少的传说与故事,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隋炀帝萧皇后是隋唐时期的一位传奇女性,历经北周、隋朝、唐朝三个朝代,很有才学,是一位才貌双全的美女。《隋唐演义》等小说中都说她十分妖媚,服侍过隋炀帝、宇文化及、窦建德、...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何坚决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它到底有多不靠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谋”,他的意思是只要给他一万兵马,其中五千精兵,五千负责押送粮草,不出十天便可以从子午谷直插长安。而另一方面诸葛亮带兵从...

张飞和关羽相比 诸葛亮为何对两人看法不一

张飞和关羽相比 诸葛亮为何对两人看法不一

还不知道:为什么在诸葛亮看来,张飞是可用之人,但关羽却不是?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先生出山时,关张二人的言行处处展现出他们粗野的一面。就算大哥多次叮嘱“吾得军师,犹如鱼之得水也”,可这俩人根本没当回事。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没有刘备拦着,恐怕张三弟...

刘玄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刘玄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公元23年,刘玄在绿林军拥戴下,成为皇帝,年号更始。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玄是汉朝宗室后代,与刘秀兄弟同为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直系后裔,世代居住舂陵(湖北省枣阳市)。他为给屈死的弟弟报仇,广交宾客豪杰,后因宾客犯法受到连累,鞋底抹油逃匿至平林(今湖北省广水市...

刘备打仗都没有出现粮食问题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总出现粮食不够

刘备打仗都没有出现粮食问题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总出现粮食不够

刘备打仗多年很少缺粮,为何诸葛亮后来北伐,粮食总是不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死后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五次,但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蜀汉地区缺粮,刘备征战之时却似乎从来没有遇到过缺粮的情况,同样都是蜀汉,这截然不同的状况...

司马懿拒绝后人为他扫墓,是因为什么?

司马懿拒绝后人为他扫墓,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的名人司马懿,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这是司马懿临终前立的遗嘱。作为三国时期的流量人物,司马懿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按理说这样的人物在死后必...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对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件...

有哪些与卢多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卢多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人,北宋初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卢多逊博涉经史,喜任术数,于后周显德年间进士,授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初,擢知制诰。屡知贡举。乾德六年(968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969年),从征太原,知太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