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重臣曾国藩不造反之谜:一幅对联让劝反将领散去

历史文化8年前 (2017-03-11)200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宣告失败,同时也宣告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面对太平军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作战后最终取得了胜利。其实,当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湘军攻到天京城下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看出来最终的结果了。当有识之士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些不停涌动的暗流。

早在两年前,当湘军攻下安庆,曾国藩把两江总督府设在安庆后,时任江浙巡抚的左宗棠就派人送过一封密信给曾国藩。既然是密信,那么左宗棠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我们知道左宗棠跟曾国藩闹了一辈子的别扭。左宗棠自负聪明绝顶,向来也被天下人视为奇士,像林则徐、陶澍等名臣向以“国士”视之,晚清后来更是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说。可左宗棠考试运不好,他觉得曾国藩比自己笨得多,却在科举中屡屡高中,而自己连考个举人都很勉强,不由不叹命运的不公,所以多少有些“既生瑜、何生亮”之感。因为左宗棠的这种心理,所以他总是跟曾国藩过不去,而曾国藩口才不如他,吵起架来总是要落下风,所以曾国藩对左宗棠也每以克星视之。

现在这个克星居然派人送了一封密信给自己。左宗棠请胡林翼转交给曾国藩一封密信,信的内容是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

重臣曾国藩不造反之谜:一幅对联让劝反将领散去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尤其是下联这句“鼎之轻重,似可问焉”,曾国藩一见,可谓触目惊心。因为问鼎就是问鼎中原、问鼎天下的意思。左宗棠的意思很明白———怎么样,老大,天下大势已明,眼见太平军撑不了多久了,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借扑灭太平军之势,趋势反了满清,夺了天下!别看我老左平常喜欢跟你较劲,但你要反,我还是会唯你马首是瞻,还是把你当大哥!

据说曾国藩看完密信后,面色沉重,沉吟半晌不语。后来过了很久,才拿起笔来在这八个大字上改了一个字,然后交还胡林翼,胡林翼又转给了左宗棠。据说左宗棠看了曾国藩的回复后,冷笑一声,什么也没说,把这封只改了一个字的密信放火上烧了。

那么,曾国藩到底改了哪一个字呢?是那个“似”字,他把“似”字改成了“未”字,于是这句话就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意思也很明确:兄弟,我不当老大很多年!不要迷恋哥,哥也只是个传说!这种造反的事儿,我是坚决不做的!

而且,胡林翼在转还这封信的时候,还附有他自己的一句话,叫:“一似一未,我何词费!”说明他和左宗棠一样,也想劝曾国藩造反,可见了曾国藩改字表明不反的心迹后,也颓然无话可说。

但即使无话可说,胡林翼还不死心,他后来专门写了封密信给曾国藩,信中只有一句话:“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

意思是说,就算不取天下,至少我们湘军可以独占东南,划江而治,只要你曾公有意,湘军上下,莫不舍生相从!可曾国藩还是不为所动。

此后不久,曾国藩手下水师主帅,也是晚清政坛最忠诚、最廉洁自律的奇男子、大丈夫彭玉麟也派人给曾国藩送来密信,说:“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只把胡林翼的话改了两个字,可见左、胡、彭之间都是有默契的,那还是让曾国藩造反。因为趋势很明朗,胡、彭的意思是打下天京之后,就算不趁势打过长江去、打到北京去,依我们的实力,占据东南半壁江山,清廷拿我们也是没办法的。

曾国藩接到彭玉麟的劝反信时,正在自己的帅船上,据当时在身边的亲信内巡抚官倪人垲回忆说,曾国藩当时看完信后,连连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说完,把信揉吧揉吧,一张口,塞嘴里嚼烂掉,当时就把这封劝反信吞下去了。不久,又有一位天下闻名的大名士来湘军大营拜会曾国藩,此人是后来写了《湘军志》的王闿运。王闿运学问很大,辛亥革命后曾经做过清史馆的馆长。但他自己自诩最擅长的学问是帝王之学,就是教别人如何称王称霸。他跑到曾国藩这里来,两个人关起门来大谈王霸之道。曾国藩默然不语,王闿运口若悬河。王闿运颇有纵横家的风范,讲到动情处,仿佛风云际会,要为曾国藩造反称帝指一条明路。王闿运讲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曾国藩一语不发,只是皱着眉头用手蘸着茶水在茶几上不停地写写划划。讲了一阵,下人来禀报,说有要客来拜访,曾国藩听了对王闿运拱拱手说:“先生请稍坐片刻,我去去就来。”说完,一个人就出去了。

王闿运这才发现曾国藩蘸着茶水在几案上写的字竟然全是:“妄!”

王闿运知道再说什么也没用,只好飘然而去。所以他后来写《湘军志》的时候,从情绪上对曾国藩还是非常有抵触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造反劝谏就不是个体行为了,而是一场群体行为。

重臣曾国藩不造反之谜:一幅对联让劝反将领散去

据说就在湘军攻下天京之后,清 *** 开始对湘军警惕起来,江北各处绿营和八旗都有紧张布防的迹象。而清 *** 更是之一时间派了钦差大臣来南京,名为犒赏,实为暗查。另一方面,攻下天京的湘军将领曾国荃,虽然是曾国藩的亲弟弟,也因为纵兵劫掠并放跑了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受到朝廷的点名批评,另外户部还要审计湘军的账目。这一下湘军内部群情汹汹,尤其是曾国荃部就起了拥立曾国藩效仿当年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心。

传说曾国荃、左宗棠、彭玉麟、鲍超这四位顶尖的人物,在南京的玄武湖曾经有过一场密谋,被称为玄武湖会议。之后曾国荃率三十多位湘军的高级将领来见曾国藩。曾国藩对弟弟和手下这批将领的意图心知肚明,便推辞不见。大家见曾大帅不肯出来相见,更是群情激动,反复让人进内府去请。但不管怎么请,曾国藩也坚决不出来见大家。后来僵持了半天之后,曾国藩让人送了一副对联出来。据说所有人看到这副对联之后,有的感慨,有的摇头,有的叹息,甚至还有人热泪盈眶。最后曾国荃说了一句话:“大家什么也不要再讲了,今天的事儿以后千万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老九一人担当好了。”如此一说,众人才纷纷散去。

那么,曾国藩到底写了一幅什么的对联,居然可以让要拥立他造反的这些将领们心甘情愿地散去?

这副对联很有名。上联是“倚天照海花无数”,下联是“流水高山心自知”!

一般人都以为这幅名联出自曾国藩之手,事实上这副对联只是一个集联,上联是苏东坡诗中的一句话,下联是王安石诗中的一句话,曾国藩各取其一,放在一起,居然妙对天成!

那么这两联到底是说的什么呢?竟然能让一场群情汹汹的谋反消弭于无形!

下联“流水高山心自知”还比较容易理解,关键是上联这句“倚天照海花无数”。“倚天”是站在绝高之处。能背倚长天,可见其高,一个人站在绝高之处,面对的却是容纳百川的大海,这时候该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阳光照在大海上,可谓气象万千。虽然气象万千,因为观海之人有倚天之高,所以再奇诡、再惊人、再诱惑的景象,也不能动摇其志、动摇其心,所以下联有曰“心自知”,而这种自知之心实在有“高山流水”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窥见的。

曾国藩这副对联依然说的是自己决不造反的决心,并把不造反的理由也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我自有心中的坚持,自有人生的境界,那些如“花无数”一般的绚丽景象对我是没有诱惑力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3/114702.html

“重臣曾国藩不造反之谜:一幅对联让劝反将领散去” 的相关文章

关羽和张飞都没有拜师学艺的经历 两人武功为何能名列前茅

关羽和张飞都没有拜师学艺的经历 两人武功为何能名列前茅

还不知道:关羽和张飞没有拜师学艺经历,为何武功在天下却能名列前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民间有这么一句话来给三国时期的武将进行排序,即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在这六个人之中,吕布第一赵云第二应该少有争议,典韦被成为“古之恶来”,排名第三也情有可原。可关羽和...

王弘: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弘: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弘(379年-432年),字休元,琅琊郡临沂县人,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东晋丞相王导曾孙,中领军王洽之孙,司徒王珣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弘出身琅琊王氏,年少好学,以清悟知名,会稽王司马道子辟为主簿,迁江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康。刘裕即位,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

古代读书人如果想要做官的话 古人需要经过多少考验

古代读书人如果想要做官的话 古人需要经过多少考验

还不了解:古代读书当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读书人想要当官,需要经过哪几道关?要了解一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或军事家,要正确评价其仕途,就必须对科举制度有一定的认识。通过科举考试是跻身中国官僚阶层的第一步。这个制度能很好地说明我们的老祖宗在政治方面的天才之处。古人...

古代妃子在侍寝之前 她们为什么都要光着裹被子

古代妃子在侍寝之前 她们为什么都要光着裹被子

还不了解:古代妃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妃子给皇帝侍寝时,为什么要求脱光再裹进被子抬进去?看过古装剧的朋友应该都了解,古代妃子去皇上那里侍寝的时候,一定要脱光洗干净之后裹进被子里抬进去,比如说甄嬛传里就有一个名场面,在安陵容第一次侍寝的时候,就记录了这个完整的...

汉末三国时期诞生了众多名将,关羽的真实水平如何?

汉末三国时期诞生了众多名将,关羽的真实水平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末三国,名将如云,蜀汉有以关羽为首的“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曹氏宗族大将,东吴有江东十二虎臣,在这些猛将中,有的善于进攻,有的善于防守,那么,关羽是既善于进攻,又善于防守的名将吗?关羽在他们中间,属于什么水平?和谁相当?关羽是刘备手下第一名将,善于进攻...

历史上真实的明太宗朱棣,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上真实的明太宗朱棣,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朱棣,出生于应天,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明太宗朱棣,到了世宗时改成祖皇帝,这个本不该继承大统的人却抢了侄子的皇位,在讲究法统和道统的年代必定争议颇多。想了解朱棣是个怎样的人,就必须知道他做过哪些事,以求管中窥豹,洞察陛下非人的内心世...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到了明代,国民平均寿命相比元朝从39岁提升到43岁,放到贵族群体中,这个平均值只会更高,但朱家皇族却一直低于平均线,从朱标到朱瞻基,一直有一种诅咒般的诡异,朱标是37岁去世的,而朱瞻基,跟他“伯祖”(朱标)一样,也是3...

正史中的瓦岗8猛将,秦琼武功排第几?

正史中的瓦岗8猛将,秦琼武功排第几?

回顾唐朝也是从隋朝手里夺下的江山,隋末唐初时,义军四起,其中有一支队伍最为出名,那就是瓦岗义军,这支义军后来由李密率部投唐,那么正史中的瓦岗8猛将,秦琼武功排第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李世民虽然上位有点不怎么光彩,但他称帝之后却做出了一系列的勤政爱民、唯才是用的举措,他非常擅于处理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