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执意走麦城后果有多严重?导致蜀国元气大伤
作为《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人物之一,关羽身上凝结着许多令人赞赏的品质——神威勇武、忠义无双、正气凛然。尤以其忠和义最令人称道敬仰,他的义不负心、忠不顾死让后世把他逐渐抬上了神坛,宋尊其为崇宁真君,元尊其为武安王,尤其到了明清两代,几次由皇帝封其为“大帝”,到处立庙供奉,享受着和孔子一样隆重虔诚的祭祀。
这些抬高和吹捧固然是统治阶级的需要,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价值取向。不论是作为艺术形象还是神话形象,关羽都有其道德闪光点和积极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他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性格的缺失,这小小的缺失放在普通人身上也许不算什么,甚至是张扬自我的小个性,但是放在一个身负重任的武将身上,则足以影响一个政治力量的兴衰成败。
《三国演义》第50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一节中,曹操面临关羽的截杀一筹莫展时,程昱献计说:“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曹操依言上前哀告,关羽顾念昔日之情,放其离去。“义释曹操”一节是演义虚构,可是关羽“傲上而不辱下”、“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的性格却是史书有载的实情,这样过于骄傲的性格,导致关羽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过于任性,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甚至任意自为,不顾大局,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听信別驾张松的劝说,遣法正为使迎刘备入川协助抵御张鲁。刘备留诸葛亮、关羽据守荆州。公元214年,刘备进攻雒城失利,急调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率兵入川会师,关羽独守荆州。诸葛亮入川之前,对关羽骄傲刚愎的性格不无担忧,曾嘱咐关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此时,应该是考验关羽外交手段、政治眼光、大局观念、治理州郡等综合能力的时候,可是,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汉寿亭侯却在此时暴露出了性格和能力的缺憾。
《三国志》记载:“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相比寥寥数语的正史,《三国演义》对这一事件的描述则要生动多了——
孙权……却遣诸葛瑾为使投荆州,入城见云长,礼毕。云长曰:“子瑜此来何意?”瑾曰:“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不敢隐匿,遂以实告。权大怒曰:“何太无礼耶!”便唤张昭等文武官员,商议取荆州之策。
魏蜀吴鼎力的局面是一强两弱,而蜀吴联合抗曹是鼎足对峙的前提,关羽如此的傲气和任性破坏了蜀吴统一战线,打乱了刘备的整体战略部署,他自己固然走麦城、失荆州,一败涂地身首异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刘备为给兄弟报仇提师问罪东吴,大败而归,死于白帝城。蜀国元气大伤,不得不主动和东吴示好重新结盟。
起初看《三国演义》,曾经从关羽拒婚的行为猜测,他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孙氏,是因为有更有利益的政治图谋——或许是想和刘备的联姻,让女儿做未来蜀国的皇后。不论是因此还是因彼,关羽的自傲和刚愎都使得他的成功之停留于沙场征战,而一旦将更重的担子放在他身上,他就无法圆满承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