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绩一生料事如神 临死前道出了千古臣子的隐晦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17)181

公元669年,唐初一代名将李绩在秘密向其弟交代完一段话后与世长辞,引得后世无数人争相探寻,这段话中究竟有何玄机?

这李绩是何人?他是隋唐时期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国之栋梁,被封为英国公。其原名叫做徐世勣。在唐高祖李渊时期,因有功绩,被高祖赐李姓,改名为李勣(通绩)。

据史料记载:在李绩即将逝世前,他突然抱病起身设宴,在宴会上偷偷喊来自己的弟弟李弼,向他交待了一番话,大意是:

李绩一生料事如神 临死前道出了千古臣子的隐晦

我知道自己要死了,想要和你作别,却怕你会悲伤痛哭,所以只好假装病情有所好转,举办这场宴会作乐。你现在先不要哭,听我讲完这些话。我亲眼目睹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一代贤良之臣辛辛苦苦建立起门户,却都因为后辈不懂守家业,而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我现在将我这些不肖的儿孙们都托付给你,你务必要仔细应对、严加防范并且要常常视察他们的行为举止,如果有哪些行为举止不符合伦理纲常、或是私下结交一些地痞流氓等败类,你就马上对他进行处罚,可打死杀死,然后将他的恶劣行径上奏给朝廷,以免使其的劣行导致我们的家族惨遭破落倾覆……

李绩一生料事如神 临死前道出了千古臣子的隐晦

从这一段遗言中可以看出,李绩早已看淡生老病死,可见荣华富贵也不是他所放不下的,唯独对自己的后辈们的德行操守有所担忧。古语有言:富不过三代。李绩担心的大概是这个吧?自己的后辈们若是不孝,败坏家族荣誉,倾覆家财,那自己却不也落得房玄龄等名臣的悲惨下场?想来可叹可恨,不免要向自己的弟弟嘱咐几句。

李绩一生料事如神,所以他由此遗言并非因其为人处世过于悲观。正是因为李绩生前曾深刻体会到帝王权术的可怕之处,才会在临死前仍对自己的身后事有所担忧吧!

入唐为官之前,李绩曾经先后效忠于翟让和李密。虽然他忠心耿耿,为人贤良忠厚,但却几次差点丧命。之前的李绩对帝王权术并非没有加以防范,所以他才会在凌烟阁的老臣们相继退出之时,仍旧处之泰然,照样手握重权,毫无撒手弃权保身的想法。但好在李绩深谙为臣之道,十分明确自身的地位以及自己的身份,所以能巧妙地维持自己和君王之间的君臣关系,并能自如的周旋于这种微妙的君臣关系之间,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这也是因为李绩遇到的是求贤若渴的贤明的君王。唐太宗李世民很明白自己和李绩之间微妙的关系,即使李绩有些不避手握重权功高震主之嫌,但他明白李绩也并非是贪权恋富之人,且为人忠心耿耿,一心辅佐君王,为大唐江山社稷出谋划策,所以李世民依旧重用李绩,让他掌管北方的防务。的确,向李绩这样的忠臣实在难得,但能遇到赏识自己、信任自己、能给自己委以重任的君王,不可不谓之是李绩的福气。

等到高宗时期,朝中的局势就有些不妙了,这让李绩对自己的未来开始有所忧虑。虽然李绩被高宗任命为宰相,但是久经帝王权术的考验和折磨的他早已对高宗,对朝廷,对自己的地位和未来心灰意冷,丝毫不抱有 *** 和希望。所以在高宗宣布立武后的时,他采取了消极的态度。

高宗的所作所为无一不在摧残的这位老臣的饱经沧桑的心。

李绩一生料事如神 临死前道出了千古臣子的隐晦

凌尘阁的那些在唐初时期为了李氏江山的稳定殚精竭力的老臣们却都因为帝王的猜疑,几乎都落得个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所谓的老臣、所谓的功臣,对于帝王而言,只不过是一条老狗,有用就悉心照顾着,精疲力竭老而无用时就毫不留念的杀了,甚至还害怕这些狗因不满而仗着自己的健壮时的威名反咬主人一口,因此用尽手段,逼得老臣们无一不落得伶仃凄惨的下场。可谓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千古帝王权术,不都是这么一套么?

虽说李绩生前便洞悉了这一切,也提前做了准备,希望能留得自己家族后代的荣誉和名声,希望子孙后代不至于因家道中落而伶仃孤苦。可是无奈,人终究是人,在怎么料事如神也无法掌控未来,更无法预料帝王多变的心。李绩一生忠心耿耿,小心翼翼,却仍旧将一生英明毁于后辈之手。错在他子孙不孝吗?错在他教育无方吗?还是错在他不该身陷朝堂君臣权争之中?谁又能说明白呢?

李绩的遗言怕是千古臣子们心中一个共同的隐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功成天下知。千古士子寒窗苦读不就为的是一朝功成名就扬眉吐气、荣耀门楣么?谁又知自古最是帝王多心,为臣之道难之又难!(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3/115678.html

“李绩一生料事如神 临死前道出了千古臣子的隐晦” 的相关文章

刘备要是统一了天下 刘备最后会不会还政给汉献帝

刘备要是统一了天下 刘备最后会不会还政给汉献帝

对如果蜀汉统一,刘备真的会还政于汉献帝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始至终刘备都没有说过要还政于汉献帝,他一直都想学东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中兴汉室,而不是想学如西周周公匡扶周成王那般匡扶献帝。先不说蜀汉统一之后刘备会怎么做,就看看蜀汉还没有统一华夏,与魏吴三分天下的时候刘...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他一心为民,想要杀尽天下贪官,但是朱元璋有个缺点,就是特别的暴躁,就比如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朱元璋却要阉掉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秉正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南昌,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他通过别人的举荐被授予为海州学正。到了洪武九年...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西楚霸王”项羽过了江东,是否可以翻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楚霸王”项羽被人广为人知的缘由,多数来自于他与虞姬在困境下双亡的各种改编,以及赞颂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情怀之深切。向来被历史记住的人物倘若不是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多么浓墨重彩地一笔,那么...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其实这是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王上任之后打击上一任皇帝的臣子都快成了基本操作了。首先我们先来讲一下大家最为熟悉的李卫。李卫算是雍正捡回来的,因为雍正觉得这个人正直有正义感而且不拘小节,就把李卫带到自己的身边,李卫也...

王旦:北宋初年名臣,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

王旦:北宋初年名臣,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并监...

宇文赟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宇文赟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宇文赟,北周宣帝,字乾伯,北周武帝宇文邕长子,北周第四代皇帝。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宇文赟在东宫时,武帝宇文邕对这位太子放心不下,觉着他的能力不足以继承大位,因此常严加管束,看是否能成大器。因此,太子的朝见进止,和诸臣无异,虽然隆雾盛暑,也不得休息。太子宇文赟自然对...

宋徽宗和宋钦宗回到南宋 他们能够将赵构赶下台吗

宋徽宗和宋钦宗回到南宋 他们能够将赵构赶下台吗

对如果宋徽宗和宋钦宗回来,真的就能把赵构赶下台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南宋开创者宋高宗赵构,他之所以会在建立南宋之后,强力支持对金国实行和谈政策,其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赵构知道南宋真的再也无力和金国对抗了。双方不论从军事实力还是国立来看都天差地别。当时整个南宋政权都...

和政公主:唐肃宗李亨第三女,以敏惠纯孝著称

和政公主:唐肃宗李亨第三女,以敏惠纯孝著称

和政公主(729—764年),嬴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肃宗李亨第三女,唐代宗李豫同母妹,母为章敬皇后吴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岁丧母,以敏惠纯孝著称。天宝九年,册封和政县主,出嫁太子冼马柳潭。孝敬婆母,名列《二十四悌...

评论列表

李丽
李丽
8分钟前

李绩的遗言展现了他对家族未来的深深忧虑与智慧,体现了忠诚于国家、担忧子孙教育的责任心,然而君臣权争中的无奈和悲剧令人深思,功高震主背后的辛酸反映了古代臣子的不易之处和对权力平衡的思考的重要性。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的教训提醒我们权力的双刃剑特性以及保持谦逊谨慎的必要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