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解密:名臣晏子在留给子女的遗书中写了什么?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18)150

公元前500年,服侍了三位国君(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为国出力五十多年的的齐国相国晏婴,终究还是决定要回家养老了。

是啊,岁数不饶人,毕竟自己已经老了,精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而且,很多事情自己也感觉到力不从心不服老不行啊!

再说了,天下也没有不散的宴席,自己早晚都是要离开的!

虽然之前晏婴也多次向国君齐景公提出辞呈,但每次都被这位爱玩的国君给驳回了。因为如果晏婴要是走了,整个齐国都找不出第二个像晏婴那样来全心全意给自己治理国家的人,反正自己是不想管,游山玩水、陪美女、耍宠物才是自己想干的事情。

但是,晏婴这次下定了决心——自己一定要走!因为他希望在自己接下来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好好陪伴一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毕竟自己今生亏欠他们的实在是太多了。

说起来,晏婴是齐国历史上最累的一位相国。和之前的那位名相管仲相比,晏婴那可真是累多了。

管仲伺候的主子齐桓公,那可是一位非常精明的人,万事一点就透,而且几乎不主动找事;而晏子所伺候的这位爷,除了爱玩之外,还是一个爱耍小性子的糊涂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主动惹出事端。

苦就苦在,晏婴在给这位爷擦 *** 、指出错误的时候,为了顾及这位大爷的颜面,还得想尽办法从其它方面引入,直到这位大爷明白为止,每次都会消耗大量的脑细胞,非常的伤脑筋。

其实,就是和管仲本人相比,晏婴也有很多值得表扬的地方。

解密:名臣晏子在留给子女的遗书中写了什么?

首先,从生活作风上来看,管仲三妻四妾(据说最早的妓院也是这位仁兄创建的);而晏婴自始至终就只有一个老婆,就连国君齐景公白给的女儿都不要。

其次,在对待国君错误上,管仲对于齐桓公的私生活从不干预,什么酗酒、打猎、泡女人、建造高大的宫殿,你爱干嘛干嘛,管仲认为这与自己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从不过问一句;然而晏婴则不,只要你国君因为酗酒、泡女人耽误了朝政,我就管。只要你建造高大华丽的宫殿用了国库里面的钱,我还得管,是个相当负责任的相国。

再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经济方面。管仲富可敌国,他的个人资产、还有府邸的规模在齐国都排第二位(之一位是国君);而晏婴则穷得没边,甚至连国君齐景公都感觉非常的不好意思。因为晏婴上朝乘坐的是老马破车,一件国君赏赐的皮衣竟然穿了四、五年,破了洞补完接着穿。

举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有一次,在他正要吃饭的时候,国君派来了一位传令官,而这位传令官正好也没吃饭。按理说,身为齐国这个大国的相国,每顿饭倒上它个三、五盘剩菜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是,这位传令官真正见识了何为清官——桌上只有一盘小菜,两碗干饭(夫妻一人一碗)。听说传令官还没吃饭,晏婴把自己的那碗分成了两份,结果自己还没吃饱。

然而,退休回家之后的晏婴并没有享受多久的天伦之乐,很快便病倒了。但他硬撑着起来,在一块布上给自己儿子写了封遗书(晏婴老来得子,此时尚幼)。

写完之后,他又在自家里屋的柱子上凿了个洞,把遗书放进了里面。然后,他叮嘱妻子,等将来儿子长大了,再拿出来给他看。

多年后,晏婴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晏夫人拿出了自己丈夫的那份遗书,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打开后,只见上面写道:“布帛不可穷,穷不可饰;牛马不可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任;国不可穷,穷不可窃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布锦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没有衣服穿;牛马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没有耕种、驾车的;人才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没有人来治理国家;国家不可以穷,穷了政令就不可以推行下去。

遗书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但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却能从中发现一个问题——晏婴虽将死去,但依旧心系天下。

想要穿衣,就必须用心耕种、纺织,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牛马充足了,除了可以耕种、驾车之外,多余的马匹还可以随时转变成战马,加入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去。当然,国家没有人才是不可以的,因为人才是国家强盛的基石;只有有了充足的人才,才能实现自己的强国梦。

只要以上三点能够做到,那么最后一点也就很容易办到——国家富强,令行禁止,其他国家也就不会小瞧自己!

没想到,在这份简短的遗书中,竟然隐藏着晏婴如此的良苦用心!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晏婴至死不忘国家、不忘百姓,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古往今来所有官员学习的楷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3/115852.html

“解密:名臣晏子在留给子女的遗书中写了什么?”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掌管蜀汉军政大权 诸葛亮为何被质疑不懂军事常识

诸葛亮掌管蜀汉军政大权 诸葛亮为何被质疑不懂军事常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执掌蜀汉军政大权,为何被人质疑不懂一个军事常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战争的形势是千变万化的,当形势利于我方而不利于敌方时,就要进,就要攻;反之,则要退、要守。战争中的攻与守,进与退,是因形势而决定,又是受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

自古虎父无犬子 雍正和乾隆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复杂

自古虎父无犬子 雍正和乾隆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复杂

还不知道:雍正与乾隆既是最大的冤家又是最默契的皇家父子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人自古就有虎父无犬子;知子莫如父;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等名言,这表明着父亲和自己的儿子,天生有种默契在里面,这可能得益于孩子身体里有一半的基因来自父亲。但是貌似父亲与孩子之间天生...

贾谊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贾谊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贾谊,一位在两汉时期却能被人人都称赞不已的一代雄儒。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天纵英才,少年成名,自以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后世对其评价很高,且也认为其怀才不遇,为之惋惜。“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靖难之役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朱棣当年想造反,其实他的心中是十分犹豫的。犹豫的原因,是因为害怕造反无法成功。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从古至今,藩王造反的不少,但获得成功的则寥寥可数。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藩王在用一个小小的...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还不知道: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此战的结果是让刚刚崛起的刘备集团,瞬间衰落。魏、蜀、吴三方势力在夷陵之战后整体实力相差不多。在发展上蜀是不如魏、吴的,可是西蜀有着天然...

谯周: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曾力劝刘禅投降

谯周: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曾力劝刘禅投降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并受封关...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对崇祯生前并未修建陵寝,他自缢而亡后,是谁将他葬于明十三陵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时他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但是他死后还能归葬于明十三陵中,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得感谢逼得他自缢殉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清朝的顺治皇帝。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崇祯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