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解密:越王勾践为何一再提倡要多生多育?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18)200

提起“卧薪尝胆”,人们自然会想到勾践。

这是一个“非 *** 丝”励志故事。为此,蒲松龄先生曾撰联自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寥寥数语,道出了越王勾践艰苦卓绝的复兴之路和心理历程。当然,其中上联是写给项羽的。与此文无关,不浪费笔墨。

而提起吴王夫差,自然也会想到“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好多人都认为,导致吴国灭亡的原因就是夫差中了越国的“美人计”。换句话说,是越国进献的美女西施迷惑了夫差。致使夫差沉湎酒色,不理政事,才让吴国快速走向衰落。

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或者说,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可否认,西施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可大可小,可有可无,可强可弱。某种程度上讲,西施只是半推半就的配合而已。吴国走向灭亡的真正原因,不会单单一个美女那么简单。况且,吴王后宫也绝非西施一个美女。

解密:越王勾践为何一再提倡要多生多育?

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为保全性命,东山再起,越王勾践主动请求入吴为质,伺候夫差,以此表明甘于臣下的心迹。而夫差,在多种因素的促成下,也就默许乃至同意了。

勾践的确够“贱”,堂堂一国之君,却甘心“身为奴,妻为婢”,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屈辱。即便如此,勾践倒还能笑得出来。只是到了夜间,才躲进黑暗的屋子里跟自己“较劲”。没有强大的内心,谁能做得出来?更令人惊诧不已的是,为早日回归,勾践竟不惜为夫差品尝粪便来获取同情。于是夫差被感动了,就像蒲松龄先生讲的,“苦心人,天不负”,勾践终于被释放回国。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放虎归山的勾践时刻想着如何复仇。最终,采纳了文种的建议,一步步将夫差送上了不归路。文种的建议很绝,不动声色,潜移默化。一是捐货币以悦其(吴国)君臣。这有点像现在的花钱买平安,靠不断行贿吴国君臣,来取得吴国的信任;二是贵米粟以虚其积聚。就是把粮价抬高,引其抛售,从而扰乱吴国经济;三是遗美女以惑其心。这个不难理解,就是美人计,西施已经“很给力”了。而勾践,又留给吴王很多美女,让他沉醉宫中,不理政事。四是遗之巧工良才使做宫室罄其财。这招更厉害,留下能工巧匠,让夫差大兴土木,以达到掏空国库之目的。五是遗之谋臣以乱其谋。渗入间谍,从中捣乱,让夫差的方略得不到有效实施;六是离间其谏臣以弱其辅。其结果就是,相国伍子胥被杀,朝中再也没有了敢谏之臣。

上述“六招”已经够毒了,但只是对吴国的“釜底抽薪”,要想打败吴国,自己强大才是最根本的。于是第七招,勾践用在了自己身上——积财练兵以承其辅。那就是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待观其变。劳动创造财富,没有人是不行的。为此,勾践针对越国战败、人口减少的客观实际,大力提倡“多生多育”。

政策出台了,关键还要有与之对应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手段,于是一系列优惠措施相继颁布:一是妇女怀孕临产时,要及时报告官府,由官府派医生去看护;二是生了男孩奖励两壶酒和一条狗,生了女孩奖励两壶酒和一只小猪;三是如果生了“三胞胎”,就由官府出钱请乳母,生了“双胞胎”则由官府补贴粮食。当然,光鼓励“多生多育”还不行,还要对生者提供必要的优惠和保障,对此越国明确规定:凡死了嫡子的人家,免除三年劳役;死了庶子的免除三个月劳役。

有了这些优惠政策,越国人民自然没有了后顾之忧,人口得以快速繁衍。而经过对吴国多年的强力“渗透”,这个昔日的霸主已经虚弱得不堪一击。时机成熟,越国出兵征讨,一战就让夫差做了俘虏。到了此时,勾践已经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阶下囚”了,冷冷望着夫差,仗剑昂首道:“世上无万年之君,你总难逃一死。嘿!还要我亲自动手不成?”到了此时,夫差是万般无奈,肠子都悔青了。望着勾践冷冷的面孔,一代雄主只好自杀!

“人多力量大。”——毛主席说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3/115950.html

“解密:越王勾践为何一再提倡要多生多育?” 的相关文章

李建成被杀后,他的女儿们有着怎样的结局?

李建成被杀后,他的女儿们有着怎样的结局?

唐高宗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一次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大唐王朝一夜之间变天,太子由李建成变成了李世民,而李建成则被李世民亲手射杀。事后,李建成的六个儿子,出太原王李承宗早卒外,其余五人全都被李世民诛杀。李建成还有五个女儿,她们的结...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你真的了解明建文帝朱允炆,掌控朝政大权拥有强大优势,为何打不过燕王朱棣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1402年6月,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南京金川门,迎接朱棣入城,建文帝引火烧了皇宫,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作为掌控中央集权,拥有绝对优势的建文帝,为什么会被一个连北京城都没有完全...

孙权当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后为什么没有效果存在

孙权当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后为什么没有效果存在

三国时期,孙权同样多次北伐中原,为何没有效果?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自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其中,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时斩杀了曹魏将领王双,第三次北伐时夺取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至于第四次和第五次,则是迫使司马懿只能坚守不出。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吴的孙权也曾多次进...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的名气非常之大,甚至能与三国时代的季汉丞相诸葛亮相媲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时的老百姓常说“古有诸葛亮,今有刘伯温”。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顶级的谋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人们把刘伯温跟孔明先生齐名比喻,说明刘伯温的才华和谋略在...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234年),字威硕,鲁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刘琰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下齐国70多城,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战国有很多名将,四大名将的叫法,也只是《千字文》里的一家之言罢了。《千字文》中是这么写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简单的意思就是说,白起、王翦、廉...

朱据: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善于论辩诘难,乐于施舍

朱据: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善于论辩诘难,乐于施舍

朱据(194年-250年),字子范,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官员及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从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吴郡朱氏。朱据仪表堂堂,体格健壮,善于论辩诘难。黄武初年(222年),担任五官郎中、侍御史。孙权以朱据文武兼备,授任他...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他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并且擅长隶书,但其书法作品今无存,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