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的时候于谦在哪里?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18)170

“夺门之变”,是改写明朝政治走向的一件大事。事情说起来很简单,明代宗病了,不能理政,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张軏等人趁机发动武装政变,攻破南宫,迎立被软禁在此七年之久的太上皇帝明英宗复位。

应该说,这是一次有预谋、有组织的成功政变,政变从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四更,到十七日拂晓,前后也就几个小时的时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张軏等人率领子弟、家兵千余人,用暴力手段叩破南内宫门,请上皇明英宗升坐舆驾,从东华门进入了奉天殿即位。那么,这里面有个问题,政变搞出如此大的动作,当时身为明代宗心腹的兵部尚书于谦是否知晓,当晚他又在干什么呢?

对于政变当晚,于谦近乎缺位的行踪,《明史》中的《英宗纪》《景帝纪》《于谦传》中均无记载,难道于谦当晚真的失踪了?这不可能。

那么,当晚于谦在哪里呢?《明史·于谦传》载,“谦自值也先之变,誓不与贼俱生。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说于谦为了抵御也先,舍小家,顾大家,经常在朝廷留宿值班。明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中云,“又云少保公当国时,往往宿朝房,不归私第属”,与《明史》吻合。说明,于谦心系国家,时时处处以国家大事为己任。政变前夕,明代宗病重,于谦更应该留在朝廷。

既然于谦留宿值班,就应该在兵部衙门。清人谈迁在《国榷》“天顺元年正月”条中认为,“于少保最留心兵事,爪牙四布,若夺门之谋,懵然不少闻,何贵本兵哉?或闻之仓卒不及发耳。”谈迁的说法,至少明确了一点,即于谦当晚已经获悉政变。《西湖游览志馀》记载,“景皇帝大渐,石亨等谋拥南内,府尹公知其谋,奔扣告变,少保公呵曰:小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说明,于谦在获悉石亨等人政变后,非常从容淡定,一副置身事外的架势。

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的时候于谦在哪里?

于谦为何如此表现?笔者认为这是于谦的苦衷所在。于谦为人古板耿直,士大夫气息显著,有一颗慷慨报国之心。在他看来,谁当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所以,明英宗被俘后,国内无主,他便力主郕王朱祁钰称帝,填补权力真空,号令天下,挽救大明帝国。面对瓦剌人以明英宗为人质相要挟,当他说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话后,他已经不知不觉站到了明英宗的对立面。

于谦跟明英宗的过节远远还没有结束。当明英宗归国时,明代宗不愿接纳,于谦又说了一句“天位已定,宁复有他!”这话给了明代宗一颗定心丸,也定下了明代宗即位既成事实、谁都无可撼动的调子。明英宗能够安全归国,尽管于谦的策略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他此刻已经深深得罪了明英宗。只要归国后的明英宗活着,于谦的地位就极其尴尬,处境也极其凶险,当然从内心讲,于谦是不希望明英宗重新掌权的。后来,明代宗病重,又没有别的儿子,立谁为继承人是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正在明代宗病重且犹豫不决之际,“夺门之变”发生,石亨等人伺机发动武装政变,迎明英宗复位。

正如谈迁所言,石亨等人政变的事,当时身在兵部的于谦是知道的。以于谦当时的身份,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在危急之际召集人马镇压叛乱易如反掌,但于谦没这么做,甚至没有这么想,原因很简单,他是大明帝国的臣子,一贯“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始终揣着一颗公心,面对政局突变,自己何去何从,结局如何,他没考虑或很少考虑,他认为只要社稷安定,至于他“一腔热血,意洒何地”,无所谓。这种视死如归的文天祥似的士大夫气节,在于谦身上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展现。

关于于谦当晚的表现,明代文学家屠长卿这样记述,“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时重兵在握,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为动,听英宗复辟。……公盖可以无死,而顾一死保全社稷也。”说于谦之所以按兵不动,任由政治死敌明英宗复辟,完全是出于公心,毕竟当时明代宗病重,长期不能临朝,又不肯立太子,导致朝野不安;如今,年富力强的明英宗复辟,尽管会对自己不利,但对社稷、臣民有利,于谦死而无憾。

于谦虽然没出手,但侍卫都督范广出手了。《国朝献征录》载,“是月壬午四更,亨与軏、吉祥等……请上皇升舆,从东华门入奉天殿即位,侍卫都督范广御战”。明人许浩《复斋日记》也有相似记载。范广是于谦的心腹爱将,他冒死抵抗,应该有保全于谦的意思,但最终失败了。次日凌晨,钟声响起,于谦整理服装,从容上朝,结果被明英宗当场逮捕,五日后处死。《复辟录》称,“圣旨:于谦……这厮每知罪恶深重,恐朕不容,……纠合心腹都督范广等,要将总兵官(石亨)等擒杀,迎立外藩以树私恩,摇动宗社。……钦此”,显然是明英宗故意加罪于于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3/115997.html

“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的时候于谦在哪里?” 的相关文章

丙吉是什么样的人?他与刘询之间有何故事

丙吉是什么样的人?他与刘询之间有何故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好人有好报。这是告诉我们,良心好的人一定会有好报。西汉的丙吉就是这样的人。丙吉,一作邴吉,字少卿。鲁国人 。早年间丙吉就研究学习法律,从刚开始起步的鲁国狱史一路做到了廷尉右监,之后因为被牵连免职。征和二年爆发巫蛊之祸,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以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并且与阳石...

朱棣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到底是为什么?

朱棣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到底是为什么?

方孝孺,是建文的大忠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棣打进南京城以后,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方孝孺坚决不写,而且还骂朱棣是“篡位”。朱棣说,这是我们一家人的事情,你说那么多干什么?方孝孺说,国家是天下人的国家,你“篡位”那就应该受到天下人的指责,怎么会是你一家人的事?朱棣说,你要再胡说八道...

年羹尧被杀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年羹尧被杀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清朝雍正三年底,年羹尧被赐死,雍正立即下令彻查年羹尧的党羽。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年羹尧,字亮工,1679年出生于安徽凤阳府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朝名将。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

张昭是什么出身?他在东吴的地位怎么样?

张昭是什么出身?他在东吴的地位怎么样?

三国时代,在东吴的职业人团队之中,张昭应该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悲情人物。“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内事不决问张昭”、“带投大哥”这些都是网络上调侃东吴重臣张昭的段子,在众多网友心目中,张昭似乎成了个没什么骨气的老头子。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张昭,远没...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清初藩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尚可喜本是明朝猛将,后投降清朝,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朝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

张承: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为人勇壮刚毅,能甄识人物

张承: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为人勇壮刚毅,能甄识人物

张承(178年-244年),字仲嗣。徐州彭城县人。三国时孙吴大臣,辅吴将军张昭长子,其妻为诸葛瑾之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承年少时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交好。历任骠骑将军西曹掾、长沙西部都尉等职,后任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都乡侯,故又称张奋威。赤乌...

历史上曹操为何要赎回蔡文姬?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曹操为何要赎回蔡文姬?真相是什么?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从小就有天赋,聪明,多才多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大家都知道曹操的最大爱好是夺人妻子。曹操花重金从匈奴左单于手里赎回了才貌双全的蔡文姬,没有据为己有,反而把她嫁给了董祀。有人说董祀是农夫。那么董祀是农夫吗?曹操为何没有和蔡文姬结成秦晋之好呢?重情重义:曹...

有哪些与陈尧佐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陈尧佐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郡人,北宋官员、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