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侬智高起义带头人侬智高是什么样的人?
侬智高(壮文:Nungz Cigaoh,1025年—1055年)是中国北宋中期广西广源州(今靖西、田东一带)壮族首领,侬智高起义的领袖。在壮族历史上,侬智高是受壮族人民世代尊崇的英雄。在当今壮族地区,纪念侬智高的神庙、颂扬侬智高的传说、追悼侬智高的活动比比皆是。
侬智高早年能文能武,能写文章,武艺高强,曾考进士不中。其父侬全福为当地势力更大的壮族部族首领,于1029年在当地建立“长生国”(又称“长其国”),自称“昭圣皇帝”,立其妻阿侬为“明德皇后”,封侬智高为“南衙王”。侬全福曾不接受越南的宗主地位。李太宗通瑞五年(1039年),大越军队突袭长生国,虏走侬全福。
侬智高继位后,向大越请求释放其父,李太宗却杀其父于升龙。侬智高遂奉行依附北宋的策略,七次奉上黄金要求内附,但软弱无能的北宋封建王朝担心此举将激怒大越,未予以答应。侬遂于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自立为王,国号“大历国”。这招致了大越又一次军事进攻,侬智高被俘。但是,侬智高在表示愿意臣服于大越之后,李太宗将其释放,希望能够借其手反对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侬智高占领安德州,宣布建立“南天国”,年号景瑞,再次与大越决裂。庆历八年(1048年),侬智高打败来犯的大越军。侬智高其后仍多次向北宋求取官职,均被北宋地方官员拒绝,堂堂的北宋王朝居然害怕大越朝廷,徒留历史笑柄。在此情况之下,侬智高决定全力反宋,希望能乘宋军主力不在南方之机迅速控制岭南地区,并以此为基本与北宋议和。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四月初六,侬智高以五千人起兵。五月初一(5月31日),攻占邕州,守将张日新等战死,邕州指挥使元斌贝被侬智高生擒。侬在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国号“大南国”,年号启历,一应官制都按照中国规制设立,兵员增至一万余人。
侬智高起义进军和回军路线 - 摘自黄现璠著《侬智高》第29页 五月初九,侬率主力东征,一路势如破竹,“一人持牌以蔽身,二人持枪以杀人,众进如堵,弓矢莫能加”[3],连下横(今广西横县)、贵(今广西贵港市)、浔(今广西桂平县)、藤(今广西藤县)、梧(今广西梧州市)等州,五月廿六(1052年6月21日)进围广州。由于广州城池坚固,侬智高又缺乏攻城器械,被迫在围攻57天不克后撤围北上。此时,侬智高全军已发展为5万人。其后,侬智高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并计划北上攻打湖南。
是年九月(1052年10月),宋仁宗被迫撤回西夏前线的主力,任命狄青为枢密副使,率兵南征侬智高。狄青为提振军心,在桂州城南一庙宇内撒出百板铜钱,结果百枚铜钱字面无一不朝上,全军欢声雷动。狄青先锋杨文广于年底抵达桂州,与侬军相遇,不堪一击,被侬军打得溃不成军,一度被困。己酉(1月30),狄青为整顿军纪,将擅自出兵大败而溃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宾阳交界处)的广西钤辖陈曙等三十一人处斩,孙沔、余靖相顾愕眙,陈曙是余靖的部下,余靖上前谢罪说:“曙之失律,亦靖节制之罪也。”狄青回答说:“舍人文臣,军旅之责非所任也。”于是“兵将股栗,咸思用命”。
皇佑五年(1053年)初,狄青主力抵达广西。侬智高中狄青的缓兵之计,被狄青偷袭昆仑关得手,被迫与狄青决战于归仁铺战役,侬智高军的特点是标枪与蛮牌互为弥补,在归仁铺的平原上,无法抵挡宋军骑兵的冲击。是役宋军“追奔十五里,斩首二千二百余级,生擒五百余人,尸甲如山,积于道路,伪署将相死者五十七人。”贼军黄师宓、侬建侯、侬志忠均战殁于阵。侬智高率残兵退入邕州,当晚纵火烧城遁去。邕州城破之时,侬智高依附于特磨寨(又称特磨道或特磨峒,在今云南广南县一带)之侬夏卿,练习骑战,以图东山再起。侬智高很早就知道难以抗衡狄青的骑兵,他在写给结峒酋长黄守陵的信中,坦承自己的军队如与宋军的骑兵作战,其取胜的可能性不大。不久,侬智高率兵五百及六妻六子逃奔大理国,被安置于元江流域。皇佑五年十二月(1054年),余靖以杨元卿、陈充等人率六州之兵袭击特磨寨,生擒侬智高之母阿侬、弟侬智光、二子侬继封、侬继明。次年,侬智高因故被大理国朝廷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