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有着孔圣人之称的孔子为何也会陷于困惑中?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4-04)160

孔子针对齐国“君不君、臣不臣”的潜在危机,向齐景公提出了整饬“君君臣臣”礼制秩序的为政建议和实施“政在节财”的宽民政策,言辞中肯,切中时弊。此外齐景公内嬖甚多,晚年他却一直讳言立嗣之事,致使齐国群公子名分不清,行为失当,争斗不已。孔子针对这种“父不父、子不子”的反常现象,向齐景公提出彻底理顺“父父子子”名分关系的建议,劝谏他早立嗣、正名分,避免日后祸起萧墙。孔子向齐景公提出的为政建议,得到齐景公的认同和赞许,齐景公打算重用孔子,“以季、孟之间待之”(《论语·微子》)。然而以晏婴为代表的齐大夫则一致反对,晏婴认为“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史记·孔子世家》),意思就是,孔子所鼓吹的通过道德修养来恢复礼制秩序的政治主张未必适用于齐国,其结果必将误国误民。晏婴是孔子所敬重的贤者,他曾评价道:“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

尽管孔子与晏婴的政治立场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在施政 *** 和为政风格上却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晏婴为政更加务实,而孔子则偏于理想化。孔子向齐景公提出的为政主张,由于受到晏婴等人的强烈反对而未能付诸实施,这让他感到更加沮丧、失望,并由此产生疑惑。晋国当时虽然是中原地区的诸侯盟主国,但是国内公族与卿家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异常激烈。据《左传》、《史记》等史书记载,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晋国公族祁氏和羊舌氏发生内讧,“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史记·晋世家》(亦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有着孔圣人之称的孔子为何也会陷于困惑中?

孔子开始还为刚刚主政的魏献子叫好,称赞他“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可是到了第二年(公元前513年),晋国在赵鞅、荀寅等人的主持下,用民间收缴的铁器铸造了一尊大鼎,把当年范宣子拟定的刑法镌刻在鼎上,名为“刑鼎”,公布于众。孔子认为这是一起破坏春秋礼制的严重事件,他破天荒地发表长篇言论,对此提出严厉批评: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左传》中有关孔子言与事的记载共有三十一处,记言类和记事类大体各占一半。记言类大多以“仲尼曰”或“孔子曰”这种“嵌入式”的方式后缀于事件之后,这显然是孔子向弟子传授《春秋经》时对历史事件做出的经典评述,而非事件发生当时的言论。但是这段言论则有所不同,孔子这段言论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契合度很高,针对性也很强,因此应当是孔子当时闻知此事后的即时言论,代表了他当时的思想观点。

在孔子看来,晋国“铸刑鼎”事件,彻底打破了尊卑贵贱有序的等级制度,政治生态进一步恶化,其结果可能直接导致晋国灭亡。然而晋国公室却软弱无力、无所作为,晋倾公对于这种公然违反法度、僭越礼制的行为听之任之,一再妥协退让,孔子对此百思不得其解,陷于困惑!鲁昭公后期,即孔子四十岁前后,鲁、齐、晋三国发生的社会变革对孔子思想冲击很大,社会现实与政治理想之间的尖锐冲突,使他的思想境界由“立”转为“惑”,因此他不得不重新进行认真反思,对自己“三十而立”所确定的“立于礼”的政治主张做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正,进而再由“惑”臻至“不惑”。孔子由“惑”至“不惑”的心路历程并没有著诸文字,但是从他有关言论和行事风格的变化中可以略见端倪。他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为可与权。”(《论语·子罕》)。

有着孔圣人之称的孔子为何也会陷于困惑中?

这里提出的“学”、“适道”、“立”、“权”几乎与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一一对应,形成互文,因此“四十而不惑”可以理解为“四十而权”。“权”,权宜、变通。《孟子·离娄章句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孔子四十岁前后,在现实政治中经历了许多发人深省的事件,对他的政治理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懵懵懂懂地意识到,社会方方面面都在经历深刻变革的历史大趋势下,尽管自己坚守理想和信念不动摇,但是在行事 *** 和处世风格上必须做出某些调整和改变,否则就难以适应现实世界,更难以实现政治理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4/118940.html

“有着孔圣人之称的孔子为何也会陷于困惑中?” 的相关文章

汉明帝刘庄是什么出身?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继位的?

汉明帝刘庄是什么出身?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继位的?

汉明帝本名刘阳,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 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刘庄是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之子,自幼聪颖伶俐,“十岁能通《春秋》”,十五岁时被立为皇太子 。光武帝驾崩后,刘庄“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阴丽华)曰皇太后。”汉明帝曹随萧规,“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

雍正将岳钟琪关了两年,是因为什么?

雍正将岳钟琪关了两年,是因为什么?

在封建王朝,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满清定都北京后,一直实行着“崇满抑汉”的政策。虽说汉人在清廷中可以当官,但那些手握重权的官职,一般都是由满人出任。尤其到乾隆皇帝即位后,还专门命人编撰了一部《贰臣传》。那些...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封建社会,女性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男性在社会上以及家庭当中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凡事总有例外,古代也有不少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做到了男子难以完成之事,甚至拥有比男子还高的权力,最出名的当数吕...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对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两个,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就治国才能来说,兄弟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格局,是开国之君。也...

历史上明熹宗朱由校的生母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明熹宗朱由校的生母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年号天启。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要说昏君,明熹宗朱由校不仅榜上有名,还很";奇葩";,人生经历也称得上";神奇";,不妨说道说道。一、";咸鱼翻身";的庶长子原来他是父亲明光宗朱常洛的庶长子。...

魏延死后墓中石像真的是诸葛亮吗 实际上究竟是什么样的

魏延死后墓中石像真的是诸葛亮吗 实际上究竟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延死后,为啥他的墓前跪着诸葛亮的石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演义》中,许多厉害的武将都被赋予了各种称号,比如蜀国的五虎上将,魏国的五子良将,东吴的四杰,除此之外,民间也有“一吕二赵三典韦”之类的排名。不过在那个英才辈出的时代,武艺超群的能...

朱棣麾下名将李远是怎么被靖难功臣丘福害死的?

朱棣麾下名将李远是怎么被靖难功臣丘福害死的?

朱棣麾下名将李远是怎么被靖难功臣丘福害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远是明巢初期,朱棣麾下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怀远,他是承袭父亲在军中的职务,而当上了蔚州卫指挥佥事。在靖难之役初期,李远是站在朝廷这一边的,然其所在的蔚州卫距离北平一带实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