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也谈孙权与张昭之间的相处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4-18)170

《三国演义》中的张昭,给人的印象无非就是:目光短浅、为人可笑,十足的一个小丑。有网民曾经辛辣地说过:孙权是不是没脑子啊?张昭这种货色也给他那么高的地位,看来东吴也不过如此,怪不得所有人都吵不过一个诸葛亮,呵呵~~~

当然,这仅仅也是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所唯一能够发表出来的感概,而读过《三国志》等历史书籍的人们可能看法就有所不同了——历史上的张昭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对于张昭与孙权的相处关系,稍微看过一点儿历史的人都不难知道:他们之间经常发生冲突。

也谈孙权与张昭之间的相处

“(孙权与张昭)君臣冲突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232年10月,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臣吴,孙权大喜,遣使大加封赏。张昭等认为其降有诈,谏阻孙权。孙权不能忍受,按刀大怒说:“吴国之士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张昭泪流满面,重念太后、孙策遗诏顾命之言,据理力争。孙权当时虽“掷刀致地,与昭对泣”,但仍拒谏不纳。张昭称疾不朝。孙权知其所以,益“恨之,土塞其门”。张昭更为气愤,便从里面也以土封门,表示决不再出。不久,公孙渊杀吴使。事实证明张昭判断准确,孙权后悔不纳张昭之言,故“数慰谢昭”。张昭不出,孙权“过其门呼昭”。张昭辞以疾笃。孙权放大火烧其门逼他出来,张昭仍不出,孙权急忙救火,久候门外。张昭终被儿子扶出,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本文段摘自《三国地图》,属于《三国志·张昭传》的翻译)

很遗憾地说,我们评论历史人物时问题容易走极端的,而不少历史评论家亦喜欢将张昭和孙权对立起来,以此证明谁对谁错。有史学家抨击张昭张昭虽自称“忠臣”,但三谏受阻就闹情绪,且孙权身为君主已公开向他致歉,然而他作为臣子却摆架子不领情,张昭已经“不臣”了;而《从此仲父是老臣——也谈张昭》一文的作者而抨击孙权简直是个小人,对张昭如此不信任,张昭简直是投错了君主!

但人无完人,孙权与张昭何尝不是?实在没有必要为了证明张昭是完美无缺的,而去把孙权贬得一文不值;也有人为了说明孙权是尽善尽美的,而去把张昭骂得猪狗不如。

张昭在赤壁之战中主和,这大有“投降派”的嫌疑和成份在内——不管他是否真的像一些文章里所说的“一心向汉”——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当然,站在政治和权术的角度上,我也不对此发表过多的评论了。当时江东已形成了一股势力,只要各国的君主有野心,那么中国国内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如江东向曹魏投降的话,那将与刘禅无异(关于刘禅作为,有待争论)。政治斗争中没有谁是绝对的正义与邪恶,所以当时各太守之间的战争也没有谁是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任何朝代都是不会永久的,违反历史潮流的事物终究会被新的事物所代替,演义中张昭曾说“大汉气数已尽”,现实中不知他是否也说过,这似乎又与一些史书又称张昭是“心属大汉”相违。这里不得不提到两宋的抗金、抗元史,如张昭的投降主义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当时的宋朝 *** 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向北方投降,好让中国大一统才是,无论金或元,即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那么谁来统一那么也“无所谓”了——不过,我也是我所不喜欢的(当然,你也可以说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新疆和 *** 自古被我国统治的方式与蒙古无大异,那么疆、藏也和蒙古、朝鲜同样不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他们现在 *** 也是“情有可原”的)。孙策临终前托孤于张昭,对年仅17岁的弟弟孙权说过:“内事不决问张昭。”,那么外事呢?处事不决则要问周瑜了,而此南北之战很大程度上正属于外事,张昭是内政人才,但不代表他事事正确。可见,张昭在赤壁之战的立场这一点上是他的过失,周瑜在这方面则处理得很好。

而因为张昭的这一过失,就一直对他冷眼看待,这则是孙权的不对了。张昭因为孙权不听劝谏而一气之下把自己关了起来,这种作法虽有过激,但也足以说明孙权实在刺伤了这位老臣的心了。

也谈孙权与张昭之间的相处

张昭为人正直、勇于直谏,对孙权忠心不二。孙权爱喝酒,一喝醉就会出事,对此张昭曾猛烈批评过他;孙权喜欢打猎,常冒险射虎。张昭则说:作为君主应驾御英雄,驱使群贤,而不应驰逐于原野,校武于猛兽……对此孙权还经常恼怒过张昭,但作为一个开明的君主,孙权气归气,同时也对张昭的指责感到羞愧,接受了他的批评。

孙权晚年变得猜忌群臣,不少臣子受到迫害过,但张昭仍然直言不讳,屡劝孙权,因此惹来了232年的这次君臣冲突,看到一向礼贤下士的孙权变得心胸狭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张昭的心胸广阔。不过孙权事后能够坦诚地向张昭道歉,最终使君臣重归于好,也说明了孙权晚年时并非一味的昏庸,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因此,我们自然不能因为这个,就一味地把孙权或者张昭的才能、品质抹杀得一干二净,把他们的功绩全部都否定掉。正所谓“不以一错掩大德,不以一俊庶百丑”,孙权与张昭的过失,不影响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孙权正式继位时,只有19岁,他的一生能够作出诸多明智的决策,这其中与张昭有很大的关系,就像李世民说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一样,张昭也是孙权的一面镜子,他对孙权的爱,就像诸葛亮对刘禅的爱一样,他对江东的影响是不可抹杀的,孙权对南方各地的治理,对后来的东晋与南朝有着很大影响;孙权所开拓的南京,也成为历代南方王朝的定都地点;孙权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还与100我个国家地区有所来往,扩大了江东的影响……肯定孙权的功绩的同时,亦不能忘记张昭这张成功背后的脸孔。

张昭活到了80岁,这在江东这个“短命大营”简直是个“奇迹”(祥见孙坚、孙策、周瑜、鲁肃、吕蒙、太史慈等)。张昭老年时常身体不适,对于孙权来说,他就像一个父亲一样。作为父母,若能够让子女听一听自己的劝戒,哪怕死也甘心了,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在张昭看来,孙权虽然已经迈入了中年,但由于一颗父母心在“作怪”,孙权永远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孩子,他屡次劝谏孙权,就像一个父母对儿女苦心婆口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也不难明白张昭那时为什么会气得想躲进房里再也不肯出来了,但拥有父母心的对自己看着长大的人终究还是会有心软的一面,他最后还是与孙权相见了。也许正是因为张昭还放心不下孙权,所以才一直不愿离开人世,苦撑着自己虚弱的身体,不断地陪伴着孙权走到自己生命的尽头。

也谈孙权与张昭之间的相处

236年,这位对孙权有着远大影响的仲父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苦劳了一生的张昭终于可以休息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4/121291.html

“也谈孙权与张昭之间的相处” 的相关文章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根据记载,他有桑树八百株、田地十五顷,这个程度也不算什么大富豪,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先秦时的孟子就提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在同样这篇文章里,孟子还提出“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可见这并不是...

王畅: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畅: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畅,字叔茂,东汉时期大臣,王龚之子。大将军梁商辟王畅为茂才(即秀才),曾先后任齐王刘喜之相、司隶校尉、南阳太守之职,并四次征拜尚书令。任职期间,均以守正严明著称。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皇室亲贵多仰仗权势横行当地。地方官...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为何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为何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后梁,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之一,朱温所建。都开封。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21帝,享国289年。唐朝在我国封建王朝占有重要席位,在历经了“永徽之治,武周夺权,再到开元盛世之后,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就像风雨...

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到的 世人对李世民评价为何那么高

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到的 世人对李世民评价为何那么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篡权夺位的李世民,为何受到世人景仰,还对他评价如此之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继唐高祖李渊之后的第二位皇帝,世人称其为唐太宗。李世民少年参军,战功显赫,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军事家,可见其才能的卓越。唐太宗李世民虽才能出众,...

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气的吐血 张苞对蜀汉究竟有多重要

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气的吐血 张苞对蜀汉究竟有多重要

张苞的去世对西蜀意味着什么,诸葛亮听闻其死讯为何吐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张苞对蜀汉有多重要?可以说是寄托了诸葛亮绝大部分寄托的武将。后蜀时期,之前征战的五虎将几乎消亡殆尽西蜀前期的五虎上将,除了阵亡病死的,当时只有一个年迈的赵子龙,而除了赵云...

麋芳和傅士仁跟随刘备几十年 最后为何在刘备巅峰时叛逃

麋芳和傅士仁跟随刘备几十年 最后为何在刘备巅峰时叛逃

还不知道:麋芳、傅士仁跟随刘备25年,为何在刘备势力最鼎盛时期叛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糜芳最终选择背叛刘备,投降东吴,其中的罪魁祸首正是刘备的义弟、义薄云天的“武圣”关羽!需知道,糜芳与刘备的关系可是相当的铁,按理说是不应叛蜀投吴的。了解三国历史的网友应该都知...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生卒年不详),沛郡竹邑人,三国晚期吴国官员,太子少傅薛综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五官中郎将。曾多次奉命出使益州,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迁将作大匠,修建宫殿。建衡元年,出任威南将军、大都督,带兵攻打交趾,授交州牧。卒于回国途中。人物生平出使蜀国吴...

有哪些与鲁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鲁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人,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政治家,东吴势力著名的将领,为孙权策划未来战略蓝图《榻上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97年,因向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而得到赏识。208年,大败曹军于赤壁,奠定三国鼎立格局。210年,接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