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何爱把自己打扮成文人?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5-23)230

大型人文纪录片《当卢浮宫遇到紫禁城》中,有这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节:同为那个时代世界上两个最伟大的统治者,中国的乾隆皇帝与法国的拿破仑皇帝在画家的笔下展开的形象完全不一样:拿破仑皇帝喜欢画家把自己描绘成战神,而乾隆皇帝则更愿意画家把自己打扮成文人。

两位统治者形象的截然不同,代表的是中国与西方在国家发展上发展逻辑、发展重心、发展模式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又首先应该追溯到双方在地理环境与战略主题上的差异。

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何爱把自己打扮成文人?

图片来源于 ***

西奥多罗普(Theodore Ropp)有一句名言:“地理是战略的核心。”地理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模式形成的最稳定的因素之一,文明的生存与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构成一个国家发展更大的初始条件和制约因素。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三个基本的特征。首先是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古代中国的西南是喜马拉雅山,西北是帕米尔高原,北边是戈壁、沙漠,东边和南边是茫茫大海,在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讲,这是相对与世隔绝的区域。古代中国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体系,是一个独立的“天下”。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古代中国人“天下”意识远远超出“国家”意识的原因之所在。

其次,古代中国所在的地理空间,又具有整体的统一性。古代中国把东亚大陆地区最适合农耕的这片大陆基本上都纳到了自己的版图之中,形成了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而外部的封闭使得中国文明具有一种向心的力量,即使是周边的游牧民族也往往是参与到中原地区的角逐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大一统的格局必然会成为古代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主体的统一必然成为中国历史的深层政治结构。

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何爱把自己打扮成文人?

图片来源于 ***

最后,古代中国的地理空间又有一种局部的独立性:高原、戈壁、沙漠,以及江河、高山的隔断,使得每每在中央王朝权力衰微的情况下,便会使一些地区暂时的独立发展成为可能,如春秋战国的分裂,如魏晋南北朝的鼎立,如五代十国的割据。但这种局部的独立性,最终又要服从于整体的统一性,就是所谓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历史上总体的统一和暂时的分裂之间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产生了两种影响了中国历史基本走向的力量: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中国地理的相对封闭性,北方地区兴起的游牧民族向外发展比较困难,向中原发展却是非常轻松的事情,而中原富裕、温暖的农耕地区对游牧民族总是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游牧民族的骑射优势又使其在战争进入火器时代之前,一直能对农耕民族形成巨大的军事压力。所以从西周一直到清代前期,来自北方的边患往往是中原统治者必须应付的大事。

这就使古代中国出现了三个不同的重心,即军事重心、政治重心、经济重心。南宋之前,三个重心基本还是重叠的。但隋唐以后尤其是南宋以后,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三个重心便呈现分开的局面。以长城和长江两条线为界,长江以南是中国的经济重心,所谓的“天下财富,半出江南”;长城以北是中国的军事重心,所谓的“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在长城和长江之间的中原是中国的政治重心,所谓的“逐鹿中原”。

这就给古代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来自北边游牧民族的压力迫使中国历代的王朝不得不把军事重心始终放在北方,而不能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南移;同时,政治重心显然不能离军事重心太远,否则的话就会因军事重心偏离而出现割据和失控的情况,所以政治重心一定也是要在北方的。这既是备边的需要,也是维护大一统格局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决定了古代中国注定只能是一个大陆帝国,而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国家。陆上对北边游牧民族的防御需要,使历代王朝必须把大量的资源放在北方,而不可能去花大力气经营海洋。郑和的下西洋最后不得不让位于北边对于蒙古的防御的需要,便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何爱把自己打扮成文人?

图片来源于 ***

由此中国历史便呈现了两个明显的周期:一个周期是中原王朝周期性的兴衰,一个是游牧民族周期性的南下。且随着历史的演进,第二个周期越来越被纳入到之一个周期之中,两个周期最终越来越合二为一。像蒙古族、满族的南下,最后都被以“入主中原”的形式纳入到中国王朝循环的历史之中,元、清也便同宋、明一样,成为中国的正统王朝。这就是所谓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在这样一种相对封闭、相对独立发展的空间中,天下兴衰,就构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战略主题。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正统王朝的兴替的过程,就是天下秩序兴衰的过程。王朝的兴起,代表着天下秩序的建立;王朝的衰败,代表着天下秩序的崩溃;而新王朝的崛起,则代表着天下秩序的重建。古代中国的国家发展,便是以天下秩序的“维持与重建”这样的主轴来展开的。旧的王朝的战略重心在于“守天下”,而新的王朝的战略重心在于“取天下”。但在古代中国,天下只有一个,天下的更高权力只有一个,这一点却是毫无疑问的。

这样的国家发展模式,是在一元、整体的环境下展开的,它与西方式的在多元、冲突体系下展开的国家发展,必然会有极大的不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05/127327.html

“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何爱把自己打扮成文人?” 的相关文章

关羽死后诸葛亮啥事没有 关兴死后诸葛亮为何会昏倒

关羽死后诸葛亮啥事没有 关兴死后诸葛亮为何会昏倒

还不知道:关羽死时,诸葛亮镇定自若,为何得知关兴病亡后,却昏倒于地?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关羽的历史定位谈蜀汉名将,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都无法绕开关羽。因为他的地位和作用实在太特殊,且还是无人能代替的关键角色。如关羽死后,曹魏那边对关羽的盖棺定论是:...

裴潜: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潜: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潜(?-244年),字文行,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曹魏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河东裴氏。曹操平定荆州时,裴潜归附曹操并出任丞相府军参谋,历任三县县令,后入京任丞相府仓曹掾,代郡太守。后任沛国相、兖州刺史。曹丕继位之后,出任散骑侍郎、魏郡太守、颍...

清朝妃子每日无所事事就会勾心斗角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样的

清朝妃子每日无所事事就会勾心斗角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样的

对清朝妃子们每天生活在勾心斗角中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的妃子并非都像电视剧上面演的那样整天无所事事、勾心斗角,她们也有自己的日程安排。清朝皇宫制度非常严格,皇帝祖上定下的规矩不但对自己严厉,对后宫妃子也是非常严格,容不得一点差错。这里就说明下,清朝妃子每天都在...

苏麻喇姑未嫁的原因是什么 苏麻喇姑真的是为了康熙吗

苏麻喇姑未嫁的原因是什么 苏麻喇姑真的是为了康熙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苏麻喇姑一生未嫁,真的是为了康熙皇帝吗?里面有什么原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康熙王朝》中的故事有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康熙王朝》,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令人深刻的便是里面康熙皇帝和苏麻喇姑的故事。在电视剧中,苏麻喇姑和玄烨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关系就...

曹操历史上为何没有将吕布收为己用?

曹操历史上为何没有将吕布收为己用?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裴注的《曹瞒传》:“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可简单理解为,吕布为非常优秀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是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诚然,吕布确实武艺高强,但他也是一个满身污点、背主弃义之人。吕布也绝不像...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李治,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三代皇 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皇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李治临终前,为自己死后的朝堂格局作了一定的安排。首先,他让宰相裴炎作为唯一的辅政大臣辅佐新皇。其次,给予自己的妻子、天后武则天仲裁国家大事的权力,“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李嗣本是什么人?他被称为威信可汗是什么意思?

李嗣本是什么人?他被称为威信可汗是什么意思?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嗣本是唐末五代时的前晋名将,为李克用帐下十三太保之一,在帮助李克用及李存勖父子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那李嗣本是如何为前晋效力的,为何又号称“威信可汗”呢一,跟随李克用李嗣本原本姓张,出身武将世家,为铜冶镇牙将张...

有哪些与夏侯霸相关的趣闻轶事?他的生卒年是什么时候?

有哪些与夏侯霸相关的趣闻轶事?他的生卒年是什么时候?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夏侯霸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嘉平元年(249...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