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代官场潜规则:重臣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5-27)241

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官僚,他科举出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最后一路做到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以说出将入相,位极人臣。我们可以通过曾国藩这个具体典型,观察一下清代地方官员的经济生活状态,观察一下清代官场的潜规则是具体如何运转。

两江总督收入丰厚,曾国藩一家却生活简朴

咸丰十年(1860)四月,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两江包括今天的江苏、江西、安徽,总督主掌军政民政,统辖三个省的一切文武官员。而就太平天国时期的形势而言,两江总督的重要性可谓天下之一。如此重要的人物,年收入是多少呢?

清代官场潜规则:重臣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图片来源于 ***

如果说基础工资,或者叫法定工资,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大清帝国的总督,年收入只有一百五十五两白银。如果大致以一两白银兑换二百元人民币计算,大约为人民币30100元,合成月薪约为2583元。而按现行的《国家公务员级别和工资标准》,省级公务员职务工资标准为2510元。古今薪酬制度之一脉相承居然如此巧合。

当然,和今天的工资制度一样,这一百五十五两只是工资条上的基本工资。从雍正时期起,皇帝又特批给督抚们一笔数额不菲的补贴,叫“养廉银”。乾隆十二年(1747),朝廷定两江总督养廉银为一万八千两 ,在全国总督中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事实上,对于帝国内绝大多数督抚来说,“养廉银”在全部收入中仍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中国官员更大宗的收入是“规费”,换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灰色收入。按照西方标准,这种规费收入当然属于腐败,但是“ *** 的朝廷和百姓都不认为收取规费有什么不妥或者是腐败,只要此种行为保持在习惯性的限度以内就行”。 而这个习惯性的限度,据张仲礼的研究结果,督抚级的官员平均是十八万两。如果真的如此,我们差不多可以说曾国藩是大清帝国的顶级富人之一了。

然而,顶级富人曾国藩却活得像穷人一样。

总督时期,曾国藩的衣着不修边幅。赵烈文说他之一次见到曾国藩时,曾国藩“所衣不过练帛,冠靴敝旧”。这一记载得到了外国人的印证。同治二年(1863),戈登在安庆与曾国藩会面,这些外国人惊讶地发现“曾国藩……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渍……”

清代官场潜规则:重臣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图片来源于 ***

不光自己的生活非常简单,他对家人的要求也非常严苛。他家里只有两个女仆,一个是老太太,一个是小姑娘,帮不上什么忙。那么总督府中的日子怎么过活呢?曾国藩要求曾家的女人们,每天都要进行体力劳动。从洗衣做饭腌制小菜,到纺线绣花缝衣做鞋,都要亲力亲为。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剿捻回任再督两江后,为家中女人们制了个工作日程表:“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巳午刻(早9点到中午1点),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针黹刺绣之类,细工。酉刻(傍晚5-7点),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从早到晚,基本上不得休息。如此辛苦的总督府家眷,恐怕大清天下找不到第二家了。

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成为地方大吏,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礼品。一旦升官,任何一位前来谒见的下属,都不会空手而来。身在官场,从始至终片礼不沾是不可能的。如此“不近人情”,不符合曾国藩“和光同尘”的作风,也不利于他在某些情况下与下属建立基本的情感联系。所以在实在拒绝不了的情况下,他会从下属送来的礼物中挑一两样价值最轻的。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初九,湘军名将鲍超亲赴安庆,一为商量军务,二为给曾国藩贺寿。鲍超的军队向以能战、能抢闻名,因此他既是一个粗人,也是一个富人。其他部下不敢给曾国藩送礼,鲍超却不管这一套,他一共带来十六包礼物,其中许多珍贵的珠宝古玩之类。曾国藩览之而笑,从中挑了一件收下,其他都送还鲍超。收了一件什么呢?一顶小帽。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记载:“鲍春霆来,带礼物十六包,以余生日也。多珍贵之件,将受小帽一顶,余则全璧耳。”鲍超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又带了十六包东西回去了。

曾国藩还收过美籍华人容闳“报效”的礼物。同治四年(1865),容闳从美国采购机器

清代官场潜规则:重臣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图片来源于 ***

图片来源于 *** 回到中国。两年前他受曾国藩委托,以“出洋委员”身份,携六万八千两白银出洋采购机器,开启了洋务运动之先声。机器运抵上海之后,他赴南京向曾国藩汇报工作。此时曾国藩已经离开南京,北上剿捻。曾国藩知道,按中国官场惯例,容闳一定会向他致送礼物,因为曾国藩给他的是一个“肥缺”。所以曾国藩特意写信给儿子曾纪泽嘱咐说:“容闳所送等件如在二十金以内,既可收留,多则璧还为是。”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的曾国藩收受礼品,有一条默认的“价格线”。至于容闳所送的是什么,价值多少,没有留下记载。

当然,除了清的一面,曾国藩也有“浊”的一面。总督时期,曾国藩在人情来往上开支不少。

两江总督本是天下最“肥”之“缺”,曾国藩的前任们因此手笔都比较丰阔。曾国藩既袭此任,在许多方面也不得不萧规曹随。

联络京官,是地方大吏必不可少的动作。曾国藩做京官多年,深知每年冬天那笔炭敬对京官们来说意义何等重大。曾国藩致送的对象,主要是湖南籍的京官。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他在给曾国潢的信中说:“同乡京官,今冬炭敬犹须照常馈送。” 这笔钱,每年至少数千两。

除了炭敬,另一笔比较大的花销是程仪。如前所述,迎来送往是官场上的重任。有人出差路过,他除了请人吃饭,还要给他一百两银子的程仪。

至于“别敬”,则频率较低,只有在地方官需要进京时才发生。同治七年(1868)七月二十日,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这一年十二月他抵达北京,在北京过完年后出都赴保定就任。在出发之前,曾国藩身上带了一张可以兑换二万两现银的银票。为什么要带这么多钱呢?主要就是为了给京官们送“别敬”。多年没有入京,那些在穷京官生活中挣扎的故友新朋们盼他如望云霓,他的别敬当然不可能过少。他在日记中多次记载“核别敬单”,“定别仪码”,“定分送各单”,可见这件事他是多么在意。在给儿子的信中,他说:“余送别敬一万四千馀金,三江两湖五省全送,但不厚耳。”总共送了一万四千两,他仍然认为不厚。

清代官场潜规则:重臣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图片来源于 ***

要想顺利报销就要给“好处费”除去人情往来,官场上的“潜规则”更需要大笔银子。

同治七年,捻军被消灭,天下大致平定,太平天国战争军费报销提上了议事日程。报销就要不可避免地遇到“部费”问题。

按照清代财务制度,曾国藩需要先将这些年来的军费开支逐项进行统计,编成清册,送交户部。户部要对报销清册进行审查,审查合格,才呈报皇帝予以报销。因此,报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户部的态度。如果户部高抬贵手,什么不合规定的费用都能报销;如果他们鸡蛋里找骨头,再光明正大的支出也过不了他们的审计关。那么,户部的态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视“部费”也就是“好处费”多少而定。报销前,曾国藩托李鸿章打听一下户部打算要多少“部费”,李鸿章回信说:“报销一节……托人探询,则部吏所欲甚奢。虽一厘三毫无可再减。……皖苏两局前后数年用饷约三千万,则须银近四十万。如何筹措,亦殊不值细绎。……若辈欲壑,真难厌也。”也就是说,李鸿章托人去找户部的书吏,探探他们的口风。反馈回来的消息说,书吏们要一厘三毫的回扣,也就是1.3%。曾国藩需要报销的军费总额是三千多万两银子,按1.3%算,“部费”需要四十万两。

四十万之巨,无论如何是不能答应的。怎么办呢?只有继续公关。曾国藩命江宁(南京)布政使李宗羲托人,李又托了一个人出面和户部书吏接洽,做了大量工作,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给八万两,显然书吏做了极大让步。

恰好在这时,中枢的批复到了。出于对他们平定太平天国、捻军的卓越功勋,皇帝(实际是太后)同意他们免于报销,曾国藩对此感激涕零,说他对此“感激次骨,较之得高爵穹官,其感百倍过之”。按理说,皇帝发了话,这八万两就可以省下了。不过,曾国藩却说,这说好的八万两银子“部费”还是照给。因为阎王好见小鬼难搪,毕竟以后他还需要和户部打交道。

曾国藩也有“小金库”那么,以上这些开支,钱都是从哪来的呢?原来,曾国藩在自己的财政司中建有一个“小金库”。我们说过,总督的平均陋规收入一年会有十八万两。那么曾国藩不许下属给他送贵重礼物,不收现金,这样就少了一大块。此外,他还不收各州县送的陋规。但是盐运司送的“缉私经费”,上海海关、淮北海关等几个海关送的“公费”,就是曾国藩这个“小金库”的金钱来源。因为这些单位,是有钱单位,如同今天的烟草专卖局,你不收,他们也发作福利了。

清代官场潜规则:重臣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图片来源于 ***

小金库的用途,则主要供曾国藩官场应酬打点之用。曾国藩同治七年底进京,一路路费和生活费,在京中送礼所用,再加上带到直隶总督府的两千两零花钱,全系“小金库”中的钱,并没有动用自己的“养廉银”。曾国藩的养廉银则存放在布政使衙门,主要供自己家庭开支所用。

在曾国藩北上就任直隶总督之际,“后路粮台”的“小金库”共存了三万两左右。如前所述,这三万两小金库在北京只花掉了两万,还剩下一万怎么办呢?按官场惯例,这一万多,曾国藩完全可以携归家里。不过他却不想这样做。在同治七年十一月初八的信中,曾国藩对纪泽说:“其下余若干(尔临北上时查明确数)姑存台中,将来如实窘迫,亦可取用。否则散去可也(凡散财最忌有名)。”就是说,家里实在需要花钱,可以用一些。否则,临全家北上时,想办法捐掉。曾国藩要求“散掉”时不可为人所知,“凡散财最忌有名”,这是因为“一有名便有许多窒碍”。他还说:“余生平以享大名为忧,若清廉之名,尤恐折福也。”

这是解读曾国藩为官风格最关键的两句话。一方面,曾国藩确实是一个清官。他的“清”货真价实,问心无愧。在现存资料中,我们找不到曾国藩把任何一分公款装入自己腰包的记录。但另一方面,曾国藩也接受官场潜规则,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场生存者。如果给清官分类的话,曾国藩应该归入“非典型类清官”。也就是说,内清而外浊,内方而外圆,只要清官之实,不要清官之名。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曾国藩的志向,不是“当清官”,而是“做大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5/128053.html

“清代官场潜规则:重臣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的师傅到底是谁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的师傅到底是谁

对韩信为何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的师父是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楚汉时期的韩信,我们可谓是老少皆知的。韩信指挥的军事战争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西汉王朝的大半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是军功赫赫,也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战绩的一位战神般的人物...

李自成兵败被杀之后 妻子高皇后又是什么下场

李自成兵败被杀之后 妻子高皇后又是什么下场

对李自成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下场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政权的交替,明朝灭亡后便是清朝,可在这其中却有一个人曾经短短地称帝了数十天而后才是清军入关,夺得帝位。明朝也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清朝建立者皇太极亲手覆灭的,真正覆灭清朝的是一个叫做李自成的...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吴三桂为什么不支援崇祯皇帝?只因明朝统治者不分忠奸、作茧自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明崇祯皇帝曾经命吴三桂入京勤王,但是吴三桂的反应却让他大失所望。原本只需要两三天时间,他们就可以到达北京,帮助皇帝抵抗李自成的大顺军队。但是...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孙鲁班是吴主孙权的长女。她是吴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孙权晚年开始,吴国政坛一片混乱,正是因为有她在其中胡搅乱拌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孙鲁班的生母步夫人是孙权最宠爱的女人之一。爱屋及乌,孙鲁班自幼便很得宠爱。所以...

耿炳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耿炳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耿炳文,濠州人,管军总管耿君用之子,明朝开国功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耿炳文是明朝名将,固守长兴十年,屡次挫败张士诚的进攻,为朱元璋专心对付陈友谅立功巨大。在朱元璋大肆屠杀文臣武将的时候,耿炳文难过一劫,成为建文帝时少有的活下来的开国名将。那为何耿炳文最后还是不得善终...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什么有两个齐桓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谥号,是我国古代在帝王公侯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为其制定的一种尊号。谥号始于西周,是周礼中的一部分。古代常见谥号有“文”“武”“襄”“烈”“孝”“穆”等等,如西周有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等,汉有汉...

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都是汉文帝的女儿 两人待遇为何天差地别

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都是汉文帝的女儿 两人待遇为何天差地别

对汉文帝刘恒仅两女儿,为何馆陶公主备受宠爱绛邑公主却无人问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景帝掩盖打击周勃家族的残酷真相!馆陶公主是“大长公主”推测比绛邑公主年长,但从封号而言馆陶远不及绛邑,馆陶虽属邯郸管辖,却是以盛产陶器的县城,汉文帝防备齐燕等诸侯王,馆陶处于战争威...

评论列表

冯丽
冯丽
3周前 (10-23)

曾国藩作为清代地方重臣,其清廉之名背后亦包含着对官场潜规则的接受与包容,他生活简朴却并非不知变通之人;在遵守法规的同时也能灵活处理人际关系和人情往来之需求体现了他高超的为官智慧和对大局的全面把握能力。#评论#阅读完关于曾氏的一生经历后深感敬佩!他不仅是一位廉洁奉公的好官更是一个深谙人性且能屈就伸的大智若愚者典范人物也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儒家思想精髓值得后世学习借鉴和思考探讨之处颇多令人深思不已感叹万分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