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迁受宫刑是因为政治观点落后 性格迂阔?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6-06)210

宫刑,也叫腐刑,是古代一种破坏生殖的残酷肉刑。郑玄给《周礼·秋官·司刑》作注说:“丈夫则割其势,女子闭于宫中。”关于宫刑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吕刑》。《尚书正义》说:“妇人幽闭,闭于宫,使不得出也。……隋开皇之初始除男子宫刑,妇人犹闭于宫。”(《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卷十九》宫刑集对肉体的摧残与精神的侮辱于一身,对被施与者的伤害是巨大的。

司马迁受宫刑是因为政治观点落后 性格迂阔?

*** 配图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军三路出击匈奴,其中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的五千步兵不幸被匈奴八万精锐骑兵包围。尽管汉军“所杀过当”,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全军覆没,李陵被俘投降。司马迁当时担任太史令一职,因看不惯同僚们落井下石的龌龊行为,忍不住替李陵辩解了几句,本意是想“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没想到汉武帝一腔怒气正无处发泄,于是迁怒于人,认为司马迁,欲“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报任安书》)。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家族几代都为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他自己生活在“君明臣贤”的西汉鼎盛时期,很受汉武帝信任,却不料遭此惨祸。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羞辱使司马迁蒙受了奇耻大辱。他说:“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极矣。”“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汙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臧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湛,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报任安书》)腐刑使司马迁悲痛欲绝,一度几近癫狂。

司马迁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学者,官居太史令,而且深得汉武帝的信任,为什么会因几句公道话而遭此惨祸呢?我们不妨把李陵事件与封建集权制性质、时代特质以及汉武帝本身的性格特征结合起来考察,就不难找出真正原因。

司马迁受宫刑是因为政治观点落后 性格迂阔?

*** 配图

汉武帝时代是一个大一统意识强烈的时代,也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时代。文景以来的西汉盛世赋予了汉武帝张扬自大的个性特征——敢作敢为又喜怒无常,“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其一。其二,西汉与匈奴关系是当时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李陵的投降使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大失脸面。其三,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三纲五常”理论已经建立起来,仁义礼智信是衡量士大夫大是大非的重要标准。儒家的仁义观要求士大夫“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论语·卫灵公》)。李陵投降无论就国家利益来说还是儒家礼义来说,都是与之相悖的,所以汉武帝盛怒之下迁怒于他是必然的。可以这么说,司马迁受宫刑一是因为汉武帝喜怒无常的性格,二是司马迁自己政治观的落后和性格的迂阔。整部《史记》中反映司马迁政治观落后和性格迂阔的事例是很多的。比如,司马迁非常反对“均输平准”的措施,认为是制约了经济的良性发展。如果单就经济发展的共性而言,这并没有问题;但他却没有(或者不愿)看到汉武帝时期社会的特殊性。

当时汉朝处于与匈奴斗争的关键时期,而讨伐匈奴的成败对西汉帝国的整个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实施“均输平准”、集中全国之财力物力的举措是必要的。

司马迁受宫刑是因为政治观点落后 性格迂阔?

*** 配图

这正如世界现代史上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起的积极作用。而司马迁看不到(或者忽视了)这种积极作用,以共性来否定个性,这是极不恰当的。再比如,司马迁对汉武帝“独尊儒术”的举措是极力否定的。在司马迁眼里汉儒太“俗”。其实汉代“俗儒”乃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特征。其虽俗,却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了社会进步的潮流。这与先秦“醇儒”的迂阔不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又比如,司马迁强烈谴责汉代“酷吏”。从当时的政治形势来看,汉武帝重用“酷吏”,正是打击豪强,消除动乱隐患、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积极表现,从总体上或主流上看,是值得肯定的。可是司马迁却对这些积极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耿耿于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看不到由于时势变化而“攻守之势异矣”的客观事实,拿落后的、保守的政治眼光来评判进步的社会特征。这是他所以遭致宫刑的主要原因,也是其悲剧性之所在。许多《史记》研究者在分析司马迁受宫刑的原因时,过分强调他与汉武帝的思想对立性,而忽视了应该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中寻找原因,以至于得出了并不准确的结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6/129685.html

“司马迁受宫刑是因为政治观点落后 性格迂阔?” 的相关文章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五代十国初期北平国的统治者,王处存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王处直是晚唐五代的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实力弱小,因此在朱温与李存勖之间左摇右摆以求生存。后来李存勖大败后梁,称雄河北,王处直只得死心塌地的跟随前晋。那他为何又要引辽人入侵,对抗强大的前晋呢。一,立足义...

张昭是什么出身?他在东吴的地位怎么样?

张昭是什么出身?他在东吴的地位怎么样?

三国时代,在东吴的职业人团队之中,张昭应该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悲情人物。“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内事不决问张昭”、“带投大哥”这些都是网络上调侃东吴重臣张昭的段子,在众多网友心目中,张昭似乎成了个没什么骨气的老头子。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张昭,远没...

三英战吕布时刘备要是不出手 关羽和张飞能打赢吕布吗

三英战吕布时刘备要是不出手 关羽和张飞能打赢吕布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关张大战吕布的时候,刘备如果不出手,他们两个人能打败吕布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三国演义中的吕布,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刘关张三兄弟大战吕布的精彩画面,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是相当刺激的桥段。刘关张虽然最后获得了胜利,但是在小编看来,也是胜之不武的。吕布一个人打...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李香君本姓吴,苏州阊门枫桥人氏,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李香君的父亲是个武官,不过品阶很低,两个哥哥几乎不学无术,没什么才能。李香君8岁时,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她漂泊到异乡,被南京秣陵教坊的名妓李贞丽收养...

三国时期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为何不好?背后是何真相?

三国时期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为何不好?背后是何真相?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他最信任重用的人有两个,一个是骁勇善战的魏延,另一个则是掌管军务的杨仪。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诸葛亮临终前,安排杨仪、费祎、姜维等组织退军,其中以杨仪为首,并希望魏延领军断后。诸葛亮死后,杨仪让费祎去刺探魏延的态度,魏延希望杨仪可以护送诸葛亮灵柩回...

历史上李世民为何没有将单雄信纳为己用?

历史上李世民为何没有将单雄信纳为己用?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在演义小说及各种曲艺评书中,单雄信是个义薄云天、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当年曾经和他在瓦岗寨一起结义的兄弟们,包括徐世勣、程咬金、罗成等人,都已经先后投降了唐军。可是,由于单雄信的哥哥被李渊...

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是怎么建立唐朝的

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是怎么建立唐朝的

对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怎样带领军队反对隋朝统治,终建立唐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出生在北周一个贵族家庭,在成年后接受祖上的荫蔽承袭唐国公这个职位。在隋文帝统一天下建立隋朝之后,凭借着与文献皇后的亲戚关系深得隋文帝...

李迥:唐代宗李豫第七子,凭借母亲的宠爱,成为首批晋封亲王的皇子

李迥:唐代宗李豫第七子,凭借母亲的宠爱,成为首批晋封亲王的皇子

李迥(761~796年8月),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代宗李豫第七子,母为贞懿皇后(追封)独孤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作为皇孙,册封延庆郡王。唐代宗宝应元年,册封韩王。凭借母亲的宠爱,成为首批晋封亲王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