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揭:《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

诗词文献7年前 (2017-06-09)470

导读:《杨家将》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依照评书和各种文学读本的说法,杨家将星云集,绵延不绝。杨老令公和他的七个儿郎自不必说,六郎以下还有宗保、文广父子,以及佘太君、穆桂英、杨排风等一干女将。事实是这样的吗?既然要正本清源,我们还是把目光聚焦到杨家将的男一号。

揭:《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

*** 配图

老令公杨业更高做过太尉(跟高俅一样,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大同军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不过这些都是死后追认的,别当真。杨业的实职是云州观察使,判代州(云州当时还在契丹人手里,这个职务应该类似于香港回归前的驻港部队司令,暂住深圳),军衔是右领军卫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中将)。虽然没有评书中吹得邪乎,但杨业好歹也算宋军的中高级军官和重要将领。武力如何呢?绝对是狠角色。雁门关一役,杨业以八千奇兵破袭十万辽军,一举打出了杨家将的威名,致使辽兵看到“杨”(字旗)来了就跑,当时人送杨业外号“杨无敌”。

杨业虽然勇武有略,却非宋王嫡系。他原是北汉(曾与宋并立的另一政权)大将、大军区司令(建雄军节度使)、皇室宗亲(杨业又名刘继业,曾被北汉皇帝收为养孙)。宋朝皇帝靠兵变上台,对军人历来提防,更何况外来豪强了,杨业后来的命运也恰恰证明了这点。

公元986年,宋太宗兵分三路,北伐辽国,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相当于以武力收复香港、澳门等被占领土)。杨业当时是西路军副司令,司令潘美是宋朝的开国大将,战功赫赫,在评书中却变形为万人唾骂、陷害杨业的大奸臣潘仁美。

如果北伐胜利了,也许就没有杨家将的传奇了,但是,悲剧的一幕还是降临了。

北伐先胜后败。担任主力的中路军一败涂地,主帅曹彬只身突围,北伐就此歇菜。仗没法打了, *** 还得有人擦。于是,西路军负责将山西北部4个州的民众撤回内地(抢不到地,人口也算战利品),而掩护的“光荣任务”就交给了杨业。

要在辽国骑兵的乘胜追击下完成大规模的“移民”工作,这不是脑子进水嘛!杨业自知凶多吉少,主张用声东击西的打法袭扰辽军,却遭到监军王侁的冷嘲热讽,并诋毁他有二心(宋朝的监军虽然都是文官,但在心理变态程度上跟明朝的死太监有一拼)。杨业身为北汉降将,最忌讳他人猜测,于是冒险带兵出征(这无异于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抢眼),但要求监军王侁和司令潘美派兵接应。

结果,杨业孤军深入,中伏,突围不成,苦等援军不至,力战被俘。眼见大势已去,杨业叹息道:“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按评书的说法,杨业撞李陵墓碑而死,这是扯淡,李陵被俘而降,杨业以死报国,作者显然为了制造某种戏剧冲突。真实的历史是,杨业身负重伤,绝食三天后,于公元986年6月18日离世。

揭:《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

*** 配图

作为西路军主帅,久经沙场的潘美同志不会不明白杨业的战略意图,也不可能不知道杨业身处险境。据宋史记载,他的立场与杨业相近,但却没有与监军王侁力争,并且在王侁率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总之,拗不过领导。

事实真是这样吗?我的理解是,潘美很清楚王侁是赵光义派到西路军的 *** 人,并且已经洞悉到宋太宗赵光义要想借机除掉异己的意图,之所以让王侁拿大,是因为他不想触霉头。

这一切不是没有先兆。六年前(公元980年)的雁门大捷后,杨业一时风头无二,当时就有边关将领羡慕嫉妒恨,暗中上书诽谤。宋太宗阅毕后,什么话都不说,封好奏章交给杨业,明面上是“信任”,实际上却是“敲打”——如果真相信,直接把诽谤者革职或调离就完事了。

宋太宗赵光义是极其厚黑之人,自从办掉了哥哥宋太祖赵匡胤之后,他压根就没信任过谁,生怕别人跟他一样学坏。杨业本就是降将,而且杨佘(佘太君)两家历来是地方豪强,又在边关跟契丹人打了多年交道,谁知有没有二心,这回借契丹人之手除掉他,也算去了一个后患;而且还能捎带拉一下宋朝军民对辽国的仇恨值(毕竟杨无敌在宋朝军民中很有口碑),转移一下国内矛盾——北伐失利,损兵折将,劳民伤财,更大的责任人就是赵光义。

帝王之心莫测。潘美未必是赵光义的同谋,但于杨业之死却难脱干系,替罪羊是当定了。

为了对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有交代,杨业死后,宋太宗下诏将潘美连降三级,将监军王侁除名流放金州(在今天的陕西安康)。就此盖棺定论:王侁犯有主要责任,潘美次之。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皇上不是什么好鸟,但又不能直接骂娘,鉴于王侁的知名度不够,只好拿潘美撒气了。

在评书中,潘美被改名叫潘仁美,他的女儿是宋太宗的妃子,这一背景满足了老百姓对大奸大恶的想象——上面有人。杨业死后,清官寇准装神弄鬼,对潘仁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刑讯逼供,并成功迫使其告老怀乡;这还不解恨,最后又让杨六郎在黑松林结束了潘仁美的小命。

痛快吧?痛快!但事实是这样的。潘美和宋太宗确有姻亲关系,却并非其岳父,而是潘美的孙女嫁给了赵光义的儿子(评书里乱点鸳鸯谱是暗讽赵光义“扒灰”,这是典型的民间损人行为)。潘美既没受刑,也没遇刺,降职一年后就官复原职,5年后(公元991年)又被提拔为宰相(同平章事)——宋太宗“姑息养奸”的行为也从一个侧面论证了杨业之死有阴谋,老百姓又一次被耍弄了。

揭:《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

*** 配图

人民群众倍感不爽,于是民间艺人继续恶搞、戏谑潘美。直到潘仁美的孙子娶了杨家的烧火丫头,潘杨两家握手言和,这才善罢甘休。想想看,把只认识“天波府、杨排风”六个字的粗使丫头嫁给仇家的将门虎子,是一件多么大快人心的事情——这又是典型的阿Q式报复逻辑。在后来的《唐伯虎点秋香》中,我们能看到类似的剧情设计,不同之处在于伯虎兄娶了仇家的高级丫头。

当然,评书《杨家将》和史实还有很多出入,比如六郎杨延昭其实排行老大,六郎这个别名是仇家给起的,因为契丹人认为六郎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就是六郎星的人间化身——看来少数民族还是厚道,英雄就是英雄!

穆桂英这人倒还是真有,也是杨六郎的儿媳妇,但她不并姓穆,而是复姓慕容(祖上应是鲜卑人);并且她的丈夫是评书中的儿子杨文广(这就有些乱搞了,不会是潘家买通了无良民间艺人使的绊子吧),而评书中的丈夫杨宗保在正史上则查无此人。至于桂英有没有这么厉害,咱就不知道了,考虑到佘太君出身于将门,未定就有这个传承。

作为一部英雄史诗,《杨家将》里添油加醋,无中生有,搞七捻三的内容很多,但对于观者来说,是不是史实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丰富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从俗一些的角度讲,《杨家将》也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绝佳的创意脚本,这比现在任何的品牌故事都要来得精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6/130226.html

“揭:《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 的相关文章

穆春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位

穆春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位

穆春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小遮拦,江州人氏,原是揭阳镇富户,与哥哥穆弘同为当地一霸。后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八十位,上应地镇星,担任步军将校。征方腊后授武奕郎,后辞官返回揭阳镇。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穆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小说中,揭...

郭盛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五位

郭盛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五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郭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郭盛是《水浒传》人物,四川嘉陵人氏,善使方天戟,外号“赛仁贵”,意思是武功赛过薛仁贵。 原来从事水银买卖,但是...

南宋官员舒邦佐简介:著有《双峰猥稿》,为文绚丽精湛

南宋官员舒邦佐简介:著有《双峰猥稿》,为文绚丽精湛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

陆机所写的《猛虎行》,表达了其在官场浮沉之中起伏的思绪和复杂的心情

陆机所写的《猛虎行》,表达了其在官场浮沉之中起伏的思绪和复杂的心情

陆机,字士衡,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和弟弟陆云合称“二陆”,被誉为“太康之英”;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

《夏日山中》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夏日山中》译文及注释译文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注释裸袒(tǎn):指诗人在青林里脱去头巾,不拘礼法的形态。青林:指山中树木苍翠、遮天蔽日。脱巾:摘下帽子。露顶:露出头顶。松风:松...

《九月十日即事》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译文及注释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注释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遭此两重阳...

《听蜀僧浚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蜀僧浚弹琴》译文及注释译文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注释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