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三国诸葛亮用计为何总离不开火?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6-30)90

古人云:玩火者必自焚。

火,是上苍的恩赐,也是神灵的象征,只可供奉,不可亵渎。如果用得恰当,它就是文明的使者,反之,则是野蛮的破坏。若是用于战场杀伐,成为逞强斗狠的工具,那就必定是人类的灾难了。

从来天命不可违,古人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之所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一定要将“火攻篇”放到靠后甚至再靠后的位置。无非就是告诉为将者,从来水火无情,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要用这种惨绝人寰的计策。

但在《三国演义》中,很多人却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名将,大多是玩火的高手。纵观三国大小战役无数,“火攻”总是不离左右,即便是最着名的“三大战略决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之处,同样没有离得开一个“火”字。

揭秘三国诸葛亮用计为何总离不开火?

*** 配图

从卧龙被张飞的一把火烧醒开始,诸葛亮也就和火结下了缘。之一次施计火烧博望坡,第二次火烧新野,诸葛亮的成名战火烧赤壁,到蜀国开始衰微的转折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这场战役虽然和诸葛亮没有主要的关系,但是诸葛亮在蜀国角色转换的一个导火索。

全书开始暗示诸葛亮生不久矣的战役,火烧孟获,诸葛亮身体明显衰弱的战役,火熄上方谷。甚至连诸葛亮临死的标志也暗寄在火上,一盏油灯。从大火到一盏微暗的油灯,诸葛亮的一生和火联系在一起,火也成了诸葛亮人生每个转折的象征和暗喻。

初出茅庐,面对曹操大军的到来,先烧博望,再烧新野,以一片残垣断壁和无数曹军性命换来了最终的胜利,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但胜则胜矣,却是不武,也非上上之策。但诸葛亮的两把火,不仅开创了实施火攻的先河,也为后来蜀国走向衰落埋下了深深地伏笔。

要说诸葛亮最初的这把火,也还是炉灶里的“微火”,只在炉中烧,范围不大,危害也小。赤壁之战就不一样了,那是一场大火。这场大火,也是曹操惹火上身,被人牵了牛鼻子。本来好好的,偏要听从外人的建议。

纳连环计,受诈降书,让八十万大军葬身火海,一去不归。而其始作俑者周瑜,虽因此战成就了千古英名,却终究是不得善终,英年早逝,让人嗟叹。

当然,这场大火也并非毫无益处。至少,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英明领导更好骗。尽管如此,曹操还是没有醒悟。或许是曹操不谙此道,从来不知道火攻可抵百万兵的道理。

揭秘三国诸葛亮用计为何总离不开火?

*** 配图

与袁绍大军对峙官渡,什么办法都用了,就是不能动得袁绍分毫。直到许攸进入曹营,曹操才如梦方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曹操终于把烧向自己的那把大火引向了袁绍的军营。

乌巢烧粮,釜底抽薪。从此,强大的袁绍集团一蹶不振,并快速走向灭亡。要说烧的最厉害的那把火,无疑还是来自江东的陆逊。可能是刘备从没尝过被人烧的滋味,为给关羽报仇,倾全国之力,大军突进,连营百里。

他不明白,大火是不长眼睛的,可以烧曹军,可以烧袁绍,同样也可以烧他刘备。这场大火,不仅烧掉了刘备的自尊,也烧掉了蜀汉的半壁江山。羞愧难当之余,只能在白帝城托付后事。

这场战役,西蜀惨败,东吴全胜。而实施这一计策的东吴名将陆逊同样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后来,因为参与太子之争得罪孙权,从此再也没有得到重用。这还不算,孙权隔三差五就要派人前去大骂陆逊。最终,陆逊忧伤过度,含恨而亡。

夷陵之战,主公被人烧死了,诸葛亮也不想再用火攻了,可能也是觉得太残忍,恐折阳寿。但诸葛亮后来才意识到,身处那个位置,有时也会身不由己。

不久,南王孟获造反,诸葛亮意欲归附其心。但孟获是个野蛮人,不通事理。诸葛亮连胜几阵之后,却遭遇孟获的杀手锏武器藤甲军。

这些刀枪不入的玩意,没有别的办法,唯独对火很在意。犹豫再三,诸葛亮还是不太情愿地采取了火攻。最后,藤甲军是破了,却也是生灵涂炭,死者众多,极尽惨状。

在曹操看来,刘备与东吴既然不臣,则与草寇无异。曹操挟有天子,以大汉丞相的名义,率领王者之师,征讨刘备与东吴,其势犹如离弦之箭也。谁想刘备与东吴针锋相对,指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岂非“以曹操之箭,攻曹操之军”耶!草船借箭,大约是说诸葛亮善于顺势而为,借力使力,一方面建立孙刘联军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形成对曹操以牙还牙的攻击力量。唐朝王周有《赤壁怀古》一诗云:“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说的就是此中的奥秘。

揭秘三国诸葛亮用计为何总离不开火?

*** 配图

而“七星坛祭风”,很可能是临战前一种祭拜天地的仪式,或者是激励士气的一种方式。当曹操大兵压境,人皆以为必败之时,诸葛亮以他大无畏的勇气和智慧,激励了东吴将士们的斗志。令人闻风丧胆的西北风,顿时转换成了大义凛然的东南风。所以我说,在那样危急的历史关头,东南风其实象征着一种被正义所鼓舞的勇气,以及一种敢于以弱敌强的力量。

战争的局势在发生逆转,天气也在发生逆转,意识界的东南风与自然界的东南风会合在一起,最终决定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里,原来隐藏着这么一段真实的历史。所谓东南风,既是历史,也是对历史的虚构。而正是这种对历史的虚构,让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开放出了寓言似的芬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6/133871.html

“揭秘三国诸葛亮用计为何总离不开火?” 的相关文章

在唐朝开国功臣榜单上都有哪些人?为何没有李建成?

在唐朝开国功臣榜单上都有哪些人?为何没有李建成?

李建成,唐高祖李渊嫡长子,唐朝开国太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大唐秦王李世民悍然发动“玄武门事变”,由此改变了他和长兄李建成的人生。事变后,李世民先取代了李建成的皇太子之位,随后又成为大唐王朝的皇帝,是后世敬仰的“唐太宗”,而失败者李建成却只能被称呼为“隐...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隋代大臣,弘农华阴人,司徒杨素之子。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大业九年(613年),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引发了杨玄感之乱,但仅持续了两个月就迅速失败。杨玄感是隋朝重臣,文武双全,号称“项羽”,起兵反隋时受到民众的普遍响应与支持。既然如此,那杨玄...

司马家族作为百年贵族却被灭族 司马家到底得罪了谁

司马家族作为百年贵族却被灭族 司马家到底得罪了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家族到底得罪了谁?一个绵延百年的贵族,为啥被灭全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三国演义》的影视剧或小说,一说起它,人们就会想到一位经典的人物曹操。他有勇有谋,但身边还有一位文武双全的人,那就是魏国大军师司马懿。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在他之前的祖祖辈辈,...

微子:周朝宋国开国始祖,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微子:周朝宋国开国始祖,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微子,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殷微子。今河南商丘人。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子启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中衍(宋微仲)居中,受德(商纣王)最小。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和中衍的时侯还是妾的身份,...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降旨叛张某极刑,后来陈汶辉查实冤情后封还御旨,惹得老朱大怒,直接问罪,那么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亲自发文祭奠陈汶辉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陈汶辉是明朝初期的知名文臣,出生在福建诏安县梅岭人,是唐朝时期大臣陈元光的二十四世孙,其本人在元朝大德年间出生,从...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还不知道:卫子夫和钩弋夫人,同是汉武帝宠爱的妃子,哪个结局比较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88年,汉武帝已经年近七十,有一天,钩弋夫人摘下自己的发簪耳环,跪下磕头如捣蒜,求汉武帝宽恕自己的罪过,汉武帝却说:“带下去,送入掖庭监狱!”钩弋夫人立刻被几个人架着就要...

张任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任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和宋朝一样,都是重文轻武的王朝,然后以文驭武。但两朝重文轻武的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宋朝是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不正,以武将身份反噬旧主称帝,又担心五代军阀祸乱的事迹不断重演。故宋朝从开国之初就定下了遏制武将的国策,以...

纳兰明珠为什么要妻子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

纳兰明珠为什么要妻子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

众所周知不管在哪个朝代,谋反都是诛九族的大罪,比贪污受贿严重多了,可是在清朝,有一位大臣,他因为贪污被抓了之后,却要自己的妻子向皇帝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这位大臣就是纳兰明珠。纳兰明珠来头不小,纳兰一族与爱新觉罗家有着亲戚关系,他的妻子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并且纳兰明珠本人很会察言观色,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