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绪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7-02)100

在清朝历史上命运最为悲情的皇帝莫过于光绪皇帝了。若论悲催,也许要数他的前任同治皇帝。堂堂九五之尊据说死于令人尴尬的梅毒,但作为一个本应肩负历史重任的君王,实在是令人鄙夷,丝毫不值得同情。

但光绪皇帝不同,作为日暮黄昏的满清帝国的倒数第二任皇帝,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帝国在浑浑噩噩中一步步沉沦。他决心振作,要通过自己的微弱之力来扭转历史趋势,让中国重新焕发蓬勃朝气。

光绪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傀儡的一生、悲情的一生。他本是满洲亲王的儿子,本与帝位无缘,若真如此,也许反而对他来说是幸运的。谁能料到他的前任以戏剧性的方式离别了帝位,历史将其推向了激荡的漩涡之中。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去世,这一年载湉(光绪)四岁。同治皇帝突然病逝,对清帝国高层来说无异于一场大地震。帝国的更高权利出现真空,继承人问题成为帝国稳定的关键。同治帝死后仅两个小时,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和满洲亲贵、军机大臣们在养心殿西暖阁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该由谁来继位。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绪

*** 配图

军机大臣的意思是国家为重,必须要立一位年富力强的宗亲。但这一提议遭到了慈禧的反对,原因很简单:将来的皇帝如果是个年富力强的成年人,慈禧哪里还有垂帘听政的资格,这不是要让自己放弃梦寐以求的权力在政治上靠边站嘛。所以这个提议被无情否决。

按照宗法礼制,现任皇帝死了,最常见的做法是在宗亲中挑选一位后辈来入嗣同治帝,以他儿子的名义继位,但是慈禧却表示反对。这就有点奇怪了,从历史经验来看,太后为了保证权力,往往要立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孩子,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西汉太后王政君就是这么干的,那为什么慈禧不同意呢?

因为如果按照这一 *** ,慈溪就是下任皇帝的奶奶,这中间还隔着一辈呢,将来小皇帝再年幼也有长大的一天,如果跟自己关系不亲,自己迟早还要靠边站,这是慈溪绝对无法接受的,所以必须要找一个跟自己血缘密且容易操控的幼子。

慈禧当着众臣的面宣布由醇亲王奕譞年仅四岁的儿子载湉以慈禧儿子的名义来继承大统。为什么要选择载湉呢?因为载湉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既跟自己血缘亲近,又是个懵懂无知的幼子,简直就是上天专门为慈禧准备的礼物。

听到这一结果,载湉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当场嚎啕大哭,这绝不是矫揉造作,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他太清楚当中的厉害关系了,自己的儿子哪里是去做皇帝,根本就是去做傀儡,去做慈禧手中把玩的棋子。也许事后奕譞冷静之后会心存侥幸,幻想儿子的未来也许会是康庄坦途,但历史冰冷,奕譞的这场大哭,便已预示着光绪未来下半生的悲情命运。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绪

*** 配图

光绪这一生共做了34年的皇帝,在历代皇帝之中可以说是少有的任职时间较长的皇帝了。可惜他的那位“监护人”太能活了,以至于他这一生永没有出头之日:他比慈溪还要早死一天!

清朝是个祖制极严的朝代,按照传统,后宫是不得干政的。随着光绪的长大,亲政是必然的,纵然是手握大权的慈禧也不能阻拦。于是慈禧表面大方同意光绪亲政,但仍在暗中把持大权。十八岁便亲政了的光绪帝意气风发,他决心施展手脚实现国家中兴。

就在亲政仅仅五年后,他便面临着人生的之一个重要挑战:与日本的甲午战争。

1894年,朝鲜发生动乱。作为宗主国的清朝自然要派兵去摆平,这个时候日本也把手伸进来了。通过明治维新,日本的国力蒸蒸日上,决心要跟清朝掰掰手腕。于是日本发扬了它的“优良传统”:偷袭。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消息传来,年轻气盛的光绪帝愤然宣布开战。可惜深居皇宫中的光绪哪里了解自己的国家到底腐朽到了什么地步。战端刚开,清军便一溃千里,日军秋风扫落叶般连连取胜,“蕞尔小国”轻易地击败了“天朝”,这场失败,对年轻气盛的光绪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平心而论,这场仗该失败!只有被自己深深轻视的对手羞辱,这个浑浑噩噩的国家才能略作清醒。这一盆冷水泼来,才能看清现实!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绪

*** 配图

这次失败虽让光绪内心痛苦,但更坚定了他变法强国的决心。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 *** 下,光绪下定决心着手实施变法。历史虽赐予了他一丝机会,却未给他打开成功的门窗。他知道自己机会不多,所以他不得不下猛药,但他没想到,自己越急躁,脖子上的声索便勒得越紧。看到光绪越发的不可控,老佛爷出手了。

这年八月初六,慈禧发动政变,八月初八,光绪帝被囚禁瀛台,成为了事实上的囚徒。在生命中最后的十年,这里成为了他唯一的归宿。当然,在这期间,他曾离开过这个囚笼。原因不是慈禧怜悯他,而是八国联军攻破了北京,他被慈禧裹挟着逃亡了西安。(图五)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慈禧的身体也快不行了,孤立绝望的光绪把最后的一丝希望压在了“时间”上,毕竟他比慈禧年轻几十岁。然而现实再一次展露出狰狞的面容,在慈禧病死的前一天,年仅38岁的他便含恨死去,死因成迷。仅仅三年之后,清王朝也在革命党的枪炮声中黯然落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7/134192.html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绪” 的相关文章

邓绥是什么出身?她对汉朝都有哪些作为?

邓绥是什么出身?她对汉朝都有哪些作为?

邓绥绝对是值得我们后人铭记的杰出女政治家,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兴元年(105年),汉和帝去世,年仅24岁的皇后邓绥成为太后,开始了临朝称制16年的生涯。那邓绥是如何治理汉朝的呢,为何她死后邓家惨遭打压呢。一,出身名门邓绥出身南阳邓氏,是东汉开国第一功臣邓禹...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与胡惟庸有何关系?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与胡惟庸有何关系?

刘伯温命运的转变,与另一位开国大臣胡惟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史料记载,刘伯温是胡惟庸毒死的。史料上是这样说的,刘伯温生了重病,朱元璋让作为宰相的胡惟庸派御医去看刘伯温。御医看了刘伯温,给刘伯温吃了药以后,刘伯温就感觉他的心中有一块...

陈玄礼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逼死杨贵妃?

陈玄礼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逼死杨贵妃?

杨玉环之死是古代男权和权力环境下的悲剧。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要评选唐玄宗一生中最忠诚的人,莫过于陈玄礼和高力士了。高力士我们今天暂且不谈,我们来聊聊陈玄礼。说陈玄礼是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最忠诚的人之一,这句话毫不夸张,有以下一些证据。其一,陈玄礼帮助唐玄宗谋得江山。在李隆基...

有哪些与简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简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还不知道:崇祯如果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忠贤是妇孺皆知的大奸贼、大反派,这是毋庸置疑的,崇祯皇帝评价说:“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崇祯皇帝爱杀大臣,向来有很多争议,但对杀魏忠贤,却没有人...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守街亭为何要点名马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混战不休,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后,终于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自此魏蜀吴割据一方。然而三国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夷陵之战后,蜀吴皆元气大伤。刘备已故,蜀国由诸葛亮主政,为完成匡扶汉室重任,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