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清代最悲摧的皇帝:载淳被老妈当玩偶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7-02)190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 *** 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他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揭秘清代最悲摧的皇帝:载淳被老妈当玩偶

*** 配图

今天讲的主人公同治皇帝,是清军入关后第八代帝王。他年仅19岁就病逝了,是个短命帝王,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短暂的一瞬。尽管如此,同治以其帝王之尊,仍然备受瞩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的人生呢?

他是最幸运的。从即位称帝这个角度讲,同治皇帝确实是最幸运的一位了。细数清代帝王,从努尔哈赤到同治帝,没有哪一个帝王即位像他那么容易。清代宫廷史上,帝王即位,曾经发生过流血事件,比如皇太极即位时,曾有大妃殉葬事件;比如雍正帝即位时,曾发生“九子夺嫡”事件,等等。即使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即位没有那么血腥,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竞争者,因为皇帝多子,竞争是必然的。而同治帝即位,不仅没有血腥的事件,就连竞争都没有,只因他是咸丰帝的独子,继承皇位,非他莫属,真的很幸运。

他又是最不幸的。从幼儿即位来说,同治帝靠太后辅佐。有句古语,叫作“虎毒不食子”,有太后辅佐应该是很幸运的事。同治之前的帝王也曾经被太后辅佐,比如孝庄辅佐顺治帝和康熙帝,曾留下过母子或祖孙情深的历史佳话。可是,同治帝却很不幸,不但没有佳话流传下来,反而留下了母子相仇的历史记载。母子之间或因婚姻不睦而失和,或因太后贪权,推迟帝王亲政而反目,总之,是霸道的慈禧太后夺去了儿子的幸福生活。

尽管如此,这不幸的一切并不能成为同治帝没落的借口;相反,应该是对他的一个历史考验,考验他的帝王天赋,考验他的政治素质。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他的人生,他的事业都一塌糊涂。考证历史,发现同治帝竟然是这样一个人:

一个嗜欲之人。他年纪不大,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物欲要求。要么深入到八大胡同,狎妓于兹;要么游离于琉璃厂,遭人品头论足;要么梨园流连,粉墨登场;要么酒肆划拳,被人指点……

揭秘清代最悲摧的皇帝:载淳被老妈当玩偶

*** 配图

一个无律之人。同治帝是最无律的一个帝王,尤其是上学期间,肆无忌惮的表现,让师傅无奈,多次规劝无效,只有哀叹和摇头;让太后震怒,除了要动用家法之外,就只有哭泣了。

一个无谋之人。帝王无谋的必会遭到不幸,因为他们高处不胜寒。康熙帝8岁即位,与辅政大臣之间斗智斗勇,计除鳌拜,成一代明君,靠的是智谋取胜。而同治帝在与太后较量中失利了,在与皇叔较量中也失利了。所有的失利,只源于他是一个无谋之人。

总之一句话,同治帝不在状态,不在帝王状态。想当年,孝庄教育年幼的玄烨时,力图把他培养成更优秀的帝王,要求他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目不斜视,饮食有度,种种限制。玄烨一举手一投足,都有规矩,终成大器。两宫太后之于同治帝也曾想望子成龙,可事与愿违,他一切都不在状态。最终,同治帝自食其果,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成为清代弱爆的帝王:

之一,最短寿的帝王。回顾清朝皇帝,努尔哈赤69岁而终,皇太极52岁去世,此外,顺治帝24岁,康熙帝69岁,雍正帝58岁,乾隆帝89岁,嘉庆帝62岁,道光帝69岁,咸丰帝31岁,光绪帝38岁,宣统帝溥仪62岁,只有同治帝最短寿,只19岁就一命归天了。

第二,亲政时间最短的帝王。同治帝虽然短寿,但是他6岁即位,在位13年,与雍正帝在位时间相同。可是,他真正亲政的时间是从同治十二年正月开始的,之前的11年都是太后在垂帘听政。亲政开始到生命终结,还不到两年的时间,想有作为也是很难的事情。

这还不算同治帝最衰的结局,以下两点最让人们为之扼腕叹息:

揭秘清代最悲摧的皇帝:载淳被老妈当玩偶

*** 配图

一是没有生育。同治帝之前的帝王或多或少都有生育,最多的是康熙帝,有55个子女,最少的是咸丰帝,也有3个子女。帝王之所以有三宫六院,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多子多孙,从中选择优秀者即位,即所谓后继有人。可是,同治帝尽管后宫成群,最终却膝下无子。很奇怪,从他开始,历经光绪帝、宣统帝,清朝最后三个皇帝都没有生育,同治帝开启了一个非常不祥的开端。

二是太后垂帘听政。当然,太后垂帘不是同治帝造成的,只是时代的产物。可是,同治十二年之后,慈禧撤帘归政,同治帝大权独揽,完全有能力乾纲独断;而他并不珍惜,只顾狎妓嗜欲,游弋人生,最终英年早逝。这是他自己的错,抵赖不得,结果成全了贪权的慈禧太后,使她的欲望之火与日俱增,再次朝纲独揽,这不能不说是同治帝造下的孽。

这就是同治帝,一个让人摇头的、叹息的帝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7/134223.html

“揭秘清代最悲摧的皇帝:载淳被老妈当玩偶” 的相关文章

韩信要是选择举兵自立 韩信最后能不能统一天下

韩信要是选择举兵自立 韩信最后能不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韩信举兵自立,会统一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最容易成就英雄和造就英雄,项羽,关羽和韩信都是三国有名的英雄,而今天小编想跟大家一起探讨探讨韩信的历史功绩,如果韩信选择举兵自立,那么是否能一统天...

张春华作为司马懿的妻子 司马懿晚年时期为何绝情的对待糟糠之妻

张春华作为司马懿的妻子 司马懿晚年时期为何绝情的对待糟糠之妻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马懿狠心对待糟糠之妻,他为何如此绝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司马懿的一生褒贬不一,他前期对魏国鞠躬尽瘁,尽心尽力的辅佐着四代曹氏主公。当然也有人说他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着雷霆一击,从他能为了不出仕装病八年就可以看出,司马懿这个人腹中城府之深厚。司马懿这一生有九子一...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驻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对兵法生搬硬套,被张郃切断水源,遭到惨败。危急时刻,魏延和王平赶来救援,迎战张郃,但是,为何未能改变整个街亭惨败的战局?魏延...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还不知道:朱高炽在位不足1年,为何能名垂青史?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泱泱华夏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历史记载的皇帝多达四百二十余人,这其中确实有许多残酷嗜杀的暴君与沉迷声色的昏君。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前进,就是因为一直以来,历史大河中不乏有许多开明、智慧、果...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五大谋士 赤壁之战时曹操谋士在做什么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五大谋士 赤壁之战时曹操谋士在做什么

对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时曹操的谋士都在哪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五大谋士,分别为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他们在前期算无遗策,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诸葛亮出山后,曹操南下之时,我们却没有看到曹操的谋士和周瑜,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情节。而在...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644年4月15日,清摄政王多尔衮接到了这样一封书信:……流寇逆天犯阙……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之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上,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

锦衣卫在明朝时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有何不同

锦衣卫在明朝时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有何不同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朝历经二百多年,锦衣卫从设置始期开始,其权力逐渐发挥着演变,对其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时期。在此六个不同的时期,锦衣卫的权力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时而递增,时而递减。而随着权力的变化,在行使运...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