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庄子的三种人生境界: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7-07)100

《庄子·逍遥游》开宗明义提出了道家的理想人格——至人、神人、圣人。单看内七篇,三种人格,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荣誉。称号,此三者所以不同。但作为三种人生境界,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譬如至人到底比圣人高明在哪,庄周又未尝赋予深意。至人无已,无已便彻底打破了对立面,进入到所谓吾丧我(《齐物论》)的超然状态,由此看来,大约至人的境界最为高了。但是,《大宗师》载女仍讲授圣人治道的步骤,即外天下——外死生(生指性)——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撄宁。此处说的不死不生即指外死生(《天下篇》),撄宁即指打破了一切对立,这也就是无己。可见,圣人的境界与至人的境界,理论上没有根本的不同,凡终其天年,视死如归,打破一切对立面的人,都算修成了正果,只是作为一种荣誉,至人、神人、圣人才表示不同的品位。

庄子的三种人生境界: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配图

如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逍遥游》);老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他们分别代表着圣人、神人、和至人。又《大宗师》中还提到过真人,但关于真人的几段描述,张恒寿先生指出是后人杂人的文字,此说是也。《刻意人》、《秋水》《田子方》、《徐无鬼》、《列御寇》、《天下》、赌篇均真人一语,但也不象《大宗师》中的真人那样纯然是一派神仙方术家之言,《大宗》关于真人的几段文字,当是汉初人所为。

庄子对圣人、神人、至人的描绘,常常给人以神秘之感比如《道遥游》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或调这里的神人是气功师,可是气功师再高明,也绝对没有本事去御飞龙,因为,飞龙根本不存在。所以,这一段记载,只可当作神话故事看。但物莫之伤,大浸矧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逍遥游》)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大宗师》)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关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应帝王》)这些话又似乎是认认真真说出来的,不能作神话看。其实,庄子的人生境界,统而言之,即逍遥无待;细分之,则为无名、无功、无己。而逍遥无待,不是指肉体不受物理的、化学的条件限制游天游地,而是说精神上打破了知性的遮蔽,不再受成心的限制。

成心或游于此或游于彼,游于此则非彼,游于彼则非此,这是俗人的境界,至人乘物以游心(《人间世》)而顺物自然以应帝王》)。所谓道遥游,此一游字,便是游心的省称。游心又特别指游于观念世界,而不是随意想象上天入地,白日作梦;游心于观念世界又特别指不受对立范畴的逻辑限制,打破自我与非我,非我与非我,自我与自我的绝对分界,即是不是、然不然、可不可,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可见,庄子游来游去,无非是破成心,破独断论,毫无神秘和可言。

庄子的三种人生境界: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配图

庄子说的无名,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讲,即破自我与非我的对立,洗刷内心中功名利禄的观念。为别人做了件好事,便觉得自己应该得到什么,这实际上是把自我与非我对立起来了,即使是以仁义之心爱人利人,庄子也认为是求名利,因为强以仁义绳墨天下就把自我置于天下的对立一方。以已为是。以天下为非。这就哲人。所谓无功,即破非我与非我的对立,如日夜、寒暑、水火,本无所谓是,无所谓非,顺应了自然规律,无所不是;违反了自然规律,无所不非。故要乘物以游心,乘物即顺应自然,顺应规律;游。动即从观念上打破绝对分界,强调转化。懂得了日夜。寒暑、水火皆可为我所用的道理,人就活得更自由了。所谓无己,即破自我与自我的对立。世人遭受与接为搞,日以心斗的折磨,主要是因为有个小我在。无己就是破小我。我算个什么呢?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我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师》)生,时也;死,顺也。放养生的目的在以尽天年,不在长生不死。庄子齐死生,并不是说生死无差别,而是视死如归,客观地看待生死问题。所以,他既重视养生,又反对厚葬。齐死生是进入理想人生的最一步,过了生死关,便进入撄宁(见《大宗师》伤论修道)、大妙(《寓言》颜成子游与南伯子聂论修道有此言)的境界。

逍遥无待固然在精神上自由了,但精神自由不能改变客酃媛伞死生,命也淇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大宗师》)自然之变,死生之命不会因你打破了彼此是非的观念遮蔽便失去了自身规定,游心仅仅以去天刑,恢复人的本然面目为终的。人即便修成至人的正果,也必然要遭遇到死生、存亡、贫富、穷达,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这些现实矛盾,庄周当然不会主观到以为只要闭上眼睛不去看世界,一切矛盾就会烟消云散了。

但游心也不象人们所批判的那样,纯然是在虚幻中寻求解脱。首先,游心是心理治疗的清凉剂,解毒散,人生的喜怒哀乐,固然和个人的遭际有关,但人的主成心的确是人自苦其苦、自寻烦恼的意识根源。人沉溺于小我之见,沉溺于主观的是非之中,不能豁达、宽容、平等地对待别人,往往被自己所不能把握的东西搞得心烦意乱,而这的确和自我对人生的态度,自我心是以顺物为前提的,游心打破了知性遮蔽,从而使人体味到事物之间的普遍关系和物极必反、相互转化的道理,这又反过来有益于客观地看待矛盾,认识矛盾,把握规律,游刃于矛盾之中而与物为春。天有寒暑,人把握了四季变化规律,不以寒为恶,暑为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就叫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养生主》)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顺物与游心互相依托,评价庄子的人生观,不能只看其一面。最后,游心可以使人高尚其志,道德完美。庄子认为,儒墨的道德哲学用心虽善,但蔽在师心自用,缺乏自然哲学的基础。

庄子的三种人生境界: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配图

而庄子的道德哲学完全和自然哲学打成一片,他的道德可称之为不仁之仁、不义之义。庄子反对从爱憎(亲亲观念)出发建立道德信仰,要求道德律与自然律统一,故不仁不义,不强调为别人服务的动机,也不强调利他主义的效果,这种动机和效果都是外在的。庄子认为,儒墨爱人利人,这已经先把自我与非我对立了起来,已经违反了自由律;儒墨预先假定了要为别人做好事,这就已经在名利中。所以,更高的动机和效果无须刻意表现出来,圣人为而不恃,无意插柳柳成荫,只要客观上符合了事物的内在尺度应就是人的更高道德。圣人游心乎德之和(《德充符》),游心于淡(《应帝王》),要作圣人,就必需取消任何价值判断。所以,死不必坏,如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齐物论》)这样的生也未必就好;穷不必就是不幸,富不必就是走运。《山木》载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逢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上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庄子游心于道德,轻视功名利禄,这种人生态度,即使在今天也是十分可取的。它与其说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毋宁说是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它与其说是一曲没落阶级的挽歌,毋宁说是一曲乱世中的知识分子的气节歌。《外物篇》记庄子曰人有能游,且不得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对有能游是游心,是精神上的自由;人所不能游的,是人置身于自然社会之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就是自由与必然的矛盾。庄子触摸到了这个问题,而且提出了在他的时代所能提出来的更好的拯救方案,这个方案若以一言蔽之,即顺物——游心。游心不是白日作梦,而是顺物以游;顺物也绝非羽化飞升,而是以心化物。从客体方面讲庄周梦蝶是物化,庄周栩栩然胡蝶也(《齐物论》)。从主体方面讲,也可以说是化物,从观念上破除了物物之间的绝对分界。游心和顺物两个方面,是不能分开看的,只有游心,打破了知性的遮蔽,才能认识必然;而只有顺物,把握了客观必然,才能赋予自由以现实内容。所以庄子的人生境界,用现代语言表述,即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他所谓的自然,亦可如斯界定。而他所说的顺物——游心,即自然的密意所在。学术界批判庄子,或者说其太宿命,或者说其太虚幻,其实两种批判都犯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毛病。庄子既不宿命,也不虚幻,说他不宿命,是因为有游心之意在,说他不虚幻,是因为有顺物之意在。人必须服从也不得不服从客观规律,这绝对不虚幻;而人之为人,不为外物所驱使,不以外物为目的,始终保持着人的尊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如此恢宏的气势,如此恣纵的精神,绝不是用宿命二字就能扫入历史垃圾堆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7/135160.html

“庄子的三种人生境界: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的相关文章

卢循:东晋末年群雄之一,曾起兵作乱,兵败后自杀

卢循:东晋末年群雄之一,曾起兵作乱,兵败后自杀

卢循(?~411年),字于先,小字元龙,范阳涿县人,东晋末年群雄之一,东汉名儒卢植之后,后赵中书监卢谌曾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士族,从孙恩起兵,孙恩死后,被推为主。朝廷欲安抚东土,命为永嘉太守。元兴元年(402),三吴大饥,乃自临海入东阳,屡被刘裕击败。...

永王李璘是什么身份?他最后的是什么结局?

永王李璘是什么身份?他最后的是什么结局?

李璘是唐肃宗的弟弟,也可以说是曾经与唐肃宗关系很好而为后来的唐肃宗容不下的弟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永王李璘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剧中太子李玙)异母弟,母为郭顺仪。生母早逝,由皇兄李亨抚养。根据《新唐书》记载,少聪敏好学,貌陋甚,不能正视。母亲很早去世,由太子抚...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还不知道:清承明制,为何明朝皇帝多是个性十足,清朝皇帝多是自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清是我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后两个王朝,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及君主专制的集大成者。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立,后因宦官当道朝臣腐败而轰然倒塌,自之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朝,清入关后几乎全程...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看过清廷剧《康熙王朝》的都知道,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康熙向朱元璋行三叩九拜之礼。可能你会觉得这是狗血剧情,是编剧老师随意杜撰的。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的确...

洪遵:南宋官员、钱币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洪遵:南宋官员、钱币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洪遵(1120年—1174年),字景严,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南宋钱币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遵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与兄洪适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洪适第二榜眼,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对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2年,大明太子朱标去世了,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亲情上的打击。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他最亲的儿子,在他心中,他和马皇后,朱标三个人,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儿子们,那都是来凑数的。一方面,...

霍光为何没有选择自己称帝?原因是什么?

霍光为何没有选择自己称帝?原因是什么?

霍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西汉权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病已无疑算得上是西汉最成功的皇帝之一。他年少当皇帝,身后又无权无势。朝中大臣霍光强势无比,刚废了一个皇帝刘贺,把他扶起来。虽然霍光把他扶起来,但是对他充满了一万分的警惕。他要做得不好,霍光随时...

司马懿拒绝后人为他扫墓,是因为什么?

司马懿拒绝后人为他扫墓,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的名人司马懿,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这是司马懿临终前立的遗嘱。作为三国时期的流量人物,司马懿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按理说这样的人物在死后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