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不世之功的伍子胥为什么会被夫差赐死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赐剑伍子胥,令他自刎。抱着怒其不争的愤怒,伍子胥自刎而亡。死前他曾要求下人将他的眼珠挖下放在国都大门之上,他要看着吴国灭亡。听到这条消息的吴王夫差非常的气愤,五月初五这天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扔到钱塘江中喂鱼。
图片来源于 ***
为吴国立下不世之功的伍子胥为什么会被夫差赐死,死后还没能留下一个全尸,原因有三:
一是伍子胥拥有着不世之功,就是所谓的功高盖主。吴王阖闾在死之前,传位给了夫差,又给了伍子胥吴国的更高爵位,封为相国公,嘱咐他辅佐夫差。夫差即位后,伍子胥也能尽心尽力的辅佐他。但是面对着伍子胥,夫差总是有着说不出的压迫感。夫差是一个有着才华的统治者,他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他又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伍子胥和夫差在一些政治军事有着很大的分歧。尽管伍子胥没有不臣之心,但夫差不会这么想的,任何一个统治者对自己的位置是非常敏感的,会尽一切手段来灭杀威胁自己地位的因素。
二是伍子胥的个人性格使得他被夫差杀死。伍子胥虽然文武全才,但是他的成就多集中在军事之上,长期混迹于军旅之中,他就有了武人所有的那种耿直。有时候会和夫差因为朝事争吵起来,这让刚刚即位的夫差感到很不舒服,
三是小人作祟,伍子胥在苦劝夫差先灭越后伐齐无果后,被夫差派去出使齐国。出使齐国的伍子胥预见到了吴国的灭亡,为了保存家族的香火,他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好友。这件事被一个叫伯嚭的人知道,他将此事报告了夫差,并告诉夫差伍子胥早已投靠了齐国,愤怒的夫差最终赐死伍子胥。
伍子胥救幼主的事迹
伍子胥救主是一个历史小故事,讲的是伍子胥冒死救幼主的故事,这里的幼主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后世又将他称为白公胜,据传为白姓始祖。
图片来源于 ***
楚国太子建被平王下令处死之前,得到当时边城司马的帮助,逃出了楚国,后来又和一同逃出楚国的伍子胥相遇,太子建和伍子胥一路躲过楚平王的追杀,来到了郑国。郑国是太子建生母的故国,所以,郑国国君收留太子建在自己的国家之中生活。
生活在郑国的太子建一心想要报仇,他开始打起了郑国的主意,太子建在郑国广收门客,结交郑国的一些大臣。太子建想暗中杀死郑国的国君,然后自己掌控郑国的大权,最后再率领郑国大军杀回楚国,为自己报仇。但是,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太子建的反叛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被郑国君王知道了,郑国马上开始围剿太子建,太子建被杀害。
伍子胥带着他太子建唯一的儿子公子胜和公子胜的生母马氏逃到一座寺庙内,被郑国士兵重重包围。伍子胥对马氏说:“以我的能力只能保护幼主公子胜一人突围出去,不能带你一起走了,如果我带着两人的话看,可能都会死。为了确保幼主能够活命,只能牺牲你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马氏当然不肯自己去死,她试图说服伍子胥带着自己一起突围出去,但是不管她运用什么 *** ,伍子胥就是不肯带她一起走。无奈,马氏只得投井自尽,最终,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的包围圈,来到了吴国。
来到吴国的公子胜改名叫白公胜,后来楚国令尹子西将白公胜召回楚国担任大夫。
端午节与伍子胥有何关系
提到端午节,很多人你都会想到屈原,人们都会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但是,早在屈原之前,住在钱塘江边的百姓就已经开始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他们祭祀的就是伍子胥,所以,后世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图片来源于 ***
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剑,令其自刎,在自刎之前,伍子胥赌气似的对他的门客说道:“我死后,你把我的眼珠子挖下来,放在楚国的国都城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这个国家灭亡”。有好事之人将这番言语告诉了夫差,夫差听后非常的气愤,他下令将伍子胥的尸首丢入钱塘江中。
江边的百姓听闻伍子胥的尸首被丢入江中,都纷纷取出家中的食物,用叶子包好,丢入江中,防止鱼虾吃掉伍子胥的尸体。随后,这些民众不顾夫差的严令,派人打捞伍子胥的尸体。费劲千辛万苦将伍子胥的尸体打捞上来之后,人们在江边的山上为伍子胥建立了一座坟墓,每到伍子胥的忌日都会举行祭祀。
伍子胥死后,民众传言他化作了涛神,在江上兴风作浪,掀翻过往的船只,溺死船上的乘客。周边的民众认为伍子胥因为冤死,所以怨气很重,为了平息伍子胥死后的怨气。旁边的民众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划着小船来到江心,将祭品丢入江中,来祭祀伍子胥。
后来,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了。有人认为屈原自沉汨罗江之后,旁边的群众是效仿吴地人祭祀伍子胥,只不过屈原的死是为正义而死,被后人传颂较多,这才让人误以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