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他这一生从政五十年 为何拒官近百次?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7-17)120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青年时期就得到晏殊等朝廷重臣的赏识,被喻为“洛阳才子”,在士大夫间口碑极好。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北方辽国大兵压境,要求宋朝割让关南十县之地,战火一触即发。战争和割地,当然都不是一贯以泱泱大国自居的宋朝所能接受的。当时,朝廷急需一位能臣干将赴辽谈判,然而,辽国气势汹汹,赴辽如同赴死,大臣们无一敢蹚这趟浑水,宰相吕夷简推荐了时任知制诰的富弼,官轻势微的富弼不但接受了宰相的推荐,而且在面对皇帝时慷慨陈词:“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宋仁宗非常感动,提拔他以枢密直学士使辽,富弼却说:“国家有急,义不惮劳,奈何逆以官爵赂之?”坚决推辞了这一任命。

他这一生从政五十年 为何拒官近百次?

*** 配图

在使辽的过程中,面对咄咄逼人的辽国国主,富弼动之以情,晓之以利,时而义正词严,时而委婉规劝,经过数轮艰难曲折的谈判,最终以“二十万岁币”与辽签订了和约,花钱换和平,使辽国取消了南侵计划,免去了一场灾难性的战争和失去领土的危险,并带来了此后长达四十八年的南北友好。此行,富弼的确不辱使命,劳苦功高。不过,当宋仁宗要厚赏他,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时,他又非常诚恳地推辞说:“增岁币并非是我的真实意愿,目前西夏扰边,朝廷无法他顾,因此,对于辽国的无礼要求,我不能以死抗争,只好用此权宜之计,这哪有什么功劳呢?赏赐,我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庆历三年,宋仁宗拟用富弼为枢密副使,相当于军机大臣,这种职务只有军功卓越、年长德高的大臣才可能任命,他“辞之愈力”,宋仁宗改授他为略次的“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学士”,他接受了。当年七月,宋仁宗又以他使辽之功,任命他为枢密副使。富弼面见皇帝说:“目前与辽国修好,边境无事,百官会说这是使辽之功,一旦辽国撕毁和约,卷土重来,我则百口莫辩,罪不容诛,请您不忘辽国轻侮之耻,卧薪尝胆,以图振兴”,他把任命诏书当面还给了宋仁宗,再一次拒绝了委任。

富弼以京东路安抚使出知青州(今山东益都)期间,恰逢河北大水,流民涌向京东,富弼没有推卸责任,而是设法腾出公庐私舍安置灾民,动员所辖地方官府和富户捐粮救灾,开放山林河泊,任流民取以为生,又募数万饥民为兵,通过多种形式,共救活濒临死亡的灾民五十多万人。为此,宋仁宗又要提拔他为礼部侍郎,富弼认为这是作为地方官的本身职责,“辞不受”。

他这一生从政五十年 为何拒官近百次?

*** 配图

至和二年(1055年),经过多岗位历练、创造了许多佳绩的富弼,56岁高龄时,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当上了宰相,堪称众望所归。嘉祐三年(1058年),富弼母亲去世,他辞官奔丧。宋代有“丁忧”制度,官员父母去世,应弃官居家守制,服满再行补职,但对于宰相,皇帝常常在其“丁忧”未满,就提前召回,称为“起复”。富弼归家后,宋仁宗一直没有安排其他人接任,而是虚位以待。不久,思贤心切的宋仁宗就连连下诏,要求富弼复职,富弼却以这种只适应特殊情况而设的“起复”制度,不宜施于太平之时为由,连续五次上书,态度非常坚决地拒绝了皇帝的复职要求。

富弼一生克己奉公,忠君爱国,年老以后,更不贪权恋位,而是“多称疾求退,章数十上”,入仕五十余年,累计拒官近百次,是士大夫间难得的谦谦君子。其实,在宋朝士大夫间,像富弼这样多次拒官的,还大有人在,翻阅《宋史•列传》,“固辞,坚辞,力辞,辞不受,辞不已,辞不就……”,这些在今天看来异乎寻常的词语,当时的使用频率却非常高,几乎俯拾即是。这是为什么呢?

他这一生从政五十年 为何拒官近百次?

*** 配图

从富弼的这些拒官行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宋朝的用人方向和官场风习。前面也说了,宋朝取仕讲究才学,讲究德行,讲究能力,违反这些条件,靠送人情走后门拍马屁之类的手段,是绝对考不出个进士或者状元来的,是绝对跑不出个学士宰相来的。同时,宋朝士大夫拒官也并非真喜假拒、装模作样,而是发自内心、真实表达的。他们一个个都是学出来的、修出来的、干出来的,懂得珍惜岗位资源,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的突击提拔、违规提拔乃至暗箱操作,是会被御使们弹劾的,是会被同僚们耻笑、被唾沫淹没的。而最为关键的,是他们认为当官要有官品,德才与位子相称;升官要能服众,名声与提拔对等。于是,升得太快时,辞;破例太多时,辞;与孝道相矛盾时,辞;与嫌(避嫌)、亲(涉亲)、籍(同籍)相冲突时,辞。

所以,拒官成为宋朝官场风习,许多人甚至数十上百次地拒官,便不是一件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7/136780.html

“他这一生从政五十年 为何拒官近百次?” 的相关文章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司马腾(?~307年),字元迈,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次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腾初封东嬴公,官拜冗从仆射。后历任南阳、魏郡太守,在任十分称职。后入朝任宗正、太常;出朝任...

刘婴是位什么样的皇帝?他被囚禁的原因是什么

刘婴是位什么样的皇帝?他被囚禁的原因是什么

刘婴乃是汉宣帝刘询玄孙,父亲是广戚侯刘显。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居摄元年(6年),年仅一岁的刘婴被王莽拥立为汉朝皇帝,但仅仅过了三年,刘婴就被迫禅位,当了定安公。后来王莽为了监视刘婴,把孙女王氏嫁给了她。刘婴既是汉朝皇帝又是新朝帝婿,为何连六畜都不识呢,船...

姜宝谊:隋末唐初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姜宝谊:隋末唐初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姜宝谊(?~620年),字号不详,秦州上邽人。隋末唐初将领,蜀汉名将姜维后人,北周秦州刺史姜世远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天水姜氏。起家左翊卫府果毅都尉,迁鹰扬郎将,跟随唐国公李渊镇压农民起义。晋阳起兵后,授任左统军郎,封永安县公。屡立战功,拜右武卫大将军...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重兵...

桃园三结义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怎么结识这两个兄弟的

桃园三结义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怎么结识这两个兄弟的

还不知道:刘备为何那么幸运,结拜了两个非常勇猛兄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直都挺羡慕,三国中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本来是三个陌生人,却阴差阳错地相识了。就在张飞庄后面的桃园,结拜为了异性兄弟。而后面,刘备也是在两位的帮助之下,成功开创了大业。那么,为什...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

武惠妃是什么 武惠妃真的是被吓死的吗

武惠妃是什么 武惠妃真的是被吓死的吗

对武惠妃除掉三王后,为什么就被吓死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故事想必没有几个人是不知道的,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杨贵妃并不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早在杨贵妃之前,还有一个最得李隆基宠爱的武惠妃,说起来杨玉环能进宫成为李隆基的妃子还和武惠妃有千丝...

刘邦在逃出荥阳的时候 韩信为何没有去荥阳救援

刘邦在逃出荥阳的时候 韩信为何没有去荥阳救援

还不了解:刘邦和韩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逃出荥阳就直接夺了韩信兵权,为什么韩信当时不去荥阳救援?正是因为韩信用兵思路与众不同,才能不被世人理解,但却屡次出奇制胜。韩信被称之为兵仙,必然有其道理,当然韩信用兵作战,善用奇兵只是其中一道,他也绝不会打无准备之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