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回忆录:清末太监敲诈勒索大臣
清朝晚期政权腐败,人心涣散,亡国之兆已显露无疑。
一个朝代到了末年的时候无论是伦理纲常还是精神支撑都已经濒临垮塌,很多不符合常理的事件也被人当作见怪不怪了,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总少不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参与,那就是宦官集团,宦官集团是历代政治斗争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一般来说,宦官权力的过大主要是因为皇权的平衡失调导致的。
*** 配图
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宦官干政的事件,并且一次次把帝国拖入了灾难的深渊,例如唐代中后期,宦官的权力比皇权还要大,唐朝皇帝竟然有七个是宦官立的,由此可见,宦官的权力一旦把控不好,将对皇权造成极大的威胁。
当然明朝也出过类似的事件,例如明朝几个有名的大太监:刘瑾、王振、魏忠贤等等,既是宦官又是奸臣,到了明朝末年更是形成了一股阉党势力,直接把大明王朝给拖垮了,而清朝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为了防止宦官干政,清朝只把太监当成奴才,只允许他们伺候主子的生活起居。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慈禧太后的宠信,太监的权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安德海,李莲英,崔玉贵都是清末著名的大太监,当然这些大太监手底下的小太监们也是有恃无恐,赌钱喝酒,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甚至连王公大臣们都惧怕他们三分。
*** 配图
在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中,就曾经提到了太监敲诈勒索的手段,当宫里宣王公大臣入宫觐见的时候,王公大臣们一般不敢耽误,换好衣服之后立刻就入宫见驾,但是这些太监们就从这其中想出了赚钱的办法,他们在宣旨的过程中,会暗中指示另一群太监埋伏在王公大臣入宫见驾的必经之路上,然后端着一盆水,当王公大臣们走到埋伏地点之后,就端着这盆水把这些王爷大臣们浇成个落汤鸡,然后赶紧从后面出来,满脸堆笑,连连赔不是。
当然王公大臣们也知道他们这是趁机敲诈勒索自己,但是由于他们背后的大太监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所以也不敢训斥,只能任由这群太监们摆布,一般此时,其中就会有一个太监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干衣服请王公大臣们换上,而此时这些王公大臣们一般心里都非常的着急,因此不会过于计较钱财,等交完了银子,换上了干净衣服,这一笔敲诈勒索的买卖才算结束。
*** 配图
当然,这些太监们不敢对朝中的权贵人物下手,像李鸿章,恭亲王这些实权人物,他们只能敬而远之,但是对于那些旁支的没落王爷和品级不太高的大臣们,这些太监们手却十分黑,这也是清朝灭亡之前所出的一个异兆吧,虽然双方心里都心知肚明,但是大家仿佛都承认了这种潜规则,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啊。一个国家的大臣都被戏弄成这个模样,可见当时清朝确实已经走到了灭亡的边缘,清朝灭亡后,这些太监们再也不能作威作福了,一个个全被溥仪赶出了宫廷,沦落成了街头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