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只有刘备请过诸葛亮?其实他也去过三次了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8-07)110

自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刘备便于中平十三年春三月引三千军及关羽、张飞二弟兄,前往邓州武荡山卧龙冈拜会诸葛亮。此时诸葛亮正在庵中。听说刘备前来,吩咐道童向刘备谎称自己昨日去江下同有八俊聚会。刘备怏怏而去,只能在庵外西墙上题诗一首,表明自己的心迹。同年八月,刘备又赶往诸葛亮的茅庐。这回诸葛亮有让道童说自己去游山玩水未回,避而不见。刘备只能又在西墙题诗一首。通过刘备这两次的拜会,诸葛亮终于被刘备所感动。在刘备第三次拜会时,诸葛亮终于出庵相见,并献上隆中对。

只有刘备请过诸葛亮?其实他也去过三次了

*** 配图

除了《三国志平话》对三顾茅庐的故事进行了专门的描述之外,元代杂剧中也出现了一些三顾茅庐的曲目。这些故事的内容大体相同,这就说明在元代,三顾茅庐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文艺作品了。这些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三顾茅庐的历史记载经过一千多年的逐渐演变,已经变成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文艺作品。不过,这些作品也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无论在故事的编排、情节的设计、细节的描述等方面,都存在着粗糙、随意的痕迹。

如何让三顾茅庐的故事变得更加的精彩、生动,这无疑是摆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面前的一道难题。从小说的相关描述看,罗贯中无疑是描述三顾茅庐这个历史故事的最强者。经过他的妙笔,三顾茅庐的故事从此定型,并迅速开始流传,成为一个脍炙人口、老幼皆知的精彩情节。

以上介绍了三顾茅庐故事的原型、演变和发展,相信大家都会认为这个故事已经是板上钉钉、毫无疑问的了。其实,在历史记载之中,还有一个截然不同的说法:诸葛亮并不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而是登门自荐、自己去的。

说起这个登门自荐的作者,其实与陈寿基本同处于一个时代。他就是三国时期魏人鱼豢。鱼豢,是三国末期曹魏集团的郎中,其作品的名称叫做《魏略》,可惜后来该书失传,南北朝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的时候还引用过著作中的部分内容。而这个登门自荐的说法恰恰就被裴松之引用了。这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只有刘备请过诸葛亮?其实他也去过三次了

*** 配图

曹操初定北方后,荆州同时面临曹操、孙权的军事威胁,荆州牧刘表缺乏应对之策。被曹操赶出中原地区的刘备此时驻扎在樊城,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为了使荆州免受战火蹂躏,诸葛亮亲赴樊城去找刘备。当时时候刘备正在会客,刘备见诸葛亮非常年轻,又素不相识,没把诸葛亮放在眼里,把诸葛亮凉在一边。等到会客结束,只剩下诸葛亮一人时,刘备仍不理不睬。正好有人送来了一支髦牛尾,刘备只顾自己用髦牛尾结毦。诸葛亮见此情景,不禁正色而言道:“我以为将军必定胸怀大志,想不到原来却只知道结毦而已。”这才吸引了刘备。经过一番交谈,刘备发现眼前的年轻人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便把诸葛亮留为己用。

这就是最早的毛遂自荐的版本。除《魏略》一书之外,后来西晋司马彪在其著作《九州春秋》中也提到了这个大致内容差不多的故事。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最早提出意见的是南北朝的裴松之。裴松之把《魏略》和《九州春秋》中的这种说法放如自己为《三国志》做的注中。不过裴松之在完成了这个资料的收集后,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魏略》和《九州春秋》中的记载是缺乏依据的。

介绍了“三顾茅庐”和“登门自荐”之后,我再讲述一个在湖北襄樊地区流传数百年的民间故事:三顾茅庐。不过这个三顾茅庐的主角不是历史记载及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而是诸葛亮的对手------曹操。这个故事由湖北群众艺术馆在民间搜集,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名叫做《三国外传》。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只有刘备请过诸葛亮?其实他也去过三次了

*** 配图

相传曹操在兵败新野之后,手下的谋士程昱向诸葛亮举荐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高徒诸葛亮。于是,曹操便领着程昱、曹洪等人一起,带着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前往卧龙岗去请诸葛亮。一行人来到卧龙岗时,已是晌午,人困马乏,他们就在路边的茶馆里歇脚。曹操吩咐曹洪去请诸葛亮到茶馆叙谈。结果曹洪告诉曹操,听诸葛亮的书童说,诸葛亮到山上休息去了。曹操又派程昱到山上去请。程昱回来后又告诉曹操,自己在山上的野云庵见到了诸葛亮。但诸葛亮了解了程昱的来意之后,不与理会,拂袖而去,并锁上柴门,拒不相见。曹操此时心想:这诸葛亮到底有什么本事呀,凭啥摆这么大的架子。于是,曹操亲自出马,来到茅庵前。只见诸葛亮正在草堂读书。等到曹操进屋,他一没起身让座,二没磕头下拜。曹操不好发作,便将带来的礼品抬上,并说自己是专门来请诸葛亮的,希望诸葛亮能为自己的统一大业效力。诸葛亮笑着说:“你花了这么大的本钱来买一个普通的山民,就不怕失去了你的面子吗?”说罢摇头大笑。这时候曹操觉得诸葛亮是有意在自己的手下面前取笑自己,支吾几声,很快就灰溜溜的走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8/140518.html

“只有刘备请过诸葛亮?其实他也去过三次了” 的相关文章

在政治、军事方面,高颎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军事方面,高颎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高颎(541年—607年),隋朝著名宰相、军事谋臣。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自称渤海蓚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颎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史称其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为相执政近二十年,...

庞统: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深得刘备器重

庞统: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深得刘备器重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庞统初任郡功曹,后跟随周瑜,被周瑜任以大事 ,周瑜逝世于巴丘,庞统为其吊丧至东吴,与陆绩、顾劭、全琮等人结交而还。南郡借给刘备后,从事署理...

司马师一共有五个女儿 她们都嫁给了谁

司马师一共有五个女儿 她们都嫁给了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师的五个女儿嫁给了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昭紧张得一夜没睡着,而司马师就像没事人一样,照样正常入睡。第二天,司马师一声号令,司马师阴养在民间的三千死士,迅速聚集到司马师周围,帮助司马氏控制...

关羽在白马之围时,没有选择收服廖化是因为什么?

关羽在白马之围时,没有选择收服廖化是因为什么?

白马之战又称“白马解围”,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关羽在曹操手下时,为曹操斩了袁绍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挂印封金,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在这期间,关羽遇到了廖化和周仓,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两人都要跟随关羽,而关羽只要周仓,不要廖化,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廖化比周...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朝大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彭城刘氏。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进士及第,授获嘉主簿,迁定王府仓曹参军。长安二年(702年),修撰起居注,成为史官,历任著作佐郎、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

历史上刘伯温的死是什么真相?与朱元璋有何关系?

历史上刘伯温的死是什么真相?与朱元璋有何关系?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刘伯温的死因,已经成为了历史谜案。很多人都认为,刘伯温是朱元璋杀害的。为什么说他是朱元璋杀害的呢?当时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让胡惟庸派御医去看他。御医给刘伯温开了一副药,刘...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生卒年不详),沛郡竹邑人,三国晚期吴国官员,太子少傅薛综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五官中郎将。曾多次奉命出使益州,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迁将作大匠,修建宫殿。建衡元年,出任威南将军、大都督,带兵攻打交趾,授交州牧。卒于回国途中。人物生平出使蜀国吴...

陆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闻名

陆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闻名

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族侄,大司马陆抗的族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年间,举孝廉出身,曾任永兴县长、诸暨县长,颇有治绩。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与聂友率军讨伐朱崖和儋耳,迁建武校尉。五凤二年(255年),讨斩零陵山贼...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