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手中有精锐部队关宁铁骑为何还要降清
关宁铁骑是明末时期,极为精锐的一支部队,它并不在人数上取胜,却是战绩显赫,屡战屡胜,成为关内外的战场神话。明朝覆灭后,剩余一部分关宁铁骑在吴三桂的统治下,虽然战斗力不及从前,但也助吴三桂一路凯旋,击败肃清农民军,之后又助吴三桂割据云南,与清廷抗衡五年之久,鼎盛时期曾一度几近推翻清王朝,令清廷军队损兵折将五十万余众,然而历史是难以改写的剧本,在强大的军队也无法改变历史顺势,随着三藩之乱的平定,关宁铁骑的赫赫威名也逐渐成为传说,消失在战场硝烟之中。
图片来源于 ***
关宁铁骑前期是受明将袁崇焕训练,当时奉命镇守辽东,之前的明朝军队征兵往往从全国各地壮士中选出,难以适应辽东地区严寒的气候,将士体力与毅力都难以强化,袁崇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的策略,辽人生性彪悍,守卫疆土又与自身利益有关,因此所选出的辽人军队极为强壮,虽然人数有限,但其战斗力能挡其三倍之多的敌军,宁远大捷后,辽东郡士气大涨,与后金作战常常告捷,遂被誉为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如此战绩,却在历史中的地位极为尴尬,因关宁铁骑是袁崇焕训练出来的部队,而袁崇焕因崇祯皇帝的疑心病而丧命,关宁铁骑在明朝史册中的记载并未有详细说明。清王朝建立后,关宁铁骑在满清入关前是八旗军的死敌,后又因吴三桂反清,所以清朝历史中也是将关宁铁骑极尽贬义。
吴三桂为何要做三姓家奴
“三姓家奴”原本是张飞辱骂吕布之言,指责其本姓为吕,却投奔干爹丁建阳,后又认董卓为干爹,将丁建阳杀害。在这里以“三姓家奴”形容吴三桂实在是冤枉他了,吴三桂反复无常,在明清交接之际左右摇摆实为形势所迫,他并不是为了忠义虚名而罔顾一切的人,他要对忠诚于他的十几万将士的性命负责,并不能因为他的一时起意而另十万将士成为沙场冤魂,自然有多番权衡的必要。
图片来源于 ***
吴三桂手握明王朝仅剩的精锐部队,原本是一名位高权重的大将,又怎心甘情愿为乱臣贼子效力呢?当时明王朝又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而李自成又以吴三桂之父吴襄为人质威胁他,为保家人性命安全,吴三桂权衡利益之下才暂且亲附李自成势力,与李自成议和。
李自成出身草莽之辈,不懂礼贤下士指导,成立政权后,眼光短浅,致使高层势力分崩离析,面对塞外满清势力自乱阵脚,吴三桂无奈再次改变方针呢,投靠满清,放清军入关。
之后中原局势在清王朝的统治下逐渐明朗,吴三桂拥兵自重,成为清王朝的一块心腹,平定三藩迫在眉睫,形势所迫,吴三桂不得不自立为王,重拾明朝旗号,最后却落得命丧黄泉的下场。乱世之中,那些审时度势之人成为不了英雄,反倒成为了见风使舵的小人,历史上的人物评价谁又道得明说得清呢?
吴三桂投降清朝内幕
明末之际,朝廷重臣,文武百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为国殉葬,大多数皆是弃暗投明另寻出路,但其中只有吴三桂被扣上了大汉奸的罪名,原因很简单,吴三桂并未山穷水尽,甚至于明朝到最后仍将最后的赌注下在了镇守山海关的辽东军团身上,吴三桂肩负着明朝最后的砝码,而他,却轻而易举地放清军入关,看在局外人眼里,这不是大汉奸还是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 ***
其实究其缘由,吴三桂降清并不是自愿的,而是被李自成逼的,换句话说一系列客观因素是导致吴三桂成为汉奸的重要原因。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这与近现代的工人阶级革命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是封建王朝的延续,到最后与官僚阶级统治并无区别,而后者则是历史的进步,是封建社会向民主社会变革的飞跃。所以李自成并不具有一个控制王朝兴替的统治者的眼光和胸襟,因对官僚阶级与地主豪绅的痛恨,李自成对这一阶级的打压是彻底的,掠夺财务,滥杀无辜。
李自成数次招降吴三桂,表面上礼贤下士,背后却是霸妻掳父,犯吴三桂的大忌,同时促使吴三桂降清,尽管他对于降清仍有所顾忌,但也容不得他走其他的路了。
其实吴三桂并未有明确的降清意图,或者说吴三桂更有意于清军结盟剿灭李自成势力,而且在吴三桂与多尔衮的回信中提到,清军入关不得掠夺民财,滥杀百姓。可见其心为民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