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孔子曾周游列国十四年 屡被拒仍雄心不改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8-30)120

从长线而言,中华民族需要孔子;从短线而言,春秋时期似乎不需要孔子。孔子一直想参与到春秋时代的洪流当中去,然而,后者却拒绝他的参与。

公元前535年,17岁的孔子之一次尝到被拒绝的滋味。那一年,鲁国的管理层季氏宴请境内有身份的人,具体而言就是“士”,丧母不久的孔子也登门了,然而,世界对于这个还不到弱冠之年的孩子是无情的,季家的管家阳虎挡在门口,说:“请走,没你什么事。”

年少的孔子转身离开。不知当时的他,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从这次吃闭门羹开始,他会遭遇一次比一次更难堪的拒绝和驱赶。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孔子在当时被拒绝的历史。

公元前517年,35岁的孔子在齐国,因为一次会谈,齐景公很欣赏他的业务能力和愿景设计。正当人生将大有起色时,晏子出来了,他的一番话阻止了孔子进入齐高层。历史不可捉摸,孔子和晏子都是圣贤,然而,那个时代,需要的是晏子,暂时还不是孔子,因此,两贤不能共事。齐拒绝了孔子。

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这是他最接近理想的一次。他已掌握鲁公司管理大权,三个月的施政令鲁公司的管理和业绩大有起色。例如,卖牲口的不大肆提价了;外来客商不用去寻求帮助,鲁公司的商务管理机构能主动提供服务。

孔子曾周游列国十四年 屡被拒仍雄心不改

*** 配图

鲁公司好了,齐公司就紧张了,于是给鲁送来女乐,扰乱孔经理的管理,孔子只得走人。这一回,鲁拒绝了孔子,孔子也拒绝了鲁。

公元前496年,孔子56岁,在卫国,卫灵公一方面对他很客气,给他高薪,一方面却不信任他。孔子走后,卫灵公又想起孔子的好,再把他接回卫国。但这一次,卫灵公对孔子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了,两人开业务会时,董事会主席卫灵公仰天看飞雁,“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这种姿态很伤人,孔子只得再次走人。

除了吃闭门羹,还有嘲笑。公元前492年,孔子与学生们失散,独自一人在郑国国都东门外等学生。一个年已花甲的老人,旅途劳顿,神情疲惫地在城门外等人,当然光鲜不到哪里去,于是有人对子贡说:“东门那边有个丑八怪,像丧家犬。”

更有甚者,孔子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公元前493年和公元前489年,前后在陈国和蔡国,曾经两度被围困,最危急的时候,断粮七天。好在,子贡是个外交牛人,搬来了楚国的野战军团,才将老师救出重围。这一回楚国要供养和重用孔子,然而,出于利益考量,最终还是拒绝了孔子。

孔子实在有太多的理由去悲观生活,然而,他并不在意。例如,对于“丧家之狗”的描述,孔子居然认了:“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说我像丧家狗,确实如此。那天早上确实狼狈,别人能如实地描绘出来,干嘛不认呢?

孔子的坚强:对自己有信心 对文化有乐观预期

一个人乐观与否,不能完全按照平时的表现来判断,而是要放在最危急的时刻来观察,指标越严格,环境越严酷,结果越靠谱。

孔子的脑袋上有个土丘状的玩意,偏偏阳虎和他长得不是一般的像。而阳虎和匡地的人结了梁子,孔子却不好彩地到了匡这地儿来,由此“享受”了与鲁国权贵阳虎同等的待遇——被当地人围得水泄不通,怎么解释都没用。

当时的情况危急到连师生之间都不知道彼此的生死。比如颜回就掉队了,好不容易才赶上,孔子说:“颜同学,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答了句荡气回肠的话:“老师您健在,颜回我哪里敢去死。”

在这种随时会丢性命的情况下,孔子很淡定,没有忧惧。而这样生死关头的乐观才是真正的乐观。

其实,乐观来自于孔子对于文化的使命感,来自对文化的乐观预期。就在匡地被围困五天五夜的时候,孔子说了一番振聋发聩的话:“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番话算是一个“剧透”吧,孔子的乐观,都来自于这句话所透露的使命感。

孔子曾周游列国十四年 屡被拒仍雄心不改

*** 配图

孔子的使命感来自于对文化的传承。他比较了夏、商、周三朝的文化,觉得周朝的文化十分完备和丰富,是更佳范本,于是决定继承周的文化,《论语·八佾》记载:“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自觉地将自己当成周文王事业的继承人,说:周文王死了,文化不是掌握在孔丘手里吗?如果老天爷不想要周朝文化,那么就不会安排我继承它。既然老天让我学习继承了周朝文化,说明它不想让我灭亡,我是有文化使命的,匡地的这些人能大过天命吗?所以,他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孔子所说的天,可以理解为文化方面的使命,历史发展的趋势。

由此可见,真正乐观的人是有使命感的人,他不只是看得开而已,而是看得准、看得远、看得透,孔子把自己和周朝文化捆绑在一起,天下需要这种文化,尤其后世子孙需要这种文化,那么,从文化延续的意义而言,他就不会遭遇意外。因为对文化自信,从而他对自己的安危也是自信的。孔子不是看好自己,而是看好中华文化。

果然,后来卫国听说孔子被困,马上派兵解围。之后的楚国也如此。这些诸侯国虽然没有真正重用孔子,但他们也知道,这位大师肩负着夏商周以来的文化传承,真的要是出意外了,他们也不好向祖宗交代。他们不重用孔子,未必是他们的错,也不是孔子的错,只是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孔子有文化使命感,诸侯有文化责任感,这就是孔子乐观的根源所在。一个人真的要乐观,就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感。

儒家的乐观态度

但求人能弘道不求道能弘人

孔子对于周朝文化的继承,《史记·孔子世家》有记载,公元前518年,34岁的孔子出了趟差,地点就是周王朝的中心,在这里见到了史上最牛的图书管理员——老子。他特意向老子学习礼,课程结束后,李耳老师将孔子送到门外,送了几句心诀,其中一句译成现代文就是:人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毋以有己”。

这话说到要点了,孔子并不把自己的个人命运和功名看得太重,他在乎的不是个人,而是个人所承担的文化传承。

儒家的一句名言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出自《论语·卫灵公》。啥意思?就是说人能够弘扬光大“道”,但是别指望着“道”来让人获得好处,诸如荣华富贵之类的,传道的人与所传的道,未必是互惠的。在道面前,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在这上面,道家和儒家达到高度的统一。

孔子曾周游列国十四年 屡被拒仍雄心不改

*** 配图

正因为孔子心中只有文化使命感,时刻以文化,以道为核心,因此他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绝,如果反过来,他想拿着文化来博取个人的出路,当成一门换取生存和富贵的专业,那么,他的气度和勇气一下就没了,周游列国14年没找到如意的工作,就够他崩溃十几回了。

受儒家这种以人弘道思想的影响,中华历史上的圣贤都不计较个人待遇和前程,为文化,为苍生,为大众,舍生取义,舍小我而成大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本国的优秀文化有信心,这才是真正的乐观,真正的豁达,真正的看得开,是中华文化更优秀的部分。

感谢孔子,在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地平线上,他给我们留下一个乐观坚定的身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8/144416.html

“孔子曾周游列国十四年 屡被拒仍雄心不改”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天圣八年(1030)以茂才异等科及第,历知县﹑签书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知制诰、枢密副使、知郓州、青...

姜维当初拥兵十万军队 姜维为何守不住蜀汉

姜维当初拥兵十万军队 姜维为何守不住蜀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拥兵10万,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北伐撤兵,魏蜀两国的均衡似乎要被打破,蜀国似乎已难以匹敌魏国,事实并非如此!姜维拥兵10万,却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问题出在哪儿?姜维北伐是否耗尽了国库?回答是否定的。...

和峤:曹魏至西晋时期官员,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和峤:曹魏至西晋时期官员,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和峤(?—公元292年),字长舆,汝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曹魏太常和洽之孙,吏部尚书和逌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峤少有风格,常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

袁盎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袁盎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为了国家而将生死置于度外,这些人值得敬佩和怀念,这些人不畏强权,从而流芳千古。袁盎,汉初楚国人,他的父亲从前是个强盗,后来迁徙到了安陵。在吕后执政时,做过吕后侄子吕禄的家臣,吕氏一族被灭门之汉文帝即位后,被哥哥袁哙保举担任中郎。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

吕后为什么要处死韩信 韩信为什么落到被竹竿捅死的下场

吕后为什么要处死韩信 韩信为什么落到被竹竿捅死的下场

还不知道:一代大将韩信为何落了个被宫女用竹竿捅死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被宫女用竹竿戳死主要是因为刘邦曾为他许下“三不杀”和“五不死”的诺言,这种死法看似残忍但也是对韩信的尊重。兵仙韩信的大名我想诸位读者都不陌生,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能力毋庸置疑。当...

费诗: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耿直敢言

费诗: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耿直敢言

费诗,字公举,生卒年不详,益州犍为郡南安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占据益州时,以费诗为绵竹县县令。刘备进攻刘璋夺取益州,费诗举城而降,后受拜督军从事,转任牂牁郡太守,再为州前部司马。刘备自封汉中王,以费诗为使,向督领荆州的关羽传达官职的任...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藩王制度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是对国家非常有害的。汉朝初年,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藩王制度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汉朝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间麾下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蹇叔,在蹇叔的用心辅佐下,秦穆公最终成就霸业。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蹇叔的出仕,可与其他人出仕不同,有的人为了名利,也有人是为了权力,当然还有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位蹇叔是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