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汉丞相萧何能够善始善终的秘诀是什么?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9-08)140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王独霸天下的贪婪与狰狞面目。打天下时是哥们兄弟,一旦江山到手,曾经为之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的伙计,就都成了多余的人,甚至视作皇权的威胁,必欲诛之一消心头之患。古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越王勾践手下的文种、汉淮阴侯韩信、明太祖蓄意构置的“胡蓝两案”之数万冤魂。有的王朝即使功臣幸免不杀,也必定找个由头削去官职,让你一边凉快着去,老死家中,赵匡胤玩的就是这一手。

汉丞相萧何是个例外,十多年里陪伴刘邦,直到问鼎江山,始终得到倚重信赖,虽也偶遭风急浪险,但总体是平稳地走完了他显达的一生;死后更赢得不同时代人们的一致赞誉,荣登历史贤相之列。在伴君如伴虎的年代,萧何凭借什么得以让汉高祖放心、百姓爱戴?他身上什么样的天资和品格值得后世汲取?他成功扮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角色的秘诀在哪里?

揭秘汉丞相萧何能够善始善终的秘诀是什么?

*** 配图

平时积累广泛的人脉资源。萧何最初在刘邦的老家沛县任职,是个功曹,相当于县太爷的助理吧。虽然做着秦朝的公务员,但萧何平时喜欢结交兄弟,什么样的朋友都有——多个朋友多条路嘛,譬如泗水亭长刘季(刘邦)、捕役樊哙、书吏曹参、刽子手夏侯婴、吹鼓手周勃。如此广泛的人脉决定了萧何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人生供他选择的道路眼前就有许多条,铺垫得很扎实,届时想走哪条走哪条。结果在刘邦这里的不经意地感情投资就收到了意外的效果。那时候萧何是县上领导,刘邦不过是个小村长,且还是个烂酒好色名声不太好的主,萧何却并不厌弃,能照顾的尽力照顾,能帮忙的时候更是不遗余力。刘邦犯了案子,萧何帮着说情打通关系减免处罚;刘邦去咸阳出差,手头有些紧,县乡的哥们给他凑盘缠,别人给的最多也就三百钱,萧何一出手就掏出五百钱塞到刘邦兜里。——好不容易去一趟京城,别让人笑话咱哥们。刘邦一时感动得差点抱着萧大哥亲一口。

天生甘居人后的谦逊品行。刘邦斩白蛇举事后,一时天下烽烟四起,沛县县令也想投靠义军,派人联络来了刘邦,刘邦带人马兴冲冲来到沛县城下,县令突然变卦了,紧关城门不许入城,而且拘押了主张联络刘邦的萧何等人。萧何等寻机逃出城来与刘邦汇合,里应外合攻下县城。有了这块根据地,哥几个谁来当头呢?大家基本上都认可刘邦,可刘邦连番推辞。萧何揣摩到了刘邦的心思,在座的曹参、樊哙还有他本人,好赖都在县衙供职,大小算是刘邦的上级,特别是他自己,一直都是刘邦的老领导、大恩公的形象,刘邦纠结的根源就在这儿。萧何不动声色,提议抓阄确定头儿。抓阄的准备工作由他来做,刘邦之一个抓,一把抓着的竟是写着自己名字的阄,没法再推托了,众鼓掌通过。——后来刘邦当然知道了其中的原委,萧何在每一张纸条上写的都是“刘邦”两个字。萧何的这种度量与智慧是与生俱来的,他明白自己无力承担的事情,绝不打肿脸充胖子非要以老大自居。反过来,以老上级、老恩公的身份对刘邦的这一份真诚而巧妙地抬举,刘邦能不牢记一辈子吗?

注意细密勤奋的自我形象塑造。既然做了人家的下属,萧何唯一的心思是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刘邦十万大军开进咸阳,秦王朝的首都一时成了汉家军的游乐场,唯有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律令图书藏之。”只有萧何到档案室收集秦的法令文书、地母图册、行政户籍等资料,登记造册、妥为保管,以备后用。半年后,汉王刘邦还兵平定三秦,萧何手中的资料发挥了大作用。对于一位如此敬业、细心又有远见的人,刘邦怎能不信任倚重?

坚定不移秉持与上方的相处之道。刘邦重新占领关中,领兵东进去攻打项羽,留萧何为其驻守大后方。萧何除了把各项事务办得井井有条,日理万机之余,他牢记着一件事,就是“辄奏上,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行事,上来以闻。”再忙再辛苦,萧何事无巨细都要及时派人向刘邦去请示,等点头了他再办;一时实在来不及请示的,刘邦一回来他便马上去说明原委。

揭秘汉丞相萧何能够善始善终的秘诀是什么?

*** 配图

这是萧何深得刘邦信赖稳坐相位的更大秘诀,也是权力场上副手们赢得赞许的不二法门。凡擅自做主好喧宾夺主的二把手,一般都是遭上司厌烦最终短命,三天半一把手就开始防范你了。萧何不惜矫枉过正,你不想让我请示汇报我也要不厌其烦地请示汇报,让你这个一把手踏踏实实把心放在肚子里总比嫌我啰嗦要好千倍万倍。

荣誉功劳面前的淡定自若。刘邦打败了楚霸王建立了大汉王朝,着手论功行赏。这时候,很多人沉不住气,站出来自我标榜,争功请赏。萧何则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一如既往默默地照常踏实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终刘邦拍板,萧丞相为“大汉之一功臣”,位列座次之一,同时“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殊待遇。这是萧何的又一过人之处,荣誉不是靠自己喋喋不休去争取所能得到的,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此其一;争功这一举动的本身,不仅无助于得到奖赏,反而使你已有的功劳大打折扣,此其二。萧何早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些争抢功劳的人,所缺乏的正是萧何这样的胸襟与洞察世事的能力。

留心随时化解猜忌疑虑。吕后利用萧何诱杀了大将韩信,刘邦正带兵在外平叛,在前线听取了诛杀韩信的全部经过汇报,一方面赞赏萧何的忠心,一方面他也知道让老丞相扮演那样一个角色,其心理上的煎熬可想而知。于是高祖决定加以抚慰,赏赐了萧何许多财物。

萧何见高祖这时候赏赐自己,立即会意,但他不愿让皇帝把他协助诱杀韩信看成是被迫无奈,他要让刘邦明白,一切都是他作为一个臣子、一个二把手心甘情愿去做的。萧何拒绝了汉高祖丰厚的赏赐,不仅如此,他还拿出全部家财捐给征战的将士。智者是用“心”交流的,刘邦给萧何以赏赐欲表示安慰但实质上反映了其心底的猜疑,萧何立马用行动传递给刘邦一个信息:臣从不看重高官厚禄,不在乎财富,臣之心思只求为您、为大汉江山社稷尽一份绵薄之力。——面对这样的副手,哪一个正职会不放手去用呢?

揭秘汉丞相萧何能够善始善终的秘诀是什么?

*** 配图

永远记住决不可功高盖主。有时你一直小心谨慎,客观上意外也会给你带来麻烦。由于萧何宵衣旰食、心系黎民,一直以忠厚勤勉的形象示众,从而赢得了天下老百姓地爱戴,声望是越来越高,大有超越天子的势头。萧何敏感地觉察到这对自己并非是一件好事,遮天蔽日,后果不堪设想。萧何颇有创意地专门做了一点恶事,引起老百姓的反感,把自己的声望降了一降,以消除汉高祖的担心。历史上称萧何的这一行为为“自污名节,以释君疑”。瞧瞧,没有一点智慧,二把手是那么容易当的吗?

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无数自命不凡的能人死在了帝王促狭的刀下,又有多少宰辅生前荣光、死后遭殃累及子孙,萧何却生之平稳、死之安然,这是上天对其恭谨勤勉、通达世故、谦逊素朴、甘于人后、淡泊名利的回报。老子说:“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正因为不居功,因而他的功业万古长存;“夫唯不争,故无尤。”因为他不争,所以心底坦荡!人生的荣誉常常不是争抢到的,而是谦逊中获得的,当然这需要极高的素养,非一般庸常之辈所能达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09/145954.html

“揭秘汉丞相萧何能够善始善终的秘诀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何进如果不死能镇得住董卓吗 董卓还有后面那样的实力吗

何进如果不死能镇得住董卓吗 董卓还有后面那样的实力吗

对何进如果不死,董卓会有机会称霸天下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何进是外戚集团领袖,董卓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按等级上来说,何进是董卓的上司。都说汉朝是被外戚搞残的一个朝代,的确是这样。从汉高帝刘邦死后,吕后外戚就已经成为了汉朝朝廷内的毒瘤。汉武帝的奶奶、母亲全都有自己的一...

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人?他一生都没有纳妾是为何?

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人?他一生都没有纳妾是为何?

司马光,山西人,和太史公司马迁并称“史家两司马”,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古代休妻有七出之名,第一条就是七出者,无子,一也。在古代,送人新婚礼物,最多的就是石榴,因为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都是正常的,甚至妻子还要主动为丈夫纳妾,为了婆家开枝散叶。用现在...

有哪些与王慧龙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有哪些与王慧龙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王慧龙(390年~440年),字慧龙, 太原晋阳人。北魏名将,东晋尚书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郎王缉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十四岁时,遭遇东晋太尉刘裕灭门,渡江投奔后秦。义熙十三年(417年),后秦灭亡后归顺北魏。泰常八年(423年),跟随明元帝拓跋嗣南征...

汉献帝最恨的人是曹操吗?非也,是李傕

汉献帝最恨的人是曹操吗?非也,是李傕

要说历史上过的最惨的皇帝,汉献帝必须有姓名,可以说,刘协在帝王之家没有过过一天的舒适的生活,他的一生都被掌握在权臣的手中,那么汉献帝最恨的人是谁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最初就是董卓被引进宫中来平叛宫中的叛乱,但由于董卓的势力过于强大,所以汉献帝就被架空了。后来在逃亡回到洛阳,曹操又一...

曹丕在选择托孤时 最后为什么阻止不了司马懿夺权

曹丕在选择托孤时 最后为什么阻止不了司马懿夺权

还不知道:曹丕托孤,为什么还是没有阻止司马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丕英年早逝,40岁的时候就死了。历代皇帝死的时候,肯定会托孤,因为他的孩子曹睿才不过23岁。论狡诈,曹操乃一代奸雄,曹丕可谓得他亲爹的真传,在怀疑别人这地点上,他比他...

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 朱元璋为何偏偏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 朱元璋为何偏偏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还不知道:朱元璋有26个儿子,却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究竟是何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在战场上拼杀到后来建立明朝,这一路走过着实是不容易,然而朱元璋在选定皇位继承人时,却是令所有人出乎意料,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要知道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何偏偏将皇位传给...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时好学,善于作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管理国子学。吴末帝孙皓即位后...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无疑,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正解。西汉大经学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发奋苦读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虽然“偷光”看起...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