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咸丰临终前的忧虑 如何才能保证儿子掌握皇权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0-03)140

对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这基本不用考虑,因为咸丰当时只有一子,也就是慈禧生下的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如此一来,自雍正朝设立的秘密建储已经没有实施的必要和可能性,咸丰不能像他的祖父嘉庆那样从容挑选皇储,也没有了父亲道光当年立储时的左右为难,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

咸丰死时31岁却子嗣不旺,这或许预示了大清帝国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咸丰当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的是,儿子载淳当时只有6岁,显然要到至少10年以后才能亲政。在这未来的10年中,如何才能保证大清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儿子手中,而不旁落他人呢?

为此,咸丰在临终前的数十天里反复思索,左右掂量,他将朝中的主要政治力量在自己的脑海中过了一遍又一遍,辗转反侧,彻夜无眠,一时间难以拿定主意。咸丰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六弟奕䜣。奕䜣从小和咸丰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但是,咸丰做了皇帝而奕䜣最终只是封了亲王。

咸丰临终前的忧虑 如何才能保证儿子掌握皇权

*** 配图

咸丰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弟是有能力的,能力甚至远超过自己,如果让他以皇叔的名义来给小皇帝辅政,固然名正言顺,足以让大清帝国危木独撑,渡过难关,但是……这时,咸丰又想起了先朝的故事。清朝的第二代皇帝皇太极死后,顺治年幼继位,皇叔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大权独揽,妄称“皇父”,要不是孝庄太后在背后暗中操控,委曲求全,这顺治的江山险些就成了多尔衮子孙的家产。

三岁看老,咸丰心里清楚,自己的这个儿子自小就喜好玩乐,即使他不是刘阿斗,但也决没有成为康熙的可能。如果把辅政权交给奕䜣,能放心吗?在咸丰病重之时,奕䜣正在北京主持和局,当他听说咸丰的身体越来越坏并多次吐血之后,奕䜣也是心急火燎,多次上奏请求前往热河向咸丰“问疾请安”。

奕䜣之所以急于前往热河,固然是出于兄弟间的手足之情,但也不乏对未来政局安排的关注。奕䜣也知道,咸丰的日子可能真的不多了,他也希望能够赶在咸丰去世前面见兄长,将之前兄弟之间的疙瘩解开,免得留下终身遗憾。

看了奕䜣的奏折后,咸丰何尝不是百感交集。他想起了和奕䜣一起渡过的年少时光,又想起了当年竞争皇储的尴尬和自己即位后兄弟间的猜疑和抵牾。想到这里,咸丰摇了摇头,将奕䜣先否决了。他强挣着坐起身,亲笔给奕䜣回信:自从去年秋天一别后,转瞬已是半年有余,我也时时刻刻都想与你“握手而谈,稍慰廑念”;但是,最近我的身体实在是不行,经常咳嗽不止,有时还出红痰(痰中含血);我怕与你相见后,回思往事,徒增伤感,岂能无感于怀,对我的病实在无甚好处。

现在也没有什么事情必须要来热河禀报,你姑且在京中好好办事,等我病好回銮后再叙兄弟之情。从“徒增伤感”四个字中,似乎可以看出咸丰当时心境的凄凉。或许,要强的咸丰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亲弟弟、昔日的竞争者看到自己临终时的衰状。

毕竟,在皇位竞争中,咸丰是胜利者,但老天爷又是那么公平,身为皇帝的他天年不永,将不久于人世,而“落榜的皇帝”奕䜣却仍旧身体健康,可以安享岁月。兄弟的关心让咸丰感动,但未来权力的安排却必须让奕䜣走开,因为此时咸丰已经选定了未来的辅政人选,那就是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人为首的八大臣班子,这一批人深受咸丰的宠信,但他们和奕䜣却是政见不合,一旦让奕䜣介入,不但不利于政局的稳定,反会起到拖累的作用。

排除皇族宗亲、任用外姓作为辅政大臣,这在清朝历史上是有先例的。在顺治死后,鉴于多尔衮擅权的教训,孝庄太后任命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以免皇族宗亲窃取大权。但是,在康熙年幼之时,鳌拜也同样飞扬跋扈,专横擅权,要不是少年康熙英明神武、力擒鳌拜的话,清朝的江山恐怕也是岌岌可危。

咸丰临终前的忧虑 如何才能保证儿子掌握皇权

*** 配图

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在排除了威胁更大的恭亲王奕䜣后,咸丰将康熙年间的四大臣辅政的人数增加一倍,变成八大臣辅政,但这一安排是否能真的保证皇权的安全呢?对于这个问题,咸丰又做了一个巧妙的安排,那就是钤印制度。所谓“钤印制度”,那就是咸丰在临终之时,将自己平时最喜爱的两枚私印,一枚“御赏”,一枚“同道堂”,分别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和儿子载淳,作为皇权的象征(因载淳年幼,慈禧也就顺理成章的 *** 了钤印之责)。

钤印制度规定,在皇帝年幼尚不能亲政时,凡是以皇帝名义下达的谕旨,在起首之处必须钤盖“御赏”,即所谓的“印起”;谕旨的结尾之处,必须钤盖“同道堂”印,即所谓的“印讫”, 这样的谕旨才有效;没有钤加了这两枚印章的谕旨,一律无效。咸丰的八大臣辅政和钤印制度安排,使得朝政的运作形成了两宫太后代政和八大臣辅政的平行体制。

在咸丰的设想中,八大臣辅政可以发挥这八位顾命大臣的政治经验与集体智慧,又可以让他们相互监督和牵制;在此之上,两宫太后代政制度可以让皇后和载淳(实际上是慈禧)利用钤印制度对八大臣进行防范,而两宫太后又不必参与日常的政务处理和军国大事决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咸丰帝临终时精心设计的权力分配方案,其实是想通过多方牵制达到权力的制衡,以确保皇权不会旁落。

不过,这个安排看似巧妙均衡,毫无纰漏,但他忽略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矛盾,那就是平行体制中的合作问题,这权力的执行者(八大臣)和皇权的象征(两宫太后)能否在未来的朝政中通力合作呢?所谓的辅政“八大臣”,指的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还有额驸(即驸马)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瀛这八个主要大臣。就当时情形而言,载垣、端华、景寿、肃顺四人为皇室远支宗亲;载垣、端华是两朝老臣,两人既是道光临终时的顾命大臣,又有辅弼咸丰之功;景寿为道光帝的六额驸;穆荫、匡源、杜翰、焦?瀛四人本为军机大臣,这个安排倒也还算正常。在八大臣中,载垣的地位更高,其祖上是康熙的十三阿哥胤祥。

胤祥在雍正朝最得信任,因而被命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载垣便是胤祥的五世孙。道光五年(1825年)载垣世袭怡亲王后,受到道光的重视并在其去世的时候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在咸丰朝的时候,载垣同样是位高权重,并继续得到咸丰的重用。

不过,咸丰在热河龙驭过天的时候,载垣已经年老,八大臣虽然以他为尊,但具体的筹划反以当时年富力强的肃顺为核心。说到肃顺,历史上关于他的传闻不可谓不多,不过大都是污蔑中伤之辞。有野史说,肃顺本是宗室出身,但他这辈已经家世中落。年轻时的肃顺到长得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但成天无所事事,经常在街上遛狗斗鸡,一副无赖相。

咸丰临终前的忧虑 如何才能保证儿子掌握皇权

*** 配图

有一天,肃顺的宗室郎中墨裕在街上遇到肃顺,见他盘辫反披羊皮褂(没钱买好衣服,只好反穿羊皮褂暖和点),牵着狗在街头闲逛。因为宗室关系,墨裕有时候还会接济接济他,看了肃顺这个样子就问:“你这个样子,自视为何等人啊?”肃顺大咧咧的说:“亡赖耳。”墨裕很生气,问:“做亡赖光荣吗?”肃顺答到:“因亡所赖,斯亡赖耳。”(既然无所依赖,就只好做无赖了!)墨裕听了,后来想办法以闲散宗室的名义,给肃顺弄了小官做做,谁知肃顺在官场里如鱼得水,一发而不可收拾,远胜于墨裕。

事实上,肃顺是满洲镶蓝旗人(和慈禧同属一旗),他出生于1816年,乃郑亲王乌尔棍恭阿的第六子,家族一直是宗室贵族,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郑亲王端华便是其兄长。肃顺这个人能力强,个性也张扬,他历任过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所信用。在朝廷中,肃顺与其兄郑亲王端华相互倚重,煊赫一时。

有意思的是,肃顺的得势正好与恭亲王奕䜣的失势是相对应的,奕䜣失意之日,也是肃顺得势之时。应该说,奕䜣和肃顺都是那种有能力的人,但两人的矛盾也是很深的。比如在对外事务中,肃顺是强硬派,奕䜣是主和派,两人的政见正好相左。1857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时,肃顺和奕䜣在咸丰面前相争,奕䜣主和,肃顺主战,两人哄于御前而不能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10/150341.html

“咸丰临终前的忧虑 如何才能保证儿子掌握皇权”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多尔衮是怎么死的?与顺治帝有何关系

历史上多尔衮是怎么死的?与顺治帝有何关系

当年清军能顺利入关,并很快取代明朝,多尔衮在其中的功劳是绝对值得肯定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一本叫《十叶野闻》的书籍中曾记载,在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病故以后,多尔衮终日伤心,沉迷于酒色。当时的多尔衮虽然已有十多位妻妾,却没有一个儿子。这就说明多尔衮的身体,已经被酒色掏空了。清顺治...

霍弋:蜀汉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霍弋:蜀汉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霍弋(生卒年不详),字绍先,南郡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国时期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霍弋为太子舍人。后主登基后,霍弋为谒者。诸葛亮北驻汉中时,霍弋被用为丞相府记室。诸葛亮死后,霍弋为黄门侍郎。刘禅立太子后,霍弋为中庶子。尽言规谏太子,甚为得体。后...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整个中国社会都处在了一种相当的混乱当中,汉王朝已经无法稳定的维持自己的统治,而权力的真空肯定要有其他人去争取,这也就导致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百年斗争。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历史上常遇春死后,他的后人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上常遇春死后,他的后人都是什么下场?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其中,最顶级的公爵封了六位(死后追封的不计)。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长子)。其实,这...

诸葛亮死前认为魏延会造反,是因为什么?

诸葛亮死前认为魏延会造反,是因为什么?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延、姜维和王平都是蜀汉后期的大将,而且,这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降将,诸葛亮对这三个人的态度明显不同。诸葛亮对姜维和王平很信任,对魏延却有些猜忌。诸葛亮死前,为何只认为魏...

历史上吴国到底是如何灭亡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吴国到底是如何灭亡的?真相是什么?

吴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春秋时期的最后大国之一,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吴王夫差在位22年,也算个有作为的一代皇帝,他带着吴国走了一趟过山车,由强盛走向衰败,最终成了吴国的末代之君。自古以来人们都将吴国的灭亡怪罪于他的贪色,也就是中了越国用绝世美女西施美人计,关于他们的故事可谓是家喻...

郭络罗氏与胤禩之间有何故事?二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郭络罗氏与胤禩之间有何故事?二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郭络罗氏,正蓝旗人,康熙帝第八子胤禩的嫡福晋,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郭络罗氏是康熙皇帝相中,并有意指婚给胤禩的。康熙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康熙三十一年,当时胤禩还只有11岁。胤禩虽然年幼,但在诸皇子中却已经表现得非常优秀。他不光文化课优秀,在骑射上也非常出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