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文定王后尹氏:发动的乙巳士祸遭人诟病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0-12)210

文定王后简介:文定王后尹氏,是朝鲜国著名的王后,她一生历经三朝而不倒,是当时朝鲜政界的风云人物。

文定王后尹氏:发动的乙巳士祸遭人诟病

图片来源于 ***

文定王后的父亲是坡山府院君尹之任,母亲是全城府夫人全义李氏。她有两个哥哥在朝鲜非常有名,是后来小尹派的首领,尹元老和尹元衡。她还有一个远房的叔叔,是后来大尹派的首领尹任。从此可以看出,后来朝鲜著名的大尹派和小尹派之争,其实是文定王后一家子人的斗争。

尹任有个妹妹,是朝鲜中宗的王后,是为章敬王后。但是章敬王后因为生仁宗李峼的时候,血崩而死。所以两年后,文定王后被安排来到中宗的身边,成为了朝鲜中宗的第三任王后。

十四年后,文定王后生下了李峘,也就是后来的朝鲜明宗。因为皇位继承的问题上,文定王后和他的远房叔叔尹任发生了激烈的政治冲突。

1544年,朝鲜中宗去世,仁宗李峼继位。但是李峼当了朝鲜王没到一年,也去世了。关于仁宗李峼的死因,有两种说法。其中之一说是被文定王后下毒而死,不过根据官方记载,仁宗李峼是因为父亲去世,悲伤过度而死。

仁宗李峼去世后,明宗李峘继位,是李氏朝鲜的第十三代君王。文定王后以明宗李峘年幼为由,垂帘听政,逐渐掌握了李氏朝鲜的大权。文定王后掌权后,就诬陷大尹派的首领,也就是她的远房叔叔尹任谋反,因此尹任被赐死。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乙巳士祸”。尹任死后,也标志着大尹派的彻底垮台,以文定王后、尹元衡为首的小尹派终于站立在了权力的巅峰。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日渐跋扈,制造了许多冤狱。

直到公元1553年,明宗李峘年满二十,开始亲政。他重用自己的仁顺王后的舅父李梁,削弱了小尹派的势力。但是文定王后依然经常干涉朝廷的内政,使得明宗李峘的许多政策都不能得到实施。后来文定王后又于僧人普雨的关系暧昧不清,因此民间起了许多流言。

1565年,文定王后去世,享年65岁。她死后,小尹派的势力也开始走向没落,尹元衡被流放,僧人普雨被人打死。

通过对文定王后简介,可以看出,她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皇后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的势力,按照中国的话来说,属于外戚势力。而外戚势力当首领倒台后,跟随其的人,也相继出现树倒猢狲散的现象。

文定王后成就

文定王后是李氏朝鲜时期著名的王后,历经中宗、仁宗和明宗三朝,掌权近二十年之久。而对于文定王后成就,似乎在朝鲜的历史上,也屡有提及。

文定王后尹氏:发动的乙巳士祸遭人诟病

图片来源于 ***

文定王后博学、刚正、显明,是当时杰出的女性统治者。她虽然以以女性之身统领朝鲜半岛,却也让朝鲜平安度过了一个政权频繁更迭的特殊时期。在她垂帘听政期间,赏罚分明,进退有度。即使是一品驸马犯了罪,文定王后也将他按照朝鲜当时的法律进行制裁,从而赢得了人民对她的尊重。

当朝鲜中宗去世后,以尹任、柳灌、柳仁淑为首的大尹派逐渐掌握了朝廷的权力,他们专横跋扈,胡作非为,当时朝鲜朝廷中,人人无不对他们侧目。但是文定王后垂帘听政后,依然能够秉持公正,铲除奸佞,安定国家社稷。

在她摄政的九年时间里,政治清明,是朝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当明宗年满二十之后,文定王后又亲自将政权交还给皇帝。当明宗在朝政方面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时,文定王后总是亲自教育他,为人君王,需要具有分辨贤良和奸佞的能力,这样才能抑制贪腐的风气,去除人民的疾病,使国家安定昌盛。对于自己儿子教诲,文定总是尊尊教诲,也让朝鲜明宗成为了一代明君。

除了在政治方面,宗教上文定王后成就也不小。她执政期间,朝鲜所谓的“两宗”禅宗和教宗得以复兴,使得僧科和度牒制在朝鲜再度得以实施。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僧人普雨,他得到了文定王后的恩惠,大力拓展佛教事业,为佛教的复兴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文定王后评价

在朝鲜的历史中,对于历代王后的评价,一般颇多溢美之词,但是唯独对于文定王后评价,却是褒贬各持两端。

文定王后尹氏:发动的乙巳士祸遭人诟病

图片来源于 ***

在朝鲜对文定王后评价中说到,她“自少贞静,端一孝敬,慈惠聪明”,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就已经突出了其几个特点,她小的时候娴静文雅,不仅对父母孝顺,而且还生得聪明。之后又说到她父母死后,她丁忧三年,“似同成人”。如果读过一些中国史书的人都会发现,但凡大人物的父母早丧,他们变会表现出一种类似成人的表现,如南宋的陈俊卿等。从一点可以看出,有大作为的人,一般都有一种少年老成的特点。而文定王后也恰恰拥有了这个特点。

据说有一次,中宗得了病,文定王后一直在旁边伺候着,举止行为非常得宜,深受后宫众人的赞赏。但中宗病好之后,和她一起谈论国事,文定王后说:“如果赏赐和刑罚不能适当,就算十个皇帝也难以治理好一个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亲君子,远小人。”她的一番话,得到了当时的中宗皇帝的高度赞扬。而在之后文定王后垂帘听政期间,她也确实做到了赏罚分明,就算是皇亲贵族犯法,她也按照法典照办不误。

在文定王后执政期间,佛教也得到了较大的发扬。有个僧人法号普雨,正是受到了文定王后的恩惠而宣扬佛教,使得佛教在朝鲜国内广为流传。

而对文定王后评价反面的,主要是因为她发动了“乙巳士祸”。她和她的哥哥尹元衡诬陷当时他们的政敌,大尹派的首领尹任和中宗的庶子凤城君谋反,从而让他们先后被诛杀。这其实是一种在政治中对敌对势力的打击动作,却成为了朝鲜历史上的四大士祸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文定王后死后也广为后人诟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10/151904.html

“文定王后尹氏:发动的乙巳士祸遭人诟病” 的相关文章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读三国,经常会对一些人物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比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荀谌、荀悦等子弟,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了介绍。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东吴朱氏的大将们,朱治、朱然、朱桓、朱据。朱治——孙坚旧将,三朝元老朱治,字君理,丹杨郡...

有哪些与潘皇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她的?

有哪些与潘皇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她的?

潘淑(?-252年),会稽句章人,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和孙权是中国历代帝后中年龄差距较大的一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潘淑少时与姐姐俱没入织室,后得宠幸拜为夫人,其容貌和宠爱流传到后世,世称神女、江东绝色。太元元年(251年)、立为皇后。神凤元...

张郃的死真的与司马懿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张郃的死真的与司马懿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在街亭之战时大败蜀将马谡,挫败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而名扬天下。但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奉司马懿之命追击蜀军,却中伏战死。那张郃是被司马懿害死的吗一,投靠袁绍张郃早年从军,在冀州牧韩馥手下...

周瑜:三国时期东吴名臣,是东吴独立建国的功臣之一

周瑜:三国时期东吴名臣,是东吴独立建国的功臣之一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史上称其“性度...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处?为何会用来赞美杨贵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处?为何会用来赞美杨贵妃?

杨贵妃四大美女”之一,唐朝时期后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清平乐》中,第一首的第一句。李白用这句话来形容杨贵妃,可以说体现了李白极高的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写诗赞美女人不好写,写诗赞美皇帝的女人,那更是难上加...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杨广是一个亡国之君,他在位期间,连续大兴工役,掘长堑、置关防、营建东都、广筑离宫、开...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要做轮椅 诸葛亮的腿出问腿了吗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要做轮椅 诸葛亮的腿出问腿了吗

对诸葛亮双腿健全,为何打仗却坚持坐“轮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历史上出过不少能人和天才,他们中有的人精通诗词音韵,写下的诗词流传上千年,有的人则是能带兵会打仗,在乱军丛中取下敌方上将的首级也不过是小菜一碟。另外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

历史上的张飞是什么样的 张飞真的是一个美男子吗

历史上的张飞是什么样的 张飞真的是一个美男子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飞其实是个美男子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张飞算是非常受欢迎的三国人物,可我们对于张飞的印象,就是一个智力极低,但武力极高的大老粗。个性直接喜爱喝酒,外表以今天来看,大概就是一个莽夫的样子吧。但正史当中的张飞真的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吗?怎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